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程概况 1
1.1、地理位置 1
1.2、结构特征 1
1.3、设计要求 1
二、工程地质条件及编制依据 1
2.1、地形地貌 1
2.2、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1
2.3、地下水情况 2
2.4、编制依据 2
三、双液分层注浆具体方案 3
3.1、主要施工机具与材料 3
3.2、主要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 3
3.3、技术、质量措施 4
3.4质量检测方法 5
四、施工工期 5
五、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5
5.1、质量保证措施 5
5.2、技术保证措施 6
5.3、其他保证措施 6
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7
6.1、安全文明措施 7
6.2、环境保护措施 7
七、污水泵站双液分层注浆平面图 7
双液分层注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
新建川沙A-1地块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黄楼镇,本标段污水泵站位于西环路以南、北支路以西区域。
1.2、结构特征
本泵站下部结构为沉井,平面尺寸为24m*14m,埋深约12.7m,为防止沉井的下沉时持力层发生流变,对沉井底板下进行双液分层注浆 。注浆范围为刃脚外边分别往内2m往外1m,计3m宽;注浆面积为216m2;注浆厚度为刃脚标高-7.8m以下3m厚。
1.3、设计要求
1.3.1、双液注浆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水玻璃混合液,水玻璃模数为3.0~3.3。
1.3.2、注浆后28d加固体静力触探比灌入阻力Ps≥1.4MPa,渗透系数<1×10cm-7/s。
1.3.3、浆液配合比:水:水泥:水玻璃=0.5:1:0.03。浆液注入率18%。
二、工程地质条件及编制依据
2.1、地形地貌
现场地基本已平整完毕,原地面标高为3.6m左右,表面一层杂填土,注浆机械拟就以原地面作为工作面进行施工。
2.2、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 土 层 名 称 | 固结快剪峰值平均值 | 井壁磨 阻力 fs (kPa)  | 重度 r (KN/m2)  | 地基土 承载力 (设计值) | 地基土 承载力 (特征值) | |
| C (kPa)  | Ф (°)  | |||||
| ②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 | 17.0 | 18.0 | 20 | 18.5 | 100 | 80 | 
| 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 10.5 | 15.5 | 12 | 17.5 | 55 | |
| ③夹灰色粘质粉土加淤泥质粉质粘土 | 7.5 | 18.5 | 20 | 17.8 | 80 | |
| ④灰色淤泥质粘土 | 9.5 | 11.0 | 13 | 16.7 | 60 | |
2.3、地下水情况
地表水埋深0.4m~3.3m;微承压水埋深15.2m~18m,对注浆无影响。
2.4、编制依据
2.41、《川沙A-1地块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工程项目4标污水泵站图纸》
2.4.2、《设计工程联系单2012第SJ-01号》
2.4.3、《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2010》
三、双液分层注浆具体方案
3.1、主要施工机具与材料
本工程根据工期要求及机械注浆强度综合考虑拟采用1套注浆设备。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规格 | 数量 | 备注 | 
| 1 | 钻孔机 | Z-50 | 1台 | 钻孔 | 
| 2 | 注浆机 | JTJ-2 | 1台 | 注浆 | 
| 3 | 拌浆机 | HT-200B | 1台 | 拌浆 | 
| 4 | 灰浆泵 | HB6-3 | 1台 | 压浆 | 
| 5 | 凿岩机 | DKY-12 | 1台 | 凿孔 | 
| 6 | 注浆钢制花管 | Ø30 | 15根 | 注浆、2.0m/根 | 
3.2 .1、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设备进场前进行施工现场踏勘,对现场设备分布进行勘测。
确认注浆孔的位置,排除对生产的干扰因素。
(2)技术准备
组织技术、管理人员领会设计意图,明确施工要求。
进行图纸交底,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安全、文明施工及场地保洁交底工作。
3.2.2、材料
水泥:根据设计要求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外掺剂:水玻璃
注浆管:采用钢制花管。
3.2.3、施工工艺
双液分层注浆先在地坪上按设计孔位采用钻孔机引孔,钻孔直径Ø50;注浆管采用钢制花管,注浆压力为0.3~0.5MPa,单孔有效扩散直径1m。注浆管管径为30mm。
注浆采用分层注浆施工工艺,工艺流程见下图:
注浆布置为直孔,沉井下注浆顶标高为-7.80m,注浆厚度为沉井底板下3m。采用引孔注浆,布孔采用梅花型布孔,孔间距0.87m为等边三角形,共314个注浆孔。分6层注浆每0.5m提升一层,直至设计刃脚标高。
本工程总体施工流程有西北角开始注浆,沿刃脚绕一圈逐步进行。
施工中进行跟踪监测,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即在注浆时,同时进行观测,如发现设备因注浆抬高或下沉,即停止注浆,调整注浆压力或注浆速度。
3.3、技术、质量措施
3.3.1、根据定位轴线和沉井平面图放出注浆孔位,再进行注浆。
3.3.2、根据自然地面标高,确定注浆顶、底面标高,并在注浆管上作出相应标记,以保证注浆深度。
3.3.3、采用限位装置控制注浆管角度,严格按设计角度沉管,确保浆液注入设备基础范围内。
3.3.4、当注浆管压入到设计标高时,注浆孔与注浆管周边用密封材料严密封闭,非注浆的管孔均用木塞塞紧。
3.3.5、严格计量工作,按设计水泥掺量计算每孔水泥用量,误差应控制在3%以内。
3.3.6、浆液必须搅拌均匀,注浆必须连续,严格根据配合比控制水灰比。
3.3.7、保证水泥浆液质量,选用合格原材料,不准使用受潮、结块或复试不合格水泥。灰浆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min,以免灰浆离析,影响质量。
3.3.8、严格按施工工艺要求施工,无故不得任意改变工艺步骤。
3.3.9、严格控制喷浆压力,现场通过试桩试验调整至最佳压力值后再进行注浆。
3.3.10、同一注浆孔中遇下列情况应停止注浆:
a、地坪发生大于2mm的抬升;
b、压力骤增;
c、孔口大量冒浆;
d、邻孔冒浆;
出现上述情况应间隔24h后再注浆。
3.3.11、及时做好施工记录,不允许事前先记或事后追记。
3.3.12、注浆施工严格按《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2010)》执行。
3.4质量检测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待注浆28d后采用静力触探对加固地层进行检测。
四、施工工期
本工程双液分层注浆拟在机械进场后10天内完成全部双液分层注浆工作量。(计划时间为2012年1月6日~2012年1月15日)
五、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5.1、质量保证措施
5.1.1、责任保证措施:施工全过程实行责任制,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明确职责,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
5.1.2、技术交底制度:向各施工班、组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熟悉操作规程。
5.1.3、做好施工班组施工交接,及时布置施工计划,解决施工问题。
5.1.4、严把材料进场关,所有材料均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水泥、钢材均应进行复检,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5.1.5、加强施工质检工作,达到方案要求,由质检员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做好施工记录。
5.1.6、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工程进度、质量和边坡安全情况全面了解,密切注意边坡位移和地面沉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2、技术保证措施
5.2.1、严把材料进场关,所有材料均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水泥应进行复检,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5.2.2、施工现场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检查深度、速度,检查规范操作。
5.2.3、做好量具的检验可行手段。
5.2.4、为保持工作连续性,建立交记录制度。
5.3、其他保证措施
5.3.1、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管理,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及检查,按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整改;
5.3.2、严格管理,服从监理工程师监理,使监理工程师的一切指令得到全面的执行;
5.3.3、所有进入现场的成品、材料、器具等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合格证或质保书、复试报告;
5.3.4、严格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监理工程师能顺利开展工作,遵循“先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后磋商统一”的原则,维护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性。
5.3.5、按图施工,不得偷工减料。设计的修改由原设计单位负责,项目部不得擅自修改;
5.3.6、对原材料材料、设备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5.3.7、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
5.3.8、竣工验收必须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完整的资料和工程保修书;
5.3.9、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6.1、安全文明措施
6.1.1、施工期间严格遵照施工技术措施的有关安全措施组织施工,建立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
6.1.2、施工设备进场进行检验,安装和日常操作要严格加以控制和监督,设备检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使用。
6.1.3、进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三级教育后才准予作业
6.1.4、作业期间,设备及作业点悬挂安全警示牌。
6.2、环境保护措施
6.2.1、注浆采用罐装水泥,水泥罐下部出口处设置防尘袋,避免水泥外逸。
6.2.2、水泥即用即拌,拌浆机应保持密闭,防止搅拌过程中大量水泥扬尘外逸,减小粉尘污染。
6.2.3、保证注浆泥浆不外流,在注浆范围内开挖水沟和集水坑,并及时清除,避免留到施工场地外或周边排水系统。
6.2.4、现场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对施工进出场地进行清扫和必要的洒水。
七、污水泵站双液分层注浆平面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