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48种接线功率对2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6:52:43
文档

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48种接线功率对2

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48种接线功率对照(b).相量图图2-—1用户计费电能表20202020202020ABCφφ(a).接线图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2—1(b)所示。从相量图2—1(b)可看出,电能表第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30°-φ;第II元件所加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I=15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第I元件计量功率为:P′I=UACIAcosφ′I=UIcos(30°-φ)第II元件计量功率为:P′II=UBCICcosφ′II=U
推荐度:
导读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48种接线功率对照(b).相量图图2-—1用户计费电能表20202020202020ABCφφ(a).接线图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2—1(b)所示。从相量图2—1(b)可看出,电能表第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30°-φ;第II元件所加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I=15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第I元件计量功率为:P′I=UACIAcosφ′I=UIcos(30°-φ)第II元件计量功率为:P′II=UBCICcosφ′II=U
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48种接线功率对照

(b).相量图

图2-—1用户计费电能表

20

20

20

20

20

20

20

A

B

C

φ

φ

(a).接线图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2—1(b)所示。从相量图2—1(b)可看出,电能表第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30°-φ;第

II元件所加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I=150°+φ,所以可列出如下

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第I元件计量功率为:

P′I=U AC I Acosφ′I=UI cos(30°-φ)

第II元件计量功率为:

P′II=U BC I Ccosφ′II=UI cos(150°+φ)= - UI cos(30°-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

P′= P′I+ P′II= UI cos(30°-φ) - UI cos(30°-φ)

=0

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UIcos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0,电能表不转,P=UIconφ计量功率。

(b).相量图

(a).接线图

图2—2用户计费电能表20

20

20

20

20

20

A

B

C

u AB

u AB

u AB

φ

φ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2—2(b)所示。从相量图2—2(b)可看出,电能表第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150°-φ;第II元件所加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I=90°-φ,所以可列出如下

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第I元件计量功率为:

P′I=U AC I Ccosφ′I=UI cos(150°-φ)

第II元件计量功率为:

P′II=U BC I Acosφ′II=UI cos(90°-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

P′= P′I+ P′II= UI cos(150°-φ)+ UI cos(90°-φ)

=- UI cos (30°+φ)+UIsinφ

= UI()

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Uicon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UI(),应按εP== ==计量功率。

(b).相量图

(a).接线图

图2—3用户计费电能表20

20

20

20

20

20

A

B

C

-

U CB

u AB

u AB

u AB

φ

φ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2—3(b)所示。从相量图2—3(b)可看出,电能表第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150°-φ;第II元件所加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I=90°+φ,所以可列出如下

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种,一次电流方向颠倒,即是电流互感器L1与L2倒过来;第二种,二次电流方向K1与K2倒过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第I元件计量功率为:

P′I=U AC I ccosφ′I=UI cos(150°-φ)

第II元件计量功率为:

P′II=U BC I Acosφ′II=UI cos(90°+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

P′= P′I+ P′II= UI cos(150°-φ)+ UI cos(90°+φ)

=- UI cos(30°-φ)- UIsinφ

= UI()

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UIcon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

为UI(),应按εP=, = -计量功率。

(b).相量图

(a).接线图

图2—4用户计费电能表20

20

20

20

20

20

A

B

C

U CB

u AB

u AB

u AB

-

φ

φ

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2—4(b)所示。从相量图2—4(b)可看出,电能表第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150°+φ;第I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I=150°+φ,所以可列

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种,一次电流方向颠倒,即是电流互感器L1与L2倒过来;第二种,二次电流方向K1与K2倒过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第I元件计量功率为:

P′I=U AC I Acosφ′I=UI cos(150°+φ)

第II元件计量功率为:P′II=U BC I Ccosφ′II=UI cos(150°+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

P′= P′I+ P′II= UI cos(150°+φ)+ UI cos(150°+φ)

=- UI cos(30°-φ)- UI cos(30°-φ)

= UI(-cosφ-sinφ)

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UIcos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UI(-cosφ-sinφ)

,应按εP=, =计量功率。

(a).接线图

图2—5用户计费电能表20

20

20

20

20

20

(b).相量图

A

B

C

U CB

u AB

u AB

u AB

-

φ

φ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2—5(b)所示。从相量图2—5(b)可看出,电能表第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30°+φ;第I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I=90°-φ,所以可列出

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种,一次电流方向颠倒,即是电流互感器L1与L2倒过来;第二种,二次电流方向K1与K2倒过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第I元件计量功率为:P′I=U AC I ccosφ′I=UI cos(30°+φ)

第II元件计量功率为:P′II=U BC I Ccosφ′II=UI cos(90°-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

P′= P′I+ P′II= UI cos(30°+φ)+ UI cos(90°-φ)

= UI

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UIcos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

为UI,应按εP=-1= 计量功率。

(b).相量图

(a).接线图

图2—6用户计费电能表20

20

20

20

20

20

A

B

C

-

U CB

u AB

u AB

u AB

φ

φ

φ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2—6(b)所示。从相量图2—6(b)可看出,电能表第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30°-φ;第I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I=30°-φ,所以可列出

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种,一次电流方向颠倒,即是电流互感器L1与L2倒过来;第二种,二次电流方向K1与K2倒过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第I元件计量功率为:

P′I=U AC I Acosφ′I=UI cos(30°-φ)

第II元件计量功率为:

P′II=U BC I Ccosφ′II=UI cos(30°-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

P′= P′I+ P′II= UI cos(30°-φ)+ UI cos(30°-φ)

= UI cos(30°-φ)+ UI cos(30°-φ)

=UI(+sinφ)

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 P=UIcos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UIconφ,应按εP=计量功率。

u AB

u AB

u AB

φ

U CB

φ

-

20

20

(b).相量图

20

20

A

B

C

20

20

图2—7用户计费电能表

(a).接线图

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2—7(b)所示。从相量图2—7(b)可看出,电能表第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150°+φ;第I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I=15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第I元件计量功率为:P′I=U AC I Acosφ′I=UI cos(150°+φ)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种,一次电流方向颠倒,即是电流互感器L1与L2倒过来;第二种,二次电流方向K1与K2倒过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第II元件计量功率为:

P′II=U BC I Ccosφ′II=UI cos(30°-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

P′= P′I+ P′II= UI cos(150°+φ)+ UI cos(30°-φ)

= -UI cos(30°-φ)+ UI cos(30°-φ)

=0

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0,电能表不转,应按εP=计量功率。

(b).相量图

(a).接线图

图2—8用户计费电能表20

20

20

20

20

20

A

B

C

-

U CB

u AB

u AB

u AB

φ

φ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2—8(b)所示。从相量图2—8(b)可看出,电能表第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30°+φ;第I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I=90°+φ,所以可列

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种,一次电流方向颠倒,即是电流互感器L1与L2倒过来;第二种,二次电流方向K1与K2倒过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第I元件计量功率为:P′I=U AC I ccosφ′I=UI cos(30°+φ)

第II元件计量功率为:P′II=U BC I Ccosφ′II=UI cos(90°+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

P′= P′I+ P′II= UI cos(30°+φ)+ UI cos(90°+φ)

= UI- UIsinφ

= UI

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UIcon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UI,应按εP==计量功率。

文档

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48种接线功率对2

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48种接线功率对照(b).相量图图2-—1用户计费电能表20202020202020ABCφφ(a).接线图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2—1(b)所示。从相量图2—1(b)可看出,电能表第I元件所加电压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30°-φ;第II元件所加为,通过电流为,与的夹角为φ′II=15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第I元件计量功率为:P′I=UACIAcosφ′I=UIcos(30°-φ)第II元件计量功率为:P′II=UBCICcosφ′II=U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