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6:50:49
文档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有1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后,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2.下述表述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效
推荐度:
导读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有1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后,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2.下述表述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效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有1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

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后,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

2.下述表述正确的是(  )

A.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形状发生变化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力可以由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力是一个物体就能产生的,而并不需要其他物体的存在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

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

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

5.用悬挂法测一段折成“”形的均匀铁丝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取两个角作为悬挂点,才能测出“”形铁丝的重心

B.如取三个悬挂点作出的三条竖直线,这三条线的交点可能不止一个

C.无论取何处为悬挂点,无论测多少次,所测得的重心位置都是唯一的

D.如果将铁丝左、右两条竖直边对折起来,重心的位置和未折前相同

6.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以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7.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8.下面有关弹力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C.只有受到弹簧作用的物体才会受到弹力作用

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9.如图,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

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    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

C.B的重力    D.A和B的重力

10.如图所示,一个光滑的球形物体O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球与地面的接触点,则关于球形物所受弹力的个数为(  )

A.1 个    B.2个    C.3 个    D.4个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

B.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

C.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方向总是在沿着绳、杆的连线上

D.轻杆不同于轻绳,弹力的方向可以不在沿杆的直线上

12.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汽车和地面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未发生弹性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B.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3.一弹簧的两端各用10N的外力向外拉伸,弹簧伸长了6cm.现将其中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用5N的外力来拉伸它,则弹簧的伸长量应为(  )

A.6cm    B.3cm    C.1.5cm    D.0.75cm

 

二、作图题(每图6分,共30分)

14.分析如图中AB杆受到的弹力,并画出这些弹力的示意图.

15.如图所示,一个光滑金属球放在凹槽上,它的重心位置C在它的球心位置O的下方.请在图中画出该金属球所受力的示意图.球受三个力,弹力沿球半径指向球.

 

三、计算题

16.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

砝码质量(g)

0306090120150
弹簧总长(cm)

6.007.008.009.0010.0011.00
弹力大小(N)

(1)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图2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并说明图线跟坐标轴横轴交点的物理意义.

(2)该弹簧的劲度k是多大?

17.如图所示,总长度为L的匀质软链绕在一小滑轮上,开始时两边一样长,稍有扰动后铁链将向一侧滑下.忽略滑轮的大小,当铁链刚离开滑轮时,它的重心比原来下降了多少?

18.把一个水平放置、棱长为l的均质立方体绕BC棱翻转,使对角面处于竖直平面内,则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有1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

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后,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

【考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分析】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对甲施加反作用力.故A错误;

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是空气对草的作用,有施力物体,故B错误;

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但是力的存在既离不开施力物体,也离不开受力物体,故C错误;

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后,网球受到空气的阻力,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故D正确.

故选:D

 

2.下述表述正确的是(  )

A.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形状发生变化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力可以由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考点】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

【分析】明确力的性质,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力具有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解答】解:A、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形状发生变化,故A正确;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可能是形状改变,而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故B错误;

C、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不会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上的,故C错误;

D、一个受力物体可能同时受多个力的作用,因此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多个物体,故D正确.

故选:A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力是一个物体就能产生的,而并不需要其他物体的存在

【考点】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

【分析】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产生.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施力物体施力和受力物体受力是同时的.

【解答】解:A、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产生,比如磁铁之间,电荷之间不接触也会有力作用.故A错误.

    B、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故B正确.

    C、施力物体施力和受力物体受力是同时的,不是先后关系.故C错误.

    D、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两个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

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

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

【考点】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根据G=mg,知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状态无关.

【解答】解:A、根据G=mg,知下落的石块所受的重力不变,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受重力作用.故B错误.

    C、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与物体运动的状态无关.知做曲线运动的石块重力的方向不变.故C错误.

    D、石块做竖直上抛运动中,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5.用悬挂法测一段折成“”形的均匀铁丝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取两个角作为悬挂点,才能测出“”形铁丝的重心

B.如取三个悬挂点作出的三条竖直线,这三条线的交点可能不止一个

C.无论取何处为悬挂点,无论测多少次,所测得的重心位置都是唯一的

D.如果将铁丝左、右两条竖直边对折起来,重心的位置和未折前相同

【考点】重心.

【分析】明确悬挂法测量重心的原理和方法,同时注意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时,重心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如果形状和质量分布发生变化,重心位置会发生变化.

【解答】解:A、用悬挂法测量重心时,可以选取任意点进行测量,故A错误;

B、因铁丝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不变,由于悬挂时各线均过重心,故三条线的交点也只能是重心,故只有一个,故B错误;

C、因重心的位置不变,故无论测多少次,所测得的重心位置都是唯一的,故C正确;

D、如果将铁丝的右、右两条竖直边对折起来后,则由于形状和质量分布的改变,重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6.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以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考点】重力;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无论物体受不受重力,物体都具有质量.

若没有重力,则由于重力而产生的现象都会消失.

【解答】解:A、如果重力消失了,江河的水就不会因为地势高低而流动,故A正确;

B、如果重力消失了,鸡毛和铁球只受空气浮力,就可以悬浮在空中,故B正确;

C、如果重力消失了,雨就不会落向地面,故C正确;

D、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重力无关,故D错误.

该题选不可能出现,故选D

 

7.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考点】重心.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只是重力在作用效果上的作用点,重心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之外.

【解答】解:A、重心只有在作用效果上的一个点,该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故A错误;

B、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果规则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不均,则不在几何中心;故B错误;

C、把一物抬到高处,物体位置升高,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故C正确;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身体是弯曲的,其重心在身体之外.故D正确.

故选:CD

 

8.下面有关弹力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C.只有受到弹簧作用的物体才会受到弹力作用

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掌握产生弹力的条件:使具有弹性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解答】解:AD、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比如: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接触且无弹力,故A错误,D正确;

B、依据弹力产生原理,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故B正确;

C、根据弹力产生弹力的条件,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故C错误;

故选:BD.

 

9.如图,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

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    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

C.B的重力    D.A和B的重力

【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弹力是接触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接触的.

【解答】解:弹力是接触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接触的,故B物体对地面有压力,或者说AB整体对地面有压力,A物体对地面没有压力;

故选B.

 

10.如图所示,一个光滑的球形物体O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球与地面的接触点,则关于球形物所受弹力的个数为(  )

A.1 个    B.2个    C.3 个    D.4个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挤压.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A、B两点是否都受到弹力.

【解答】解:小球在B点受到支持力,在A点虽然接触,但不挤压,不受弹力.所以小球受重力和B点的支持力处于平衡,则关于球形物所受弹力的个数,即受到1个力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

B.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

C.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方向总是在沿着绳、杆的连线上

D.轻杆不同于轻绳,弹力的方向可以不在沿杆的直线上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弹力总是垂直接触面;绳子的弹力方向沿着绳子方向,而杆的弹力的方向不一定沿着杆子.

【解答】解:A、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且弹力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故A、B正确;

C、杆不同于绳,杆可以发生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和弯曲形变,所以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BD.

 

12.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汽车和地面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未发生弹性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B.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考点】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

【分析】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是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对受力物体的力.

【解答】解:A、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从而对地面产生了向下的压力;故A错误;

B、地面受到的弹力是因为汽车的形变;而汽车受到的弹力是因为地面的形变,故B错误,C正确;

D、因C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13.一弹簧的两端各用10N的外力向外拉伸,弹簧伸长了6cm.现将其中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用5N的外力来拉伸它,则弹簧的伸长量应为(  )

A.6cm    B.3cm    C.1.5cm    D.0.75cm

【考点】胡克定律.

【分析】根据胡克定律,结合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形变量的大小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再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伸长量.

【解答】解: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当拉力为5N时,则故弹簧的伸长量为:

故选:B.

 

二、作图题(每图6分,共30分)

14.分析如图中AB杆受到的弹力,并画出这些弹力的示意图.

【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对杆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受力情况,再根据示意图的作图要求画出示意图.

【解答】解:杆首先受到重力的作用,结合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力矩平衡的条件可知,是四个图中杆与各接触点之间都有弹力存在,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与它接触的平面或圆弧面.各点的弹力的方向如图:

答:如图

 

15.如图所示,一个光滑金属球放在凹槽上,它的重心位置C在它的球心位置O的下方.请在图中画出该金属球所受力的示意图.球受三个力,弹力沿球半径指向球.

【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受力情况,再根据示意图的作图要求画出示意图.

【解答】解:图中,球受到重力和两个支持力,这两个支持力都与接触面垂直,即通过球心.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答:如图所示.

 

三、计算题

16.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

砝码质量(g)

0306090120150
弹簧总长(cm)

6.007.008.009.0010.0011.00
弹力大小(N)

(1)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图2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并说明图线跟坐标轴横轴交点的物理意义.

(2)该弹簧的劲度k是多大?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分析】由实验数据可得弹力大小跟弹簧总长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进而可写出弹力的表达式;

图线跟坐标轴交点,表示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原长.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解答】解:(1)描点作图,得出弹簧弹力与其长度之间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弹簧所受弹力F=0时弹簧的长度为6cm,即弹簧的原长,

(2)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弹簧的原长;(2)30N/m

 

17.如图所示,总长度为L的匀质软链绕在一小滑轮上,开始时两边一样长,稍有扰动后铁链将向一侧滑下.忽略滑轮的大小,当铁链刚离开滑轮时,它的重心比原来下降了多少?

【考点】重心.

【分析】分析开始和完全离开时的重心离最高点的位置,从而明确重心位置下落的高度.

【解答】解:开始时铁链的重心在中点位置,故离滑轮高度为,全部落下时,重心的高度离滑轮为,故重心下降高度h=﹣=; 

答:重心比原来下降了;

 

18.把一个水平放置、棱长为l的均质立方体绕BC棱翻转,使对角面处于竖直平面内,则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考点】重心.

【分析】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解答】解:边长为l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故绕BC棱翻转使对角面aBCd处于竖直位置时,重心位置升高的高度等于:

△h=

答: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

 

文档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有1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后,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2.下述表述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效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