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 出题人 | 复核人 | 教研组长 | 
1.以下加点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酩酊大醉(mínɡ)数见不鲜(xiǎn) 吮(shǔn)吸 揖(yī)让 辑(jí)录
B.摇曳(yè)生姿 强弩(nǔ)之末 横(hènɡ)暴 横(hènɡ)祸 客栈(zhàn)
C.矫(jiāo)揉造作 毋(wù)庸赘言 丰腴(yú) 玉笏(hù) 攫(jué )住
D.奢侈(chǐ)生活 一模(mó)一样 债券(juàn) 瘦削(xūe) 誊(ténɡ)写
2.以下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冒然行事 唾手可得 相形见拙 自怨自艾 震聋发聩
B.通霄达旦 损身不恤 始作勇者 面面相观 猪丝马迹
C.意气用事 黔驴技穷 沧海一粟 纷至沓来 一筹莫展
D.别出新裁 哀声叹气 戛然而止 指手画脚 川流不息
3.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诠释 出其制胜 瞩(zhǔ)目 人才荟(kuài)萃
B.杀戳 宁静致远 莅(wèi)临 鸢(yuān)飞鱼跃
C.平添 励精图治 缜(zhēn)密 鹬(yù)蚌相争
D.松弛 老奸巨猾 揣度(duó) 身陷囹圄(yǔ)
4.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几个人坐着旅游车在山间公路上行驶,两旁络绎不绝的景色真让人赞叹不已。
B.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D.俗话说“无风不起浪”,生活历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没有生活基础,再好的文笔也写不出好文章。
5.以下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十一五”以来,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初见成效。
B.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本着良心用笔杆服务世界的作家,要从人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D.“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人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下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6.给以下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两岸边都是垂杨大树②树阴中一遭粉墙③四下一周遭一条大河④出门走三二里,果然见座大石桥⑤过得桥来,一条平坦大路,早望见绿柳阴中显出那座大院。
A.④⑤③①② B.④③⑤①② C.⑤④②③① D.④⑤②③①
7.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所谓“传”是对“经”的解释。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期各国历官和策士的言论辑录,这是一部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原作者已无从考证,西汉末刘向整理并编辑,有十二国策,三十三篇。
C.莫泊桑是法国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有《项链》、《珠宝》。他与美国的欧·亨利、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D.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范爱农》一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故乡人》。
8.以下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今老矣,为也已(已:语气词,了)
B.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D.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9.以下加点实词的含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同 B.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防御工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私心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谁
10.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 烛之武退秦师
B.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C.越国以鄙远 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D.吾妻之美我者 夜缒而出
11.以下对加点虚词“而”的用法判断正确一项是: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窥镜而自视
③暮寝而思之 ④时时而间进 ⑤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⑥今急而求子 ⑦夜缒而出 ⑧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⑨朝济而夕设版焉 ⑩因人之力而敝之
A.①④⑤相同 B.③④⑦相同 C.②⑥⑧相同 D.①⑨⑩相同
12.以下句子中虚词“以”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阙秦以利晋 敢以烦执事
B.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皆以美于徐公
D.以乱易整,不武 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1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乃号令于三军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14.对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何后之有?(宾语前置句) B.乃号令于三军曰(状语后置句)
C.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 D.又败之于没。(判断句)
15.以下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朝中官吏,敢于当面讽刺我的人,受上级的奖赏。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人。
C.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我要让我的同进同退。
D.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的恩惠有像我们的君主那样的,哪能不为他拼命呢?
16.以下对课文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鲁迅)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范爱农快人快语,对鲁迅积蓄已久的不满之情借发电报一事爆发出来。
B.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从范爱农依旧穿着布袍子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像投机者那样,借为自己谋取官位和利益,他纯洁的理想并没有改变;“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是他的改变,的胜利激发了范爱农的热情,让他从之前的迷惘沉沦中振作起来了。突出爱农清洁自守,不谋私利。
C.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摆”字反映了这份工作很轻松,又可以养家糊口,所以,“我”很愿意做这份工作。
D.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反映出范爱农生前生活境况非常差,欠了许多债。
17.以下对课文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 “起水鲜”。到听到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的景物描写,以景衬人,反映出王淡人对生活恬淡闲适的内心追求。
B.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颜真卿为人笃实鲠直,颜体书法,笔力弥满,端庄雄伟。送匾的人投其所好,他知道王淡人喜欢颜真卿的书法。
C.放下大刀,王三胜随着大家的头往西北看。谁也没看重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地闪着黑光。——这段对孙老者进行了两个角度的外貌描写,一个是从外行的眼光看,一个是从习武之人的内行角度看,可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精湛之笔。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孰视”、“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表现出邹忌具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能力。
课内文段阅读(9分)
1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两项是:(3分)( )( )
A.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地烘托着作品。
B.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玩弄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之说。
C.毋庸赘言(毋庸讳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
D.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愤然)一跃。
E.那些方案对丧失的原形(原型)是做过客观的推定的……
F.文学家们竭力赞颂初次捏握情人手掌时的幸福感受的述怀,才会拥有不可思议(不可捉摸)的严肃力量。
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这里我无意接受雕刻方面的美学理论。我只是想强调胳膊——说得更确切些,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手,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着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它有着实体和象征之间的一定程度的调和,但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换言之,它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正因为如此,一个哲学家所使用的“机械是手的延长”的比喻,才会那么动听,文学家竭力赞颂初次捏握情人手掌时的幸福感受的述怀,才会拥有不可思议的严肃力量。不管是哪种场合,这都是极其自然,极其富有人性的。而背负着美术作品命运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那失去了的双臂,对这些比喻、赞颂来说,却是一种令人难以相信的讥讽。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19.作者为什么认为米洛斯的维纳斯失去的只能是双臂?(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什么说米洛斯的维纳斯失去双臂对于文学家对手的比喻、赞颂“是一种令人难以相信的讥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40分)
以“我想拥有这样一种生活”为题,完成一篇习作,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答案
基础知识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19.手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
20.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魅力正在于人们在对她的审美中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她的魅力超越了哲学家、文学家对具体的手的比喻以及赞颂,所以说是一种“讥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