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编辑 李布青
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现状及促进农村消费的对策
邓 郁1
,郭兴华
2
(11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河北定州 073000;2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81)
摘要:阐述了我国农村消费水平的现状,提出落实惠农、完善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以促进我国农村消费。关键词:农村;消费;即期消费
中图分类号:F1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631(2009)0620101203
Sta tus of the Rura l Con sum pti on D emand and Its Prom otive Coun term ea sures i n Ch i na DENG Yu 1
,G UO Xing 2hua
2
(11College of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D ingzhou 073000,China;21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 ogy I nstitute,Shijiazhuang 050081,China )
Abstract:The status of rural consump tion level in China is analyzed 1To p r omote the rural consump tion,the
counter measures including i mp lementing the benefiting 2far mers policy,and perfecting the constructi on of rural
consump ti on market and the rural s ocial security system are put for ward 1Key words:Rural area;Consump ti on;I m mediate consu mp tion
收稿日期:2009204221
作者简介:邓 郁(1980-),女,河北定州人,助教,从事经济学
教学与研究工作。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农民消费需求是我国近年来采取的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特别是在当前,
国际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和投资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扩大并促进农村消费应当成为保障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1 我国农村消费水平现状
111 农村消费率低且呈下降趋势
消费率是指一定时期最终消费支出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考核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占全国人口2/3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
1/3的商品。2007年我国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全
国消费率为37%。其中,农村居民消费为23359175亿元,农村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仅为2516%。在居民消费总额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
6211%下降到2007年的2516%,下降了近37个百分
点。近30a 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从最高点
1983年的3213%下降到最低点2007年的911%,下降
了23个百分点。农村消费水平呈逐年下降态势。由此可见,农村居民虽然在我国所占比重较大,但其消费水平对全国的消费影响没有突显出来,农村居民消费增速明显慢于经济增长的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远远不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扩大农村消费已刻不容缓
[2~4]
。
112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远低于城镇居民
由于农村消费水平长期偏低且逐年下降,而且城市和农村个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因而农村与城市
(镇)消费形成较大差距。据统计,2007年每100户农
村居民拥有的洗衣机、移动电话量不足城镇居民的1/2,且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也偏低,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212元,不足城镇居民的20%。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61元,较1978年
增加3545元左右,年均增长1212%;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243元,比1978年增加10932元,年均增长1217%。
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一直处于扩大状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从1978年的
2168∶1扩大到2008年的3107∶1。目前城镇居民1个人
的消费水平相当于3个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而且,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或耐用消费品,基本上是在形态、功能等方面已经被城镇淘汰或趋于淘汰的低档次产品。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消费的主要部分在于居民消费,农民是居民的主体,居民消费中应当以农村居民消费为重点。由于数量庞大的低层次消费群体难以向中间消费层次提升和过渡,其消极影响必将导致农村消费品生产难以形成良性循环,造成城乡消费差距越拉越大。
113 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偏低,传统消费心理及储蓄目
标抑制了消费的扩大
11311 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偏低 有效消费需求的形成
有2个基本条件,即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其中收入增长是决定消费能力的根本因素,消费意愿是决定未来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首先是因
为农民收入满足不了消费需求,收入水平偏低和收入增长缓慢阻碍了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的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倍多,如果加上各种福利性收入,两者的差距将扩大到6倍以上。其次是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且增长缓慢,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购买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消费水平的提升,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基础性障碍。
11312 传统的消费心理及储蓄目标抑制了农村消费的扩大 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多为即期消费,消费动机主要立足于求廉性、实用性和储备性,超前消费的意识非常落后,特别是信用消费观念尚未形成,传统习俗和观念对农村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行为造成深刻的心理影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另外,农村居民的短期储蓄目的与城市居民基本相同,如建房(购房)、子女就学以及购置耐用消费品等方面城乡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较城镇居民低很多,因而必须以比城镇居民高得多的储蓄速度进行储蓄,才能达到其储蓄目标,储蓄的目的性不可避免地抑制了农村居民的短期消费行为。
11313 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使农民消费裹足不前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农业生产经营承受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靠天吃饭”使得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涨跌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小,产量的变动对价格影响较大,因而农民通常增产不增收。同时,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来说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缺乏专业技术技能、岗位频繁变动、工资被拖欠等,这些都使农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另外,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还不够完善,医保和义务教育保障刚刚起步,养老保障等制度还是空白,农村居民家庭对保障制度的保障程度心存疑虑,加上对子女教育支出和医疗费用支出的预期不断增加,使得农民在增收以后,首先选择的是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防患于未然。
114 农村消费环境和市场秩序不完善,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1141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适销对路的消费品货源不足 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主要特点是求廉和实用,即价格低廉、功能简单、使用方便。但是,由于农村购买力水平低,需求分散,消费层次复杂,因而多年来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都把经营重点着眼于城市,造成产品的生产结构与农村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产品的功能和价格定位与农村市场脱节,价格适宜、功能简单、使用方便的商品货源严重不足且品种单调,高档商品农民买不起,滞销产品农民不愿意购买。同时,农村水电基础设施不配套,电网运营质量不高,水资源贫乏,有线电视普及率低,这些都制约了农民对家用电器消费的扩大,阻碍了大型家电诸如液晶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进入普通农民家庭。另外,农村交通设施落后,一些产品无法运抵消费市场,农村消费信息不发达,又对产品使用技术无法把握,因而对售后服务充满忧患。
11412 农村消费市场不健全,市场份额日渐萎缩 由于农村消费需求低迷,导致农村流通网络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市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商业网点布局不够合理,超市、连锁店鲜有其见,个体经营一统农民生活消费品买卖;市场销售的消费品基本上是初级、落后的商品,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商品少且安全性差;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这种市场环境极大地了农民消费层次的升级。
11413 宏观消费不利于农民消费 主要体现在:①多年来国家经济的实施和工商企业一直把商品生产、开发和销售的重点集中于城市市场,农村市场的持续疲软,使扩大内需的难以更好的落实;②消费价格年年上涨,无论是耐用消费品还是农业生产资料,无论是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还是医疗保健经费,对于农村居民家庭来说都是大额而必需的支出;③消费信用尚未在农村推广,国家的消费信贷和银行信贷业务都只是针对城市、城镇居民开展,信贷作为拉动消费的经济杠杆在农村没有显现;④当前的税收和补助特别是转移支付还不足以让农民享受到足够的优待。
2 促进我国农村消费的对策
211 切实落实惠农,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居民间收入差异不断扩大,是影响消费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5]。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远大于农村的消费能力,因此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促进农业生产实现更有效率和效益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大生产,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更多受益,才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顺利转移,才能使农民有能力、有条件从事多元化经营。同时,必须切实落实国家惠农,使农民放心生产、安心消费。2008年,我国农民性补贴收入已经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农民税费支出也大幅度降低。这部分节约下来的资金大多用在了农民生活消费方面。在短期内农民收入增长潜力有限的条件下,只有把和地方出台的惠农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民,从财政上保证各项的贯彻落实,才能确保农民增收有望、消费无忧。
212 积极开发和推广适应农村消费需求的产品,完善农村消费市场建设
农村居民消费注重经济实惠和使用条件不受。因此,应倡导工商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立足于为农村提供适宜产品,积极做好配套服务,特别是耐用品消费配套服务,这是扩大农村耐用品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尽快研究调整现行消费税制度,积极拓宽信贷消费领域,规
・
2
1
・第6期邓 郁等: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现状及促进农村消费的对策
范和发展消费信贷;要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彻底改变农村市场商业网点少、商品品种少、交易成本高、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等现象;要突破传统的集市贸易方式,建立现代农村流通网络,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连锁经营、代理配送制、直供等新的营销方式。近期国内部分省已经有了初步尝试。2007年底,山东、河南、四川3省率先试行家电下乡策略,农民买家电,给补贴,为启动农村消费带来明显转机。“家电下乡”受到农村市场高度关注,要尽快总结经验,完善销售制度,通过“家电下乡”带动农村消费市场繁荣十分必要。
21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居民即期消费当前我国农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子女教育、建房等大额支出还是依靠日常积蓄或者向亲戚朋友借贷。因此,必须从农村居民感受最深的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问题入手,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和支持,建立、健全适宜于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及福利体系,使农村居民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做到后顾无忧,稳定居民支出预期,从而促进农民即期消费。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中国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是一个好时机,特别是对以前没有享受社会保险的农民工,保险制度在保障其权利的同时,使其消费得以释放,刺激消费非常有效,而且借这个机会,可以促进社会公平。
214 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创建农村居民集中消费场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首要环节就是提高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规划和推行行政村合并制度,以行政村合并为契机建设农村居民集中消费场所。例如,可以在交通要道四周,实行每4个行政村合并成1个集中居民区,这样既可以不影响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土地使用所有权,又方便建设大型超市、文化娱乐设施和售货服务网点等消费场所,同时可为建设大医院、大集市创造条件,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创造便利,另外还可以带动道路拓宽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实行行政村合并制度,从短期来看有利于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从长期来看,则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基本前提。
215 努力发展新型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信、旅游、休闲、健身等日益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图书、网络、文化艺术等精神产品消费和教育培训等提升个人素质的消费不断增加。因此,要积极开发农村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消费,进一步巩固消费增长的好势头,培育有效、持续、大面积的消费热点,为农村市场开辟更多的消费领域,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建设乡村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网点,提倡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引导农村居民科学、合理和健康地消费,形成消费的良好习惯与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李世军1改善我国农村消费环境的若干措施[J].安徽
农业科学,2006,34(18):4774-47761
[2]叶光军,王旭明,苏玉英1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考
[J].消费经济,2000,(1):17-191
[3]曾春媛1启动农村消费的关键是加快农民收入增长[J].
经济改革,2000,(1):113-1151
[4]黎 文1因势利导 启动农村消费市场[J].粮食问题
研究,2000,(4):32-331
[5]秦伟良,徐佳琰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面板数据分
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9):12959-129601
[6]吴 勇1江西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研究[J].河北农业
科学,2008,12(9):132-1341
(上接第56页)
[25]L iu Q,Kasuga M,Saku ma Y,et al1T wo transcri p ti on fac2
t ors,DREB1and DREB2,with an ERE BPP AP2DNA2 binding domain separate t w o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 on
path ways in dr ought and l ow2te mperature res ponsive gene ex2 p ressi on in A rabidop sis[J].Plant Cell,1998,10:1391
-14061[26]岳建雄,张慧军,张炼辉1以对潮霉素抗性为筛选标记
的棉花遗传转化[J].棉花学报,2002,14(4):195
-1991
[27]罗晓丽,肖娟丽,张安红,等1潮霉素作为选择抗生素
在农杆菌介导转化中的应用[J].棉花学报,2005,17
(3):186-1881
・
3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