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指数与对数函数 | |||||
| 科目 | 数学 | 章节 |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 ||
| 编写人 | 冶义哈 | 课型 | 复习课 | ||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指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 (2)能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能力目标: 梳理知识网络,通过基础检测,课堂探究,拓展提升,建构知识体系,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知识的复习和进一步运用,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具体到一般的过程、数形结合的方法等。 | |||||
| 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的知识梳理和基础检测,课前教师带领学生检查知识点完成情况,强调知识点中的易错和重点 | |||||
| 三、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少讲多练,以基础题为主 | |||||
| 四、教学环节与设计 分“课前自主导学”、“小组合作探究”“板演展示反馈”“当堂检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 | |||||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与对数函数的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函数分类讨论和性质的应用问题. | |||||
| 六、教学用具: 导学案、PPT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课前自主导学 | 完成导学案自主导学部分 | 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点加强理解和记忆 | |||
二、例题精讲 | |||||
A.<< B.<< C.<< D. << A、 << B.<< C. << D. << | 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选:B 根据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选:C | 考查对数函数及指数函数的性质 | |||
| 变式: (1)设,的大小为 (2)已知,则的大小 | 白板展示、讲解并得出以下结论: (1)a(2)y | ||||
|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2x+1. (2)y= | 解:(1)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R;由2x>0得2x+1>1,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y|y>1}. (2)∵由得∴ | 考查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 |||
| 例3.画出函数y=|3x-1|的图象,并利用图象回答:k为何值时,方程|3x-1|=k无解?有一解?有两解? | 解: 函数y=|3x-1|的图象是由函数y=3x的图象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后,再把位于x轴下方的图象沿x轴翻折到x轴上方得到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k<0时,直线y=k与函数y=|3x-1|的图象无交点,即方程无解; 当k=0或k≥1时,直线y=k与函数y=|3x-1|的图象有唯一的交点,所以方程有一解; 当0 | 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在求解方程根中的应用 | |||
| 例4.已知函数y=(log2x-2)·,2≤x≤8. (1)令t=log2x,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范围; (2)求该函数的值域. | 解: (1)y=(t-2)(t-1)=t2-t+1, 又2≤x≤8, ∴1=log22≤log2x≤log28=3,即1≤t≤3. (2)由(1)得y=2-,1≤t≤3, 当t=时,ymin=-; 当t=3时,ymax=1, ∴-≤y≤1, 即函数的值域为. | 考查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在对数中的应用 | |||
| 三、课堂小结: 1. 比较两个指、对数式的大小,常用作差、作商或引入中间量来比较;若底数相同,则可利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 2. 解指数、对数不等式,一般将不等式两边化为同底数的指、对数形式,再利用单调性转化为简单不等式求解.但去对数符号后,一定要添加真数大于0的条件. | |||||
| 四、当堂检测:
1.已知,则( ) A.a>b>c B.a>c>b C.b>a>c D.c>a>b 2、求函数的定义域________ 3、求函数y=值域_____________ | |||||
| 五、板书设计: 例4.已知函数y=(log2x-2)·,2≤x≤8. (1)令t=log2x,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范围; (2)求该函数的值域. 解: (1)y=(t-2)(t-1)=t2-t+1, 又2≤x≤8, ∴1=log22≤log2x≤log28=3,即1≤t≤3. (2)由(1)得y=2-,1≤t≤3, 当t=时,ymin=-; 当t=3时,ymax=1, ∴-≤y≤1, 即函数的值域为 | |||||
| 完成新坐标自测题练习2 | |||||
| 七、教学反思: 从教多年以来,每每设计函数的教学,始终存有困惑的感慨,同时也有遇旧如新的喜悦。函数始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线,对数函数始终是高中数学的难点。高中新课改的春风,带来了函数教学设计上的创新,促使我们在学生学习方法上、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教学辅助手段上率先尝试,小班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但这只是一个起点,目前教学条件还受到制约,如图形计算器未能普及、课时紧容量大,都影响函数的正常教学,对这节课我还会深入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