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武汉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7:18:59
文档

武汉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酝酿(niàng)      着(zháo)落      资容           花枝招展B.贮(zhù)蓄        莅(lì)临          粗犷           争先恐后C.静谧(mì)         应和(hè)        吝啬           呼朋引伴D.稀疏                   竦峙(zhì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酝酿(niàng)      着(zháo)落      资容           花枝招展B.贮(zhù)蓄        莅(lì)临          粗犷           争先恐后C.静谧(mì)         应和(hè)        吝啬           呼朋引伴D.稀疏                   竦峙(zhì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酝酿(niàng)      着(zháo)落      资容           花枝招展

B. 贮(zhù)蓄        莅(lì)临           粗犷           争先恐后

C. 静谧(mì)          应和(hè)         吝啬           呼朋引伴

D. 稀疏                    竦峙(zhì)        屋檐           咄咄(duō)逼人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行走在诗意的江南,醇厚的文化味儿让你陶醉。迷人的田野_____着四千年蚕桑的浓厚气息,宁静的乡村_____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热闹的古镇_____着中华商业文明的辉煌。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互动,处处展现出水乡独特的神韵和魅力。

A. 隐含 彰显 散发 B. 散发  隐含  彰显

C. 隐含 散发 彰显 D. 散发  彰显  隐含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必须经过严格审查的。

B. 为提高二环线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昨天,武汉市交管部门公布了新的交通改善方案。

C.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垃圾处理、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D. 武汉市交管局近期将陆续投放大约1100辆左右的纯电动出租车。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富春山水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B. 这次庆祝建军90周年为主题的沙场阅兵,是整体性、性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

C. 大雪覆盖的野地,有鸿爪印记,春雨弥漫的农田,有鸳鸯照镜。

D. 据统计,多哈亚运会大约90%的专卖产品来自中国,“中国元素”已经成为本届亚运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5.填空。

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夕阳西下, 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简称“武汉军运会”,将于 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在中国武汉举行,赛期10天。届时,将有来自100多个家的近万名现役军人同台竞技。为此,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军运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学习了解军运会精神和军运会的有关知识,理解军运会在我市举行的伟大意义,请你设计两种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武汉军运会”对武汉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方面(最少两个方面),谈谈“武汉军运会”对武汉的影响。不少于120字。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7.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请于关尹子请:请教 

B. 对曰:“弗知也。”对:回答 

C.退而 习之习:练习 

D.子知子之 所 以中乎所以:因此

位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A.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B.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C.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D.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因为列子不知射中的道理,所以关尹子认为他不能算是学会了射箭。 

B.列子第一次并不知道自己射中的原因。三年之后,列子还是不知道自己射中的原因。 

C.列子明白了射中的原因后,关尹子让列子牢记射箭的这个道理,因为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译文: 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0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②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叙述原则。所谓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③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 --日记中去虚构一个“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④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⑤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自姜振昌《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下列对“内部第一人称叙述”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______ 

A.通过叙述可以建立起作者和读者的平等关系,增强了作品的逼真感。 

B.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故事的叙述者,也可以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 

C.《狂人日记》中“我”借日记这一真实体裁进行叙述消除了小说的虚构性。 

D.通过“我”的叙述,很容易把读者引入到“我”观察或体验的世界中去。

下列对“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______ 

A.“我”可以讲述任何故事,在故事中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B.“我”的思想情感代表了作者,“我”的态度在文学作品中是完全中立的。 

C.因为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叙述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反而更激越,小说的张力越大。 

D.读者会跟着叙述者走,叙述者的超然有时会误导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从全文看,下列对文本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赋予作品真诚性和逼真性。 

B.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C.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D.第一人称叙述的文学作品都能对读者产生直接的作用力。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

①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②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而只是想提请注意,媒介的变化已然掩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读图、读网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我们实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读图和读网有益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懒惰,因此毋宁说是有害的。 

③如今已有人不再思考问题,只想着去哪里找现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网点,全不知批判式思维的形成,更依赖人的“原始硬盘”一一人经由经典阅读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至于因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造成的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倾圮,就更触目惊心。而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最显著的徽标。 

④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⑤所谓了解世界,是说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人们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从而认清未来发展的广大无穷。对于经典阅读,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而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时更只是表象,它的肤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实的世界。如果没有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遑论深邃。 

⑥所谓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会成为横亘在东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难题。而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为它致力于一切假真和伪善的剔析,对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态更有深刻的追索,这些都能让人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而疏浚心源,检点小我,唤出自觉意识,养成反省习惯,然后从心底生出广大的社会关怀,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的担当。 

⑦而“浅阅读”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即使“阅读”中的“励志阅读”,意义看似很正面,但集中于职场小说或名人传记,眼下从成人到孩子,纷纷追捧这类书为经典,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质成功,譬如事业(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获取)、姻(主要表现为金童玉女式的梦幻结合),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且主角多是位尊而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这样的情感太廉价通俗了。它只让人看浪漫的童话,而忽视在汗水中欢呼收割的普通人的成功才更具说服力,更忽视意志品德与抗挫折力的养成对人性成长才最有意义,必不能像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说的那样,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相反,与叔本华说的“滥读”很相似。 

⑧经典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种沉静沉思中,我们不仅使书中文字活起来,充实我们,还使它因我们的理解得到延展与增值。当然,要真正走进经典,首先须在观念上祛除功利的考校。因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精深与博大,经典可助人涵养精神,拓展心胸,甚至成己成物,获得包括职场上的成功。 

⑨现在人们开始提倡“慢阅读”,主张不仅时间上,更在心态上保持清静与闲适。当阿伦特在《黑暗时代的人们》中说:“现实世界熙熙攘攘,纷繁复杂,一切在我们眼前飞逝而过,只有无所事事的闲逛的游手好闲者接受到了它的信息”,其实是在告诉人,只有悠闲自得同时越然功利之上的人,才能真正读取这个世界最杳渺的真谛,并保持阅读最高上的品质。故经典必须慢读,也值得人这样慢读。有此慢读,你才能体会米兰•昆德拉所说的那种“久已失传的乐趣”,要之,悠长的光阴,你读什么书,能决定你将成为什么人。 

(节选自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有删改)

阅读第(1)(2)段,说说“浅阅读”的特点和危害有哪些。

阅读第(3)-(6)段,请简要概括“经典阅读”的特点。

阅读第(7)段,说说为什么“励志阅读”也是一种“滥读”?

阅读第(8)-(9)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走进经典”?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对初中生活,我们曾经听父母说过,听小学老师讲过,或许还听哥哥姐姐描述过;现在,我们终于亲身体验到了。你的体验和我们听到过的一些说法一样吗?

       请以“刚上初中,我真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全题目,再开始作文。横线处填上表达感受的词,例如“兴奋”“开心”“吃力”“不适应”“难受”……(2)要写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有误,“着落”重点“着”应读zhuó,“资容“中的“资”应为“姿”; 

BCD.正确。 

故选:A。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和字形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答案】B

【解析】第一空两个备选词:隐含:暗中包含,散发:指发出。由题干中第一空后“浓厚气息”可知此处填“散发”; 

第二空两个备选词:彰显:指昭著的事实,隐含:暗中包含,由题干中第二空后“人文精神”可知此处填“隐含”; 

第三空两个备选词:彰显:指昭著的事实,隐含:暗中包含,由题干中第三空后“文明的辉煌”可知此处填“彰显”。 

故选:B。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删去“左右”。 

故选:D。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4.【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大雪覆盖的野地,有鸿爪印记”与“春雨弥漫的农田,有鸳鸯照镜”语义相关,格式一致,且都出现了逗号,所以两句话中间应用分号。 

故选:C。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5.【答案】【小题1】随风直到夜郎西

【小题2】海日生残夜

【小题3】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答案: 

(1)随风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2)海日生残夜(注意“生”的书写) 

(3)断肠人在天涯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小题1】答案: 

(1)征文比赛:确定征文要求;宣传和征集作品;评选作品;公示结果。 

演讲比赛;主持人宣布活动的开始;然后选手演讲;现场评分和公示;老师总结。 

(2)“军运会“的筹备工作无疑让主办城市,收获很多,不管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在某区域的政治影响力,还是长远的经济发展,主办“军运会“对武汉的发展是百利无一害,利城利民。当你在漫步城市街头时,明显感觉到广场上的绿化面积更多了,休息的长椅更多了,也更干净了。武汉作为一个以“千万“单位计算人口的国际大都市,马路的宽度,马路两边的绿化,甚至交通灯、斑马线,在不经意间焕然一新。地铁站的垃圾桶更多了,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更多了,更干净了,显然,武汉市的整体硬件条件以及城市人口素质在不断提高。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方案设计。活动方案即为活动过程的简单设计,所以先要设计好活动的形式,再设计方案,只要活动的条理清晰,围绕着主题展开即可。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军运会”是大型赛事,是展示城市综合实力的窗口,围绕“城市环境更美丽、基础设施布局更合理”等方面来谈即可。

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形式,要抓住活动的主题,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办学条件、可操作性等实际因素,切不可天马行空,脑洞大开,脱离实际的活动形式是实现不了的。

7.【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这样。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所以:……的原因。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故句子断为: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CD.正确; 

B.有误,三年之后,列子知道自己射中的原因。 

故选:B。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这里的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非,不是。独,只。为国,治国。句意: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这样。 

答案: 

(1)D; 

(2)C; 

(3)B; 

(4)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这样。

【参考译文】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射中了。才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学习了三年。又把学习的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能射中的缘故了。”关尹子说:“可以啦,要牢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掉。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8.【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ABD.正确; 

C.有误,“消除”不对,第三段是“冲淡”; 

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ACD.正确; 

B.有误,前半句属于“内部第一人称”叙事的特点,后半句语意过于绝对; 

故选:B。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A.有误,第一段说第三人称“失掉了”“真情实感”; 

B.正确; 

C.有误,二者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D.有误,第⑤段说“外部第一人称”是间接作用于读者; 

故选:B。 

答案: 

(1)C 

(2)B 

(3)B

本文分析了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弊端,论述了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论述了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变化。

筛选信息的题,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9.【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由“读图、读网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懒惰,因此毋宁说是有害的”等语句概括其特点。由“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等语句概括其危害。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此题可提取第③至⑥段的关键语句适当加工。“而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最显著的徽标”、“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可根据上述语句适当概括。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可根据第⑦段中的关键语句适当加工后作答。可由“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质成功,譬如事业(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获取)、姻(主要表现为金童玉女式的梦幻结合),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且主角多是位尊而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这样的情感太廉价通俗了”、“必不能像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说的那样,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等语句概括后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要真正走进经典,首先须在观念上祛除功利的考校”,“主张不仅时间上,更在心态上保持清静与闲适”,“只有悠闲自得同时越然功利之上的人,才能真正读取这个世界最杳渺的真谛,并保持阅读最高上的品质”,可根据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后回答。 

答案: 

(1)特点:①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②被动接受知识;③快捷。 

危害:①使人产生惰性;②损害阅读品质,造成人的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③流于字表,无法深入思考。 

(2)①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②了解世界;③能帮助人了解自己。 

(3)①注意外在的物质成功,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②书中主角多是位尊而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而非普通人的成功;③不能让人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 

(4)①在观念上袪除功利的考校;②心态上保持清静和闲适;③阅读时超越功利之上。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文第①②段论述了浅阅读的特点和危害,第③④⑤⑥段论述了经典阅读的特点,第⑦段分析“励志阅读”也是一种“滥读”,第⑧⑨段告诉读者怎样才能真正走进经典。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

10.【答案】紧张

【解析】【范文】 

刚上初中,我真紧张       初中,还真不一样! 

       童年银铃般的笑声,灿烂的笑容,快乐的身影……现在,怎么都跑得无影无踪了呢? 

--题记       紧张的旋律,初中的生活到处都是紧张。 

       吃过早饭。一个个学生都飞快地跑进教室,拿起书朗朗的读了起来。议会这个词语的意思,一会又要背那一首唐诗宋词……手忙脚乱。不仅是这样,还要做那比小学多出两倍的作业。那些什么“a b c d”,“之乎者也“,“加减乘除”,全都在脑子上。让我们看的是头晕目眩。 

       中午吃过饭,第一件事又是回到教室里,做那些参考资料,测试题和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着一张张写满密密麻麻字的纸和那用得特别快的墨水,才知道,时间原来也加快了脚步,生活原来也这么紧张。 

       晚上,仍然要兑现曾经给时间的承诺--紧张。就又赶紧跑到了教室,拿起书把今天老师讲的知识点复习复习,等待晚自习的铃声打响。 

       一天又一天,过的永远是那么匆匆,而教室里也一直打着紧张的节拍。厚厚的书本仔细品味品味初中生活,不再有像小学那样的甜,而是一种苦涩的味道。看一看那桌子里也放不下的书,感觉好累,好累。课程一下子增加了好多好多,下课还没把上一节老师留的内容看完,下一个老师就已经来了,什么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好多内容都要背诵。真是不知道做哪一门功课好,更不知道该喜欢哪一门课程。看着那一摞又一摞书,只有一个问题“该怎么办?”慢慢的努力初中就是初中,永远都是无法改变的。那紧张、我们无法控制:那厚书,我们无法消除。要做的只有去适应,慢慢的努力。 

       去融入初中,和它的步调一样,走进新的环境。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所以现在我们要努力,坚持,不怕苦,不怕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知道只有经的“风霜苦”,才能终得“梅花放清香”啊!

本篇作文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对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中得出立意。就本则材料来看,其中的关键信息是“初中生活”,本文是要求写刚上初中的感受,这个表示感受的词就是所要填写的词。在要求(1)中已经有很多的提示,行文时选一个或是自己另写一个表示对刚进初中的感受的词也行。文体上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行文过程中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就行。

这篇散文语言隽永,用词绮丽清新,描写细腻,如“童年银铃般的笑声,灿烂的笑容,快乐的身影”感情真挚,读来是那样的唯美和享受,是经过作者的字斟句酌才锤炼出来的。

文档

武汉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酝酿(niàng)      着(zháo)落      资容           花枝招展B.贮(zhù)蓄        莅(lì)临          粗犷           争先恐后C.静谧(mì)         应和(hè)        吝啬           呼朋引伴D.稀疏                   竦峙(zhì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