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教教师:杨 东
上课时间:2010年5月14日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到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学生答恐龙)。虽然它们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就突然消亡,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们的样子,但现在的科技是如此的发达,科学家们已经复制出了恐龙时代的场景。我们一起打开时光隧道去看一看。
(播放课件第一部分恐龙世界)
其实我们刚刚所看到的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中所描述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将它朗读一下。
(二)认识七种恐龙
1、过渡: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学生回答很多)形态呢也是(学生答千奇百怪)
(板书: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2、引导学生朗读,找出课文描写的恐龙的名称。
种类又是如何多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用“ ” 勾画出书中恐龙的名称。
(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恐龙的名称)
你们都从书本上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翼龙、鱼龙、霸王龙)
3、以“雷龙”为例,带领学生了解雷龙并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恐龙,去了解一下这些大家伙们!
(1)讲解雷龙,
书中是怎样写雷龙的,谁来读一读?
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雷龙的特点?
“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这句是拿雷龙和大象做什么?(引出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这句把雷龙的脚步声比作了什么?(引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你能通过朗读把雷龙的“大”读出来吗?
(2)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龙”。学习时我们首先找出最能说明雷龙特现的词“庞然大物”,然后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方法把雷龙这个特点写具体的,最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雷龙“大”的特点读出来。
4、分组,分发学习卡,每个组负责了解两种恐龙。
过渡: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步骤学习其他六种恐龙(每个小组负责两种)。
| 名称 | 特点 | 说明方法 | 
| 雷龙 | 庞然大物 | 作比较 打比方  | 
| 梁龙 | 身体很长(二十多米) | 列数据 打比方  | 
| 剑龙 |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根利剑一样的尾刺。 | 列数据 打比方  | 
| 三角龙 | 望而生畏 | 列数据 | 
| 鱼龙 | 鱼龙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 打比方 | 
| 翼龙 | 长着翅膀  如同一架在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  | 打比方 | 
| 霸王龙 | 非常凶猛 | 打比方 | 
课文是通过 的方法把它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生判断,教师补充)
(2)指导朗读
梁龙:重点读足有二十多米,一座移动的吊桥。
剑龙:重点读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要重点读
翼龙: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要读出高高飞起的感觉来。
轻一些,声音高一些。
霸王龙:锋利的匕首,重点读。大脑袋、短身子为了突出它的凶猛在这里稍读短促些。
(三)、学以致用,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话,
过渡:今天我们认识了七种恐龙,而且还学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谁能用他们来说段话?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四)埋下伏笔,质疑
两亿多年前,地球上到处都有千奇百怪的恐龙在漫游,那么他们吃什么?又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呢?我们下次课再一起来研究!
四板书设计:
20恐龙
种类 多 说明方法
形态 千奇百怪 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