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6分)
一、选择题。下面各小题均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按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20分)
1.下面汉字与“嗅觉”中的“嗅”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秀 B.闻 C.酒 D.戏
2.“璧”字的意思可能与下列哪个词有关?( )
A.开辟 B.宝玉 C.开启 D.土墙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保护 搏斗 辫子 发颤 B.铁链 攀登 嘶哑 绝望
C.林荫 安然 麻雀 猎狗 D.庞大 计念 汲取 居然
4.“手工课上,老师示范折花,不但花瓣折得漂亮,就连花托也折得十分逼真。”这句话中加点的“托”的意思是( )
A.寄,暂放。 B.请别人代办。
C.承托器物的东西。 D.用手掌向上承受着东西。
5.“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这句话写出了( )
A.天都峰的奇和秀。 B.天都峰的秀和险。
C.天都峰的高和陡。 D.天都峰的高和秀。
6.下列哪个成语填入句子中的横线处最恰当?( )
他学习不努力,已经到了________的地步。
A.无可奈何 B.若有所思
C.无可救药 D.愁眉苦脸
7.下面哪句话与其他句子意思不同?( )
A.在它看来,猎狗的确是个庞大的怪物!
B.在它看来,难道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吗?
C.在它看来,猎狗怎么不是个庞大的怪物?
D.在它看来,猎狗不可能不是个庞大的怪物!
8.《麻雀》一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
A.猎狗走上前——遇到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我”唤回猎狗
B.遇到小麻雀——猎狗走上前——老麻雀拯救小麻雀——“我”唤回猎狗
C.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猎狗走上前——遇到小麻雀——“我”唤回猎狗
D.遇到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猎狗走上前——“我”唤回猎狗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麻雀》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屠格涅夫。
B.《麻雀》一文中的老麻雀具有伟大的母爱。
C.天都峰在我徽的黄山风景区。
D.《爬天都峰》一课,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0.“看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洁白。”这句话应放在( )
①到黄山游览,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奇松和怪石。②而要看变幻莫测的云海,那就要看游人的运气了。③它如同寒冬中的瑞雪,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之后
二、看拼音,写字词。(5分)
1.老麻雀用自己的shēnqū( ) yǎnhù( )小麻雀。
2.老爷爷的勇气给了我极大的gǔwǔ( )。
3.我和老爷爷在jìyú( )背前照了一张相。
4.妈妈说,只要向上pān( ),就一定能登上高峰。
三、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6分)
我和同桌去放风筝。我( )着风筝,同桌( )着线。开始放了,我把风筝使劲往空中一( ),同桌就马上迎风( )了起来,风筝凌空( )起,渐渐( )过树梢了。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分)
1.《爬天都峰》一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写的。( )
2.《麻雀》一文主要是告诉我们要保护麻雀。( )
3.要把事情写清楚,除了把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
4.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必须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
5.猎狗慢慢地向后退是因为它不忍心吃掉小麻雀。( )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34分)
(一)阅读《食物“消化时间表”》,完成练习。(14分)
1.小红下午2点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赛前不宜吃得太饱,不宜吃难消化的食物,她中午吃什么比较合适?( )(3分)
A.猪肉、面包、牛肉 B.香蕉、牛肉、鸡蛋
C.芋头、猪肉、豆浆 D.苹果、牛奶、面包
2.某人在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从消化时间看,吃什么比较合适?( )(3分)
A.苹果 B.芋头 C.牛肉 D.猪油煎鸡蛋
3.根据上面的表格,从消化时间看,早餐吃什么比较合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偏食,爱吃肥肉和香蕉,请你给他提些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野 鸭(20分)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丛枯草旁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故意藏在那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也不动。
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个蛋。看见这两个蛋,我便把她提起来。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个蛋,连同外面的两个蛋,一共是十三个蛋。
我将她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在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搏斗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啊。
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她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筋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将她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我用手帕把十三个蛋包起来,带回家去。
1.“我”发现野鸭是在什么地方?( )(2分)
A.一条小河旁 B.一丛枯草旁
C.一棵大树旁 D.一个鸭窝旁
2.“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啊。”这是什么描写?( )(2分)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3.“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她的敌人挑战”句子中的“敌人”指的是什么?( )(2分)
A.小山 B.枯草 C.暴风雪 D.暴力
4.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野鸭的什么?( )(2分)
A.机智勇敢 B.伟大的母爱
C.乐于助人 D.不怕困难
5.“我用手帕把十三个蛋包起来,带回家去。”请发挥想象,写一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许多难忘的事情。请选择一件发生在校园里让你难忘的事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参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A 2.B 3.D 4.C 5.C 6.C 7.B 8.B 9.A 10.C
二、1.身躯 掩护 2.鼓舞 3.鲫鱼 4.攀
三、托 牵 抛 跑 飞 越
四、1.√ 2.× 3.√ 4.× 5.×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一)1.D 2.A
3.①牛奶、豆浆。②流质或半流质谷物。③发酵食品。
4.①肥肉和香蕉消化时间长,不利于其他营养的摄入,不建议多吃。②偏食会引起营养不良,合理饮食才会有益健康。
(二)1.B 2.D 3.C 4.B
5.示例:我把这些蛋带回了家,心里非常激动,心想:野鸭非常勇敢,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一定要把她的宝宝孵出来。于是,我把蛋放入孵蛋器中,每天都要去看几遍。过了二十几天,蛋壳裂了,十三只可爱的小鸭来到了人间,我欣慰地笑了。
6.示例: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到野鸭非常勇敢,她遇上暴风雪,敢与暴风雪进行殊死搏斗;她有着深沉的母爱,为了孩子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性文本阅读专项突破卷
时间:40分钟
(一)
普通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全年皆会发病,但冬、春季多发。普通感冒病毒可通过说话、打喷嚏和咳嗽等方式,经空气飞沫传播。
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都能诱发普通感冒。此时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原来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就可迅速繁殖,从而发病,尤其是老幼病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更容易患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发率高,易流行。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流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冬季是高发期。其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场所。
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注射应用现行流行的新毒株制备的流感灭活疫苗,可获得半年至一年的保护。流感的预防很重要,尤其是在冬季,如果发现流感病人,除了马上把病人送往医院外,还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少在公共场所活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有改动)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普通感冒 B.流感
C.风寒 D.普通感冒和流感
2.下列不属于流感高发的地点是( )。
A.学校 B.家里 C.电影院 D.单位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
B.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更容易感冒。
C.流感的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
D.接种疫苗之后就不会再感冒了。
4.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流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冬季是高发期。”句中的“一般”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小芳担心奶奶会感冒,请你给小芳提几点预防感冒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动物的眼睛
①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②有些动物的眼睛结构独特。
③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④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并列在一起工作的,每只“眼”单独成像,但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这样蜻蜓就能迅速处理信息。因此蜻蜓能敏锐地捕捉到高速运动的猎物。
⑤有些动物的眼睛看世界的方式与众不同。
⑥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
⑦对一只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才看得见。
⑧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⑨狐狸的瞳孔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需要看清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⑩马的瞳孔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看见两边的敌人。
⑪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瞳孔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有改动)
7.文章第①自然段的作用是( )。
A.点明主题,总领全文 B.吸引读者,引起兴趣
C.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D.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8.文中一共介绍了几种动物的眼睛?( )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9.蜻蜓能敏锐地捕捉到高速运动的猎物的原因是( )。
A.蜻蜓的复眼是昆虫中最少的。
B.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并列在一起工作的。
C.蜻蜓的头部很大。
D.蜻蜓的飞行速度最快。
10.对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它需要看清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举例子)
B.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作比较)
C.对一只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打比方)
D.马的瞳孔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作比较)
11.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动物的眼睛,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的,牵着父母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着。很多人都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疲惫、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消失。
大家站在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小孩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
孩子的父亲说:“1.3米。”
“那得买半票了。”我说。
孩子的父亲并不作声,队伍慢慢移动,当他们靠近窗口时,只听到孩子的父亲对孩子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
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像坐公交车一样是不是?”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的头上摸了摸。
进门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努力地“沉”下来,显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像一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
或许人太多了,售票员没有发现这位学鸭子走路的孩子。
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蹦跳跳起来。
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也为孩子的父亲。为什么呢?在那么多人面前,毫无顾忌又顺理成章。
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
(有改动)
1.“那得买半票了”“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 )。
A.得到 B.适合 C.需要 D.得意
2.文章开头写小孩的外貌、动作是为了( )。
A.突出小孩年龄小。 B.说明孩子很顽皮。
C.表现孩子的善良。 D.和下文孩子蹲下身子形成对比。
3.“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句中的“原样”指的是
( )。
A.蹲下身子的样子 B.蹦蹦跳跳的样子
C.虎头虎脑的样子 D.像唐老鸭的样子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是( )。
A.金钱很宝贵。 B.孩子只蹲下了身子。
C.诚实很宝贵。 D.孩子很听父亲的话。
5.“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的头上摸了摸”传达出的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我”觉得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孩子的父亲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性文本阅读专项突破卷
(一)1.D 2.B 3.D
4.列数字。作用是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流感疫苗起到的保护作用,增强文章的准确性,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5.不能删除。因为“一般”表示在普通情况下,表示大多数。说明了流感大多数发生在冬季,但不排除在其他季节发病的可能。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了,不符合实际。
6.示例:①可以让奶奶适当添加衣服,注意保暖;②注意不要淋雨,着凉;③让奶奶多运动,多锻炼,增强免疫力。④可以带奶奶去接种疫苗。
(二)7.B 8.C 9.B 10.D
11.①有些动物的眼睛结构独特;
②有些动物的眼睛看世界的方式与众不同;
③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三)1.C 2.D 3.B 4.C
5.示例:父亲用动作代替语言,传递给孩子“是的”的信息。更深的含义是父亲在夸赞孩子聪明,表明孩子的回答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6.示例:孩子的父亲和孩子不诚实的行为让“我”感到难过,同时也为孩子从小没能得到父亲正确的教育而难过。
7.示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您的行为影响了孩子,让他成了一个不诚实的人,希望您能正确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