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三上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7:14:56
文档

部编版三上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材分析与思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往往篇幅很长,但是语言浅显易懂,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根据故事情节,一边读一边预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预测的时候,说一说是根据什么预测的,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经验,以锻炼和培养能力。教学目标:1.随文认读“暴、凑、喵”等8个生字。2.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猜想。3.了解课文大意,感受猜测与推想的阅读乐趣。教学重点: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
推荐度:
导读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材分析与思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往往篇幅很长,但是语言浅显易懂,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根据故事情节,一边读一边预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预测的时候,说一说是根据什么预测的,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经验,以锻炼和培养能力。教学目标:1.随文认读“暴、凑、喵”等8个生字。2.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猜想。3.了解课文大意,感受猜测与推想的阅读乐趣。教学重点: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材分析与思路: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往往篇幅很长,但是语言浅显易懂,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根据故事情节,一边读一边预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预测的时候,说一说是根据什么预测的,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经验,以锻炼和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暴、凑、喵”等8个生字。

2.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猜想。

3.了解课文大意,感受猜测与推想的阅读乐趣。

教学重点:

    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猜想。

教学难点:有依据的进行猜想。

教学准备:教师:PPT

教学过程:

课前:

猜谜语游戏:逐条出示谜面,让学生猜,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这样猜的。(鸽子、西瓜、蚂蚁)

一、揭示课题,猜形象

今天我们上课还是猜,依据你发现的线索来猜,当然不是猜谜语了。

1、(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指名读题目,提醒多音字“倒”的读音。齐读题目。

2.聚焦线索。

(1)读到“老屋”这个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一幢房子?出示课文插图,对照学生的猜测。

(2)猜得对不对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觉得像你猜的那样老吗?你从哪些内容中发现的?读出老屋的老,指导朗读“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黑窟窿”“破了洞”,以及“很久很久没有人住了”等。

(3)一百多岁了,真的很老了,所以他想着——出示课文第2段,师读老屋的自言自语,你觉得他的这种想法合适吗?

(4)回扣课题,老屋明明想着“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可题目明明是“总也倒不了”啊,理解“总也”,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猜测,并讲讲为什么这样猜测。

3.初识旁批。

(1)出示第一处旁批,这是一位小朋友读到题目之后的猜想,你觉得他为什么这么猜?引出根据阅读经验来猜的。

(2)关注旁批的语态,疑惑语气表示猜测。

会不会真的是被施了魔法?这位小朋友能肯定吗?所以他说“是被施了魔法吗?”这样一个问句来猜的。

〖设计意图〗依据题目中“总也倒不了”和“老屋”之间的语言张力,结合旁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预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激发预测的兴趣。

二、依据形象,猜情节

1.聚焦老屋与小猫对话情节,学习“预测”

(1)真的是施了魔法?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果真像你或者那个小朋友猜想的一样吗?随机认读“暴风雨”,初步理解,学生动作感知。

   暴风雨!小猫会很——?学生用小小的声音自己练习读一读。

(2)老屋会答应吗?为什么?生活中假如同学遇到了困难你会帮吗?相机板书:生活 我们把生活中的经验也带入到了阅读当中。

(3)出示第二处旁批,这是那位小朋友的猜想,是根据什么来猜想的?(老屋图片)看看老屋的样子,像一个慈祥的老爷爷。

关注旁批的语态,这位同学肯定自己的猜测吗?“应该会……吧”表示猜测。

(4)出示第四、五、六自然段。自由读,老屋答应了吗?你从哪里读懂的?随机认读“凑”,动作理解“往前凑”。

(5)老屋帮助了人,又想着“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第几次出现了?这回老屋会倒吗?那会发生什么呢?你是根据哪些线索猜想的?

(相机板书:插图、内容、联系上下文)

〖设计意图〗依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等,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学习“预测”。通过验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预测正确与否并不重要,保护学生预测的热情,感受预测的乐趣。

2.自读故事发展,尝试“预测”

(1)自主预测。

接下来我们就读课文接下去的部分,一边读一边像这位小朋友一样,你读到一个地方,就想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像他一样写在课文的边上,读的时候请你用手遮住下面的内容,读一行想一行,有想法了就写下来。和书上那位小朋友猜测的一样也可以,并想想你也这样猜测的理由。

学生翻到第47页,自主预测。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一两处各自预测的内容:我读到( ),我猜(   ),因为(  )。

(3)全班交流。

分母鸡求助,蜘蛛求助两部分

指名多位展示不同阶段预测的内容,说说是根据哪些理由和依据猜测的?

教师适时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猜测,依据是什么?适时评价:你这样的猜测真有意思或你的猜测和课文实际内容一样噢!或者你的猜测和课文内容不一样,但有你猜测的依据,也很不错!相机穿插书上那位小朋友的预测内容,进一步学习预测。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边读课文边利用题目、插图、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和文章内容来猜测和推想故事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是不是很好玩,很有意思?是的,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叫边读边预测,第四单元的后面几篇课文我们将继续用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作快乐地猜想,我们读课外书时也可以这样噢,让你的阅读之旅变得更有意思!

〖设计意图〗根据上述预测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通过同桌交流和全班展示,说明预测的理由和依据,初步感知预测不是胡猜乱想。在交流和展示中感受预测的乐趣。

板书设计: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题目               阅读经验     我读到__________,我猜______,因为_____。

      插图       预测    生活常识

      文章内容           ……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

沈恬

【教学目标】

1. 边阅读边运用已学的预测方法猜想故事情节。

2. 借助课后习题自主预测故事结尾。

【教学流程】

一、猜想导入,回顾预测依据

1. 出示几幅插图,请同学们猜一猜讲了什么故事,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梳理出前一课中学到的预测的依据,并板书:插图、题目、故事内容、生活经验、生活常识……)

2. 出示课文插图,揭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插图入手激发学习热情,自然导入新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将前一篇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预测方法运用到学习之中。对已学的预测依据进行梳理、回顾,既是学法的复习,也为本课的预测打下基础。】

二、因文而猜,预测胡子变化

1. 尝试预测,说出依据。

出示第一自然段前半部分:

(1)猜猜胡萝卜先生愁什么?说说理由。(鼓励猜想,有理有据即可)

(2)继续梳理预测依据类型,并及时补充板书。(阅读经验等)

2. 与文对照,尝试验证。

(1)出示完整的第一自然段。

(2)把自己的猜想与课文内容比一比,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的想法示例:

①真的和我猜想的一样,胡萝卜先生就是因为自己的胡子很多很浓在发愁呢。

②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原来胡子很多很浓的话胡萝卜先生也会觉得很麻烦,怪不得会发愁哦。

【设计意图:在学生阅读的疑问中展开预测,预测之后再尝试验证,让阅读的兴趣越发浓厚,充分激发学生继续情绪饱满地进行下一次预测。】、

3. 再次预测,丰富想象。

(1)出示第二自然段。

(2)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想一想,和同桌交流交流。

(3)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示例:

①我猜这根胡子在得到果酱的营养之后长得比其他胡子都要快。

②文中说,“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那胡子应该会长得更粗更长。

③可能胡子不太喜欢果酱,这根胡子就不会再长了。

4. 再次对照,修正想法。

(1)出示第三自然段。

(2)将自己的预测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紧扣“一步一步”“一点儿一点儿”“走了多长的路”“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等词了解胡子变化的神奇。

5. 小结:刚才我们依据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去猜测接下去可能发生的事,预测得很准确。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去发现“说猜想”“找依据”可以建立在文中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基础上,再由教师结合板书梳理和丰富学生对预测的理解和认识。】

三、仿文而猜,预测胡子用处

1. 学生自主学习,实践预测。

(1)出示预测挑战(由课后练习第一题补充):

故事还没有结束,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这样想?学生挑选一题进行挑战,获得相应星数。能干的学生可以依次完成两题,获得三星。

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小男孩说完___。★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___ 。”鸟太太说完___。★★

(2)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预测的故事。

2. 学生展示预测成果。

(1)第一题,交流预测结果和理由。(回顾:依据关键词预测的方法)

学生想法示例:

①小男孩说完拿起剪刀,剪了一段胡子来做风筝线,这下风筝飞得更高啦!因为小男孩说“不知道够不够牢固”,说明他想用胡子来做风筝线,所以我这样猜测。

②小男孩说完拿出剪刀,“咔嚓”一声剪下了一段胡子,把它系在原来的风筝线上,风筝线变长了,风筝也飞上了高空,都快飞到太阳上了呢。因为小男孩说“这绳子够长了”,说明他用胡子来做风筝线后风筝可以飞得很高很高,所以我这样猜测。

(2)第二题,交流预测结果和理由。

学生想法示例:

①“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结实。”鸟太太说完剪下一段胡子,绑在了树上做晾衣绳,尿布晾在上面整整齐齐,一会儿就干了。我想刚才小男孩拿胡子来做风筝线,那鸟太太应该也会拿胡子来派用场吧。

②“这条绳子真不错啊。”鸟太太说完拿起剪刀剪下一长段胡子做晾衣绳,可是刚把尿布挂上去,胡子晾衣绳就断了,鸟太太好伤心。我看图片里胡子很细,所以想着作为晾衣绳可能不太牢固,所以当鸟太太把尿布晾上去的时候,胡子就断了。

3. 小结:除了依据关键词的方法,很多故事中有相类似的情节,可以仿照前一个情节进行模仿预测,这也是一种预测的方法。4. 听老师把故事讲下去,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设计意图:借助课后习题进行的预测实践,学用结合,提升课堂效率,进而发现预测中还可以仿照前一个情节的写法进行模仿预测,实现了对故事情节“反复”这一特点的认识。】

四、学文续编,畅想胡子用处

1. 后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事情?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有哪些用处呢?尝试写在图中的空白处。

2. 回去之后,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一听。

【设计意图:依据本文开放性结尾的特点,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通过思维图示的方式,再用上简单的词组进行情节预测,为之后续编、改编故事提供框架支持。】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平湖市实验小学)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蒋清锋

【教学目标】

1. 能一边读一边从题目、情节、插图等预测后面的故事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常识、阅读经验预测故事三种不同的结局,并能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作比较。

2.尝试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教学流程】

一、回顾前文,提炼预测策略

1.回顾本单元已学的两篇课文。你是怎么一边读课文一边预测的?

2.学生回顾交流,教师提炼板书。

预设:借助题目、插图、旁批、故事情节、生活经验……

【设计意图: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应观照整体,关注起点,从整体着眼解读教材并组织教学。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在于运用预测策略,是立足于前两篇课文的方法习得和练习之上的。】

二、自主运用,预测故事内容

(一)尝试运用预测

1.关注文本独特处。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不一样,谁发现了?

提示: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安排了三种结局,且每种结局都没有写完,需要我们进行预测。

2.出示预测阅读要求。

(1)用上我们掌握的方法,先读一读故事结局之前的内容,边读边预测。

(2)读完后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进行了预测。

提示一:可从课题进行预测。不会叫的狗也许会受到其他动物的嘲笑和冷落,也许它会有许多奇特的遭遇。

提示二:引导学生将两幅插图和课题联系起来进行预测,让学生懂得,预测时把几条线索联系起来,预测会更有依据。

提示三:可从故事内容进行预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猜测后面发生的故事内容。

3.学生运用预测阅读。

【设计意图:考虑单元梯度性,本课中预测策略运用从整体切入,学生自由选择预测方法进行阅读,尝试自主运用,留足预测空间。】

(二)预测思维可视化

1.预测交流。你在哪些地方做了预测呢?

2.思维可视。引导学生按照如下图示进行交流:

3.小结:我们通过读课题、看插图、根据故事内容、借助生活经验进行了预测,我们的预测可能和课文故事相同,也可能不同。当我们的预测与课文不同时,我们可以修正想法,接着预测。这样,读故事也更有趣,更能读懂了。

【设计意图:预测阅读策略的运用区别于练习。在自主预测的基础上,大胆交流,从预测什么到为什么,从比对原文到修正想法,文本与生活勾连,在表达中让思维可视化。】

三、合作运用,预测故事结局

(一)开放式预测

1.在猎人的追赶下,小狗跑啊,跑啊。读到这儿,你一定忍不住要预测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2.学生多元预测故事结局。

学生预测示例:

①我猜,小狗跑啊跑,结果还是被猎人追到了。猎人发现逃跑的不是鸟,而是小狗,就把小狗带回了家。因为狗是人类的朋友。

②我猜,小狗拼命地跑,终于跑掉了。它又遇到了其他的动物,继续学叫声,可是总也学不会狗叫声。因为我们之前学习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也是这样。

提示:关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进行自主多元预测,引导学生把预测依据说完整。

(二)创造性预测

1.预测第一种结局。请你先读读第一种结局的内容,有根据地猜猜故事的结局。

2.请一位同学交流第一种结局,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预测,听完后,可以对感兴趣的地方提出问题。

学生预测示例:

这次小狗遇到了小母牛,小母牛又教小狗叫。我猜,小狗应该会努力地学习,天天练习,又学会了母牛的叫声。3.生生互动,其他学生提问,主讲学生回答。

学生提问示例:为什么小狗又能学会母牛的叫声?学会之后,还会像前面两次一样被人误会吗?

提示:引导学生针对预测进行提问,明白这样的预测是依据故事的情节结构而来。

4.小结:我们根据故事情节的结构安排,预测故事的结局,是有依据的。

5. 听教师读原文第一种结局,找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一: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是小狗都学会了母牛的叫声,让学生再次体会根据故事情节的结构安排进行预测是常用的、合理的方法。

提示二: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点:小狗成了马戏团演员,获得了成功。原文的结局比我们预测的更有趣,更有想象力,因为联系到了人类的生活。

6. 小结:我们发现,预测除了要有根据,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也应该给我们这个有趣的童话来一个的结局。

【设计意图:创造性运用预测除了要有依据,更要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想象也要合理,要引导学生思考同学的预测是否合理、有依据。】

(三)合作式预测

1.预测结局:课文中还有两种结局,我们一起来预测。

2.出示合作预测要求:

(1)同桌之间分工,各选一种结局,运用方法,发挥想象,进行预测。

(2)把你预测的故事结局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要像刚才那样,一位同学说,一位同学仔细听,听完后提问,说的同学要讲预测的理由。

3.小组交流,以点带面:

(1)哪一组同学来分享你们的故事结局?一位同学讲,一位同学听完后提问。

提示:组织学生在同桌合作中,以点对点的方式分享预测结局,思考预测合理性。

(2)讲的同学也可以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同学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把合作预测转向多点互动,在猜猜学习伙伴的预测中,体会预测的丰富性。

(3)其他同学的预测和他的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为什么你会这么预测?

提示一: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展开想象预测第二种结局。农民一般都是善良的,家里养了许多的动物,小狗也许和动物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提示二:引导学生依据故事细节预测第三种结局。这次,小狗遇到了另一只小狗,它应该就能学会狗叫了,从此成了一直会叫的狗。

4.原文比对,猜读结局。

(1)请同学读原文第二种结局。在遇到小偷处停下来,请同学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学生预测示例:

①我猜,小狗发现了小偷,它就叫了起来,可是它只会公鸡和杜鹃的叫声,小偷一点儿都不害怕。小狗看到小偷快要逃走了,突然鼓起勇气,大声叫了出来:“汪汪,汪汪……”

②我猜想,小狗发现小偷快要逃跑了,于是,它悄悄地跑到农民的身边,用嘴蹭农民的脸,农民伯伯醒了,把小偷赶走了。

(2)听同学读原文第三种结局,谈谈收获。

提示:引导学生在与原文的比对中,懂得预测要根据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和故事内容细节,大胆合理地发挥想象,这样预测会更丰富,更有创造性。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预测和互动交流,把预测阅读策略推向互动合作学习,让预测成为伙伴共读的有趣方式,指向学生课外阅读中预测策略的运用。】

四、链接课外,运用预测阅读

经过了三篇课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边阅读边预测。课外,同学们也可以小组合作,选一本大家不熟悉的书,读给他们听,可以像刚才一样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他们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这样读书,多有趣啊!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平湖市百花小学)

首先,立足于整个单元来看,本单元有三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二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三是尝试续编故事。表面看来是三个目标,但实际想来,本单元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续写故事。续写故事是一种能力,它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续写故事也就是本单元要达到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呢?要想学生能顺利地把续写故事这一目标完成,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从教材的编写意图上看,是这样来层层推进的。要想具备续编故事的能力,就必须要做好三项基本功:一是掌握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二是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将会如何发展;三是学会根据课文故事内容推测合理的故事结局。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三种基本能力,那么他们再去续编故事时就不再那么困难了。

所以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抓手,“让学生习得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再以《胡罗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子,让学生实践预测故事会怎样发展;再以《不会叫的狗》为例子教会学生如何来推测故事的合理但又不同结局。最后在“习作”综合实践续编故事。

所以,本单元的每个课例的地位或者说任务都是不一样的。第12课是第13、14课学习的基础,第13、14课的学习是为学生能续编故事作准备。如果学生能有依据地续编好将还会发生的故事情节与结尾,那么我们所有的目标就都达成了。

由此看来,“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就是学习本课的核心目标。至于生字肯定要学的,要写的,课文肯定要读熟的,还要了解文本的内容,哪些词语学生是最有新鲜感也是要交流的,但是这些方面的学习在本单元学习中,还是次要的,不能成为核心。

过去的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面面不到。为了这个“到”字,我们要做到“舍得”,有“舍”才会有“得”。至于学生是否会,会到什么程度,那是下一课《胡罗卜先生的长胡子》实践预测故事情节时再来检验与巩固。但我们的教学核心只有一个——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

文档

部编版三上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材分析与思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往往篇幅很长,但是语言浅显易懂,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根据故事情节,一边读一边预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预测的时候,说一说是根据什么预测的,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经验,以锻炼和培养能力。教学目标:1.随文认读“暴、凑、喵”等8个生字。2.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猜想。3.了解课文大意,感受猜测与推想的阅读乐趣。教学重点: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