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家作品
(1)陶渊明,(朝代)诗人,又名,字,号,私谥靖节,浔阳
柴桑人。其代表作品有《》《》等。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
语言质朴自然。有《陶渊明集》。
(2)柳宗元(773-819),字,朝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本文写于他被贬永州期间,是“”之一。柳宗元与、、、、、、合称“唐宋家”。
(3)《核舟记》选自清代(人名)选编的《》,作者,明朝人。
(4)《诗经》是我国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初年至时期的诗歌篇。这些诗歌分为、、三部分。
(5)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时期哲学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及其后学者的著作。
(6)《札记》,战国至秦汉间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编纂的。与《》《》合称“三礼”。
(7)韩愈(768-824),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唐代文学家。其文章句式灵活多变,文笔流畅而有气势,苏轼赞誉其“”,也被列为“”之首。
(8)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被人尊称为“”,其诗被称为“”。杜甫与合称“李杜”。
(9)白居易,字,代著名诗人,号,著有《》集。
2.通假字
(1)便要还家通,意思是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意思是
(3)左手倚一衡木通,意思是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意思是
(5)诎右臂支船通,意思是
(6)北冥有鱼通,意思是
(7)选贤与能通,意思是
(8)矜、寡、孤、独通,意思是(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意思是(10)才美不外见通,意思是3.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3)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4)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5)乃: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6)中:中.无杂树其中.往来种做
(7)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
闻之.,欣然规往处处志之.
(8)环:四面竹树环.合如鸣佩环.
(9)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
(10)可: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
(11)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12)而: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
(13)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14)见:下见.小潭明灭可见.
(15)乐:似与游者相乐.如鸣佩环,心乐.之(16)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17)为:为.宫室中轩敞者为.舱(18)可: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19)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20)木:能以径寸之木.以至鸟兽、木.石(21)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视下也
(22)于: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游于.濠梁之上(23)之:其翼若垂天之.云子之.不知鱼之乐(24)固: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25)其: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26)学:学.学半弗学.,不知其善也(27)子:不独子.其子不独子其子.(28)故: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29)亲: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亲.(30)闭: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31)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2)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33)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34)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4.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今义:
(2)阡陌交通
..古义:今义:
(3)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4)无论
..魏晋古义:今义:
(5)仿佛
..若有光古义:今义:
(6)不足
..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
(7)悉如外人
..古义:今义:
(8)余.弟宗玄古义:今义:
(9)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
(10)崔氏二小生
..古义:今义:
(11)高可.二黍许古义:今义: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今义:(13)其两膝相比.者古义:今义:
(1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义:今义:
(15)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16)知困,然后能自强.古义:今义:
(17)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18)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今义:
(19)是.马也古义:今义:
(20)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今义:
(21)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今义:
(22)大道
..之行古义:今义:
(23)矜寡孤.独古义:今义:
(24)女有归.古义:今义:
(25)盗窃乱贼.而不做古义:今义:
(26)故外户.而不闭古义:今义:
5.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2)欲穷.其林
(3)处处志.之(4)未果.
(5)复前.行(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7)心乐.之(8)皆若空.游无所依
(9)下.见小潭(10)斗.折蛇.行
(11)其岸势犬牙
..差互(12)凄.神寒.骨
(13)箬篷
..覆之(14)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
(15)石青
..糁之(16)一食或尽.粟一石
(17)策.之不以其道(17)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6.重点实词识记
(1)缘.溪行(2)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咸.来问讯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6)此中人语.云
(7)便扶向.路(8)及郡下,诣.太守(9)欣然规.往(10)后遂无问津.者(11)水尤.清冽(12)卷.石底以出
(13)潭中鱼可百许.头(14)佁然
..不动
(15)潭西南
..而望(16)不可久居.
(17)隶而从.者(18)尝贻.余核舟一(19)盖.大苏泛赤壁云(20)中轩.敞者为舱
(21)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22)东坡右手执.卷端(23)其船背稍夷.(24)而记其长曾不盈.寸(25)左右芼.之(26)白露未晞.
(27)怒.而飞(28)是.鸟也
(29)志.怪者也(30)不知其旨.也(31)讲信修.睦(32)男有分.
(33)故虽.有名马(3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5)安.求其能千里也
7.重点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4)细弱蚊足,勾画了了
(15)该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7)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8)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9)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2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1)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
(2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8)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8.古诗句默写
(1)《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
(4)《关雎》中统领全篇的两句是,这两句诗已成为人们追求爱
情的口头语。
(5)《蒹葭》中,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6)《茅屋被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
是。
(7)《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9)常见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10)《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1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
的孤寂氛围。
文言文基础知识扫描
2.作家作品
(1)陶渊明,(朝代)诗人,又名,字,号,私谥靖节,浔阳
柴桑人。其代表作品有《》《》等。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
语言质朴自然。有《陶渊明集》。
(2)柳宗元(773-819),字,朝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本文写于他被贬永州期间,是“”之一。柳宗元与、、、、、、合称“唐宋家”。
(3)《核舟记》选自清代(人名)选编的《》,作者,明朝人。
(4)《诗经》是我国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初年至时期的诗歌篇。这些诗歌分为、、三部分。
(5)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时期哲学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及其后学者的著作。
(6)《札记》,战国至秦汉间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编纂的。与《》《》合称“三礼”。
(7)韩愈(768-824),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唐代文学家。其文章句式灵活多变,文笔流畅而有气势,苏轼赞誉其“”,也被列为“”之首。
(8)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被人尊称为“”,其诗被称为“”。杜甫与合称“李杜”。(9)白居易,字,代著名诗人,号,著有《》集。
2.通假字
(1)便要还家通,意思是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意思是
(3)左手倚一衡木通,意思是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意思是
(5)诎右臂支船通,意思是
(6)北冥有鱼通,意思是
(7)选贤与能通,意思是
(8)矜、寡、孤、独通,意思是
(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意思是
(10)才美不外见通,意思是
3.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3)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4)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5)乃: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6)中:中.无杂树其中.往来种做
(7)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
闻之.,欣然规往处处志之.
(8)环:四面竹树环.合如鸣佩环.
(9)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10)可: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
(11)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12)而: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
(13)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14)见:下见.小潭明灭可见.
(15)乐:似与游者相乐.如鸣佩环,心乐.之(16)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17)为:为.宫室中轩敞者为.舱(18)可: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19)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20)木:能以径寸之木.以至鸟兽、木.石(21)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视下也
(22)于: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游于.濠梁之上
(23)之:其翼若垂天之.云子之.不知鱼之乐(24)固: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25)其: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
(26)学:学.学半弗学.,不知其善也(27)子:不独子.其子不独子其子.
(28)故: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
(29)亲: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亲.
(30)闭: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31)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32)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33)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34)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4.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古义:今义:
(2)阡陌交通
..古义:今义:
(3)率妻子
..古义:今义:..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今义:
(4)无论
..魏晋古义:今义:
(5)仿佛
..若有光古义:今义:
(6)不足
..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
(7)悉如外人
..古义:今义:(8)余.弟宗玄古义:今义:(9)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
(10)崔氏二小生
..古义:今义:(11)高可.二黍许古义:今义:(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今义:(13)其两膝相比.者古义:今义:(1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义:今义:(15)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16)知困,然后能自强.古义:今义:(17)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18)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今义:(19)是.马也古义:今义:(20)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今义:(21)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今义:
(22)大道
..之行古义:今义:(23)矜寡孤.独古义:今义:(24)女有归.古义:今义:(25)盗窃乱贼.而不做古义:今义:(26)故外户.而不闭古义:今义:
5.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2)欲穷.其林
(3)处处志.之(4)未果.
(5)复前.行(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7)心乐.之(8)皆若空.游无所依
(9)下.见小潭(10)斗.折蛇.行
(11)其岸势犬牙
..差互(12)凄.神寒.骨
(13)箬篷
..而多髯者为东坡..覆之(14)中峨冠
(15)石青
..糁之(16)一食或尽.粟一石
(17)策.之不以其道(17)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6.重点实词识记
(1)缘.溪行(2)屋舍俨然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咸.来问讯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6)此中人语.云
(7)便扶向.路(8)及郡下,诣.太守
(9)欣然规.往(10)后遂无问津.者
(11)水尤.清冽(12)卷.石底以出
(13)潭中鱼可百许.头(14)佁然
..不动
(15)潭西南
..而望(16)不可久居.
(17)隶而从.者(18)尝贻.余核舟一
(19)盖.大苏泛赤壁云(20)中轩.敞者为舱
(21)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22)东坡右手执.卷端(23)其船背稍夷.(24)而记其长曾不盈.寸(25)左右芼.之(26)白露未晞.
(27)怒.而飞(28)是.鸟也(29)志.怪者也(30)不知其旨.也(31)讲信修.睦(32)男有分.
(33)故虽.有名马(3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5)安.求其能千里也
7.重点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4)细弱蚊足,勾画了了
(15)该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7)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8)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9)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2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1)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
(2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8)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8.古诗句默写
(1)《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
(4)《关雎》中统领全篇的两句是,这两句诗已成为人们追求爱
情的口头语。
(5)《蒹葭》中,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6)《茅屋被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
是。
(7)《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9)常见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10)《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1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
的孤寂氛围。
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答案
1.(1)东晋潜元亮五柳先生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2)子厚唐永州八记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洢(4)最早西周春秋 305 风雅颂(5)战国道庄子(6)儒戴圣周礼仪礼(7)退之韩昌黎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家(8)现实诗圣诗史李白(9)乐天唐香山居士白氏长庆集
2.(1)“要”通“邀”,邀请。(2)“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衡”通“横”,跟“竖”相对。(4)“甫”通“父”,男子美称,多用于字之后。(5)“诎”通“屈”,弯曲。(6)“冥”通“溟”,海。(7)“与”通“举”,推举。(8)“矜”通“鳏”,老而无妻。(9)“食”通“饲”,喂。(10)“见”通“现”,表现。
3.(1)动词,寻找;副词,随即,不久。(2)动词,作为;介词,向。(3)舍弃;房屋(4)动词,做标记;名词,标记(5)于是,就;竟然(6)中间;里面。(7)助词,的;代词,它;代词,这件事;助词,补足音节,无实意。(8)动词,环绕;名词,玉环。(9)介词,由、自;动词,跟随。(10)副词,大约;助动词,可以。(11)形容词,清澈;形容词,凄清。(12)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13)介词,用;连词,而。(14)现出;看见(15)以……为乐;欢乐(16)奇妙;零数、余数。(17)雕刻;是。(18)大约;可以(19)右端;端正(20)木头;树木(21)表示选择;代大鹏。(22)到;在。(23)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性,不译。(24)固然;本来。(25)代词,指代嘉肴;语气词,表示推测,译为大概。(26)教导;学习。(27)以……为子;子女。(28)因为;所以(29)以……为亲;名词,父
母(30)阻塞;关(31)用马鞭驱赶,动词;马鞭,名词。(32)才能、能力,名词;能够,动词。(33)它的,代词;表示诘问,岂、难道。(34)吃;喂养
4.(1)(花草等)新鲜美好;(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交错相通;指运输事业。(3)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4)不要说,更不必说;表示在任
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5)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似乎,好像。(6)不值得;不够,不充分(7)桃花源以外的人;局外人(8)人称代词,我;剩下。(9)离开;从所在地到
别的地方(跟“来”相对)。(10)年轻人;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11)大约;可以。(12)竟然;曾经。(13)靠近;比较,较量。(14)怎么;安全,平安。(15)困惑;困难。(16)勉励;与“弱”相对。(17)味美;目的、意旨。(18)有时;或者。(19)这;判断词。(20)等同,一样;等候。(21)怎么;安定,使安定。(22)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宽阔的道路。(23)幼儿无父;孤独(24)女子出嫁;返回(25)害人;窃贼(26)门;窗户
5.(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2)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3)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4)名词作动词,实现。(5)名词作状语,向前。(6)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8)名词作状语,在空中。(9)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10)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11)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13)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船篷。(14)名词用作动词,戴着
高高的帽子。(15)名词作状语,用石青。(16)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17)名词用作动词,用
马鞭驱赶。(18)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6.(1)沿着(2)整齐的样子(3)类(4)都,全(5)邀请(6)告诉(7)先前(8)拜访(9)计划(10)渡口(11)尤其(12)翻卷(13)左右,上下(14)呆呆的样子(15)向西南(16)停留(17)跟从(18)赠(19)表猜测,大概是(20)高(21)高高的帽子(22)拿(23)平(24)满
(25)挑选(26)干(27)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8)这样(29)记载(30)味美(31)培养(32)职分,职守(33)即使(34)同样(35)怎么
7.略
8.(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8)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10)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