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分子伴侣:他是细胞中一类能够识别并结合到不完全折叠或装备的蛋白质上帮助这些多肽链正确折叠、转运或防止它们聚集的蛋白质。
3、简并性:由一种以上的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对应于同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
4、遗传密码:指mRNA上每三个核苷酸翻译成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这三个核苷酸就称为一个密码子。
5、终止密码子:不代表任何氨基酸,任何tRNA分子都不能识别的,但可以被终止因子或释放因子并引起新和成多肽链从核糖体上释放的密码子。UGA UAA UAG
6、密码子偏爱性:指不同种属的生物对简并密码具有不同的使用频率。
7、非编码区:不编码目标蛋白质的mRNA序列。
8、蛋白质糖基化:一种翻译后修饰,是氨基酸侧链共价键修饰中的一种,包括O-糖基化:侧链通过GalNAc连接在蛋白质的Ser或The的羟基处;N-糖基化:糖链连接在蛋白质的天冬酰胺的氨基侧链处。
9、反密码子: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环上的三联体核苷酸残基序列。
10、密码子变偶性:处于密码子3’端的碱基和与之互补反密码子5’端的碱基之间的配对有一定的自由度。如I可以和密码子上3’端的U C A配对。这种现象称为密码子的变偶性。
11、开放阅读框:指一组连续的含有三联密码子的能被阅读翻译成多肽链序列的DNA序列。由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
12、多聚核糖体: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独执行功能的,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的进行多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13、移码突变frame shift mutation:由于单个碱基或者非三的整倍数的碱基的插入或缺失一起的从突变位点整个可读框的改变,从而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氨基酸序列。
14、副密码子:tRNA分子上被氨酰tRNA识别、决定其带何种氨基酸的部位和区域。
15、稀有碱基:又称修饰碱基,这些碱基在核苷酸中含量比较少,但它们天然存在的,是核苷酸转录之后经甲基化、乙酰化、氢化、氟化、及硫化而成。多半是碱基的甲基衍生物。
16、信号识别蛋白:能识别核糖体上新和成的多肽链的前导序列并与之结合,将核糖体、新合成的多肽链及信号识别颗粒导向内质网,使肽链的翻译及转运同时进行。
17、泛素、泛蛋白:含有高度保守的76个氨基酸序列。它以羧基基团连接到目标蛋白质的赖氨酸的E位氨基上,其主要作用的起始蛋白质的降解。
18、无义突变:在DNA序列中任何到时氨基酸三联体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UAA UGA UAG)的突变,他是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或无意义的多肽。
19、同工RNA cognateRNA:结合同中氨基酸的不同的tRNA分子。
20、错义突变:由于结构基因中某个核苷酸的变化使一种氨基酸密码子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的。
21、操纵子operon:指原核生物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转录原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
22、操作子operator:在操纵子中位于结构基因附近的一段DNA序列,阻遏蛋白能够与之相结合,抑制相邻启动子从而抑制结构基因转录。
23、基因:编码一个RNA或蛋白质产物,其作用是抑制其他基因的表达。
24、负转录:原核生物基因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可以分为正转录和负转录。在负转录系统中,调节基因表达产物是阻遏蛋白,起着阻止结构基因转录的作用。负转录系统可分为负控诱导和负控阻遏,负控诱导中阻遏蛋白不与效应物结合时,结构基因不转录。负控阻遏中,阻遏蛋白与效应物结合时,结构基因不转录。
25、正转录:正转录系统中,调节基因产物是激活蛋白。可分为正控诱导和正控阻遏。正控诱导系统中,效应物的存在是激活蛋白处于活性状态:在正控阻遏系统中,效应物分子的存在使激活蛋白处于无活性状态。
26、阻遏蛋白:通过与DNA和RNA结合来阻止转录或翻译的蛋白质。
27、激活蛋白:activator通过与启动子结合及和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帮助结构基因转录起始,促进相应蛋白合成的调节蛋白称为激活蛋白。
28、诱导物inducer:通过与调节到白结合激活基因转录的小分子。
29、安慰性诱导物:与转录中实际诱导物相似,但不是该酶的底物。
30、代谢物阻遏效应:由于葡萄糖增加引起一些细菌操纵子表达降低,是cAMP水平降低使cAMP蛋白失活所导致。
31、分解代谢物基因活化蛋白CAP:又叫CRP(环腺苷酸受体蛋白)是大肠杆菌分解代谢物基因活化蛋白,这种蛋白将葡萄糖饥饿信号传递给许多操纵子,是细菌在缺乏葡萄糖时使用其他碳源。对RNA聚合酶起始E.coli中一些操纵子,尤其是分解代谢操纵子是必需的。
31、干扰RNA:指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的剔除或关闭特定的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机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
32、警报素
33、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会产生一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舞磷酸pppGpp。两者的作用不止一个或几个操纵子,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其是超级子或魔斑。
34、基因家族:真核生物的基因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这样的基因称为基因家族。其成员是由一个祖先基因经过多次重复或变异所产生的。
35、基因簇:同一基因家族中,一些机构和功能相似的基因彼此靠近成串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基因簇。
36、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组中,编码某一蛋白质的不同区域的各个外显子并不连续在一起,而常常是被长短不等的内含子所隔离。
37、RNA的组成型剪切:一个初转录物经过精确拼切只能产生一个成熟mRNA的剪切方式。
38、基因扩增:至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结果是的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39、基因重排:某些基因片段改变原来的顺序重新衔接成一个新的基因转录单位。
40、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它是由DNA甲级转移酶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甲基供体,将胞嘧啶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的一个过程。
41、反式作用因子:能直接或间接识别和结合在顺式作用元件上,靶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因子。
42、核心启动子:指保证RNA聚合酶转录正常起始点所必须的DNA序列。核心启动子单独起作用时只能确定转录起始点并产生基础水平转录。
43、绝缘子:绝缘子是近期发现的顺式作用元件,它不同于增强子,其功能是阻止激活或阻遏作用在染色质上的传递,使染色质的活性限于结构域之内。
44、转录因子:在起始转录复合物的组装过程中,与启动子区结合并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因子。
45、螺旋—转角—螺旋:这一类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a螺旋,中间由短侧链形成转角,近羧基端的a螺旋中,氨基酸残基的替换会影响该蛋白与DNA大沟的结合。
46、锌指结构:许多转录因子共有的DNA结合结构域,具有很强的保守性。此种蛋白借助肽链的弯曲使两个Cys与一个锌离子形成形似手指状的三级结构。
47、亮氨酸拉链:指反式作用因子的DNA结构域中含有一段30个氨基酸组成的核心序列。N端富含碱性氨基酸,形成DNA结合面其中每隔6个氨基酸残基就有规律地出现一个亮氨酸残基。这段序列在形成a螺旋后,螺旋的一侧以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为主,(Arg Asp)具有亲水性,螺旋的另一侧式排列成行亮氨酸,两个具有亮氨酸拉链区的反式作用因子通过疏水作用相互作用形成亮氨酸拉链。
48、碱性螺旋—环—螺旋:两个亲脂性a螺旋,两个螺旋之间由环状结构相连,DNA结合功能由一段比较短的富含碱性氨基酸区域所决定。
49、同源域HD:又称同源结构域,指DNA结构域中有一段相的保守氨基酸序列,是由60个氨基酸组成的螺旋—转角—螺旋结构的区域。
50、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一类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保守性蛋白质,他们在细胞内能帮助其他多肽进行正确的折叠组装、转运和降解,如热休克蛋白。
51、应答原件:现代分子生物学上把能与某个(类)转移蛋白因子相结合,从而控制基因特异表达的DNA上游序列称为应答元件。
52、抗体:是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所合成的与分泌的一类能够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Ab是主要的免疫分子,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和黏膜分泌液中,介导体液免疫。
53、干细胞:是一类成熟较慢但能够自我维持增殖的未分化细胞,存在于一些特异组织中,具有分化成有限细胞类型及构建组织的潜能。
54、全能性:至和分化后的细胞或组织,仍可以分化成该物种所有组织或器官,产生完整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55、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种相同类型的细胞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定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56、细胞去分化:是指分化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成具有未分化细胞特征的过程。
57、原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不具有致癌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后可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不但无害,而且对细胞发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58、抑癌基因: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负因子的编码基因,它们编码蛋白常常在细胞周期的检验点上起阻止周期进程的作用。
59、癌基因:是一类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在体外可促进细胞转化,在体内可诱导肿瘤发生,其蛋白产物促进细胞增殖。
60、基因诊断: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通过检验基因的存在、结构域缺陷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状态和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
61、基因治疗:就是向有功能缺陷的细胞补充相应功能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62、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几百个简单无信息的重复序列构成的3’端凸出的特殊结构。为端粒DNA-蛋白质复合物。主要作用有:a稳定染色体结构 b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 c保护染色体结构基因 避免遗传信息在复制中丢失。
63、端粒酶:一个带引物的反转录酶,由酶蛋白和RNA组成,含有端粒d才(TTGGGG)重复序列(AACCCCAAC)序列
、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科学,研究目标是认识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进化,弄清基因组包含的遗传物质的全部信息及相互关系。
65、功能基因组学:利用基因组测序—结构基因组学提供的结果和信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相关基因的功能(包括其生化功能、细胞学功能、发育学功能或生态学功能),使得生物学研究从单一基因的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质同时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功能基因组学可以从基因组整体水平上对生物的活动规律新型阐述。
66、比较基因组学:是基于基因图谱和测序基础上,对抑制的基因组结构进行比较来了解基因的功能、表达机理和物种进化学科。如利用模式生物与人类基因组之间编码序列上和结构上的同源性,克隆人类疾病基因,揭示基因功能和疾病分子机制,阐明物种进化关系及基因组内在结构。
67、遗传图谱:也称连锁图谱,指基因或DNA标志在染色特上的相对位置与遗传距离,后者常以基因或DNA片段在染色体交换过程中的交换频率来表示。
68、物理图谱:是指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作为基本测量单位的基因组图。物理图可以表现染色体上每一个DNA片段的实际顺序。
69、转录图谱:即cDNA图它是以表达序列标签为路标。转录图谱的优点是基因组中仅有的1%—5%的序列编码蛋白。只有先得到一点cDNA即EST就可以筛选出全长的转录本。
70、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BAC是基因组:由大肠杆菌单拷贝数F质粒衍生而成,可用于克隆基因组大片段DNA及构建基因组文库的克隆载体。可携带大片断的外源DNA,其遗传稳定性比酵母人工染色体要高。
7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主要是指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可以遗传变异中的一种。
72、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是已知的核苷酸序列DNA片段,是基因组中任何单拷贝的短DNA序列,长度为100—500bp。任何DNA序列,只要知道它在基因组中的位置,都能被用作序列标签。
73、基因组文库:指将某生物的全部基因组DNA片段切割成一定长度的DNA片段克隆到某种载体上形成的集合。可分为核基因组文库,叶绿体基因组文库和线粒体基因组文库。
74、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指一个细胞或一个机体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旨在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与功能模式,从整体的角度分析,鉴定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构成、性质、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的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
75、于修饰系统:在修饰系统中修饰作用指一定类型的细菌可以通过性酶的作用,破坏入侵的外源DNA使得外源DNA对生物细胞的入侵受到;而生物细胞自身的DNA通过修饰酶的作用发生甲基化,可年遭自身性酶的破坏。
76、Klenow酶:是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大片段,保留了DNA聚合酶的5’—3’聚合酶活性和3’—5’核算外切酶活性。
77、测序酶:只含有5’—3’聚合酶活性而无3’—5’外切酶活性,聚合酶活性提高3—9倍,常用于测序。
78、质粒: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能在宿主细胞内自主的复制,会赋予宿主细胞一些遗传性状,如对抗生素和重金属的抗性。
79、穿梭载体:指具有多个复制子能在两个以上不同宿主细胞复制和繁殖的载体。
80、柯斯质粒:也称黏性质粒或黏粒,是通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
81、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利用大肠杆菌F质粒为基础构建的用于大肠杆菌中克隆大片段DNA(100kb—300kb)的载体。用于基因组结构的分析和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82、感受台细胞:指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如CaCl2等化学试剂)的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容许外源DNA的载体分子通过感受台细胞。
83、转化:是将异源DNA分子引入细胞,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手段是基因工程的研究领域基本的实验技术。
84、多重PCR
85、锚定PCR
86、反向PCR
87、核算分子杂交:是核算研究中一项最基本的试验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应用核酸分子的复性和变性的性质,使来源不同的DNA(RNA)片段,按碱基互补关系形成杂交双链分子。杂交双链可以在DNA与DNA连之间,也可以在DNA和RNA链之间。
88、基因组文库:指将某生物的全部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长度的DNA片段,克隆到某种载体上而成的集合。
、细菌染色体文库BAC:
90、cDNA文库:是由一个基因组全部mRNA基因的克隆组成的文库。
91、扣除杂交:用一般的mRNA与特殊细胞的cDNA杂交,两类细胞共有的cDNA形成双链,而特异的cDNA保持单链状态,回收的单链cDNA进行克隆,用于制备文库或探针,分离特异的基因。
92、原位菌落杂交:是根据孔滤膜杂交和原位杂交的原理而改良的一种筛选重组体的核算杂交方法。
93、包涵体:某些生长条件下,大成杆菌积累某种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包涵体,它们之谜的聚集在细胞内,或被摸包裹或形成无膜裸露结构,这种水不溶性的结构称为包涵体。
94、cDNA末端快速扩增:是快速克隆cDNA末端的方法该方法基于PCR技术。
95、mRNA差异显示技术:根据据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mRNA3’端具有多聚腺苷酸尾巴结构,因此oligo的寡居核苷酸引物将不同的mRNA反转录成cDNA。
96、基因定位克隆:是用于分离其编码产物未知的目的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
97、染色体步移:通过逐一克隆来自染色体基因组DNA的彼此重叠序列,而慢慢靠近目的基因,因此形象的称为染色体步移。
98、表达载体:能使插入序列进入宿主细胞表达的载体,包括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可以是质粒、噬菌体、或病毒等。典型的表达载体是在克隆载体基本骨架上的基础上(如质粒复制起始点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增加表达元件(如启动子、终止子、RBS等),并在适当位置有可插入外源基因多克隆位点。
99、Edman降解:用于N末端氨基酸分析。原理是异硫氰酸苯酯PITC能与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酸反应.,切下与之反应的那个氨基酸,这样蛋白质或多肽就减少了一个氨基酸残基,而且在它的N端又暴露出新的游离的a-末端氨基酸,又可以参加下一轮反映,如此循环,便可测出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100、等电聚焦:IEF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他两性分子的等电点不同,在一个稳定连续的、现行PH第杜仲进行蛋白质分离和分析。
101、蛋白质组学:在蛋白质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与修饰、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并由此获得关于疾病发生、发展及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认识。
102、蛋白质组:指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种细胞、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
103、双向电泳:将样品进行电泳后,再在它的对角方向进行一次电泳,为了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组合。目前,双向点用大多数是指第一项为等电聚焦,第二方向为SDS-PAGE电泳。
104、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利用杂交基因通过激活报道基因的表达探测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真核生物转录因子有DNA结合结构域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D,这两个结构域分开时仍分别具有功能,但不能激活转录,只有它们以适当的途径在空间是较为接近时,才重新具有转录因子活性,并激活报道基因表达。
105、SDS电泳:SDS—PAGE是根据SDS和还原剂将蛋白质分子解聚后亚基的大小,在恒定的PH缓冲系统中的分离,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质量。
106、蛋白质印记法:将经过凝胶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膜(如纤维素膜、尼龙膜)上,再对转移到膜上的蛋白质进行检测的技术。检测常用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标记抗体或配体,由此可判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和分子质量大小等。
107、蛋白质测序:利用Edman降解法、质谱法或其他方法测出多肽链的氨基酸组成、数目及排列方式。
108、免疫沉淀:免疫沉淀是在抗体与抗原之间转移的相互作用而沉淀,从而保留下来,其是一种经典的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其实验过程比较简单,裂解细胞后,加入抗体,抗原被沉淀下来后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在分析复合体。抗体可以是单克隆,也可以是多克隆。
109、
110、
111、
112、RNA干扰:是利用双链RNA搞笑、特异性降解细胞内同源mRNA从而阻断体内基因表达,使细胞出现靶基因缺失表型的方法。
113、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利用非放射性的荧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监测的技术。它将荧光信号的高灵敏性、安全性,荧光信号的直观性和原位杂交的高准确性结合起来,通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待测样本的DNA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荧光信号进行辨别和计数,从而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细胞、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和诊断,为各种基因相关疾病的分型、预前和预后提供准确的依据。
114、T-DNA:脓杆菌Ti或Ri质粒中的一段DNA序列,可以从脓杆菌中转移并稳定整合到植物和基因组中,已成为植物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遗传转化载体。
115、基因芯片:把大量已知的或未知的DNA片段点在尼龙膜或玻璃片上,经过物理吸附作用达到固定化。也可以直接在玻璃片或金属表面进行化学合,得到寡聚核苷酸芯片将芯片和研究的cDNA或其他的样品杂交,经过计算机扫描和数据处理,便可以观察到成千上万的基因在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不同生理条件下的表达模式。
116、酵母双杂交:
117、染色体免疫沉淀反应ChIP:是研究体内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可以真实的反映体内蛋白质因子与基因组DNA结合的状况。
118、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用于筛选和改造功能性多肽的 技术,通过将编码多肽的基因片段与编码噬菌体表面蛋白质的基因融合进而以融合蛋白质形式表达于噬菌体表面。
119、酵母单杂交:酵母单杂交技术是通过体外分析DNA与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酵母细胞内报告基因表达状况的分析,来鉴别DNA结合位点并发现潜在的结合蛋白基因,或对DNA结合位点进行分析。运用此技术能筛选到与DNA结合蛋白质,并可直接从基因文库中的带编码该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120、基因定点突变:向DNA片段中引入所需的变化,包括碱基的添加、删除或改变,十分生物学研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121、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苷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性自显影体系,在组织、细胞染色体水平对核苷酸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通常分为RNA原位杂交和染色体原位杂交两大类。
122、凝胶滞缓实验:是一种检测蛋白质DNA序列相互结合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蛋白质可以与末端标记的核苷酸探针结合,电泳时这种复合物比没有蛋白结合的探针在凝胶中涌动慢,表现为相对滞后。该方法可以用于DNA结合蛋白,并可通过加入特异性的抗体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
123、基因敲除技术:针对一个已知序列但未知功能的基因,从DNA水平上设计实验,彻底破坏该基因或消除其表达机制,从而推测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124、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是指两个荧光发色基团在足够靠近时,当供体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后被激发到更高的电子能状态,在该电子回到基态前,通过偶极子相互作用,实现了能量向邻近的受体分子转移。在分子生物学领域,该技术可用于研究活细胞生理条件下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见相互作用。
125、基因组原位杂交:是以亲本之一的基因组DNA做探针,另一亲本的基因组DNA做封阻,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大战起来的一种染色体检测技术。
126、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将YAC克隆或BAC克隆与具有高灵敏的FISH技术结合BAC—FISH或酵母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YAC—FISH。
127、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是一种DNA序列测定为基础定量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技术,能够直接读出任何一种细胞类型或组织的基因表达信息。在转录租水平上,任何长度超过9-10个碱基的核苷酸片段都可以代表一种特异性的转录产物,因此用特定的性内切酶分离转录产物中具有基因特异性的9—10个剪辑的核苷酸序列并制成标签,将这些徐磊标签连接、克隆、测序后,根据其占总标签的比例即可分析对应编码基因的表达频率。
128、
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