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前工程DRBRTJ-6标
湿喷砼工艺性试验总结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瑞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一七年九月
湿喷砼工艺性试验总结
一、工程概况
畹町隧道出口在洞口外边坡开展喷射混凝土工艺性试验,验证喷射设备和人员的合理组合,验证喷射作业操作方式和关键施工技术参数、喷射砼的养生方式和时间,试验达到预期效果后,指导现场喷射砼施工,确保喷射砼实体质量达标。
二、试验时间
2017年9月18日17:10~19:23。
三、试验地点
畹町隧道出口DK328+0明洞顶线路左侧10m处,为非设计永久试验支护范围。
四、试验目的
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在强制性指标保证的前提下,规范施工作业行为,通过试验取得与围岩条件相适应的喷射参数”,用于指导相同喷射工艺的湿喷砼施工。
通过混凝土湿喷试验段施工,我们将确定主要施工参数及相关工艺:
1)验证喷射混凝土性能参数,包括;强度和坍落度。
2)验证喷射施工的各项工艺参数,包括;风压、喷射距离、喷射角度、喷射厚度、操作方法和回弹率。
3)验证设备之间的匹配性,包括:喷射设备与原材料、拌合物的符合性。
五、参照规范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2)《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
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补及防护》TBT3228-2010
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5)《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8)《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JC477-2005;
9)《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
10)新建大瑞铁路线保山至瑞丽段土建六标设计施工图纸;
11)新建大瑞铁路线保山至瑞丽段土建六标合同文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六、主要设备及人员配置
6.1主要设备配置
畹町隧道出口CYP-90B湿喷机喷射砼工艺性试验设备配置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 | 数量 | 备注 |
1 | 发电机 | 350kw | 1台 | 备用电源 |
2 | 湿喷机 | CYP-90B(6m3/h) | 2台 | |
3 | 空压机 | 螺杆式空压机(20m3) | 2台 | |
4 | 砼罐车 | 12m3 | 2台 | 5#拌和站 |
5 | 作业台架 | 1个 | 自制 | |
6 | 取芯机 | 1台 | ||
7 | 油漆 | 自喷漆 | 1箱 | |
8 | 标识牌 | 3个 | 试验区标识牌 | |
9 | 洒水养护设备 | 雾炮机 | 1套 |
试验点配置人员如下:
施工人员:空压机司机2人、喷射手2人、助手4人、运料司机2人,共10人(不包括拌和站混凝土拌制人员)。
旁站人员:现场监理、四分部总工、四分部试验室及四分部架子二队成员。
七、试验参数
7.1喷距、试件留置
工艺性试验采用普通湿喷机。通过优化施工配合比、确保喷射砼强制性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在规范现场作业行为的基础上,开展受喷面距喷嘴80cm、100cm、120cm不同条件下的作业风压、速凝剂掺量、回弹量测定试验并分别留取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取样分别测定试件和实体的24h强度、28d强度,进行类比,最终确定不同喷距条件下的正确喷射工艺参数。
7.2施工技术要求
1)砼配合比选用已审批的配合比;混凝土每方材料用量,水泥:479Kg,细骨料:954Kg,粗骨料:720Kg,减水剂:3.59Kg,速凝剂:19.16Kg,水:202Kg,配料单见附图1;
2)喷射砼使用检验合格后原材料;
3)砼严格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拌和站试验组针对出站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试验检测,合格后,运送至试验工点;
4)砼生产、运输满足施工要求;
5)砼搅拌时间不得小于2min;
八、试验过程
8.1施工准备
试验前机械设备调试正常,人员配备到位,向5#拌合站调度员申请喷射混凝土的生产供应。
8.2试验位置选择
考虑试验部位要进行28d实体钻心取样,试验区选取应该符合下列要求:便于试验取样操作、方便砼养护、避开风水管道和用电线路安装范围、试验范围不得小于1m2。综上考虑,试验地点定为畹町隧道出口DK328+0明洞顶线路左侧10m处边坡,试验位置类似于隧道边墙部位。
8.3喷距设置
位置确定完成后进行开挖及喷距设置,喷距设置见附图2。
8.4速凝剂计量试验
湿喷机工作方量为6m3/h,即为10min喷射1m3混凝土,1方混凝土速凝剂掺量为19.16kg,通过速凝剂计量试验,速凝剂计量泵刻度调到60为1.916kg/min,能满足施工配合比要求。速凝剂计量泵见附图3,计量试验见附图4。
8.5喷射试验
采用C25喷射混凝土,由5#拌合站集中搅拌,通过混凝土运输罐车运送至现场,出站前测定坍落度为180mm,运至现场后测定坍落度为160mm。试验结果见附图5、附图6。
现场布置完成后进行喷射试验,以喷距划分,分别为80cm、100cm、120cm喷距试验。
采用湿喷机喷射混凝土,喷射作业分片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进行,喷射操作沿水平方向以螺旋形划圈移动喷射,并使喷头与受喷面尽量保持垂直90°,以便获得最大的压实力和最小的回弹量。
喷射时先开启空压机送风,再打开湿喷机,然后再送料,结束时先停机,后关风;喷射时工作风压为0.62MPa,满足湿喷机喷射工作风压的要求。
喷距、喷射参数确定试验结果见附图7。
8.6试件留置
喷射完成后,以喷距划分,各留置试件1组,分别为80cm喷距、100cm喷距、120cm喷距。试件留置见附图8。
8.7回弹量计算
喷射完成后将喷射回弹的料分别进行称重,进行回填量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为80cm为22%,100cm为12.5%,120cm为17%。
8.8养护
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洒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度。养护照片见附图9。
当围岩条件不允许洒水养护时,以采用喷雾养护为宜,防止洒水过多软化下部土层。
8.9强度检测
待混凝土达到24h,进行强度检测,24h强度分别为80cm为10.9Mpa,100cm为13.0Mpa,120cm为11.5Mpa。现场测定24h强度见附图10、11、12。
九、参数确定
根据喷射混凝土工艺性试验过程相关记录表进行计算、分析,确定以下参数:
1、原材料指标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混凝土拌和无异常,配合比为水泥:479Kg,细骨料:954Kg,粗骨料:720Kg,减水剂:3.59Kg,速凝剂:19.16Kg,水:202Kg,混凝土和易性好,混凝土运送至现场坍落度宜为160-170mm左右,1d强度大于10MPa,满足要求;
2、工作时喷嘴处风压达到0.60-0.65Mpa,满足施工要求,风压过大则回弹量较大,风压过小混凝土密实性差;
3、喷射距离宜为100cm左右,过大或过小都会增加回弹量;
4、喷射角度尽量保持与受喷面垂直,并稍微偏向刚喷射的部位,回弹量最小,喷射效果最佳;
5、喷射作业应分层进行,一次喷射厚度边墙不应大于15cm,拱部不应大于10cm,但初喷厚度不应小于4cm;
6、喷射时先开启空压机送风,再打开湿喷机,然后再送料,结束时先停机,后关风;
7、喷射混凝土时,施工人员操作方式按照螺旋形水平分层移动喷射。
本次工艺性试验混凝土性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且喷射混凝土时回弹量最小。
参数确定后在施工中仍需进一步验证和调整,保证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1 混凝土施工配料单
附图2 喷距设置现场照片
附图3 速凝剂计量泵
附图4 速凝剂计量泵试验
附图5 出站坍落度试验 附图6 现场坍落度试验
附图7 喷距、喷射参数确定表
附图8 试件留置
附图9 现场养护
附图10 80cm喷距24h强度
附图11 100cm喷距24h强度
附图12 120cm喷距24h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