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年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上述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留存试卷,交回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某学校食堂提供的部分早餐食物:肠粉、牛奶、鸡蛋、玉米、红薯、小笼包和青菜。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玉米、红薯和肠粉可为人体提供糖类物质
B.煮熟的鸡蛋因蛋白质变性不利于消化吸收
C.青菜可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
D.小笼包含有的脂肪可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离不开多种细胞器的分工协作。下图表示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其中Ⅰ、Ⅱ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I表示高尔基体 B.①②③④代表囊泡
C.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 D.a~d表示线粒体供能
3.某物的花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为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其中基因型Aa的植株产生含a的雄配子一半致死。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F1,F1个体随机授粉产生F2,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植物的红花、粉红花和白花不属于相对性状
B.F1中所有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1
C.F2植株中红花∶粉红花∶白花比例是14∶17∶5
D.如果该植物始终进行自由交配,其基因频率不变
4.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高于野生型(2N=18)青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低温诱导处理野生型青蒿可获得四倍体青蒿植株
B.四倍体青蒿细胞中含控制合成青蒿素的基因数目较多
C.用四倍体青蒿的花粉可培育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二倍体
D.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可获得三倍体青蒿植株
5.当喷施一种新型农药后,水稻田中仍有5%的害虫存活下来。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型农药诱发了约5%的害虫发生了基因突变
B.农药的作用是直接选择了害虫个体的抗药基因
C.农药使害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D.存活下来的个体产生的后代一定都含抗药基因
6.胃壁细胞膜上的H+-K+泵的作用是维持胃液中较低的pH值,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②分别代表K+和H+的跨膜运输
B.H+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C.蛋白质变性剂可抑制H+-K+泵的作用
D.呼吸抑制剂不会抑制胃酸的分泌
7.甲、乙表示某动物(2N)细胞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和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情况。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甲 乙
A.甲图b时期不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B.乙图d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
C.甲图c段和乙图f段发生变化的原因相同
D.甲图a段和乙图d段发生了染色体复制
8.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细胞依赖内环境提供营养和排出代谢废物
B.激素、抗体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不需要内环境
C.血浆中NaHCO3、H2CO3能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
D.血浆中尿素、葡萄糖的含量可诊断某些疾病
9.牵涉痛是指当人体某些内脏发生病变时,常感到体表某区域疼痛的现象。这是由于有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下图是一种牵涉痛产生机制示意脊髓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a、b、c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在牵涉痛形成的过程中,a不发生兴奋
C.牵涉痛形成中,兴奋在ab间双向传导
D.牵涉痛的痛感,发生在脊髓的反射中枢
10.多效唑能够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从而表现出降低禾谷类作物α-淀粉酶活性、降低植物株高和缩短节间等作用,推测其影响的植物激素是
A.赤霉素 B.脱落酸 C.生长素 D.细胞素
1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J”型增长模型中,种群的增长率通常表示为λ+1
B.“S”型增长模型中,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在理想条件下,环境容纳量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
D.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也不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12.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因为茱萸可驱蚊灭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茱萸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B.插茱萸可降低环境中蚊虫的种群密度
C.茱萸是通过化学信息来驱赶蚊虫
D.茱萸、蚊、虫和人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13.下图表示过氧化氢酶在不同pH条件下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情况,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酶起作用的最适pH为7
B.pH在1和9时,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可能不同
C.过氧化氢酶不适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酸性比碱性条件对过氧化氢酶的抑制作用大
14.核纤层蛋白laminA(构成细胞核骨架)能让染色质内部形成“交联”,DNA在细胞核中的行动,保护染色质的完整性,但不影响DNA正常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去除laminA后,染色质的行动加快导致不能复制
B.细胞时,laminA解聚有利于染色体形成和均分
C.laminA是组成染色体着丝粒和染色体结构的蛋白质
D.DNA分子通过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准确表达
15.下图表示某遗传病的家系甲、乙的系谱图。该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非同源区)两对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且两对基因均杂合时才患病。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家系甲中Ⅰ1和Ⅱ5的基因型相同
B.家系乙中Ⅰ3和Ⅱ7的基因型相同
C.Ⅲ9为患该病男孩的概率为零
D.该两对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是9种
16.科学家用久置的H病原菌注射到鸡体内,鸡群全部存活;再次用新鲜的H病原菌注射到鸡群中,结果只有接受过第一次注射H病原菌的鸡存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的H病原菌相当于免疫过程中的抗体
B.接受过第一次注射H病原菌的鸡产生了抗菌性突变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鸡体内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6小题,共60分,其中第17-20题为必考题,每道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1-22题为选考题,考生从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一)必考题,共48分
17.(12分)下图甲、乙表示两种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净光合作用影响的方法。据图回答:
甲 乙
(1)图甲中CO2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甲中刻度管内液滴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填“左移”“右移”“不移动”)。
(2)将正常生长的植物叶片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如图乙所示。通过一定方法阻断两部分叶片之间物质的转移,在适宜条件下光照5小时。截取图中面积相等的a区和b区,烘干后称得重量分别Ma和Mb,则b区的总光合产物量为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在适宜温度下,测得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吸收的CO2量。当光照强度为5klx时,该植物总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________倍;在光照强度为7klx的条件下,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积累量,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强度(klx) | 0 | 1 | 3 | 5 | 7 | 9 |
CO2吸收量(mg/h) | -15 | 0 | 25 | 45 | 60 | 60 |
(注:CR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GC表示糖皮质激素)
(1)神经系统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素和神经递质参与调节过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C分泌的调节过程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填“分级”、“反馈”或“分级和反馈”)调节。给正常动物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ACTH,其血液中CRH含量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GC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并能抑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血糖浓度________________。
19.(12分)菠菜为雌雄异株的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菠菜叶片圆叶与尖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不耐寒与耐寒由等位基因(H、h)控制,种子圆形和卵圆形由等位基因(R、r)控制。
(1)用不耐寒圆叶雌雄菠菜植株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单位:株)
不耐寒圆叶 | 不耐寒尖叶 | 耐寒圆叶 | 耐寒尖叶 | |
♀ | 126 | 0 | 42 | 0 |
♂ | 63 | 60 | 20 | 21 |
(2)用不耐寒种子圆形的菠菜与耐寒种子卵圆形的菠菜杂交,F1全为不耐寒圆形植株。F1雌雄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不耐寒圆形∶不耐寒卵圆形∶耐寒圆形∶耐寒卵圆形=7∶3∶1∶1。某同学提出出现F2这种比例的原因是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致死,则致死雄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为验证该同学的假设,应选择杂交植株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是________;预期的结果是________。
20.(12分)下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河流受到重金属离子污染,鳙鱼的重金属离子含量比草鱼________(选填:高、低)。鲢鱼未能获得藻类的全部同化能量,除部分藻类能量未被利用外,还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食蚊鱼为引入品种,既能捕食蚊子,又能用于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通过种植水草、蘑菇,提高了产品输出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计分。
2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2分)
微生物降解塑料废弃物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降解方式。塑料废弃物中的主要成份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常用于生产一次性饮料瓶、包装袋等物品。科研工作者在富含PET的沉积物、土壤、废水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能显著降解PET的细菌(大坂堺菌)。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大堺菌的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称为________培养基。
(2)对大坂堺菌进行接种培养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制备大板堺菌培养基时需加入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是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和________________;长期保存此菌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分)
由苏云金芽孢杆菌(Bt)中的Cry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晶体能杀死多种害虫,将Cry基因导入到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中,可提高农作物的抗虫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用PCR技术扩增Cry基因的前提是________;PCR扩增过程中加热至90~95℃的目的是________;互补链延伸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
(2)通常采用________法将Cry基因导入植物愈伤组织细胞,愈伤组织可进一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转基因作物推广种植之前都需要科学家反复试验和相关部门多次审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021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二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生物学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B | B | C | C | C | C | D | B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B | A | B | D | D | B | C | C |
(一)必考题,共48分。
17.(12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维持玻璃罩内CO2的浓度 不移动
(2)Mb-Ma
(3)4 ①增加CO2的浓度;②延长光照时间;③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4分)
18.(12分,每空2分)
(1)(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发挥作用后灭活
(3)分级和反馈 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GC含量增加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
(4)升高
19.(12分,每空2分)
(1)X (圆叶对尖叶为显性)雌雄圆叶植株杂交,后代雌性个体全部为圆叶,雄性中圆叶∶尖叶=1∶1
1/6
(2)hR 不耐寒圆形雄株(HhRr)和耐寒卵圆形雌株(hhrr)
不耐寒圆形∶不耐寒卵圆形∶耐寒卵圆形=1∶1∶1
(或者:也可用耐寒圆形雄株(hhRr)和耐寒卵圆形雌株(hhrr)→全为耐寒卵圆形)
20.(12分,每空2分)
(1)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
(2)高 呼吸作用消耗(上一营养级呼吸作用以热量的形式散失了能量) 流向分解者(共2分)
(3)直接和间接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分)
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分)
(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2分,)
(1)PET 选择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保持pH稳定 甘藏
2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分)
(1)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于合成引物)(2分)
使双链DNA解旋为单链(2分) 热稳定DNA聚合酶(或Taq酶)(2分)
(2)农杆菌转化(2分)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分)
(3)防止转基因植物对其他植物生长造成影响,或带来基因污染,或有食品安全隐患(其他合理答案,亦得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