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4、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5、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
6、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7、《左传》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8、《韩非子》是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9、先秦说理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10、《橘颂》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11、宋玉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
12、《史记》首创以人物传记来反映历史的写法,这种体例叫作纪传体。
1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4、马弟伯的《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
15、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16、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形成。
17、王褒的《洞箫赋》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箫声咽”的原型。
18、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19、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二、名词解释
1、风雅颂:(风)音乐曲调,国风指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大雅小雅。大雅作者主要为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舞曲,音乐较舒缓。
2、赋比兴:(赋)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即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因本物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触物兴词,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物。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咏。
3、楚辞: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句式以杂言为主,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复,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典型的象征性意象为香草美人。
4、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在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三、简答题
1、《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开辟出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主要形式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
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影响深远
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学习典范
《诗经》对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2、《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
3、谈谈《离骚》的艺术成就。
答:开创浪漫主义诗歌
比兴手法的开拓
形式和语言的创新:骚体
4、简述汉代乐府诗的主要内容。
答:人世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乐生恶死的愿望
四、论述题
1、简论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
引领诗歌由集体创作到个人独创
开创新诗体—楚辞,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
2、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答:以“旁见测出法”描绘人物的主要经历和重要特征
善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善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加以体现
善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3、简述汉赋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答: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发展历程:汉初以骚体赋为主,贾谊为代表作家。大赋开始形成,出现枚乘的《七发》。辞赋创作中心在藩国不在王庭。
大赋创作最为兴盛,汉赋四大家出于此时期,骚赋与小赋并未消失。
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勃兴,直启魏晋抒情赋创作。
4、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答:特别善于抒情,善于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如《迢迢牵牛星》,通篇写景,而情在其中。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表情含蓄,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行行重行行》);“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明月皎夜光》);“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冉冉孤生竹》)等,都用得十分贴切生动。
风格平易,语言浅近、精练、自然。诗中没有刻意雕琢得华丽词句,如顺口说来,浅近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似乎从肺腑中自然而然流淌出来,十分自然。
五、诗歌鉴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