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人音版第四册,共有八课,外加复习课《游戏宫》和自选课《欢乐谷》。每课围绕主题设置了两首聆听(欣赏)曲和两首演唱曲,所选的曲目有中外名曲,还有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名歌,题材十分广泛。每课最后还有编创与活动,这是本册教材的亮点,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教材的最后是综合课《游戏宫》,将一学期的内容很好的结合,最后的《欢乐谷》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爱好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一、聆听:本册教材聆听曲目16首,其中乐曲11首,声乐曲5首。聆听曲目都不是很长且音乐元素相对来说较为鲜明,学生还是比较容易能感受到音乐所描绘的形象的。这是学生的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阶段。聆听曲中有部分是来自动画片、童话故事等离学生生活较近的音乐,这对学生的兴趣产生了极大的激发作用,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演唱:本册表演曲目16首。歌曲大部较为短小、精炼。在每课歌曲教唱前,都设计了相应的发声练习,将学生正确歌唱方法的训练作为歌曲教唱的前奏,有利于学生良好歌唱状态的培养。
三、编创:本册教材中继续旋律和节奏的编创,还出现了很多律动、舞蹈动作的编创,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要求的舞蹈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所以在编创前,教师一定要交给学生相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有一定的积累,做编创的时候才会水到渠成。还有为音乐的情境设计动作的编创内容,也要求老师对音乐形象加以引导,才能更好地做好编创。在本册中模唱旋律和歌曲也是编创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良好音高的建立。
四、知识技能:认识八分休止符,十六分音符、基本的力度记号和反复记号及小节、小节线、终止线。注重学生发声练习的训练,培养学生用轻松、自然、优美的声音进行唱歌是本册的重点。本册有涉及到口风琴的吹奏,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吹奏1—5的音阶,巩固上学期的两首歌曲,学习一首海洋歌曲《小小的船》,正确掌握三拍子的演奏,掌握低音和中音6的指法。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及本册教材特点,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情感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学习中与人合作学习,并乐于与同伴合作完成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能看到他人及自己的优缺点,并能在评价之后有所改进;乐于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三、知识与技能
(一)全册音乐知识点
1、认识八分休止符(出自第一课知识与技能)
2、了解童声(出自第二课知识与技能)
3、认识十六分音符(出自第三课的知识和技能)
4、了解区分童声、女声和男声(出自第四课的知识和技能)
5、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出自第五课的知识与技能)
6、认识强弱力度记号(出自第七课的知识与技能)
7、认识反复记号(出自第八课的知识与技能)
(二)全册音乐技能
1、演唱:结合发声练习,指导学生掌握“da、la、li、ye”的正确发声,指导学生能用自然、平稳的声音进行歌唱。
2、演奏:(1)乐器进课堂:巩固上学期演奏的乐曲《早上好》《乃哟乃》,学习一首海洋歌曲《小小的船》,正确掌握三拍子的演奏,掌握低音和中音6的指法。在吹奏中培养学生对键盘乐器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对固定音高的音准概以及良好的音乐素养。(2)课堂打击乐器: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作简单的伴奏。
3、创作:A、能编创简单的节奏,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做简单的伴奏B、能根据音乐形象编创动作。C、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识谱:能听辨音高,模唱音组,能用la模唱歌曲的旋律
学科争章:独唱章
金章要求:1、能够用唱名准确模唱简单乐谱。
2、能够熟练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3、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
4、能够熟练地背唱课本歌曲2—3首。
银章要求:1、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2、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
4、能够背唱课本歌曲2—3首。
铜章要求:1、能够唱出音符的唱名。
2、能够初步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进行独唱。
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1课时:始业教育;
第1周后半周——第18周上半周,授课(实际授课为34课时,新授30课时,争章4课时);
第18周下半周:复习1课时;
第19周:期终考核2课时。
教学进度表
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知识技能及解决策略 | 课时安排 | 周次 |
第 一 课 春天来了 | 1、聆听:《春之歌》《春风》 2、演唱:《大树妈妈》《郊游》 3、知识与技能 4、编创与活动 | 一、能用轻柔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二、对比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能用线条、律动展示《春之歌》的旋律走向,感受日本民歌《春风》的风格特点。 三、能准确读、拍带有0符号的节奏,并能用体态表现其时值。 四、探索用身边的物品自制沙槌并为歌曲《郊游》伴奏,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边唱边做律动表演。 | 1、指导学生用轻柔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善于用线条、律动等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 1、能准确演唱带有0符号的歌曲,读、拍带有0符号的节奏,并能用体态表现其时值。 2、自制沙槌并为歌曲《郊游》伴奏,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边唱边做律动表演。 | 1、知识技能: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演唱,准确读拍带有0符号的节奏 2、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并逐步听辨歌曲中有带有0符号的地方,通过读拍等实践活动正确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 1+4课时 第1课时:始业教育 第2课时:学唱歌曲《大树妈妈》,完成知识技能。 第3课时:复习歌曲,聆听乐曲《春之歌》。口风琴教学。 第4课时:复习歌曲,学唱歌曲《郊游》,为歌曲编创律动,用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5课时:复习歌曲,聆听《春风》,用LU进行模唱。口风琴教学。 | 1—3 |
第二课 难忘 的 歌 | 1、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演唱:《儿童团歌》《卖报歌》 3、知识与技能 4、编创与活动 | 一、能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念一句京白和做一个亮相的动作,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二、能哼唱先锋队队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能正确听辨童声音色,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能按“强、弱、次强、弱”的规律边唱《儿童团歌》边击拍。 五、能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 1、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情绪,有表情地表现歌曲。 2、通过欣赏京剧片段,模仿亮相动作,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 1、听辨音组。 2、学念一句京白及亮相动作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卖报歌》伴奏。 4、强、弱、次强、弱的拍击练习。 | 1、知识技能:认识童声;发声练习,掌握da的正确发声 2、解决策略:通过教师讲解,结合歌曲的聆听与学唱能正确辨别童声的音色;在发声练习中训练学生正确的“a”的口型,唱好da的发音。 | 1+4课时 第1课时:学月争章 第2课时:学唱《卖报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3课时:复习歌曲《卖报歌》,为歌曲设计歌表演活动,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第4课时:发声练习,学唱《儿童团歌》,为歌曲伴奏 第5课时:复习歌曲,聆听《少先队队歌》,口风琴练习 | 3—5 |
第三课 飞呀飞 | 一、聆听: 1、聆听:《蜜蜂》《蝴蝶》 2、演唱: 《小蜜蜂》《一对好朋友》 3、知识与技能 4、编创与活动 | 一、能用手势随《蜜蜂》的音乐划旋 律走向,完成《蝴蝶》的旋律编创。 二、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背唱《一对好朋友》。 三、能准确听辨和读拍带有XXXX节奏的练习,并按教师的要求做编创练习和歌表演。 | 1、指导学生用活泼、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大胆想象,能用动作和律动表现音乐。 | 1、《蝴蝶》的旋律编创 2、听辨和读拍带有XXXX节奏的练习,并按教师的要求做编创练习和歌表演。 | 1、知识技能:感知XXXX的时值 2、解决策略:在编创与活动中通过听辨和读拍感知和掌握XXXX的节奏 | 3课时 第1课时:学唱《小蜜蜂》、聆听《蜜蜂》,口风琴练习 第2课时:复习歌曲,学唱《一对好朋友》,为歌曲伴奏,知识技能,口风琴练习 第3课时:复习歌曲,聆听《蝴蝶》,编创与活动 | 6—7 |
第四课 美丽家园 | 1、聆听:《吉祥三宝》《我是人民小骑兵》 2、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日喀则》 3、知识与技能 4、编创与活动 | 一、能用快和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加入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二、以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则》,边唱边表演,并能背唱 三、懂得“童声、男声、女声”的含义,能准确听辨不同人声的音色,并能模唱《吉祥三宝》中童声部分。 四、能用双响筒表现《我是人民小骑兵》马蹄声的力度变化,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伴奏 | 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边唱边表演歌曲 2、指导学生认识“童声、男声、女声”的含义,能准确听辨不同人声的音色, | 1、为歌曲编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 2、用双响筒表现《我是人民小骑兵》马蹄声的力度变化。 | 1、知识技能:1)感受三中人声的音色特点;2)发声练习,学习开口音“a”的发声方法, 2、解决策略:1)通过对比聆听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片段,设计有趣的听辨抢答活动;2)通过发声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教师要以手势辅助,通过师生合作、分组练习等方式丰富发声练习。 | 1+4课时 第1课时:学月争章 第2课时:发声练习,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蒙古舞动作教授,为歌曲编配动作 第3课时:复习歌曲,聆听《我是草原小骑兵》,双响筒演奏,口风琴练习 第4课时: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则》,打击乐器伴奏 第5课时:复习歌曲,聆听《吉祥三宝》,音乐知识,口风琴练习 | 7—9 |
第五课 快乐的舞蹈 | 1、聆听:《加伏特舞曲》《霍拉舞曲》 2、演唱:《金孔雀轻轻跳》《喜鹊钻篱笆》 3、知识与技能 4、编创与活动 | 一、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背唱《金孔雀轻轻跳》 二、能用“beng”哼唱《加伏特舞曲》的主题音乐,能随《霍拉舞曲》的音乐划旋律走向。能和他人合作能随音乐跳简单的舞步。 三、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并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 | 1、指导学生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能随音乐划旋律线,哼唱音乐主题,做简单的舞步律动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 1、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背唱《金孔雀轻轻跳》 2、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并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 | 1、知识技能: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并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 2、解决策略: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书中的竹子和跑道来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结合歌曲,数一数歌曲的小节。 | 4课时 第1课时: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舞蹈动作编创 第2课时:复习歌曲,聆听《加伏特舞曲》,简单舞步学习,口风琴练习 第3课时:演唱《喜鹊钻篱笆》,舞蹈编创和游戏 第4课时:复习歌曲,聆听《霍拉舞曲》,音乐知识,口风琴练习 | 10—11 |
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 教学 难点 | 知识技能及解决策略 | 课时安排 | 周次 | |
第 六 课 兽王 | 1、聆听:《狮王进行曲》 《老虎磨牙》 2、演唱《两只老虎》《猫虎歌》 3、知识与技能 4、编创与活动 | 一、能听辨《狮王进行曲》中演奏狮子吼叫的乐器,用beng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并能用动作表现狮子威武的形象。 二、能用自然、幽默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歌表演。 三、能听辨出《两只老虎》的演唱形式,并编创歌词,边唱边表演 四、随乐曲和歌曲的进行,能模仿和表现动物的神态,并随乐曲的强弱变化做律动。 | 1、指导学生能用自然、幽默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歌表演。 2、随乐曲和歌曲的进行,能模仿和表现动物的神态,并随乐曲的强弱变化做律动。 | 1、随乐曲和歌曲的进行,能模仿和表现动物的神态。 2、歌曲中轮唱的演唱 3、为歌曲做节奏编创 | 1、知识技能:发声练习,开口音“e”、“i”的练习 2、解决策略:在发声练习中,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为唱好歌曲《猫虎歌》做准备。 | 1+4课时 第1课时:学月争章 第2课时:演唱《两只老虎》,学会轮唱 第3课:复习歌曲,聆听《狮王进行曲》,情景活动 第4课时:发声练习,复习歌曲,演唱《猫虎歌》,口风琴练习 第5课时:复习歌曲,聆听《老虎磨牙》,节奏编创练习 | 12—14 | |
第七课 跳动的音符 | 1、聆听:《单簧管波尔卡》《三只小猪》 2、演唱:《音乐小屋》《萧》 3、知识与技能 4、编创与活动 | 一、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音乐小屋》,从“跳动的音符”中获得音乐学习的快乐。 二、能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萧》,并背唱歌曲。 三、对比聆听作品,感受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及乐器音色特点,能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音乐。 四、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运用强弱变化来表现,能根据指定音即兴编一编,唱一唱。 | 1、指导学生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音乐小屋》 2、指导学生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 《萧》,并背唱歌曲。 3、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和p | 1、情景编创《三只小猪》 2、指导学生根据指定音即兴编一编,唱一唱。 | 1、知识技能:(1)力度记号;(2)发声练习,三度音程向下跳进练习,重音记号的演唱 2、解决策略:1)从生活中强弱音的探索,引导到音乐中强弱记号的认识,再到歌曲的演唱中表现;2)在发声练习中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聆听掌握正确的演唱。 | 3课时 第1课时:学唱歌曲《音乐小屋》,做发声练习,音乐知识。 第2课时:复习歌曲,聆听《三只小猪》做情景编创 第3课时:学唱歌曲《萧》,做编创练习 | 14—15 | |
第 八 课 好 | 1、聆听:《好》《舞曲第一号》 2、演唱:《是个好地方》《我爱雪莲花》 3、知识与技能 4、编创与活动 | 一、能用活泼、自然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进行歌表演,表现出积极、开朗的歌曲情绪。 二、能随歌曲《好》的内容,用舞的动作跳一跳,能选择适合的动作来表现三段不同民族的音乐。 三、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钢琴曲《舞曲第一号》配伴奏。 四、认识反复记号,并能在实践中正确使用。 | 1、指导学生用活泼、自然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声乐和器乐表现形式的对比聆听,初步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艺术元素。 3、认识反复记号,并能在实践中正确使用。 | 1、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进行歌表演,能选择适合的动作来表现《好》三段不同民族的音乐。 2、指导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钢琴曲《舞曲第一号》配伴奏。 | 1、知识技能:反复记号 2、解决策略:结合书中反复记号图式和文字解释,通过教师讲解认识反复记号,并通过在歌曲中找一找、唱一唱,知道反复记号的意义。 | 1+4课时 第1课时:学月争章 第2课时:学唱歌曲《是个好地方》,学习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进行歌表演,为歌曲进行打击乐器伴奏。 第3课时:复习歌曲,聆听《好》,为歌曲设计动作》。 第4课时:学唱《我爱雪莲花》,认识反复记号,设计舞蹈动作 第5课时:复习歌曲,聆听《舞曲第一号》,为乐曲配伴奏。 | 16—18 |
一、培优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本人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尽可能自觉地运用自学方法进行学习。
3、对音乐的理解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良好地带头作用。
4、结合小课题研究,在主体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精神。
5、能大量自学课外音乐知识,拓展知识面。
6、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二、培优措施:
1、培养自学的方法,加强学习自觉性教育,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加强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懂得怎样学习音乐,并能表演出自己独特的音乐见解。
3、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见解的观点,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4、努力利用兴趣班这个阵地,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特长和表演天赋。
三、补差目标:
1、努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起学好音乐的自信心。
2、尽量缩小“学困生”与优生的差距,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逐步让每一位学生做到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做到不懂就问。
4、课堂上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在小组学习中能认真参加研讨。
四、补差措施:
1、建立“学困生”档案,及时记载学生的各种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2、一直抓好“一帮一”、“一对一”活动,发扬互帮互学精神。
3、备课、上课多考虑“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积极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多给予他们具体的帮助。
4、采取激励性评价,对“学困生”的进步多表扬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利用各种有利时间为他们补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