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网教 专业:公共课 2018年 6月
课程名称【编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 B卷
大作业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选做8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何认识理性话语意识与公共文明社会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思想和理论。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把中国长期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理论,是以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3、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答: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第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什么是事物的度?认识事物的度有何实际意义?
答: 事物的度:质和量的统一。保持事物自身质的数量界限。范围、幅度。认识事物的度,就认识了事物的变化规律。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掌握度的意义:在认识上,掌握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在实践上,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
6、先验论与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1)二者的含义不同: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认识以客观世界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被反映者就不会有反映发生;唯心主义先验论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先于感觉经验的东西。(2)二者的出发点不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把认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以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作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唯心主义先验论把认识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以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为基本的前提和出发点。(3)二者的认识路线不同:反映论是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它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先验论是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4)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二者分歧的根源和焦点,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
7、什么是真理?真理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答: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根本属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8、“五讲四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五讲四美的具体的内容是:“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9、 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0、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
答: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11、什么是不变资本?什么是可变资本?
答:不可变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
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12、垄断的实质是什么?
答:垄断的实质或目的在于攫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源泉,归根到底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垄断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3、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明确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把握社会建设的正确方向
优化社会结构,制定社会建设的相关
创新社会管理,整合社会建设的多种资源
统筹兼顾,营造社会建设的良好环境
1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什么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选做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当代社会日益功利化的趋势下,学习哲学理论还有意义吗?
2、如何客观理性地评价形而上学思想?
3、在哲学上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重要的社会意义?
4、如何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真正内涵?
答:第一,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的社会。 第二,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会。 第三,和谐社会应该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 第四,和谐社会应该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在事物的发展演化进程中,和谐总是相对的,绝对、静止的和谐状态是不存在的。社会发展也是如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是一个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从而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永无止境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着力实现发展的均衡。 3.努力缩小发展的差距。
5、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对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有什么重要的理论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坚持反映论立场,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二是坚持能动反映的方法,强调认识是主动的创造过程,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反对机械、僵化、被动的认识倾向,坚持思想。
6、在社会生活中,坚决批判与抵制实用主义的真理标准观有什么实际意义?
7、坚持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对于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答: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三俗”文化危害社会的稳定和谐,扭曲社会核心价值观,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必须坚决抵制。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不仅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抵制“三俗”文化有利于克服形形色色不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发挥正确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③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抵制“三俗”文化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要求。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人们思想活动的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我们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抵制“三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8、正确认识文化的本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的人文素质有什么重要意义?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对社会经济有什么作用?
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10、根据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说明社会主义是实现主义的必经阶段。
答: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实现主义的物质的和社会的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旧社会痕迹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在没有建立起新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时,不可能消失.只有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文化的长足发展,才能使旧的社会痕迹逐步消失,从而为实现主义铺平道路.所以,社会主义是走向主义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
三、分析题:(选做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根据下列提供的图示和数据,按要求进行分析: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并说明其给人们的现实警示。
2)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说明人口增长与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的相对过剩的关系。
答:1)这完全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思想。人类人口的快速增长是从1804年开始的,这正是第一次工业的前夜,由于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同时,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也给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才能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资本积累导致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资本排斥劳动力的现象,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就会相对减少,必然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因此,人口的增长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完全能够容纳人口的增长的。
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并说明问题
一个巴掌扇出了“阿拉伯之春”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一市民布瓦吉吉到集市卖菜。女法蒂娅以无经营许可为由罚款10第纳尔(约45元人民币)。没收磅秤,掀翻菜车,并扇了一巴掌。布瓦吉吉愤然到市政大楼陈情,被禁止进入。于1月4日身亡。
2011年1月13日,同情布瓦吉吉的者涌上街头,要求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下台。14日晚上,本·阿里逃离突尼斯,终结23年的统治……此后,这场“颜色”迅速蔓延到中东各国,引起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乃至全世界的不稳定。
(1)这个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这个事件给我们党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有何联系?
答:1)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因此,任何政党、政治集团和政治人物的任何决策、管理行为都必须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凡是违背人民利益,必然会被人民所反对和抛弃。"阿拉伯之春”在突尼斯因为一个小贩的自杀而引发民众的,事件爆发的真正原因就是当地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置百姓的利益于不顾,从而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反对。
2) 这个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这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拥有几千万党员的政党是一个警示,那就是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进党和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正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真正开展持续有效的群众路线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党和的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