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日媒6月16日发表文章《中国人离开的越南谅山》,内容如下: 越南北部的谅山省曾经历过1979年的中越战争炮火。 战后凭借与中国的边境贸易而兴盛起来的当地商店和旅馆现又是一片萧条。 中越两国在南海的争端给这里的前景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也反映出越南对中国即排斥又依赖的矛盾。 记者在5月底访问了谅山省新清口岸国门前的市场。服装、玩具、餐具、地毯、家电、手机……全都带有中文标签,一眼就能看出是中国产品。 但几乎看不到前来购物的顾客,与琳琅满目的商品形成了巨大反差。 “我们卖的全都是中国产品”,在市场一角与丈夫共同经营杂货店的女士Thiep(42岁)有气无力地说。 据称,从10年前起这里就摆上了中国制造的家电和玩具等价格在10万越南盾(1越南盾=0.0002931人民币元)左右的货物。 整个市场的老板是中国人,每天早上从中国运入商品。进入5月份后,随着中越两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对立加剧,商品供应开始减少。 “照这样下去,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市场上还有许多店铺的卷帘门一直都没打开。 焦躁情绪转向中国产品,看着静悄悄的市场,Thiep女士发起了牢骚:“尽管知道质量不好,但没有其它可以卖的东西”。 谅山居民通过与中国做生意而富裕起来。现在仍不断有人通过非法路径越过边境,将商品从中国带到越南。把未缴纳关税的中国产品在越南国内出售后,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在当地经营旅馆的Twain(62岁)也是通过做中国贸易而发家的。Twain回顾最近一个月,“从个人来讲,心情非常复杂”。 在1979年的战争刚一结束,Twain就购买中国生产的自行车和零件在首都河内等地出售。 商品非常抢手,然后用赚来的钱建起了旅馆。住宿客人也主要是中国观光客。 5月中旬在越南爆发示威后,中国宣布停止部分与越南的交流,访问谅山的中国游客锐减。Twain经营的旅馆也受到了打击。但Twain仍表示“将去中国购买新开业旅馆所用的设备”。 与此同时,靠近边境的出入境管理站也看不到几个人影。记者去年11月访问过这里,当时停着好几辆大客车,挤满了由导游带队的中国团体游客。但现在热闹场景不再,心里不禁产生一丝悲凉。 一位在谅山省部门上班的越南女性坦白地讲:“最近和家人讲到了要是中国打过来的话往哪儿跑的话题”。 在中越战争中受到中国攻击的谅山城镇变成了废墟。这一记忆尚未从人们脑海中抹去。 越南的零件与原料进口依赖中国。中国企业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了公路、铁路、发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订单,与越南建立了紧密联系。 由于经济与外交而受到打击的边境城市谅山所面临的烦恼也是越南这个国家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