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指定的方向不同也不影响问题的最后结论。(√ )
3.当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由算出的是产生功率的值。(× )
4.元件短路时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定为零。(√ )
5、根据电阻的定义,R=U/I,所以当线性电阻中的电流I增大时,R减小。( × )
6.串联的电容越多,等效电容越大;并联的电容越多,等效电容越小。(× )
7.电容的初始电压越高,则放电越慢。(× )
8.正弦稳态电路中,电阻元件上电压、电流的初相一定都是零。( × )
9. RLC串联电路谐振时,电流最大,电路呈现纯电阻性。(√ )
10.三相负载对称是指负载阻抗的模相等,阻抗角互差120°。( × )
1.根据电阻的定义式,所以当线性电阻中电流增大时电阻将减小。(×)
2.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指定的方向不同也不影响问题的最后结论。(√ )
3.当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由算出的是吸收功率的值。(×)
4.电流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串联,电压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并联。(×)
5.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6.串联的电感越多,等效电感越大;并联的电感越多,等效电感越小。(√ )
7.电容元件的电荷q越大,电流i也越大。(×)
8.正弦稳态电路中,两个串联元件上电压分别为,,则总电压一定为。(×)
9. RLC并联电路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最大,电感支路和电容支路电流均为零。(×)
10.对称星形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线电流间的相位差等于线电压与线电流间的相位差。(√ )
1.无论电阻元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何,电阻的伏安关系都可写成。( × )
2.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指定的方向不同也不影响问题的最后结论。(√ )
3.电路中源总是产生功率的。( × )
4.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之间不能进行等效变换。( √ )
5.在计算含源二端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应将源和受控源置零后计算。(× )
6.若两二端电路等效,那么它们对任意外电路也是等效的。( √ )
7.若电容元件的联接导线中的电流为零,则电容两端的电压也一定为零。( × )
8.两同频率的正弦量的相位差与计时起点、频率无关,仅取决于两正弦量的初相位之差。( √ )
9.具有电阻的两个耦合电感线圈,其中一个线圈接在直流电压源两端已长久,则另一个线圈两端仍存在互感电压。(× )
10.三相电路中电源对称,三相负载分别为电阻、电感和电容,但它们的阻值、感抗值和容抗值均相同,则该电路仍为对称三相电路。( × )
1.根据电阻的定义式,所以当线性电阻中电流增大时电阻将减小。( × )
2.当、与并联时,等效电阻为。( × )
3.当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由算出的是吸收功率的值。( × )
4.电流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串联,电压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并联。( × )
5.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 )
6.当激励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电路的响应称为阶跃响应。( × )
7.电容元件的电荷q越大,电流i也越大。( × )
8.正弦稳态电路中,两个串联元件上电压分别为,,则总电压一定为。( × )
9. RLC并联电路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最大,电感支路和电容支路电流均为零。( × )
10.对称星形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线电流间的相位差等于线电压与线电流间的相位差。( √ )
1.电路中任一支路两端,若其电压为零,则电流一定为零。( × )
2.如果两个同频率的正弦电流,在某一瞬间都是5A,其相位一定相同。(×)
3.R、L、C串联电路的功率因数一定小于1。(×)
4.对称三相电路中,其瞬时功率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 )
5、有损耗的一阶动态电路,其零输入响应都是从初始值开始随时间逐渐衰减到零值的。(√ )
6.用万用表的“R×1000”档检查电容器的质量时指针不动或满偏转,都说明电容器是坏的。(√ )
7.电路中,接地点为零电位,而非接地点的电位都不为零。(×)
8.叠加定理只能应用于线性电路。(√ )
9.戴维南定理可应用于线性电路,也可应用于非线性电路。(× )
10.网孔电流法中所列方程是电压方程,而节点电压法中所列方程是电流方程。(√ )
1.根据电阻的定义式,所以当线性电阻中电流增大时电阻将减小。(×)
2.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3.当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由算出的是吸收功率的值。(×)
4.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指定的方向不同也不影响问题的最后结论。(√ )
5.在计算含源二端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应将源和受控源置零后计算。(× )
6. 两同频率的正弦量的相位差与计时起点、频率无关,仅取决于两正弦量的初相位之差。( √ )
7.具有电阻的两个耦合电感线圈,其中一个线圈接在直流电压源两端已长久,则另一个线圈两端仍存在互感电压。(× )
8.电容元件的电荷q越大,电流i也越大。(×)
9.RLC并联电路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最大,电感支路和电容支路电流均为零。(×)
10.对称星形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线电流间的相位差等于线电压与线电流间的相位差。(√ )
1、在电路中某元件的端电压为Uab,则可知a点电位一定大于b点电位。(×)
2、集总假设条件是:实际电路尺寸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的波长。(√)
3、实际电压源是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连,可等效为实际电流源,所以理想电压源也可等效为理想电流源。 (×)
4、知(关联),若一二端元件的功率,则该元件吸收功率5W。(×)
5、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也可适用于功率的叠加计算。(×)
6、结点分析法实质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的KCL方程。(×)
7、两个电容元件相串时,等效电容为。(√)
8、已知,则。(×)
9、RLC串联谐振电路中,电路中阻抗模最大,电阻电压达到最小。(×)
10、具有电阻的两个耦合电感线圈,其中一个线圈接在直流电压源两端已长久,则另一个线圈两端仍存在互感电压。(× )
1、如果流过一个电容的电流为零,它所储存的电场能量也为零(×);
2、电感中电流只能连续变化,不能跃变(√ );
3、在RLC并联电路中,当LC发生谐振时,线路中电流最小(×);
4、叠加定理适用于有唯一解的任何线性电路中(√);
5、就电路模型而言,两个电压完全相同的电流源才能并联。(×);
6、线性时不变受控源不一定是一种双口电阻元件(√);
7、由纯电阻和电容电感构成的任何电路,达到稳态后电流和电压值都为零(√);
8、二阶电路中,电阻小了,就会出现振荡变化(√);
9、不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是与计时起点无关的(√);
10、相量法仅适用于交流电路(×)。
1、电流I与电荷Q成正比,所以I不变时Q也不变。(×)
2、根据电阻的定义,R=U/I,所以当线性电阻中的电流I增大时,R减小。(× )
3、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4、对称星形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线电流间的相位差等于线电压与线电流间的相位差。(√ )
5、当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由算出的是吸收功率的值。(×)
6、当激励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电路的响应称为阶跃响应。(√)
7、戴维南定理可应用于线性电路,也可应用于非线性电路。( √ )
8、网孔电流法中所列方程是电压方程,而节点电压法中所列方程是电流方程。(√ )
9、若两二端电路等效,那么它们对任意外电路也是等效的。(√ )
10、在计算含源二端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应将源和受控源置零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