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7:14:53
文档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点明确1.小说三要素:人物(小说中的主角和配角)、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2.文章题目的作用3.小说的语言风格4.小说的赏析方法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
推荐度:
导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点明确1.小说三要素:人物(小说中的主角和配角)、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2.文章题目的作用3.小说的语言风格4.小说的赏析方法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点明确

1.小说三要素:人物(小说中的主角和配角)、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文章题目的作用

3.小说的语言风格

4.小说的赏析方法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

1.小说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2.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其特点有:

(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

二、小说阅读“作用题”答题指导

1、四级循环答题思路:    

人物   情节    环境    主题

2、小说作用题基本分类:

情节作用题

人物作用题

环境作用题

标题作用题

某个物象作用题

手法作用题

{

                              

(一)情节作用题

答题思路:

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倒叙)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

4)引出另一个情节;

5) 使情节一破三折,波澜起伏,曲折引人;

6) 线索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7)补充交代上文内容(补叙)丰富文章内容(插叙)。

!

8) 照应题目;

9)巧设伏笔,照应前文情节,前后呼应

10)结尾或深化主题,或卒章显志,或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陡生波澜震撼人心引人思考。或戛然而止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环境作用题

答题思路:

⑴自然环境——

①自身的、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暗示(烘托)某种心理、情绪;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象征意义;和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主旨,寄托人物或作者情感。

⑵社会环境——

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④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⑤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⑥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

(三)人物作用题

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不管主要、次要人物都和情节,主旨有关。特别注意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一般是指向主要人物、情节或主题:指向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服务,有的对主要人物起衬托的作用,有的形成对比作用,有的还能串联起各类人物之间的关系。指向情节,次要人物往往是小说的线索,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指向主题,次要人物有时能揭示或凸显主旨,使小说主题更突出。该类题目是套路化的题目,解答的关键是:在掌握答题套路的同时,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

常见设问形式:

①文中描写的某人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人物的作用)

②某人物在文中的意义(人物的作用)

③文中人物A和人物B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可否互换。(主角或配角的作用)

解题思路:小说的人物主要分为主角和配角,他们的作用相似但又有不同。在其位,谋其政。

#

★主角的作用:

⑴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⑵丰富故事的内容、深化故事的内涵、使故事结构更加紧凑完整

⑶文章围绕描写的中心、突出文章的主旨

★配角的作用:

⑴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⑵丰富故事的内容、深化故事的内涵、使故事结构更加紧凑完整

⑶衬托or反衬主角的形象以及性格特征

&

▲.根据设问的形式,特别需要注意人物的活动是否达成“故事情节”条件,如有,则要分析其在文章小说中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思路:

  (1)自身的性格特征;

  (2)对其他人物的烘托作用;

  (3)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

  (4)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对形象、情节、主旨方面的作用具体内容解释如下:

(1)形象:

①以个性(个体)显示共性(类型);

②与同类形象映衬;

]

③次要形象对主要形象对比、正衬、反衬、见证。

(2)情节:

①贯穿或连缀故事情节;

②以形象的性格、心理、行动,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③以形象的性格、心理、行动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转变。

(3)主旨:

①借助主要形象的主导性格特征,揭示主旨;

②借助形象的际遇、命运揭示社会本质;

③借助形象,体现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思考或情感取向;

④借助形象反衬主要形象,间接突出主旨。

(四)题目的作用题

常见设问形式:

①小说的标题有什么作用or有什么寓意

②小说为什么拟题为XXX

③小说的题目可否换成XX为什么。

★题目的常见作用              ★题目的寓意(深度)

⑴吸引读者         ⑴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故事背景(题目与环境的关系)

⑵概括文章内容     ⑵提供线索、设置悬念、照应文章  (题目与情节的关系)

⑶突出文章主旨     ⑶推动情节发展                  (题目与情节的关系)

⑷塑造人物形象                  (题目与人物的关系)

                   点明中心、突出主旨、寄托情感  (题目与主题的关系)

答题思路:

1、是文章的情节线索、情感线索。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5、运用修辞,具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

小说标题的用意作用、效果、好处(从内容、结构、情感等方面考虑):

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征。《装在套子里的人》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清兵卫与葫芦》

3、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项链》  《药》   

4、展开情节,前后呼应。《祝福》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引发读者思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或: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牲畜林》《荷花淀》《在烈日和暴雨下》

7、作为情感的载体,寄托作者情感。《狂人日记》                      

8、运用手法、生动形象,意蕴丰富。(象征、比喻、双关等)     《变色龙》

9、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祝福》

 注意:小说标题的含意有:

)

①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

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的方法

(1)  联系表层含义

(2) 体会深层含义

(3) 联系全文内容

(4) 结合文章主旨

(五)物象的作用

常见设问形式:

①文中反复提到某物,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②文中某物有什么特殊含义,请结合文章分析。

★小物件的作用

①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②特殊的象征意义,揭示深化主题

③物为人所用,折射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特征

④小物件可能具有时代特色,可以反映出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风貌。

(六)手法的作用

*

答题思路

分析小说艺术手法有以下三个角度:

 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附:

表达方式

①叙述(顺叙——故事娓娓道来,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使小说波澜起伏;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情节构思

②描写,(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③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

人称和叙述方式的作用

①人称。

a.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b.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c.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②叙述方式。

a.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b.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c.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d.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

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 “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形象而含蓄。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4)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5)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形象更鲜明),更集中地揭示题旨(内容更加丰富)。

(6)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7)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言近旨远,意义深刻。

(8)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9)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厌恶、讽刺的感情。

(10)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11)白描:简笔勾勒,简洁传神;

(12)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

结构安排

看整体构思:线索、叙述顺序、一波三折、抑扬、详略、照应……

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埋下伏笔,情节合理……(详见情节安排特点)

悬念:引起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的作用。引人入胜。

伏笔: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使结构严谨,使情节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妙趣。

铺垫: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小说三要素

设问规律:常用三种设问方式:what、how、why 可以简称为WOW。

★人物——what

常见设问形式:

①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形象、性格)

②XX有怎样的形象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分析(形象、性格)

③XX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性格)

:

解题思路:根据文章对XX的描写,使用概括性词语,如“老实木讷”、“阴险狡诈”、“慷慨大方”等书面语进行修饰(切忌口语),并结合文段进行分析。

★人物——how

常见设问形式:

①小说从哪些角度描写人物(正面、侧面)

②小说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描写(外、语、动、心、神、肖像、细节)

③小说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人物(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

解题思路:回答到点,并概括文章中体现“how”的段落进行完整作答。

★人物——why

^

故事情节——what

常见设问形式:

①请简述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②请围绕XX人物概括故事情节

概括内容的原则:XX人(在XX时间XX地点因为XX)做了XX事

解题方略:小说故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者通过人物关系、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区分。

●.由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部分衍生出的新题型——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要根据人物在故事不同阶段呈现的不同心情进行作答。

故事情节——how

常见设问形式:

①小说故事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常见的是时间的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②小说是以第几人称叙述的,好在哪里(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③小说用什么方法展开故事情节(划线的文段)的。(设置悬念、铺垫、照应、埋下伏笔)

④划线段落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哪些表现效果(常见的表现手法以及其作用)

★顺序的作用:是文章显得平实质朴、眉目(脉络)清楚。

  倒叙的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平叙、补叙、插叙的作用:丰富故事情节、使故事结构严谨。

★第一人称的作用: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增加读者的代入感

  第二人称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

  第三人称的作用:客观直接地展现文章内容及脉络

故事情节——why

常见设问形式:

①文中划线句子、文段的作用

②对XXX情节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③把A情节去掉or更换成B情节可不可以,为什么

解题思路:划线的句子、文段多是故事情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每一个环节在小说中的作用都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内容上

%

  简要交待or深刻剖析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故事背景等。

☆结构上

  根据划线文段在文中的位置,来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常见的结构作用

  ☼若文段在文章的“首”点明标题、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首尾呼应

☼若文段在文章的“中”承上启下、照应前/后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若文段在文章的“尾”照应题目、首尾呼应、点明主题/中心、照应前文、设置悬念

◆环境

.

◇自然环境:大场景、小物件

◇社会人文环境

大场景——what 划线文段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解题思路:对场景进行形容词性概括,如清幽美丽、雄浑壮阔、凄凉悲惨等书面语(切忌口头语),并对场景进行细致描述

大场景——how 划线文段用了哪些手法描写这些场景

解题思路:空间(角度)、色彩(冷暖明暗)、五感、一些表现手法。

大场景——why 小说中XX景物描写的作用

❶烘托渲染气氛氛围

❷ 衬托or反衬人物的心情、形象、性格

`

❸内容上的交待(时间、地点)

★社会人文环境

常见设问形式:请说明小说的社会背景

解题方略:首先明确小说故事的时代背景,根据历史资料,小说中的人物与当代人物活动的异同以及一些极具时代特色的物品,来进行阐述。

. 社会环境作为考点,很少直接对学生进行考察,更多体现在对人物心理和行为、故事背景以及小说主旨等方面(做小说题目时都要进行时代人文方面的分析)。

★小说的语言风格

常见设问形式:

①请归纳小说的语言风格

②请对作者的风格进行赏析

~

辣(辛辣讽刺)——幽默——淡(平实质朴自然)

快(简洁明快、条理清晰)——慢(含蓄沉稳、节奏舒缓)

书(晦涩艰深)——俗(通俗易懂)

对小说的整体赏析

常见设问形式:请对小说or小说中某文段进行赏析

解题思路:小说是作者抒发情感或表达意图的载体,古人同样借诗词来抒发情感,所以说,我们赏析的重点不应该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主旨,而是作者表达情感和主旨的方式。因此明确“赏”、“析”的定义,”赏”即欣赏,对小说中的亮点进行欣赏。“析”即分析,要求答题者回答出亮点的“亮”处,即“why”。明确一篇小说中哪些元素可能成为“亮点”,才能准确地对文章进行赏析。“亮点”不止一处,所以赏析的方向也不能拘泥于太过片面的一两点,必须全方位对小说进行了解。

小说的值得“赏”、“析”的“亮点”:

小说三要素之人物

赏:文中的人物刻画得好,让人印象深刻。

析:从哪些角度(正、侧)、哪些方面(外、语、动、心、神、细节)、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小说三要素之故事情节

赏:小说的故事情节写得好

析:①故事情节平淡,则从感情入手,所谓平淡中才能感悟真挚的感情。

②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极具戏剧性、一波三折等,则从一些“特殊”的结构手法着手(铺垫、呼应、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小说三要素之自然环境(大场景、小物件)

赏:大场景描绘得好。

析:从大场景的作用着手,或者是描绘场景常用的表现手法入手。(详见第3页)

赏:特殊物件用得好。

析:可着力从该特殊物件在小说中的作用着手。(详见第3页)

小说的语言

赏:小说的语言风格让人印象深刻

析:准确概括小说的语言风格,可以适当结合作者的背景进行分析。

文档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点明确1.小说三要素:人物(小说中的主角和配角)、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2.文章题目的作用3.小说的语言风格4.小说的赏析方法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