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旅游概论总复习题及参
总复习题及参⼀、选择题
1.现代旅游,是指()以后,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众旅游。
A.⼯业⾰命
B.第⼀次世界⼤战
C.第⼆次世界⼤战
D.上世纪50年代
2.()旅⾏是指出⾃消遣娱乐和享受⼈⽣价值的需要⽽进⾏的⾮功利性的旅⾏活动。
A.休闲旅⾏
B.享乐旅⾏
C.⾃助旅⾏
D.野外旅⾏
3.()⼀书将旅游定义为⾮定居者的旅⾏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A.《普通旅游学纲要》
B.《国家科学词典》
C.《现代观光论》
D.《旅游是现代⼈的特殊⽣活⽅式》
4.关于古代旅游,中国的传统看法是()。
A.是⼀种外交活动;
B.宗教朝圣
C.经商
D.旅游是王公贵族和⽂⼈墨客的⻛雅韵事;
5.下列对旅游本质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旅游是⼈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B.旅游是精神上的⾼层次消费活动
C.旅游是⼀种⾃然现象
D.旅游是⼀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6.下列对旅游六要素表述正确的为()。
A.吃、穿、⾏、游、购、娱
B.吃、穿、住、⽤、⾏、游
C.住、穿、⽤、⾏、游、购
D.吃、住、⾏、游、购、娱
7.下列对旅游资源表述正确的是()。
A.凡是⾜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然和社会因素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B.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的资源统称为旅游资源。
C.凡是⾜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D.凡是⾜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然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旅游国及第四⼤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量。
A.2025年
B.2020年
C.2018年
D.2022年
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旅游接待国、第四⼤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的国内旅游市场。
A.2012年
B.2015年
C.2020年
D.2025年
10.按()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A.旅游⽬的地
B.游览地域
C.组织形式
D.旅游活动的内容
11.现代旅游作为⼀种⼴泛的社会现象⾃19世纪40年代⾸先在()出现。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2.旅游学研究的⽅法很多,其中通过各种类型旅游者的⽇常旅游活动,了解他们的动机、需求和爱好,经过综合分析,找出市场变化的规律性是()法。
A.个案法
B.社会统计法
C.⽐较法
D.观察法
13.古代旅⾏活动主要活跃在()等古⽂明的发源地。
A.古埃及、巴⽐伦、古希腊、古罗⻢、古中国;
B.古埃及、巴⽐伦、古希腊、古罗⻢;
C.古埃及、巴⽐伦、古希腊、古中国;
D.古埃及、巴⽐伦、古罗⻢、古中国;
14.古希腊的众多的旅游者中,最著名是()他曾遍访埃及、两亚、希腊本⼟,⾥海沿岸及意⼤利等地。
A.亚⾥斯多德
B.希罗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15.公元9⾄10世纪时期,旅⾏家()曾到中国、印度等地经商旅游。
A.希罗多德
B.柏拉图
C.⻢苏第
D.苏莱曼
16.旅⾏家⻢苏第曾游历考察埃及、巴勒斯坦、印度、中国等地,著有()⼀书。
A.《⻢苏第游记》
B.《⾦⾊草原》
C.《历史》
D.《利物浦之⾏⼿册》
17.1487年,迪亚⼠受()国王资助,率船队沿⾮洲⻄海岸到达好望⻆。
A.葡萄⽛
B.⻄班⽛
C.荷兰
D.英国
18.1497年,()受葡萄⽛国王资助,率船队沿⾮洲⻄海岸绕过好望⻆进⼊印度洋,开辟了前往印度的新航线。
A.⻨哲伦
B.达伽⻢
C.哥伦布
D.迪亚⼠
19.1492年,()国王资助率船队横渡⼤⻄洋到达北美洲。
A.⻨哲伦
B.达伽⻢
C.哥伦布
D.迪亚⼠
20.1519年,()受⻄班⽛国王资助率船队横渡⼤⻄洋,穿越太平洋,完成了⾸次环球航⾏。
A.⻨哲伦
B.达伽⻢
C.哥伦布
D.迪亚⼠
21.《⽔经注》的作者是()。
A.张骞
B.郭守敬
C.徐霞客
D.郦道元
22.中国近代旅游业最早产⽣于我国()。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州
23.中国近代旅游是指()。
A.1840年鸦⽚战争到1919年这⼀历史时期的旅游
B.1840年鸦⽚战争到1949年这⼀历史时期的旅游
C.1919到1949年这⼀历史时期的旅游
D.1840年鸦⽚战争到1981年这⼀历史时期的旅游
24.下列和托⻢斯•库克⽆关的有()。
A.运送了570⼈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参加禁酒⼤会
B.组织了350⼈的消遣观光团去利物浦旅游
C.组织了有16.5万多⼈参加的“伦敦⽔晶宫”世界博览会。
D.成⽴登⼭俱乐部
25.早期的旅游指南指的是()⼀书。
A.《利物浦之⾏⼿册》
B.《⼤唐⻄域记》
C.《徐霞客游记》
D.《⾦⾊草原》
26.国际上经济统计资料表明:当⼀国⼈均国⺠⽣产总值达到()美元时,将产⽣国际旅游的动机;超()美元时,将产⽣洲际旅游的动机。
A.1000、3000
B.800、3500
C.1500、3000
D.800、3000
27.()在⾃⼰的书中纠正了过去对⻓江源头的错误说法,尤其是对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今仍有很⼤的科学价值。
A.司⻢迁
B.李⽩
C.徐霞客
D.郦道元
28.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
A.休闲旅游
B.留学热潮
C.保健旅游
D.修学旅游
29.近代饭店是在()发展起来的。
A.明代末期
B.清代初期
C.清代中期
D.清代末期
30.()学校正式成⽴,标志着我国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旅游专⻔⼈才的开始。
A.上海旅游⾼等专科
B.北京旅游学院
C.杭州⼤学
D.南开⼤学
31.()年开始,我国推出“中国主题游”,向世界⾸次推出经过整体包装的极具中国特⾊的旅游产品。此后每年都有宣传的主题。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32.()将旅游者定义为是出⾃寻求愉悦的⽬的⽽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短暂停留的⼈。
A.魏向东
B.谢彦君
C.邹春洋
D.王敬武
33.下列⼏种⼈不为国际旅游者有()。
A.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停靠某国,登岸访问的⼈员,即使其停留时间不⾜24⼩时
B.不论是否签定合同⽽到另⼀个国家从事某⼀职业的⼈
C.为⼯商业务原因⽽出国旅⾏的⼈
D.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各国公务代表⽽出国旅⾏的⼈
34.短途国际旅游者是在另⼀个国家访问不超过()⼩时的⼈。
A.10⼩时
B.12⼩时
C.24⼩时
D.36⼩时
35.国际游客不包括()
A.试图向⽬的国移⺠或在该国谋求就业者;
B.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员身份进⾏访问者;
C.任何上述⼈员的随从⼈员;
D.外国轮船船员或⻜机机组成员今选在某国短暂停留者;
36.()是指在本国某⼀旅游⽬的地旅⾏超过24⼩时⽽不⾜1年的⼈。
A.国内过夜旅游者
B.国内不过夜旅游者
C.国外过夜旅游者
D.国外不过夜旅游者
37.以异地逗留时间⻓短作为评判是否为国内旅游者的国家是()。
A.法国
B.加拿⼤
C.英国
D.美国
38.国内过夜旅游者是指我国⼤陆居⺠离开⻓住地在境内其他地⽅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少停留⼀夜,最⻓不超过6个⽉的国内游客;
A.3个⽉
B.6个⽉
C.9个⽉
D.12个⽉
39.当⼀国⼈均国⺠中产总值达到()美元时,居⺠将普遍产⽣国内旅游动机。达到时.将产⽣到邻国旅游的动机;超过10000美元时,将产⽣全球旅游动机。
A.800—1000美元
B.1000—3000美元
C.3000—5000美元
D.5000—8000美元
40.可⽀配收⼊尤其是可⾃由⽀配收⼊⽔平不仅决定了⼀个⼈能否有条件外出旅游,⽽且也决定了其在旅游活动中的消费⽔平
41.()带薪休假制度的起源地。
A.澳⼤利亚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42.⽇本《劳动基本法》规定,出勤率在()以上或连续⼯作()个⽉以上者,每年可享受10天的带薪休假。
A.80%、3个⽉
B.70%、6个⽉
C.80%、6个⽉
D.60%、3个⽉
43.美国学者斯坦⾥•帕洛格将⼈类的⼼理进⾏分类,其中()特征是思想谨⼩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险,喜好安逸轻松,活动量⼩,喜欢熟悉的环境和⽓氛。
A.⾃我中⼼型
B.多中⼼型
C.中间型
D.近⾃我中⼼型
44.下列关于旅游流,表述错误的是()。
A.是指在⼀个区域上由于旅游需求的近似⽽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位移现象
B.旅游⽬的地统计的分析和判断并引导其地区流向提供依据
C.同时也反映了旅游者的流动规律和特征,为分析和研究旅游市场的动态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D.分析和研究旅游流的规律和特征,必须掌握好旅游流的流向和留序两个基本因素
45.旅游流中,能反映某地区在⼀定时期内出游⼈数的数量和规模的因素是()。
A.旅游流流向
B.旅游流流量
C.旅游流流动
D.旅游流流速
46.()提出的“主要城市间旅游流双向运动”模式,特别强调城市尤其是⼤城市不仅仅构成客源地,⽽且作为国际和全国性的旅游⽬的地,还发挥着许多不同的或互补的作⽤。
A.D.Pearce
B.Lundgren
C.Campbell
D.Mariot
47.()是影响旅游流流向、流量和流序的最重要因素之⼀.
A.交通⼯具
B.经济能⼒
C.空间距离
D.闲暇时间
48.被誉为世界“购物天堂”的我国的城市是()。
A.⾹港
B.上海
C.⼴州
D.澳⻔
49.旅游体验的核⼼是()。
A.情感性
B.娱乐性
C.综合性
D.参与性
50.()指⼈们为了获得某种知识、技能⽽主动地参与到⼀项活动之中,在事件发⽣的过程中增⻓⻅识。
A.娱乐体验
B.教育体验
C.逃避体验
D.⽣存体验
51.()是⼈们做出旅游决策并付诸实施时,对旅游效果产⽣的⼀种⼼理预期
A.旅游体验
B.旅游动机
C.旅游期望
D.旅游效⽤
52.关于旅游期望与旅游体验之间的⽐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旅游体验<旅游预期,旅游者会感到兴奋,满⾜程度⼤⼤提⾼,并会产⽣重游的欲望;
B.旅游体验=旅游预期,旅游者会感到满⾜,但不⼀定有重游的欲望;
C.旅游体验>旅游预期,旅游者会感到失望,产⽣不满⾜感,并会埋怨甚⾄投诉。
D.旅游体验<旅游预期,旅游者会感到失望,产⽣不满⾜感,并会埋怨甚⾄投诉。
53.()书中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们产⽣旅游动机并进⾏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是旅业产⽣和发展的基础。”
A.《旅游学导论》
B.《旅游地理学》
C.《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
D.《中国旅游资源景观欣赏》
54.旅游资源中,属于⾮物质的、精神的有()。
A.名川⼤⼭
B.森林河流
C.⽂化艺术
D.珍稀动物
55.按照旅游资源成因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
A.⾃然资源和⼈⽂资源
B.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和参与型旅游资源
C.休疗保健型旅游资源和⽂化型旅游资源
D.情感型旅游资源和购物型旅游资源
56.下列不属于可再⽣资源的是()。
A.动植物旅游资源
B.旅游纪念品
C.⼟特产品
D.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57.中华⼈⺠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372—2003)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相特征,将其划分为()个“主类”、()个“亚类”和()个“基本类型”三个层次。
A.6、31、155
B.8、31、155
C.8、30、155
D.8、31、156
58.旅游资源的()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的程度和旅游地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开发后的吸引⼒⽅向和开发规模。
A.评价
B.规划
C.开发
D.利⽤
59.()是旅游资源质量和⽔平的反映。
A.旅游资源的特征
B.旅游资源的结构
C.旅游资源的价值
D.旅游资源的特⾊
60.在对旅游资源进⾏评价时,它所处的()是评价中的重点内容之⼀。
A.经济环境
B.⾃然环境
C.⼈⽂环境
D.政治环境
61.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是()。
A.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各类旅游服务
B.增强可进⼊性
C.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
D.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
62.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是多⽅⾯的,下列属于⼈为因素的是()。
A.河流污染
B.⻛蚀
C.⽔灾
D.⽩蚁对古建筑的破坏
⼆、多选题
1.从历史的⻆度看⼈类旅游活动的演变,⼤致经历了三个⼤的发展阶段,包括()。
A.古代旅游
B.享乐旅⾏
C.近代旅游
D.休闲旅游
2.现代旅游的根本内驱⼒是()。
A.匮缺补偿
B.⾃我实现
C.⼈的基本需要
D.娱乐消遣
3.在⻄⽅,古代旅⾏只局限于()。
A.是⼀种外交活动;
B.宗教朝圣
C.经商
D.旅游是王公贵族和⽂⼈墨客的⻛雅韵事;
4.⼈们之所以喜欢旅游,就是因为旅游能够满⾜⼈们对、、的欣赏和享受。
A.⾃然美
B.艺术美
C.⽣活美
D.建筑美
5.新旅游的六要素包括()。
A.资源、环境
B.⽂化、科技
C.交通、旅游
D.余暇、⾦钱
6.旅游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是()。
A.⾃由⽀配的收⼊⽔平
B.有⼀定的余暇时间
C.有旅游动机
D.购买权利
7.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A.⼤众性
B.审美性
C.异地性
D.审休闲娱乐性
8.⼤众旅游出现的条件有()。
A.旅游景点的增多
B.集体旅游形式的出现
C.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们求知欲
D.现代社会休闲、消费主义⼼态的⽇趋增强
9.按旅游活动的内容划分,可以将现代旅游划分为()。
A.农业旅游
B.豪华旅游和⼤众旅游
C.演艺旅游、⼯业旅游
D.⽂化旅游、⽣态旅游
10.旅游学研究对象有()。
A.要研究旅游业发展的运⾏机制与发展规律。
B.要研究旅游现象的基本⽭盾及运动规律。
C.要研究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环境变化规律。
D.要研究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评价与协调发展。
11.旅游现象中的基本⽭盾有()。
A.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之间的⽭盾
B.旅游⽬的与旅游⾏为之间的⽭盾
C.旅游期望与旅游感受之间的⽭盾
D.旅游动机与旅游体验之间的⽭盾
12.古代旅⾏活动主要活跃在()等国。
A.古罗⻢
B.古中国
C.古巴⽐伦和古希腊
D.古埃及
13.古希腊的()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宗教胜地。
A.爱琴海
B.奥林匹斯⼭
C.特尔斐
D.提洛岛
14.从16世纪中叶英国⼥王伊丽莎⽩⼀世继位,到18世纪⼯业⾰命前,欧洲的旅游活动⼜有了新的发展,()成为新的时尚。
A.休闲旅游
B.享乐旅游
C.教育旅游
D.保健旅游
15.⼈类古代旅⾏的特点有()。
A.商⼈开创了旅⾏的道路
B.多种旅⾏活动并存
C.古代旅⾏的参加⼈员规模较⼤
D.出现了⼤批的旅⾏家及旅⾏专著
16.⼯业⾰命对近代旅游的发展产⽣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在()。
A.产业⾰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B.产业⾰命改变了⼈们的⼯作性质
C.产业⾰命为近代旅游孕育了社会需求
D.产业⾰命使⼤规模的⼈员流动成为可能
E.产业⾰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17.现代旅游兴起的原因有()。
A.相对持续的和平⼤环境;
B.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C.⾏为的促动;
D.国家间的合作联系⽇益增加;
18.现代旅游的主要特征有()。
A.游客的⼤众性
B.地理的集中性
C.旅游的季节性
D.增⻓的持续性
19.现代旅游⼤众性的主要内容有()。
A.旅游阶层越来越⼴泛
B.参加旅游的⼈数越来越多
C.旅游已被⼴⼤企业作为激励员⼯的重要⼿段
D.经济的收⼊的提⾼
20.中国古代旅⾏的主要形式有()。
A.帝王巡游
B.官吏宦游
C.买卖商游
D.⽂⼈漫游
21.20世纪初三⼤旅⾏代理业务公司有()。
A.美国的“运通”公司
B.⽐利时的“铁路卧⻋公司”
C.德国的观光俱乐部
D.英国的通济隆公司
22.下列属于⽞奘的著作有()。
A.《⼤唐⻄域记》
B.《⼤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C.《⾦刚经》
D.《佛国记》
23.旅游者的概念性界定⼀般包括()三个要素。
A.旅⾏范围
B.空间
C.时间
D.旅⾏⽬的
24.以下⼏种⼈不在国际旅游者之列有()。
A.不论是否签定合同⽽到另⼀个国家从事某⼀职业的⼈
B.到国外定居者
C.为⼯商业务原因⽽出国旅⾏的⼈
D.居住在边境地区⽽⽇常越境到邻国⼯作的⼈
25.下列⼈员可以计算为国际游客的有()。
A.为了娱乐、医疗、宗教仪式、体育活动、家庭事务、会务、学习或过境进⼊另⼀国家者;
B.外国轮船船员或⻜机机组成员今选在某国短暂停留者;
C.停留时间不⾜1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到达的技术⼈员;
D.负有持续时间不⾜1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短期访问的旅⾏侨⺠。
26.⼀般地,⼈⽣时间可分()。
A.⼯作时间
B.⽣活时间
C.闲暇时间
D.可⾃由⽀配时间
27.在现代社会中,根据闲暇时间的分布状况,⼀般将其分为()部分。
A.每⽇闲暇时间
B.每周闲暇时间
C.公共假⽇
D.带年薪休假
28.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托什把旅游动机划分为()。
A.身体⽅⾯的动机
B.⽂化⽅⾯的动机
C.⼈际⽅⾯的动机
D.地位和声望⽅⾯的动机
29.按旅游者的年龄,可以分为()。
A.少年旅游者
B.⻘年旅游者
C.中年旅游者
D.⽼年旅游者
30.按旅游出⾏⽬的进⾏划分,把旅游者分为()。
A.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B.差旅型旅游者
C.个⼈及家庭事务型旅游者
D.奖励旅游者
31.娱乐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是()。
A.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强
B.外出旅游的⾃由度⾼
C.对住宿条件要求较⾼
D.对价格的⾼敏感性
32.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是()。
A.出⾏频繁,重游率较⾼
B.出⾏不受季节性的
C.选择⾃由度较⼩,甚⾄没有
D.对服务质量要求⾼,对价格不敏感
33.旅游流的决定因素有()。
A.旅游客源地
B.旅游⽬的地
C.旅游交通是决定
D.旅游者
34.关于Campbell模型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有()。
A.Campbell模型描述了从⼀个城市中⼼向外辐射的不同的旅游流运动形式
B.是根据旅⾏的重要程度和停留期间的活动内容,将旅游流的运动⽅式予以分类
C.对于“休闲者”来说,休闲活动本身构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其旅⾏以辐射的形式分布在城市周围
D.对于“度假者”来说,移动式的旅游构成这⼀旅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且会在途中做数次停留,其旅⾏⼀般是线性的,沿⾼速公路呈环状分布
35.Lundgren提出了旅游⽬的地的类型包括()。
A.中⼼城市型旅游⽬的地
B.周边城市型旅游⽬的地
C.周边乡村型旅游⽬的地
D.远距离⾃然环境旅游⽬的地
36.下列对旅游者流动规律表述正确的有()。
A.远距离流动占主导地位
B.旅游者流动相对集中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
C.流向政治、经济、⽂化中⼼
D.从严寒地区流向温暖地区或从温暖地区流向严寒地区
37.世界三⼤海滨旅游区包括()。
A.地中海
B.加勒⽐-墨⻄哥湾
C.东南亚沿海
D.夏威夷群岛
38.旅游体验的特点有()。
A.综合性
B.⾼参与性和亲历性
C.价值性
D.情感性
39.Pine II根据体验者的参与程度把体验()。
A.娱乐
B.教育
C.逃避
D.审美
40.旅游者旅游体验的质量可以⽤()来衡量。
A.满⾜感
B.淡漠感
C.失望感
D.焦虑感
41.旅游资源中,属于物质的、有形的客观实体有()。
A.名川⼤⼭
B.森林河流
C.⽂化名城
D.珍稀动物
42.旅游资源的作⽤和地位主要表现为()。
A.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B.刺激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
C.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D.旅游资源的特性控制着旅游活动的周期
43.旅游资源分类的标准有()。
A.成因
B.属性
C.功能
D.时间
44.根据旅游资源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旅游资源区分为()。
A.观光游览型
B.参与体验型
C.购物型
D.休闲娱乐型
45.按照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
A.⾃然资源和⼈⽂资源
B.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和参与型旅游资源
C.休疗保健型旅游资源和⽂化型旅游资源
D.情感型旅游资源和购物型旅游资源
46.旅游资源的特点是()。
A.价值上的观赏性
B.类型上的多样性
C.时代性
D.吸引上的定向性
47.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是()。
A.静态原则
B.效益估算原则
C.定性与定量评价原则
D.客观实际原则
48.旅游资源评价环境包括()。
A.⾃然环境
B.经济环境
C.社会环境
D.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承载⼒
49.定性评价⽅法包括()。
A.三三六评价法
B.六字七标准法
C.美感质量评价法
D.体验性评价法
50.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有()。
A.市场导向原则
B.“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永续利⽤”的原则
C.游客参与原则
D.突出独特性的原则
51.下列属于现实的旅游资源的是()。
A.雅鲁藏布⼤峡⾕
B.九寨沟
C.泰⼭
D.塔克拉玛⼲沙漠
52.⼤多数⾃然⻛景都采取()的开发⽅式。
A.分期开发
B.⼀次性开发
C.多次开发
D.滚动式开发
53.在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有()。
A.既要尊重经济规律,⼜要尊重⾃然客观规律的原则
B.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C.⽣态保护与⽣态建设并举的原则
D.“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
54.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是多⽅⾯的,下列属于⾃然因素的是()。
A.⽔灾
B.⻛蚀
C.河流污染
D.⽩蚁对古建筑的破坏
55.为了对旅游资源加以保护,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有()。
A.⽂物保
B.环境保
C.⻛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D.森林法
三、填空题
1.19世纪中期,的成⽴标志着世界近代旅游业的诞⽣。
2.是指⼈们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各种⾃由活动,它是当今社会⼈们的⼀种重要的⽣活⽅式,被誉为现代社会的“安全阀”。
3.是⼈类想感知到现有的⽣活环境中看不到、听不⻅的远⽅世界。
4.庆典期间所进⾏的活动发展为奥林匹克运动。
5.公元1096—1291年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和经济、⽂化的交流,为进⼀步活跃和发展东⻄⽅旅⾏活动奠定了基础。
6.为⽇后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7.世界上第⼀次以⼀个组织的形式出现,并与运输业直接挂钩⽽开旅游业先河的⼈,被誉为世界旅游之⽗是。
8.中国第⼀家旅⾏代理机构的诞⽣,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兴起。
9.和两个旅游机构的建⽴,标志我国现代旅游业的诞⽣。
10.宗教云游的代表⼈物主要是、和。
11.和两个旅游机构的建⽴,标志我国现代旅游业的诞⽣。
12.旅游流的三个基本因素是、和。
13.是诱发旅游动机和旅游⾏为的和事物的总和。
14.旅游资源评估的内容包括、和三个⽅⾯。
15.旅游资源开发必须遵循、和三⼤效益统⼀的原则。
四、判断题
1.单纯旅游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
2.享乐旅⾏是指出⾃消遣娱乐和享受⼈⽣价值的需要⽽进⾏的⾮功利性的旅⾏活动。()
3.⼈⺠⼤众成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现代旅游和古代旅游的主要差别之⼀。()
4.旅游是⼈类社会⽣产⼒发展到⼀定阶段产⽣的⾃然现象,也是社会经济和⽂化发展的产物,因此旅游的产⽣、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5.旅游消费是⽐⼀般的⽣活更⾼级的消费形式。()
6.旅游资源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
7.⼤众旅游是指其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众,但仍是是少数阶层的专利品。()
8.现代旅游兴起后的相当⻓的时期内由旅⾏社组织和安排的规范化⼤众旅游模式是⼗分必要的。()
9.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种审美活动。()
10.度假出游是观光旅游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未来的旅游主题,以后必将成为旅游的主流。()
11.旅游是随着⼈类的产⽣⽽产⽣的,⽽是⼈类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12.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的兴起,在⼀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旅游的兴起和发展。()
13.依靠⼈⽂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国家和地区,旅游接待量的季节性波动⽐较⼤。()
14.消遣型旅游受季节性制约多⼀些,事务型旅游⼏乎不受季节性影响。()
15.当⼀国⼈均国⺠⽣产总值达到500美元时,居⺠将普遍产⽣国内旅游的动机。()
16.⽬前世界各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17.张骞第⼀次出使⻄域的主要原因开始是处于外交和经济上的需要。()
18.中国近代旅游是指1840年鸦⽚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诞⽣这⼀历史时期的旅游。()
19.中国现代的旅游历史是指1949年中华⼈⺠共和国成⽴以来的旅游发展过程。()
20.短途旅游者是指到⼀个国家做短暂访问,逗留时间少于24⼩时的游客(不包括海上巡游过程中来访的游客)。()
21.凡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少停留⼀夜的外国⼈、华侨、港澳台同胞称为国际旅游者。()
22.可⽀配收⼊尤其是可⾃由⽀配收⼊⽔平不仅决定了⼀个⼈能否有条件外出旅游,⽽且也决定了其在旅游活动中的消费⽔平。()
23.旅游需要就是促发⼀个⼈产⽣旅游意愿及到何处去、做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
24.娱乐消遣型旅游者是以娱乐、消遣求得精神放松,享受临时变换环境多带来的愉悦为主要⽬的的旅游者。()
25.差旅型旅游者季节性⽐较强。()
26.个⼈及家庭事务型旅游者对旅游价格⼗分敏感,对旅游消费精打细算,在旅游过程中较少利⽤旅游⽬的地住宿设施及其他服务项⽬。()
27.旅游流流向反映了旅游⽬的地与旅游客源地之间相互关联的⽅式和途径。()
28.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出游随旅⾏距离的增加⽽减少,⼈们出游⼤都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旅游流向以远距离为主。()
29.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参与程度与体验效果直接相关,参与程度越⾼,体验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
30.旅游满意度的⾼低主要通过⽐较旅游期望和实际感知的差异获得。()
31.旅游满⾜程度的⼤⼩,与旅游期望⼤⼩⽆关。()
32.旅游资源应存在于旅游⽬的地,⽽不是从客源地到旅游⽬的地间的其他地⽅。()
33.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也有⾮物质的,既有有形的,也有⽆形的。()
34.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吸引⼒就越⼤,旅游需求强度并不会相应的增⼤。()
35.⾃然旅游资源今后还可不断地创造与更新。()
36.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和列⼊“⼈与⽣物圈”保护区⽹络的⾃然保护区不属于国家级旅游资源。()
37.旅游资源只具有美学特性,就可以吸引游客,观赏性不必太强,就能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
38.旅游资源不可转移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般要求在原地进⾏。()
39.旅游资源越复杂、越含蓄、越有趣味,它的容时量就越⼤。()
40.旅游资源的容⼈量是指旅游景区中能容纳游⼈的最⼤数量。()
41.旅游资源保护个只是旅游资源管理部⻔和单位的责任。()
参:
⼀、选择题
1.C
2.B
3.A
4.D
5.C
6.D
7.C
8.C
9.B10.A11.B12.D 13.A14.B15.D16.B17.A18.B19.C20.A21.D22.B23.B24.D 25.A26.A
27.C28.B29.D30.A31.C32.B33.B34.C35.D36.A37.C38.B 39.A
41.D42.C43.A44.D45.B46.A47.C48.A49.D50.B51.B52.C 53.C54.C55.A56.D57.B58.A59.C60.B61.D62.A
⼆、多选题
1.ABC
2.AB
3.ABC
4.ABC
5.ABD
6.ABC
7.ABCD
8.BCD
9.ACD10.ABD11.ABCD12.ABCD13.BCD14.CD15.ABD 16.ABCDE17.ABCD18.ABCD
19.ABC20.ABDD21.ABD22.AB23.BCD24.ABD25.ABCD 26.ABCD27.ABCD
29.ABCD30.ABC31.ABD32.ABCD33.ABC34.ABCD35.ABCD 36.BCD37.ABC
38.ABCD39.ABCD40.ABC41.ABCD42.ABCD43.ABCD44.ABC 45.BCD46.BCD
47.ABCD48.ABCD49.ABCD50.ABCD51.ABCD52.AD53.ABCD
54.ABD55.ABCD
三、填空题
1.通济隆旅⾏社的成⽴;
2.休闲;
3.远⽅崇拜;
4.奥林匹亚庆典;
5.⼗字⻋东征;
6.⽂艺复兴;
7.托⻢斯•库克;
8.上海商业储蓄银⾏旅⾏部;
9.华侨服务社、中国国际旅⾏社
10.法显、⽞奘和鉴真11.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社12.流向、流量和流速
13.旅游资源14.旅游资源特⾊、旅游资源环境和旅游开发条件15.经济、社会和环境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