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授课时间:13年8月 日 星期
姓 名 | 性别 | 年级 | 总课时 | 第 次课 | ||||
教 学 内 容 |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知识点梳理 | |||||||
重 点 难 点 |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知识点梳理 | |||||||
教 学 目 标 | 掌握并运用所学 | |||||||
针 对 性 授 课 | ||||||||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知识 1、易写错的字: 玲珑(拢) 剔透(踢) 侵入(浸) 销毁(消) 灰烬(尽) 掩护(俺) 坠落(堕) 众星拱月(供) 斩钉截铁(崭) 2、易读错的字: 估量(liáng) 众星拱月(gǒng)剔透(tī) 蓬莱(lái) 瑶台(yáo) 统统(tǒnɡ) 侵入(qīn) 日寇(kòu) 葛振林(ɡě) 棋盘陀(tuó) 嗖(sōu) 刹那(chà) 骨髓(suǐ) 眺望(tiào) 脊梁(jǐ) 3、形近字辨析: 玲(玲珑)——铃(铃声) 剔(挑剔)——踢(踢球) 瑶(瑶族)——谣(歌谣) 侵(侵略)——浸(浸泡) 瑰(瑰丽)——魂(灵魂) 斩(斩断)——折(曲折) 绷(绷带)——棚(大棚) 吼(吼叫)——孔(孔隙) 4、难理解的词语: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灌木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等也都是西洋式。文中“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一句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5、日积月累: (1)会写的词语: 估量 损失 殿堂 宏伟 侵入 销毁 瑰宝 灰烬 进犯 转移 掩护 任务 崎岖 尸体 坠落 雹子 仇恨 眺望 豪迈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 奇珍异宝 满腔怒火 斩钉截铁 (2)会读的词语: 停泊 港口 真挚 崇高 敬意 统治 准许 礼堂 浓厚 叩问 旗帜 旗杆 脊梁 刹那 硝烟 骨髓 伤痕 痛苦 礼炮 扎根 悬崖绝壁 (3)佳句积累: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毁灭》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圆明园的毁灭》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的毁灭》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狼牙山五壮士》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狼牙山五壮士》 (4)成语积累: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6、语文常识: (1)走近背景: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 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六班的5名战士,为掩护连队和群众转移,一边打,一边撤,把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坨的悬崖绝壁。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子弹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于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在湖南衡阳逝世,享年88岁。 (2)资料分类方法: 主题分类法──每学期有8个专题,每个专题的相关资料归一类;项目分类法──“勿忘国耻”可分为“列强欺辱类”“中华儿女抗争类”“爱国名人名言类”等。 二、阅读理解 1、重点段落: 《圆明园的毁灭》: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不量的损失。“不可估量”一词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是……也是……”一句,从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两个方面说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损失,表达了作者无比痛惜和愤怒的情感。 (2)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此句作者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圆明园比作月亮,把许多小园比作星星,形象直观的给我们描述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 (3)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此段具体描写了圆明园内风格各异的建筑,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本段中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圆明园中不同景物呈现的不同特点。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一句透过“饱览、流连其间、境界”等词语,可以读出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4)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是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描写圆明园毁灭经过中的一句话,其中“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充分地体现出英法联军侵略者的残暴、贪婪与野蛮。 《狼牙山五壮士》: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2)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这一段话主要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的情景,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把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展现了出来。 本段中“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2、表达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 (1)首尾呼应: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2)结构特点:题目为“毁灭”,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 (1)叙述顺序: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2)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 难理解的词语: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灌木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等也都是西洋式。文中“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一句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 ||||||||
课 堂 检 测 |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A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12分) xiāo huǐ miǎn tiǎn qí qū ɡǔ suǐ ( ) ( ) ( ) ( ) qīn lüè tiāo tī hónɡ wěi tǒnɡ yī ( ) ( ) ( ) ( ) 二、选字组词。(8分) [壮 状] 烈 态 观 形 [寇 冠 蔻] 日 军 豆 年华 鸡 花 [博 搏 膊] 斗 士 胳 物馆 [斩 崭 暂] 时 新 停 钉截铁 三、下列词语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永往直前 悬崖绝壁 爱国激情 严肃活泼 B.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仰首挺胸 粉身碎骨 C.全神贯注 热血沸腾 据高临下 年轻力壮 D.世外桃源 举棋不定 横七竖八 坚强不屈 四、选词填空。(6分) 勇气 英勇 勇敢 激励 鼓励 鼓舞 1.无数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 )牺牲了。 2.在妈妈的鼓励下,我鼓足( )承认了错误。 3.想起了张老师的话,我( )地举起了手。 4.每当我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妈妈总是( )我去克服困难。 5.战士们勇敢顽强的精神永远( )我前进。 6.在雷锋精神的( )下,同学们干劲倍增。 五、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5分) 1.这么小的事,也要父母帮你办吗?( ) 2.你听过小溪的歌声吗?( ) 3.他静静地立在岗位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 4.会场上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 ) 5.吸烟有好处吗?没有。( )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缩句)
2.湖面飘来小船。(扩句)
3.英法联军摧毁了艺术瑰宝圆明园。(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被”字句: “把”字句: 七、修改下列病句。(6分) 1.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基本上全部完成了。
2.清晨,夕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3.已经加入了少先队。
4.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插图也很美观。
八、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5分) ( )耳边响起了庄严雄壮的国歌,我兴奋而又紧张得几乎握不住绳子。 ( )第一次升旗,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 )我和另一个旗手向国旗走去。 ( )随着国歌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 )老师选我当旗手,我真自豪。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啊。” 爷爷看我( )( )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 )( )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语文书里的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文章的情感,(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诵读( ) 疑惑( )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豁然开朗: 得心应手: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或文字。(3分) 4.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理解。
(4分) 5.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
一、读拼音,写词语。
xiāo huǐ miǎn tiǎn qí qū ɡǔ suǐ
(销 毁) (腼 腆) (崎 岖) (骨 髓)
qīn lüè tiāo tī hónɡ wěi tǒnɡ yī
(侵 略) (挑 剔) (宏 伟) (统 一)
二、选字组词。
[壮 状] 壮烈 状态 壮观 形状
[寇 冠 蔻] 日寇 冠军 豆蔻年华 鸡冠花
[博 搏 膊] 搏斗 博士 胳膊 博物馆
[斩 崭 暂] 暂时 崭新 暂停 斩钉截铁
三、下列词语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D )。
A.永往直前 悬崖绝壁 爱国激情 严肃活泼
B.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仰首挺胸 粉身碎骨
C.全神贯注 热血沸腾 据高临下 年轻力壮
D.世外桃源 举棋不定 横七竖八 坚强不屈
四、选词填空。
勇气 英勇 勇敢 激励 鼓励 鼓舞
1.无数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了。
2.在妈妈的鼓励下,我鼓足(勇气)承认了错误。
3.想起了张老师的话,我(勇敢)地举起了手。
4.每当我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妈妈总是(鼓励)我去克服困难。
5.战士们勇敢顽强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进。
6.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同学们干劲倍增。
五、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这么小的事,也要父母帮你办吗?(反问)
2.你听过小溪的歌声吗?(拟人)
3.他静静地立在岗位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比喻)
4.会场上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夸张)
5.吸烟有好处吗?没有。(设问)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毁灭是损失。
2.湖面飘来小船。
平静的湖面上不知从哪儿飘来一只小船。
3.英法联军摧毁了艺术瑰宝圆明园。
“被”字句:艺术瑰宝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摧毁了。
“把”字句:英法联军把艺术瑰宝圆明园摧毁了。
七、修改下列病句。
1.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基本上全部完成了。
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全部完成了。
或: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基本上完成了。
2.清晨,夕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3.已经加入了少先队。
他已经加入了少先队。
4.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插图也很美观。
这篇课文的内容丰富,插图也很美观。
八、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2)耳边响起了庄严雄壮的国歌,我兴奋而又紧张得几乎握不住绳子。
(5)第一次升旗,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4)我和另一个旗手向国旗走去。
(1)随着国歌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3)老师选我当旗手,我真自豪。
九、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诵读(朗读) 疑惑(困惑)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豁然开朗:形容开阔或通达。
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或文字。
4.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理解。
读的书多了,写的时候思路很快。
5.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二) 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