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26日,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MILE项目2012年度培训者培训活动在西南大学成功举行。市教科院初教所副所长康世刚、小学科学教研员曹雷、邵发仙、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咏梅等出席活动,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周朝勇、巴蜀小学姜锡春、李斌等老师和30余名重庆市忠县项目学校语文、数学和科学学科骨干教师,与来自云南和贵州等省项目县70余名教师一起接受了参与式培训。
本次培训者培训活动是为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MILE项目培养项目县培训者,此次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将作为种子培训者,将培训学习所得再向项目县进行培训和传播,提高项目培训活动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变革农村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农村学校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班典礼现场)23日,开班典礼在西南大学外事处举行。开班典礼由项目学术顾问徐学福教授主持,项目首席专家、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教授、项目组语文学科负责人董小玉教授、重庆市教科院初教所副所长康世刚、贵州省纳雍县教育局主任张忠、云南省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范美明、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李富强等出席开班典礼。董小玉教授作为项目组学科负责人代表发言,她指出,本项目关注西部基础教育,关注农村地区儿童发展,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项目。宋乃庆教授再次强调了本项目的内容和实质,指出本项目旨在促进农村地区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西部地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随后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培训者培训活动。来自云南、贵州、重庆三省项目县的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各30余人分学科进行参与式培训。三个学科分别从“学科三大能力”解读出发,将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分解,采用参与式培训的方式让种子学员有效参与和学习。语文和数学学科还在西南大学附属小学进行了现场课堂实践与观摩研讨,将理论可视化为具可操作的课堂行为;科学学科以录像课为载体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组织种子学员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学员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特点,把握科学教学的方向。市教科院教研员作为项目省级专家参与培训和学习,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参与式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并对下一阶段的分省培训进行部署,督促种子学员将本次培训所得消化吸收,并考虑如何将学习成果向下逐层传播。
(数学组学习现场)
(科学组学习现场)26日,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SMILE项目培训者培训活动结业典礼在西南大学外事处如期举行。结业典礼由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徐学福教授主持,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周光旋,项目组科学学科首席专家助理李富强博士,项目重庆市负责人、省级专家康世刚副所长,项目云南省负责人、省级专家范美明校长,项目贵州省负责人、升级专家张忠主任等出席结业典礼。
(结业典礼现场)
结业典礼上,西南大学代表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MILE项目组联合国项目和项目专家向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督促各项目省区抓紧落实下一步的县域全员培训,要求各相关单位将县域全员培训的具体方案做好后,按联合国儿基会的项目要求认真完成教师培训活动,扩大项目的辐射和影响范围,将优质教育资源带到农村学校,促使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各省区代表领取结业证书)
据悉,本次培训者培训的种子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将按计划在11月陆续开展县域全员培训,利用本次培训活动提供的所有的文本和音像资料,承担转换机的角色,将培训学习所得向项目县再次传播,促使项目县所有的语文、数学和科学教师都能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邵发仙采写,康世刚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