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
反应后的质量(g)18m611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3.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4.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碳、氢、硫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只含碳、氢元素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5.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6.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70%B.50%C.30%D.10%
7.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8.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 X262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561820
反应后的质量(g)1002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B.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6g D.丙物质一定作催化剂
10.三位科学家因“分子合成器”分享2016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个数一定发生改变
D.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11.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C.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12.“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该过程中NiFe2O4是()
A.生成物B.反应物C.催化剂D.氧化剂
13.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
反应前10116
t 时刻48a未测未测
反应后054b0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 等于 21
C.b 等于 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
1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反应有3种分子
B.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
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5.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
B.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1个电子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9:7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16.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17.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O3分子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2:4:3
1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W G H P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
A.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5:4
D.待测值为13
19.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B.丁表示的是阴离子
C.甲、丙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乙元素在化合物通常中显+1 价
20.为预防手足口病,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对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NaClO是一种钠盐
C.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D.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
21.科学家发现亚氮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亚氮的化学式为N(NO2)3,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错误的是()
A.N(NO2)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N(NO2)3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C.N(NO2)3属于氧化物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
22.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3∶1
D.乙一定是化合物
23.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 两种物质组成。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该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3% B.46% C.50% D.78%
24.“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2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数没有改变
B.甲、乙、丙均属于化合物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26.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27.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甲是单质
B.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
D.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28.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
29.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的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B.该物质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该物质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D.该物质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0.“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成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中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则从该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中氧元素质量等于生成的丙中氧元素的质量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1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D
【解析】
【分析】
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H2H2CO2。
【详解】
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故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CO2是氧化物,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O2,故错误;
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D。
2.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X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18g-2g=16g,Z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6g=10g,W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1g=5g,5g+10g<16g,所以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5g=1g,该反应是Y+W+Z==X。
【详解】
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正确;
C.m=1-1=0,错误;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0,错误。故选B。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知从0到t1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所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该反应分解反应,描述错误;
B、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错误;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确;
D、t1时,参加反应的丙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描述错误。
故选C。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质+氧气 = 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根据元素守恒,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选A。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错误;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H2O2表示,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4:2=22:1,故错误。本题选A。
6.C
【解析】
【详解】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混合气体中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
3
×24%=3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
24%-32%=44%;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混合气
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
3
×24%=%,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1-24%-%=12%;
题目中燃烧后生成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所以氮气的质量分数应该介于12%~44%之间,故选C。
7.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还能反映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B。
8.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克,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2g-12g=20克,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25g-20g=5g,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8g-5g=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20=5:4。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故A正确;
B、乙是生成物,故B错误;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故C正确;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9.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X=56+18+2+0-10-0-2=;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可以判断反应物为:甲、乙,而生成物为丁,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
A、X=56+18+2+0-10-0-2=,正确;
B、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56g-10g-46g,正确;
D、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错误。
10.B
【解析】
【详解】
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错;
B、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正确;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故C错;
D、分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质量比有的原子质量大,有的原子质量比有的分子质量大,故D错;
故选:B。
11.D
【解析】
【详解】
A、丙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丙氨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7)=2:1,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N:O=36:7:14:32,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
12.C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详解】
利用24NiFe O 将航天员呼出的2CO 转化为2O ,而24NiFe O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则24NiFe O 为催化剂,故选C 。
13.D
【解析】
【详解】
A 、b =+10+1+16﹣54=37,根据题目提供信息可知,甲、丁是反应物,乙、丙是生成物,故A 正确;
B 、设t 时刻生成乙的质量为x
++g 54g-10g
g-48g x
→甲丁乙丙
g g-48g =54g-10g x
x =11g a =10g+11g =21g ,故B 正确;
C 、根据A 中计算结果可知b =37,故C 正确;
D 、设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 +
b
c +
d 216am bm g g
→甲丁乙丙
2am g =bm 16g
a :
b =2:1,故D 错误。 故选:D 。
14.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 3 2
A、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有甲、乙、丙3种分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所以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和乙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丙的总质量,结合分子个数关系可知,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
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催化剂
5N2+6H2O。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X、Y都含有氮原子,不能确定Z是由Y分解生成的,故A不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Y和W分子分别是氨分子和水分子,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30×6)(28×5)=9:7,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该反应只有1种生成物,故B不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看出,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C不正确;
D 、由于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故D 正确。故选D。
17.B
【解析】
【详解】
A、过氧乙酸(C2H4O3)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而不是O3分子,故选项错误;B、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2
12214163
⨯
⨯+⨯+⨯
×100%=31.6%,故
选项正确;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
⨯+⨯+⨯=7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故选项错误;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错误。故选B。
18.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待测”的值,再根据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详解】
A、物质H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 不正确;
B、W、P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G增加,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H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反应中G、P的质量比为25g:20g=5:4,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8+1+2+32=待测+26+2+12,因此待测=13g,反应后物质待测值W的质量为:18g﹣5g=13g,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19.D
【解析】
【详解】
A.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上图共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选项错误;
B. 丁表示的微粒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是阳离子,选项错误;
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彼此化学性质相似,不是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甲、丙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D. 乙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反应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化合物通常中显+1 价,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20.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1)+x+(﹣2)="0" x=+1;故A不正确;B、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由金属钠与酸根组成,属于盐;含钠元素的盐可称为钠盐;故B正确;C、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故D正确;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21.B
【解析】
【详解】
A.亚根NO2的化合价为﹣1,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x=+3价,故正确;
B.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每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错误;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N(NO2)3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三亚氮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6.8%,故正确。
故选:B。
22.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可知甲的质量增加了2g,即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减少了
6g,属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了4g,属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那么丙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反应的表达式为:乙→甲+丁。
【详解】
A、由反应的表达式乙→甲+丁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选项A正确;
B、丙的质量不变,故丙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B正确;
C、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g∶6g=1∶3,选项C错误;
D、因为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乙是该反应的反应物,所以乙一定是化合物,选项D正确。故选C。
23.B
【解析】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 两种物质组成,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Na2S质量分数是1-22%=78%,Na2S中钠元素和硫元素质量比是
46∶32=23∶16,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8%××100%=46%。故选B。
24.D【分析】【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NO 催化剂
2CO2+N2;A、化
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氮气属单质,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错误;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为+2价,氮气中氮元素为0价,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故选D。
2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每两个甲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个乙分子和两个丙分子,分子数发生了改变,故A不正确;
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乙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故B不正确;
C、由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乙、丙的质量之和,故D不正确。
26.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为2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3,正确;
C、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为0,在单质时为0,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正确;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16:28=4:7,因此错误。
2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质甲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A正确;
B、1个丙分子中含有3个A原子,1个B原子,则A、B原子个数比为3∶1,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反应前有2个B原子,反应后有2个B原子,有6个A原子,则乙的化学式为A2,故C正确;
D、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2个分子,分子的个数改变,故D不正确。
故选D。
28.D
【解析】由题中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与另一种物质,另一种物质中必定含有钠元素和碳元素,故选D。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解题关键。
29.B
【解析】
A、中的C、H、N元素的质量比=(12×10):(1×15):14=120:15:14,错误;
B、根据的化学式可知,有
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正确;C、根据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分子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错误;
D、根据的化学式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充分燃烧除额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应生成含有氮元素的物质,错误。故选B。
30.B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
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 催化剂
4CO2+N2。
【详解】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中氧元素质量和乙中氧元素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中氧元素的质量,故B错误;
C、甲是二氧化氮,丁是氮气,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4:4=1:1,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决此类题的一般步骤,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然后分析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