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6:56:45
文档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一、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常用)(代表各组标志值,代表各组单位数,代表各组的比重)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代表各组标志值,代表各组标志总量)1.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生产资料如下: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实际产量(件)50-603825060-705650070-808525080-902255090-10024750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分析:组中值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实际产量(件)工人数555
推荐度:
导读《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一、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常用)(代表各组标志值,代表各组单位数,代表各组的比重)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代表各组标志值,代表各组标志总量)1.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生产资料如下: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实际产量(件)50-603825060-705650070-808525080-902255090-10024750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分析:组中值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实际产量(件)工人数555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

一、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  (常用) 

(代表各组标志值,代表各组单位数,代表各组的比重)

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    (代表各组标志值,代表各组标志总量)

1.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生产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生产班组实际产量(件)
50-60

38250
60-70

56500
70-80

85250
80-90

22550
90-100

24750
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分析:

组中值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生产班组实际产量(件)

工人数

5550-60

38250
6560-70

56500
7570-80

85250
8580-90

22550
9590-100

24750
从公式可以看出,“生产班组”这列资料不参与计算,是多余条件,将其删去。其余两列资料,根据问题“求平均××”可知“劳动生产率”为标志值,而剩余一列资料“实际产量”在公式中做分子,因此用调和平均数公式计算,并将该资料记作。,即。同上例,资料是组距式分组,应以各组的组中值来代替各组的标志值。

解:(件/人)

2.若把上题改成: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生产班组生产工人数(人)
50-60

3150
60-70

5100
70-80

870
80-90

230
90以上

250
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分析:

组中值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生产班组生产工人数(人)

产量

5550-60

3150
6560-70

5100
7570-80

870
8580-90

230
9590以上

250
合计  

20400
从公式可以看出,“生产班组”这列资料不参与计算,是多余条件,将其删去。其余两列资料,根据问题“求平均××”可知“劳动生产率”为标志值,而剩余一列资料“生产工人数”在公式中做分母,因此用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并将该资料记作。,即。同上例,资料是组距式分组,应以各组的组中值来代替各组的标志值。

解:=68.25(件/人)

二、变异系数比较稳定性、均衡性、平均指标代表性(通常用标准差系数来比较)

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管理统计学》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
60以下

4
60-70

10
70-80

25
80-90

14
90-100

2
试计算乙班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个班哪个平均成绩更具代表性。

分析: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班平均成绩的代表性大小,哪个更小,哪个更具代表性。

组中值

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

5560以下

42201600
6560-70

106501000
7570-80

2518750
8580-90

1411901400
9590-100

2190800
2541254800
解:(分)

(分)

∴ 甲班的平均成绩更具代表性

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某种纤维原有的平均强度不超过6g,希望通过改进工艺来提高其平均强度。研究人元测得了100个关于新纤维的强度数据,发现其均值为6.35g。假定纤维强度的标准差仍保持为1.19不变,在5%的显著水平下对该问题进行假设检验。

(1)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说明其抽样分布是什么样的?

(2)检验的拒绝规则是什么?

(3)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你的结论是什么?

2、某地区对居民用于某类消费品的年支出数额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抽取了400户居民,调查得到的平均每户支出数额为350元,标准差为47元,支出额在600元以上的只有40户。试以95%的置信度估计:(1)平均每户支出额的区间;(2)支出额在600元以上的户数所占比例的区间。

解:

(1)

   (3分)

   (2分)

(2)

   (3分)

   (2分)

3、有人宣称某市居民家庭电脑拥有率为80%,现随机抽取200个家庭,其中68个家庭拥有电脑。试检验该人宣称的电脑拥有率是否可信(α=10%)(已知临界值=1.5)?

4、某高校有3000名走读生,该校拟估计这些学生每天来回的平均时间。已知总体的标准差为4.8分钟。现要求进行置信度为95%抽样极限误差为1分钟的区间估计,试问按照重复抽样的方式,应抽取多大的样本?()

解:

  按重复抽样方式有: ==88.51

   取整数,即抽取位同学进行调查。

四、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1、设销售收入X为自变量,销售成本Y为因变量。现已根据某百货公司12个月的有关资料计算出以下数据(单位:万元):

利用以上数据,要求:

(1)拟合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并说明回归系数的意义。

(2)计算决定系数,并说明其意义。

(3)假定明年1月销售收入为800万元,利用拟合的回归方程预测相应的销售成本。

五、时间序列分析

利民制药厂1999—2004年的销售收入及资金占用资料见下表:

 单位:万元

"

  年 份

指 标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销

 售

 收

 入

绝对额 (万元)

120
逐期增长量(万元)

2360
环比增长速度(%)

25.9
定基发展速度(%)

175
增长1%的绝对值(万元)

2.6

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万元)

68658092108128
 要求:(1) 计算空格中的数据;

 (2) 计算2000—2004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量;

 (3) 计算2000—2004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

 (4) 利用计算的平均增长率预测2005年和2006年的销售收入;

[参]

(1)计算结果见下表。

            年份

指标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销售收入绝对额(万元)

120143180210260320
逐期增长量(万元)

2337305060
环比增长速度(%)

19.1725.916.723.823.1
定基发展速度(%)

119.2150175217267
增长1%的绝对值(万元)

1.21.431.82.12.6
(2)

(3)

(4)2005年销售收入的预测值=

 6年销售收入的预测值=

六、指数分析

1、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如下表:

品  种

销  售  量 ( 公 斤 )

销 售 价 格 (元 / 公斤)

基    期

计 算 期

基    期

计 算 期

白  菜

 550 5601.601.80
黄  瓜

 224 2502.001.90
萝  卜

 308 3201.000.90
西红柿 168 1702.403.00
合  计

────
⑴ 用拉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⑵ 再用帕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⑶ 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⑷ 根据指数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 某企业生产情况如下表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生产量价格
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
36030015001100
2002001000800
160140250250
要求:遵循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则,计算

(1)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2)进行总产值变动的因素分析。

解:根据已知资料计算得:

单位:元

产品名称
330000396000540000
160000160000200000
30800 4000040000
合计520800596000780000
(1)产量总指数(拉氏指数):    

价格总指数(帕氏指数):        

(2)产值变动因素分析:

产值总指数:        

相对数分析:    

        

149.77%=114.43%130.87 %

     即,该企业总产值上涨49.77%,是由于产量增长14.43 %和价格上涨30.87%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绝对数分析:

259200=75200+184000    

即,该企业总产值增加259200,是由于产量增长使产值增加75200和价格上涨使产值增加184000的结果。 

文档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一、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常用)(代表各组标志值,代表各组单位数,代表各组的比重)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代表各组标志值,代表各组标志总量)1.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生产资料如下: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实际产量(件)50-603825060-705650070-808525080-902255090-10024750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分析:组中值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实际产量(件)工人数555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