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甘肃肉羊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7:15:50
文档

甘肃肉羊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甘肃肉羊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甘肃养羊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与大市场的矛盾;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优良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养殖小区正在兴起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并进行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努力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实现集约化;三是培育、选育新品种,发挥地方品种的资源优势;四是抓好龙头基地建设,做好示范带动作用。1丰富的草地资源和种质资源甘肃位居黄河上游,地处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4000m之间,全年平均气温-1
推荐度:
导读甘肃肉羊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甘肃养羊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与大市场的矛盾;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优良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养殖小区正在兴起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并进行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努力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实现集约化;三是培育、选育新品种,发挥地方品种的资源优势;四是抓好龙头基地建设,做好示范带动作用。1丰富的草地资源和种质资源甘肃位居黄河上游,地处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4000m之间,全年平均气温-1
甘肃肉羊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甘肃养羊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与大市场的矛盾;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优良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养殖小区正在兴起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并进行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努力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实现集约化;三是培育、选育新品种,发挥地方品种的资源优势;四是抓好龙头基地建设,做好示范带动作用。

1丰富的草地资源和种质资源

  甘肃位居黄河上游,地处高原,海拔一般在1 000~4 000m之间,全年平均气温-1~15 ℃。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1 79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40%,位居全国第六,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牧业大省。甘肃草地分为14个草地类、25个草地亚类、88个草地型,以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为主,草场上的植物有154科、691属、2 054种,其中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为主,平均亩产鲜草148kg;目前全省已建成专业化牧草种子基地规模达1.10万公顷,年产各类牧草种子340万kg。农区人工种草面积近90万公顷,其中苜蓿种植面积达40万公顷,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建成草产品开发的规模基地6万多公顷,草地资源得天独厚。

羊品种资源丰富。粗毛品种主要有:滩羊、岷县黑裘皮羊、兰州大尾羊、羊、蒙古羊等;细毛品种主要有:甘肃高山细毛羊;山羊品种主要有:河西绒山羊、沙毛山羊、陇东黑山羊、陇南山羊等。其中,肉用品种主要是滩羊、兰州大尾羊、羊、蒙古羊、陇东黑山羊、陇南山羊等;甘肃高山细毛羊是著名的毛肉兼用品种;河西绒山羊是著名的绒用品种;沙毛山羊、岷县黑裘皮羊主要产品是裘皮;陇东黑山羊主要产品是羔皮;陇南山羊肉板皮兼用;近年来,甘肃省分别在景泰、永昌、兰州等地建成了原种肉用种羊场,同时建立一批扩繁场。现已引进、繁殖、推广无角道赛特、波德代、萨福克、德克萨尔等专门化品种肉羊3300只,具备每年向社会提供合格种羊2000只的能力。同时各地还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达50万只以上,近年繁殖小尾寒羊已达到280万左右。羊饲养基本实现了舍饲养殖。

    但由于甘肃省畜种改良专项经费较少,给羊改良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重点表现在基层改良站(点)房舍破旧、羊常温人工授精少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更新不够、改良设备老化、技术创新能力差,加之羊人工授精工作环境艰苦,收入相对较低,许多年轻专业技术人员不愿从事这项工作,导致部分地区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目前全省羊的改良覆盖面不足30% 。

2  现阶段养羊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与大市场的矛盾在牧区,养羊作为牧民谋生的一项重要产业,饲养规模一般较农区大,对主要生产环节的组织和羊群的饲养管理比较重视,但由于受生态经济条件的制约,饲养管理和经营比较粗放,未能根本改变“靠天养畜”的局面。在农区,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户发展养羊业的积极性高涨,但品种良种化水平不高,畜舍简陋,饲养管理粗放,市场观念差,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困难等,仍然是当前制约农区养羊业迅速发展提高的障碍。另外,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饲养水平参差不齐,疫病很难得到控制,因而养羊产业在质量和安全卫生等方面很难达到较高水平,很难突破“绿色壁垒”对我国的 “”,削弱了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我省养羊业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产生影响。

2.2 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 我省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约40%。总体看来,科技含量低、成本高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投入过大,羊群管理及科学技术应用上的投入相对不足;传统的放牧饲养缺乏科学的指导,即使实施舍饲圈养的羊群也缺乏科学的规划与饲养;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过渡放牧,不注重人工草场的建设和草地的维护;盲目追求数量上的扩充,而忽视质量上的提高。饲养以小群体放牧为主,补饲较少,家畜增重缓慢,出栏率低,经济效益差。

  在养羊业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品种良种化,天然草场改良化和围栏化,饲料生产工业化、产业化,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并广泛利用牧羊犬。澳大利亚通过自然草场向人工草场过渡,毛用羊向肉用羊过渡,小群向大群过渡,对羊群根据羊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实施围栏轮牧,羊群有一个轻松而自由的采食、生活、休息环境,2个人加3 个牧羊犬可管理2 000只左右的羊群,降低了人工及饲草、饲料成本,基础设施完备、简单而实用。注重养羊业和种草业的协调发展。根据草地的载畜量、养羊业劳动力成本来控制羊群的数量;根据食草量、能量平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和经济效益。

2.3 优良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意识不强由于局部短期利益的驱动,不断引进外来品种,利用杂种优势生产肉羊,特别是肉用肥羔,但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缺乏的引导和组织措施,引种和改良存在盲目性,使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受到不断的冲击,品种退化、品种混杂现象严重。

2.4 养殖小区正在兴起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养殖小区建设正在兴起,但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当一部分养殖小区的建设还不够规范,动物防疫和环保设施建设不配套,管理还不够到位。

3 甘肃养羊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领导,努力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畜牧业生产方式是饲养方式、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有机统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集资金、技术、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投入、宣传等多方面加大力度,统筹兼顾,系统部署,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当前,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重点是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手段武装畜牧业,推进和机制创新,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增强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3.2 加快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实现集约化养殖小区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是适当规模养殖经济的形成。评价小区仅仅看是否具有一定规模,建筑布局是否合理,环境是否整洁,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这是不全面的。理想的小区应该是①有规可循:总体规划、建设规范、技术操作规范;②有组织:龙头企业支撑下的订单式经营或销售网络组织、技术服务组织、生产管理组织;③有资金保障;④技术具有先进性;⑤产品应该优质安全。从现阶段我省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建设养殖小区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从分散饲养走向集约饲养的一种过渡性养殖方式,既可以解决集中饲养、人畜分离的问题,又能适应家庭生产经营形式。

3.3 培育、选育新品种,发挥地方品种的资源优势 未来的竞争是品种资源的竞争,是基因的竞争,我们应详细普查品种资源,全面了解资源状况。现有的品种资源要不断地加以保护,对品种资源的优点,我们应该继承,充分地加以利用,并不断地选育提高。在选育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本地羊作母本,立足当地的饲草饲料资源和基本生产技术条件,选择适宜的父本,先进行小范围试验,待有好的效果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只有加强本品种选育,培育新品种,发挥地方品种的资源优势,才能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抓龙头基地建设,做好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带动农牧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提高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一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畜牧业龙头企业,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企业要把养殖小区纳入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导养殖小区发展标准化养殖,按合同契约组织收购或销售小区的畜禽产品,互惠互利、共赢发展。二要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的发展。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规范”的方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加快培育多种类型的畜牧业合作组织,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要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加强对合作组织的组成和运作的规范化指导,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的重要作用。三要积极创立品牌。要加大畜牧业标准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接轨的生产标准体系,重点完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名特优畜产品生产标准,以及产地环境标准等。要从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质量安全、动物饲养环境、屠宰加工工艺和卫生管理、肉品质量分级及安全卫生检验等方面,制定系统的技术标准。加强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积极推动农户按标准化要求生产,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总之, 我省肉羊养殖还处于起步阶段, 肉羊生产体系尚未形成, 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肉羊生产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化、集约化肉羊生产模式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也是我国肉羊生产必须解决的课题。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肉羊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大在肉羊生产中的科技、人才、资金投入, 引导农民思想、更新观念, 促进肉羊生产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文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手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全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生产方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2005,9,26.

[2] 程俐芬,高晋生等.影响我省肉羊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C].//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中国草食动物专辑,2005,21-22.

[3] 王秉祥等.甘肃省志[M].第二十一卷.畜牧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1.

[4] 温裕平.肉羊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7): 113

[5]  赵有璋, 王玉琴, 等1波德代品种绵羊及其种质特性研究[ J]国草食动物, 2002, ( 5) : 26~ 27.

  

文档

甘肃肉羊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甘肃肉羊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甘肃养羊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与大市场的矛盾;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优良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养殖小区正在兴起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并进行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努力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实现集约化;三是培育、选育新品种,发挥地方品种的资源优势;四是抓好龙头基地建设,做好示范带动作用。1丰富的草地资源和种质资源甘肃位居黄河上游,地处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4000m之间,全年平均气温-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