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和采用标准
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2 检测人员
3 砂的取样与缩分
3.1 应用范围
应用于对砂检测前的取样和缩分。
3.2设备仪器
3.2.1磅称
感量不大于10g。
3.2.2铲斗
约5kg载重量。
3.2.3分料器
见JGJ52-92 图5.2.1
3.3具体步骤和方法
3.3.1 砂的取样应向客户提出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进行。
3.3.1.1 用大型工具(如汽车)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
3.3.1.2 用小型工具(如马车)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备注: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3.3.2每批验收按JGJ52-92 5.1.1条执行。
3.3.3检验不合格,应得新取样,对不合格项目应加倍复检。如有一个试样仍不能符合标准要求,判为不合格品。
3.3.4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对每单项试验,应不小于JGJ52-92表5.1.3所规定的最少取样量取样。
3.3.5须作几项试验时,如能保持样品经某一试验后不影响另一项试验结果,也可用同一组样品进行不同的试验。
3.4 样品的缩分
样品的缩分可选择用分料器法或人工四分缩分法,详见JGJ52-92 5.2.1条。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和含水率检验试样可不经缩分。
3.5 数据记录
3.5.1 每次按试验用量和要求进行取样,并填写取样记录。
3.5.2 每组样品袋装或其他容器盛装后, 连同取样记录交予检测工。
3.5.3 取样记录应包括取样时间、代表数量、来源、样品量、取样方式和取样人等内容。
4砂的筛分析
4.1 应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4.2设备仪器
4.2.1 试验筛—标准筛孔径,圆孔筛10.0mm, 5.00mm, 2.50mm,其余为方孔筛1.25mm, 0.630mm, 0.315mm, 0.160mm; 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为300mm或200mm, 其质量要求符合GB6003-85《试验筛》的规定。
4.2.2 天平—称量1kg, 感量1g。
4.2.3 摇筛机—电动振动筛,振幅为0.5+1 mm, 频率为50+3Hz。
4.2.4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3具体步骤和方法
4.3.1 样品的取样与缩分按本作业指导书第3项进行,缩分后试样大于3Kg。
4.3.2缩分的试样先用孔径10.0 mm筛筛除大于10 mm的颗粒,并计算出筛余百分率。
4.3.3 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放在烘箱中于105+5℃烘至恒量,冷却至室温备用。
注:恒重指相邻两次称量时间不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需求的称量精度。
4.3.4取试样500g置于按孔径从大到小组合的筛套上,附上筛底,将砂样倒入最上层筛中,然后进行筛分。
4.3.5筛分用摇筛机,套筛摇10min;取下筛套,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3.6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JGJ52-92 6.1.4.2条的规定,超过时应该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4.3.7记录筛后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及底盘中剩余量,若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超过1%;要重新做本试验。
4.4检测数据的处理
4.4.1计算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相比,精确至0.1%。
4.4.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1%。
4.4.3计算砂的细度模数μf:
μf=
式中:
μf代表细度模数;
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5.00、2.50、1.25、0.630、0.3150、0.160mm各筛上的累计百分率。
注:筛分试验采用两个试样平行试验,细度模数经其算术平均值为准,精确至0.1。
5 砂的表观密度
5.1应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的表观密度。
5.2设备仪器
5.2.1天平—称量1kg, 感量1g。
5.2.2容量瓶—容量为500ml。
5.2.3烘箱—控制温度105±5℃。
5.2.4移液管,干燥器等
5.3取样过程
按本指导书第3项取得相应的取样数量,约2500g试样。
5.4试验及样品准备
5.4.1调节烘箱工作至105±5℃。
5.4.2将所得的约2500g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5.4.3将烘干后的度样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5.4.4 表观密度样品制备详见JGJ52-92 6.2.3条
5.5具体步骤和方法
表观密度测试详见JGJ52-92 6.2.4条
5.6检测数据的处理
5.6.1计算表观密度ρ:精确到10 kg/m3
ρ=(-αt)×1000(kg/m3)
式中:m0-试样的干重,g;
m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重,g;
m2-水及容量瓶总重,g;
αt-水温修正系数,详见JGJ52-92表6.2.5
注:取两次试验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两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密度大于0.02g/cm3须重新试验。
6砂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与空隙率测定试验
6.1应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空隙率。
6.2设备仪器
6.2.1 案称—称量5kg,感量5g。
6.2.2容量筒—容积1L,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
6.2.3垫棒—直径25mm,长500mm的圆钢
6.2.4 直尺,小铲。
6.2.5 漏斗或铝制料勺
6.2.6 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6.3试样制备详见JGJ52-92 6.5.3条
6.4容量筒在使用前需进行容量校正,详见JGJ52-92 6.5.6条。
6.5 具体步骤和方法
6.5.1堆积密度试验方法详见JGJ52-92 6.5.4.1条
6.5.2紧密密度试验方法详见JGJ52-92 6.5.4.2条
6.6 检测数据的处理
6.6.1堆积密度或紧密密度ρ按下式计算,精确到10kg/m3。
ρ=×1000
式中:ρ—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m2—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kg;
m1—容量筒质量;
V—容量筒的容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6.6.2空隙率:(精确至1%)
V1=(1-)100 (%)
Vc=(1-)100 (%)
式中: V1—对应于堆积密度的空隙率;
Vc—对应于紧密密度的空隙率;
ρ1—砂的堆积密度,kg∕m3;
ρc—砂的紧密密度,kg∕m3;
ρ—砂的表观密度,kg∕m3;
7砂的含水率试验
7.1 应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砂的含水率,对含泥量过大及有机杂质含量较多的砂不宜采用。
7.2设备仪器
7.2.1天平—称量2000 g,感量不大于2g。
7.2.2 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5℃
7.2.3 浅盘,小铲等。
7.3取样过程
7.3.1采用自然潮湿状态下的砂样,按本作业指导书第3项的要求,取样数量大于1000g,分为两份,每份约500g。
7.3.2调节烘箱工作至105±5℃。
7.4具体步骤和方法详见JGJ52-92 6.6.3条
7.5 检测数据的处理
计算砂的含水率ωwc
ωwc =100%
式中: m1—干燥容器重量(g);
m2—未烘干试样重+容器重(g);
m3—烘干后试样重+容器重(g);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取另一份试样重做得另一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如大于0.3%,须重做本试验。
8 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方法)
8.1应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中的含泥量。
8.2设备仪器
8.2.1 天平—称量1Kg,感量1g
8.2.2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5℃
8.2.3 试验筛—孔径为0.08mm及1.25mm各一个;产品质量符合GB6003-85《试验筛》规定。
8.2.4 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8.3 试样制备详见JGJ52-92 6.8.3条
8.4含泥量试验方法详见JGJ52-92 6.8.4条
8.5 检测数据的处理
计算砂的含泥量ωc,精确到0.1%
ωc= 100%
式中: m0—试验前的干重(g)等于500 g;
m1—试验后的干重(g);
取另一份试样重做;取两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不应超过0.5%,否则重做本试验。
9 砂的泥块含量试验
9.1应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中泥块含量
9.2仪器设备:
9.2.1天平—称量2kg,感量2 g。
9.2.2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5℃。
9.2.3试验筛—孔径为1.25mm、0.630mm筛各一个,其质量及规格符合GB6003-85《试验筛》要求。
9.2.4 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9.3 试样制备详见JGJ52-92 6.10.3条
9.4泥块含量试验方法详见JGJ52-92 6.10.4条
9.5检测数据的处理
计算砂的泥块含量ωc,l,精确到0.1%
ωc,l= 100%
式中: m0—试验前的干重(g)等于500 g;
m1—试验后的干重(g);
取另一份试样重做;取两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不应超过0.4%,否则重做本试验。
10砂有机物含量测定
10.1 应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近似地测定天然砂中的有机物含量是否达到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程度。
10.2仪器设备
10.2.1天平—称量100g,感量0.01g;称量500g,感量0.5g, 各一台;
10.2.2 量筒—10ml、100ml、2500ml。
10.2.3烧杯、玻璃棒、移液管和孔径为5.00mm的筛
10.3试剂和标准溶液
10.3.1 试剂—氢氧化钠、鞣酸、乙醇。
10.3.2 标准溶液详见JGJ52-92 6.11.4.2条
取2g鞣酸溶解于98ml浓度为10%乙醇中(无水乙醇加蒸馏水90ml)即得所需的鞣酸溶液。然后取该溶液25ml注入975ml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3g氢氧化钠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塞后剧烈摇动,静置24h即得标准溶液。
10.4具体步骤和方法详见JGJ52-92 6.11.4条
10.4.1筛去样品中5mm以上颗粒,用四分法缩分至500g,风干备用。
10.4.2 取试样500g,在250ml带塞容量筒中装入试样至130ml处,然后注入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至200ml处,加塞后剧烈摇动,静置24h。
10.4.3比较试样上部溶液和标准溶液的颜色,盛装标准溶液与盛装试样的量筒大小应一致。
10.5结果评定详见JGJ52-92 6.10.5条
10.5.1 试样上部的溶液颜色浅于标准溶液时,则表示试样有机质含量检验合格。
10.5.2若两种溶液的颜色接近,应把试样连同上部溶液一起倒入烧杯中,放在60~70℃的水浴锅中,加热2~3h,然后再与标准溶液比较,如果浅于标准溶液,认为有机物含量合格;
10.5.3如果溶液的颜色深于标准溶液,则应配制成混凝土或砂浆作进一步试验。即将一份原试样用3%氢氧化钠溶液洗除有机质,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与另一分原试样分别按相同的配合比按GBJ81规定制备混凝土,测定7d和28d的抗压强度。当原试样制成混凝土强度不低于淘洗试样混凝土强度的5%,则此样可以认为有机物含量合格。
11砂中云母含量的试验
11.1应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与测定砂中云母的近似百分含量
11.2仪器设备
11.2.1放大镜—3~5倍放大率。
11.2.2天平—称量100g,感量0.01g。
11.2.3钢针、称量瓶、搪瓷盘
11.3 试样制备详见JGJ52-92 6.12.3条,用四分或分料器法缩分至50g。
11.4具体步骤和方法详见JGJ52-92 6.12.4条,用称量瓶称取试样, 倒入搪瓷盘, 摊开,在放大镜下观察,并用钢针将云母挑出,称出云母质量。
11.5 检测数据的处理
云母含量ωm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ωm =×100%
式中:ωm——云母含量,%
m——云母质量,%
m0——试样质量,%
取两次试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12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处理办法
12.1检测过程中,若发生停电,应在设备使用记录中及时记录,对正在检测的试样妥善保管,供电正常后,及时检测。
12.2检测过程中,若发生设备故障,应在设备使用记录中及时记录,通知仪器设备检修人员进行检修,设备修复后,及时检测。
13检测报告主要内容
13.1样品生产商、批号、样品品种、编号、工程名称、试验日期;
13.2授权试验、审核、批准签字人签名;
13.3若为有见证抽样、监督抽样,应加盖相应的印章;
13.4试验结果;
13.5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