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09·广东文科基础·59)关于万有引力及其应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跟它们质量的乘积成反比
C.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跟它们的距离成反比
D.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
2.(09·上海物理·8)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 )
A.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B.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实,得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m的结论
C.根据Fm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Fm1m2
D.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比例系数G的大小
3.(09·广东理科基础·10)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
C.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质量无关 D.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
4.我们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时,需要做一些假设,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 )
A.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B.卫星的运转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
C. 卫星的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 D.卫星需要的向心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
5.2010·北京·16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A. B. C. D.
6.2010·海南物理·10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公转半径的1.5倍。根据以上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比地球表面小 B.火星公转的周期比地球的长
C.火星公转的线速度比地球的大 D.火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的大
7.(09·全国Ⅰ·19)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
A.1.8×103kg/m3 B. 5.6×103kg/m3 C. 1.1×104kg/m3 D.2.9×104kg/m3
8.2010年1月17日零时12分,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一颗卫星为静止轨道卫星,此前已成功发射了两颗,该系统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救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若“北斗”系统中两颗卫星1和2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某时刻两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半径为,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这两颗卫星的环绕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B.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C.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
9.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 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运动的周期相同,则( )
A.卫星C的运行速度小于物体A的速度
B.卫星B的轨道半长轴一定与卫星C的轨道半径相等
C.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卫星C在该点加速度
D.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10.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以后卫星在P点经过几次“刹车制动”最终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停泊轨道距地球表面600km,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则卫星在停泊轨道上圆周运动的周期很接近于T
B.若、、分别表示卫星在椭圆轨道Ⅰ、Ⅱ和圆形轨道Ⅲ的周期,则>>
C.若 、、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的加速度,则>>
D.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卫星在轨道Ⅲ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很接近于
11.如图所示,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 )
A.v1>v2>v3 B.v1<v2<v3 C.a1>a2>a3 D.a1<a3<a2
一、基础知识记忆:
1. 开普勒三定律——记住全部内容,教材43页
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此定律得出的一个结论?远日点与近日点的速率关系)
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及意义,r3/T2=k,k=?,k与什么因素有关,哪些天体k值相同)
2.万有引力定律——教材47页
公式中r的意义,两质点间的距离,或两球心的距离
3.卫星
同步卫星:周期、角速度与地球同;在赤道平面内运动;离地高度一定;v、r一定
近地卫星:r=R(地球半径),v=第一宇宙速度
极地卫星:绕地轴所在平面,要经过两极上空,可以观察世界的每一处地方。
4.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也是近地卫星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脱离地球引力。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脱离太阳引力。
5.常用公式:(黄金代换),题中涉及g和R的问题
对星体表面处(或对近地卫星)
,可得:
计算题中应先书写:
二、基本模型记忆
(一).空中模型:绕行天体与中心天体未接触,满足F万=G=F向(三力合一)
1.(近似)圆周运动;
A.求第一宇宙速度:法1:
法2:
B.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先求出M,再由 求密度
法1:
法2:
v2>v1>v4>v3
2. 椭圆轨道运动
卫星变轨:
卫星从低轨道向高轨道运行前需要先加速,但到高轨道后圆周运动的运行速度变小。
卫星从高轨道向低轨道运行前需要先减速,但到低轨道后圆周运动的运行速度变大。
(二)、地面模型
万有引力、重力和向心力的关系
①在南北极:F万=G
②在赤道:F万=G+F向
只涉及空中模型,或空中与空中比较时:
涉及地面模型,或地面与空中比较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