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边城》的人性美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6:51:13
文档

论《边城》的人性美

论《边城》的人性美【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它所描绘的湘西牧歌式的生活,将人带入一种自然、明净的世界。书中几乎每个人的思想都闪耀着纯美至善的光辉。翠翠的纯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老船夫的开明、豁达、随遇而安。慷慨大方的顺顺。健康能干的天保、傩送等等。这一群正直、单纯、诚实、无私、豪爽的边城儿女在如诗如画的天地里演绎着充满真、善、美的人生。所以说《边城》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成熟期最完善的代表作,它所描写的湘西牧歌
推荐度:
导读论《边城》的人性美【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它所描绘的湘西牧歌式的生活,将人带入一种自然、明净的世界。书中几乎每个人的思想都闪耀着纯美至善的光辉。翠翠的纯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老船夫的开明、豁达、随遇而安。慷慨大方的顺顺。健康能干的天保、傩送等等。这一群正直、单纯、诚实、无私、豪爽的边城儿女在如诗如画的天地里演绎着充满真、善、美的人生。所以说《边城》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成熟期最完善的代表作,它所描写的湘西牧歌
论《边城》的人性美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它所描绘的湘西牧歌式的生活,将人带入一种自然、明净的世界。书中几乎每个人的思想都闪耀着纯美至善的光辉。翠翠的纯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老船夫的开明、豁达、随遇而安。慷慨大方的顺顺。健康能干的天保、傩送等等。这一群正直、单纯、诚实、无私、豪爽的边城儿女在如诗如画的天地里演绎着充满真、善、美的人生。所以说《边城》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

《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成熟期最完善的代表作,它所描写的湘西牧歌式的生活能将人带入一种自然、明净的世界中。它真实地再现了湘西边境的山城茶峒的优美的自然风光,恬静的生活画面,古朴的民情风俗。纯自然的美的风光养育了一群正直、单纯、诚实、无私、倔强、豪爽的人。对于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灵魂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世俗“熏陶”的人来说,《边城》的人性美无疑于一丝清新的空气,给沉闷的生活送来几许清凉;无疑于一朵芬芳的花儿映照着冷漠的面孔,折射出温馨与甜蜜;无疑于一缕希望的曙光 ,划破丑恶的现实,给追求真、善、美的心灵一点力量和信心。

一、沈从文的人性美之根源

从《边城》可以看出沈从文的人生追求,沈从文直到20岁才想到北京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可以说他与那个当时正受西方精神和物质影响下的中国毫无关系。我们从他在《从文自传》中写的一段话:“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淋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然无法用语言去形容,要我去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刺进它喉咙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空水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可以看出他与大自然无比亲近的关系,原来沈从文是生活在这样淳朴的湘西农村。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吮吸着清甜的甘露,以一颗纯真的未经现代文明腐蚀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细微处,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定格在心中的一片净土上。

然而,当他带着一种追求自由的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都市北京后,他便立即发现: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十分陌生的人生世界,与他原来生活过的人生世界截然不同,无论是一般的社会交往,还是道德观念与民间习俗都表现出鲜明的对立。大小商人惟利是图、不择手段、奸诈狡猾。政客,文人争名夺利,自私、迂腐。当他面对这样一幅庸俗、自私,让纯洁心灵无法承受的生活画面时,沈从文经过苦苦的思索后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他以自己独具的慧眼与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经济发展与人生道德的矛盾。他从道德角度出发,对乡村与都市,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的道德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和评价。对都市社会中的现有观念表现出强烈的蔑视,流露出强烈而鲜明的感情倾向。他常常感叹“血管里流着你们民族健康血液的我27岁的生命,有一半为都市生活所吞噬”,(《龙珠》)。无奈的感叹中隐藏着他对都市现实的厌倦与反感。再如“所有值得称为高尚的性格,如象那热情、勇敢、诚实早已完全消灭殆尽。”(《龙珠》、《沈从文文集》)。他认为人的本性应是向善的。而这种美好的本性只存在于乡村与下层人民中,而在都市中已荡然无存,黑暗的现实使他感到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和无法自解的迷惑。“我于是失去了原来与自然对面时应得的静谧,我想呼喊,可不知向谁呼喊。”(《黑魇》、《沈从文文集》)。最后,他只有将自己的希望寄托给自己的作品。他的作品会将他的希望之光普照给拜读它的人。《边城》所描述的明山秀水,边城儿女们美好的品质以及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正是沈从文对人性美追求的写照,因此,《边城》是沈从文描写人性美的一部力作。“沈从文对人类纯真的情感与完美人格的肯定,无疑于对自满自大,轻率浮躁的中国社会一种极有价值的批评。这种冷静明智的看法(vision),不但用于浑朴的农村社会适当,而且用于懒散的、懦弱的、追求着虚假价值的,与土地人情断绝了关系的现代人很适宜。”   

二、美与善的化身——翠翠

在沈从文的笔下天真未凿,但很快将要迈入成人社会的少女——翠翠,周身洋溢着纯真的美。

1、 茶峒如诗如画的景物孕育出了纯洁、灵秀的翠翠。茶峒的水清洁透明:“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春天的茶峒花瓣飘香,景色秀丽宜人:“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大自然中的茶峒让人百看不厌:“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可以发现,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往倾心。” 景物描写近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处处给人以一尘不染的空灵感觉。令在尘世中身心疲惫的人们无限神往,谁不想到这样的美景中去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去感受一下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呢?茶峒的美可以让人忘记忧愁,忘却烦恼,陶冶性情。而小说的主人公翠翠从出生直至成人,一直生活在如此美丽的边城,她的名字的由来,“是为了住处两山多簧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给这个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翠翠’ ”,她的名字取自自然,给人一种美的、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感觉。同时也预示着翠翠的生活和爱情将会常青,不管命运对她如何,她都会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动摇。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美丽的大自然不仅使翠翠拥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赋予她一颗至纯的心灵,只有这样的明山丽水才可以孕育出这样的灵魂,丝毫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浸染,纯真得叫人不忍心伤害。

她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有许多在别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情,翠翠却十分热衷,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次进城备办节货回来,总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爷爷讲个半天。

她随遇而安,对生活没有任何奢求:“风清日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闲长,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从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 这祖孙俩无忧无虑的生活平淡、充实,让人羡慕,比起都市那些熙熙攘攘的为名利奔波忙碌的人,真不失为一种人生选择,如果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终其一生也是无怨无悔的。

2、翠翠对祖父的感情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是至亲至纯的,祖孙俩相依为命,在那令人无限向往的自然中自在的生活着,平日里,祖父摆渡船,翠翠有时争着作渡船夫,有时候在家煮好了饭菜等爷爷回来吃饭,有时和爷爷一起吹小笛。爷爷困了,她替爷爷摆渡,爷爷病了,她给爷爷煮药,替爷爷渡船。端午看龙船,她也舍不得丢下爷爷,独自一个人去玩。她从不真正生爷爷的气,有时候虽然会因一些事心里生气,但是当她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后气便会立即消失,从不放在心上。爷爷死后,她悲痛欲绝。

3、翠翠对傩送的爱情是《边城》所着重描写的。翠翠对二老的感情是专一的、纯洁的、经得起考验的。正是这种执着而专注的爱让人再一次为边城儿女纯真的心灵所折服。

他们俩第一次见面时,“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等得着急,二老对她说:‘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翠翠虽然当时误会了他的好意,但之后明白了,感觉又吃惊又害羞,二老的诚恳、热情、直率足以使一个纯情的少女心起涟漪,为此,“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之后的两年里,虽然经过许多热热闹闹的事情,给翠翠留下一些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比起爱情来,其余的事情都会变得黯然失色。此刻,爱在翠翠的心中已经生根、发芽,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她听人说二老的船在青浪滩,便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在下青浪滩呢?”可见,她已为心上人朝思暮想,全情倾注。他们俩心有灵犀,彼此深爱着对方。由于思念太深,她的灵魂在梦中为一种又软又缠绵的歌声轻轻托起,各处飘着,飞到对溪悬崖上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打算送给为她唱歌的人。当大老托媒人向她求亲时,她始终没有开口,因为她爱的人是二老,她想起那座碾坊的事,心中就紧张,以至于将半簸箕豌豆倾倒到水中去了。可见,翠翠对二老的爱是专注的。即使在天保因情场失意驾船外出溺死于茨滩,傩送也因一气之下驾船外出,她仍然不改初衷,坚定自己的信念,独自守着渡船苦苦的等待着未有归期的爱人归来,任韶华悄悄地流逝,无怨无悔。

三、饱经风霜,超然物外,已不为。喜怒哀乐所动的老头子:老船夫

“凡是一个良善的中国乡下人,一生中生活下来所应得到的劳苦与不幸,业已全得到了。”他从二十岁开始便掌管碧溪岨的渡船,如今已七十岁,在这五十年中,他不知摆渡了多少位过客。从不叫苦叫累,“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把这份工作当作自己的天职,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他摆渡不辞劳苦,从不误事,从不额外收人送的钱。“若有人心中不安,抓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有时实在无法推辞,便用此钱买回烟草,茶叶,煮茶水供过渡人解渴。或是把烟草给过客,供他们爬山乏时提神。有时候,估计过渡人对他身边的烟草引起了相当的注意,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人家的包袱上去,他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他豪爽豁达,喜欢结交朋友,偶尔进城买酒,每遇熟人必邀至家中喝酒,若有人想尝他的酒,他立即取下他的酒葫芦,推给别人喝光为止。他仁慈厚爱,在女儿瞒着他与一位军人相爱,有了孩子后,做父亲的他从不加一刻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这样的事情一样,仍然很平静的把日子过下去。他爱女儿,理解女儿的心情,将伟大的父爱默默的施洒在女儿的心田。女儿死后,他便无怨无悔的担负起养育孤雏的责任,翠翠在他的精心照料下长得健康、美丽、善良、有爱心。每天和爷爷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十分疼爱翠翠,在婚姻方面,当条件非常优越的大老托媒人登门求亲,他从未强求翠翠答应。而是尊重翠翠的选择。从不以世俗的眼光看待年轻人的恋爱,而且多次找机会撮合翠翠和傩送的婚姻,他满心希望翠翠能找到一个好的归宿,找到一个不委屈她的好丈夫。因误会遭到别人的冷淡,也不因此怀恨他们,老船夫这种不为俗累的洒脱正是一种“人性美”的体现。

四、热情大方,重情重义的顺顺一家

1、掌水码头船总顺顺,虽然家资雄厚,但他从不以财富自居,从不盛气凌人,为人正直诚恳,重情重义,是当地极受人尊敬的人。

他大方洒脱、慷慨豪放,只要别人有求于他,他必鼎力相助。“但这是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危,便不能同贩油商人一样大大发作起来。”对待金钱,有的人只知敛财,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而顺顺则不同,他将金钱看得很轻,他常常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毫不吝啬的接济给穷人,给他们送去温暖,奉献出自己的爱。他对自己的儿子要求非常严格,并不因为家中条件优越,就让他们养尊处优,而是让他们到处去旅行,使他们学得做人的勇气与义气。他体恤老船夫的穷困,送给他白鸭、粽子、酒等。为了儿子的幸福,不嫌翠翠家贫穷,请媒人带了礼物为儿子向撑渡船的求亲。在天保因为翠翠死后,他虽然对翠翠有点儿恨,但是并没有怪罪翠翠,并没有对老船夫表现出愤怒,将自己痛失爱子的悲怆深深埋在心底。当他得知翠翠和自己的二儿子是真心相爱后便不去阻拦。当老船夫死后,他立即送来副白木匣子,还送来食物,并亲自帮忙料理后事,安慰翠翠不要太伤心了,多次提出接翠翠到家中住,在顺顺身上也体现了“边城”的人性美。

2、顺顺的大儿子天保,从小学文习武,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长得结实如牛,他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粗鲁爽直,当他爱上翠翠后,与老船夫谈话,第一句就说:“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若我有闲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像老鸦成天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这溪边来为翠翠唱歌。”他是真心爱翠翠的,不计较翠翠的家庭,身世。请人说媒,想娶翠翠为妻。但是当他得知,弟弟也非常爱翠翠之后,“兄弟不至于动刀,但也不作兴都市懦弱男子爱与仇对面时作出的可笑行为。”而是采用公平竞争的方法来为翠翠唱情歌,后来知道自己不是弟弟的对手,便主动退出,带着郁闷的心情坐船向下河去了,兄弟俩在这件事上表现的仁爱之心和善良的美德,谱写了一曲美与善的赞歌。

3、顺顺的二儿子傩送是一位“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的英俊少年。他虽身在富家,但由于从小便受到父亲严格的要求,使他形成“和气亲人,不骄情、不浮华、不依仗凌人。”的好性格。他对翠翠可谓一见钟情,常常找理由来看望翠翠,为了得到翠翠的爱情,半夜里到她家对面高崖上去为翠翠唱情歌,他敢爱敢恨,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当他面临婚姻的选择时,他没有被世俗思想左右,在一座碾坊和一条渡船之间,他心甘情愿放弃可以为他带来财富的碾坊,为心爱的人守一辈子渡船。“我不想得到这座碾坊,却打量要那只渡船,而且这念头也是两年前的事。”即使为此事和父亲吵嘴,他也痴心不改。他对翠翠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坚定不移的爱可以使被爱的人感到安全,可靠。也给翠翠无限希望和信心。

五、边城的人性美定会烛照后人

在边城中生活这各种各样的人,老船夫、翠翠、顺顺、天保、傩送、杨马兵、屠户,他们虽然性格各不相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的灵魂都闪耀着动人的人性美的光辉。“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更可信任。”在沈从文的眼中,就连最下贱的妓女也比那些城里人更可爱;杨马兵虽然年轻时追求翠翠的母亲,没有得到理睬,但是当老船夫死后,他还能义不容辞的担当翠翠的亲人,保护她;老船夫进城买肉,屠户总是拣最好的肉给他,并且故意多加一些份量,还不要他的钱。而当这时,老船夫总是千方百计的将钱塞进屠户的竹筒里。这种远离都市纷扰的生活一直是沈从文追求的理想生活,也许这只是一种希望,但是它会像黑夜中的一盏灯,在漫漫的长夜里,给探索者一道光明,一片希望,指引他们坚定的走下去,正义必将战胜,美的东西一定会长存。随着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边城儿女们具有的这种美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存在。沈从文相信,人类终究会克服自身的种种不足,不断的完善自我最终走进真、善、美的世界。

注释:

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45页。

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43页。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著:《边城》,北岳文艺出版社,2003年。

【2】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文档

论《边城》的人性美

论《边城》的人性美【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它所描绘的湘西牧歌式的生活,将人带入一种自然、明净的世界。书中几乎每个人的思想都闪耀着纯美至善的光辉。翠翠的纯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老船夫的开明、豁达、随遇而安。慷慨大方的顺顺。健康能干的天保、傩送等等。这一群正直、单纯、诚实、无私、豪爽的边城儿女在如诗如画的天地里演绎着充满真、善、美的人生。所以说《边城》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成熟期最完善的代表作,它所描写的湘西牧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