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附中 万恩萍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章是学生第一次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学习元素化合物,这种学习模式将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做铺垫。钠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上一节钠的知识的理解,并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比较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和比较,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能体会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或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相去甚远的道理。
(2)通过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学习Na2O和Na2O2、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2)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及分享成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1)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
(2)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比较
四、教学难点: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比较
五、教学方式:以实验-探究式教学为主
六、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环节】课题引入
1、展示实物和图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在生活中的用途。
2、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1)为什么过氧化钠能常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2)患有胃病的人常因胃酸分泌过多而不适,碳酸氢钠片能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为什么?
【第二环节】开展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实验用品:Na2O2、蒸馏水、酚酞试液、试管、木条、火柴、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取出放有过氧化钠的小试管,并准备好带火星的木条。
2、向放有过氧化钠的小试管中加1mL左右的水;观察。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3、滴加1~2滴酚酞试液,观察;振荡,再观察。
4、触摸试管的外壁。
注意事项:加水后要迅速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管口
实验探究二: 碳酸钠、碳酸氢钠水溶性及试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用品:Na2CO3、NaHCO3、蒸馏水、酚酞试液、试管
实验步骤:
1、分别取出放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小试管,观察它们在外观的细微差别。分别滴几滴水,震荡,观察;用手摸一下试管底。
2、继续向试管内加入约2mL水,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3、再向试管中加入1~2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三: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用品:Na2CO3、NaHCO3、澄清石灰水、试管、试管夹、小烧杯、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向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2、用试管夹分别夹取装有Na2CO3、NaHCO3的试管并同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导管放入小烧杯中。观察试管内壁及小烧杯中的现象。
注意:要先预热,看到现象即停止加热,注意防倒吸。
实验探究四: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实验用品:Na2CO3、NaHCO3、、盐酸、试管、气球
实验步骤:将装有等质量Na2CO3、NaHCO3的气球同时提起让里面的药品放入装有等量盐酸的试管里,观察气球胀大的速度及气球的大小。
注意:同时提起气球
【第三环节】学生分组实验后各小组交流
各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该反应。
【第四环节】归纳小结
1、归纳小结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化学式 | Na2O | Na2O2 |
颜色、状态 | ||
与H2O反应 | ||
与CO2反应 |
化学式 | Na2CO3 | NaHCO3 |
俗称 | ||
颜色、状态 | ||
溶解性 | ||
水溶液碱性 | ||
热稳定性 | ||
与盐酸反应 |
分小组讨论:你有几种方法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讨论后交流回答。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练习、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一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
一、Na2O与Na2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二、Na2CO3与NaHCO3
1、溶解性: Na2CO3 >NaHCO3
2、水溶液碱性:Na2CO3 >NaHCO3
3、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
4、与盐酸反应速率: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