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表C2-1 | ||||||
| 工程名称 | 阿图什市通程大厦二段工程 | 交底日期 | 2013-3-27 | |||
| 施工单位 | 通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分项工程名称 | 二次结构钢筋工程 | |||
| 交底提要 | 二次结构钢筋绑扎技术要求 | |||||
| 交底内容: 1、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3 -2002 施工图纸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铁丝:采用20~22号镀锌铁丝(铅丝)。铅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砼垫块、各种挂钩或撑杆等。 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作业条件: 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清理。 2.2.2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熟悉图纸,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 2.2.4二次结构放线工作完毕并经验收,标高控制线已标出。 2.2.5所有砼二次接触面均需剔除浮浆并清扫干净,植筋、砌砖工作已验收完毕。 3.工艺流程: 弹放墙体、门窗洞口、构造柱线→调整构造柱插筋→套箍筋→绑扎构造柱钢筋及过梁钢筋→挂好砂浆垫块 3.1在顶板混凝土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构造柱位置线,校正板面插筋,如有位移时,按洽商规定认真处理。 3.2搭设临时钢管架,绑扎时按照先构造柱后过梁的顺序,先将箍筋按设计间距分档的数量套在下层伸出的预留筋上,注意第一只箍筋起步离砼面50mm,横竖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构造柱主筋一次制作成型,绑扎构造柱箍筋时,第一道箍筋距地面不得大于50mm,且箍筋的弯钩必须达到 135°且两钩平行,平直部分长10d,严禁两钩长短不一,箍筋接头要沿竖筋相互错开。拉接筋弯180度钩。构造柱主筋为直径为12的二级钢,柱箍筋为φ6@100/200,其加密区长度为600,加密区分布区域为结构梁板上下表皮600mm长度范围,构造柱详细尺寸及配筋见结构施工图。 铺完梁底后,过梁钢筋选用图集06G312第24页至78页 3.3在柱筋、过梁两侧应绑上带有铁丝的砼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柱梁20mm 3.4柱、过梁钢筋绑扎时,用线坠吊好边框柱、过梁钢筋位置,确保其垂直度。 梁底垫好垫块,要求下部不露筋,不紧靠模板。 3.5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管件、预留洞口等,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质量标准 1)钢筋加工: a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净尺寸:±10 b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 c 箍筋内净尺寸:±5 2)钢筋绑扎: a 绑扎钢筋网:长、宽 ±10 网眼尺寸±20 b绑扎钢筋骨架:长±10 宽、高±5 c 受力钢筋:间距±10 排距±5 d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e 钢筋弯起点位置±20 f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 水平高差 +3.0 5、成品保护 5.1成型钢筋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 5.2绑扎墙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蹬踩钢筋。 5.3严禁随意割断钢筋。 5.4严禁对顶板的砼表面进行如扔钢管及钢筋等冲击破坏。 5.5 涂抹的隔离剂不能污染钢筋。 5.6合模时保护层垫块不得被撞掉。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柱预埋钢筋位移,必要时可附加钢筋,顶板混凝土浇筑后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6.2露筋:钢筋每隔1m左右加绑带铁丝的混凝土垫块。 6.3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6.4绑扎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扎不少于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 7、质量记录 7.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 7.2钢筋力学性能复试报告。 7.3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 8、班组长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承诺  | ||||||
| 交底人 | 接受交底人 | |||||
2、当做分项工程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