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7:15:28
文档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编号01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完成日期12/16课型新授课题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主备人齐威乐使用日期12/17授课人齐威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编号01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完成日期12/16课型新授课题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主备人齐威乐使用日期12/17授课人齐威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编号01

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完成日期12/16课型新授
课题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主备人齐威乐使用日期12/17授课人齐威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融合的前提条件。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课标要求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3.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知识链接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

1、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影响。

导入: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和56个民族大合照图片,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

1第二步:引课示标(1分钟):

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第三步:自学指导(自查互记,15分钟后抽查)

1、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结果和影响?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3、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影响?

1.淝水之战

师:我们已经学习到,在东晋建立的同时,北方地区重新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出现了十六个不同的政权,统称十六国。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是何时结束的?

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统治者苻坚。他重用汉人王猛,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过渡:苻坚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带兵南下,与东晋政权大战于淝水。

(1)在教材上找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作战双方、兵力、结果、影响。

(2)故事会: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讲述淝水之战的大致过程。

讲述: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师: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姓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割据局面。

过渡:在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中,假如你是北魏的皇帝孝文帝,你会怎么做?

学生甲:“顺者昌,逆者亡”,我要顺应潮流,采取汉化措施,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从而稳固我的政权。

学生乙:汉族文化比我们先进,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祖母冯太后的许多改革措施不也是向汉人学习的吗?只有向汉族学习,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目光短浅,思想保守,停滞不前,我们的民族岂不是越来越落后?

学生丙:鲜卑人在生活习俗、、礼仪制度上还很落后。只有改变我们民族落后的习俗,向汉族学习,才能加强同汉族的联系,促进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巩固我的政权。

学生丁:我要移风易俗,吸收中原的文化,用汉族先进的礼仪文化来治理国家,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1)迁都洛阳

讲述: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他首先第一件事情是迁都。

动脑筋: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

讲述:从迁都洛阳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很大。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实行改革。

阅读史料和图片,提出问题:

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如图)

汉族服饰俑和鲜卑服饰俑

材料三  鲜卑族姓氏变革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丘穆棱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贺楼
材料四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材料五  孝文帝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材料六  孝文帝时,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而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学生回答: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3)阅读材料,讨论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一  南朝的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学生回答: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壮大了中华民族,丰富了中华文明,让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

3.北方地区的民族的融合

(1)民族融合的表现

展示教材第页课后活动和知识拓展的图片,提出问题:当时北方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族人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

(2)影响

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上相互学习,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

第四步:拓展探究(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升华一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拓展升华二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指导: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既要看到他的积极方面也要看到他的消极方面,同时要注意两者的主次关系。评价古代历史人物一定要坚持生产力标准,要注意站在是否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祖国统一的高度看问题。评价孝文帝要注意他顺应时代潮流,对鲜卑族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走向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既要看到他是我国少数民族首领,也不能忽视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一部分,也应该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问题。

第五步:巩固小结(2分钟)

第六步:当堂检测(完成)

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淝水之战产生于4世纪的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东晋大败前秦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3.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下图是某一同学整理的其措施要点,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符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向学生讲清淝水之战的影响,包括对南方和对北方的影响,并与之前的江南地区开发和接下来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联系,重点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让学生理解其措施和影响。

文档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编号01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完成日期12/16课型新授课题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主备人齐威乐使用日期12/17授课人齐威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