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面部脂溢性皮炎中西药治疗对比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6:54:36
文档

面部脂溢性皮炎中西药治疗对比研究

面部脂溢性皮炎中西药治疗对比研究竺炯,谢蕴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摘要:通过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内服或外用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进行疗效对比研究。共观察88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58例,西药对照组30例,分为内服、外用及内外结合治疗。结果: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比后者远期疗效略优且无不良反应;中药外用疗效随疗程而提高。关键词:脂溢性皮炎;中西药疗效对比中图分类号:R275.9;R758.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8)
推荐度:
导读面部脂溢性皮炎中西药治疗对比研究竺炯,谢蕴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摘要:通过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内服或外用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进行疗效对比研究。共观察88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58例,西药对照组30例,分为内服、外用及内外结合治疗。结果: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比后者远期疗效略优且无不良反应;中药外用疗效随疗程而提高。关键词:脂溢性皮炎;中西药疗效对比中图分类号:R275.9;R758.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8)
面部脂溢性皮炎中西药治疗对比研究

竺炯,谢蕴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摘 要:通过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内服或外用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进行疗效对比研究。共观察88例,随机分

为中药治疗组58例,西药对照组30例,分为内服、外用及内外结合治疗。结果: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比后者远期疗效略优且无不良反应;中药外用疗效随疗程而提高。

关键词:脂溢性皮炎;中西药疗效对比中图分类号:R275.9;R758.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08)01-0068-02收稿日期:2007-08-25

作者简介:竺炯(1969-),男,浙江镇海人,副主任医师,学士,主要研究

方向: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 matitis,S D )一种好发

于皮脂溢出较多部位的慢性或亚急性的炎症性皮肤病,病属中医白屑风、面游风等范畴。大多自头面部开始发疹,渐延至其他皮脂溢出较多部位,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笔者在中药内外结合治疗基础上[2-3],进一步筛选优化,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治疗本病58例,同时与西药三蕊胶囊、0.1%维A 酸软膏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的有关脂溢性皮炎的标准进行诊断。58例中药治疗组及30例西药治疗对照组均为门诊病人,采用随机分组,其中:①中药内服治疗组:29例,男11例,女18例;年龄16~41岁,平均26.6岁;病程3个月~8年。②中药外用治疗组:23例,男6例,女17例;年龄23~40岁,平均29.2岁;病程3周~2年;其中妊娠者2名(分别为妊娠1个月、妊娠3个月)。③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6例,男1例,女5例;年龄26~37岁,平均31.1岁;病程7个月~3年。④西药内服治疗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19~38岁,平均25.0岁;病程7个月~3年。⑤西药外用治疗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17~35岁,平均22.2岁;病程5周~2年。⑥西药内服+外用治疗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16~29岁,平均24.1岁;病程5个月~5年。2治疗方法

基本方及用法:内服中药方: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连翘、牡丹皮、合欢皮、白术、陈皮、甘草。早晚各1次,煎汤温服。外洗中药方: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连翘、牡丹皮。早晚各1次,煎汤外洗。内服三蕊胶囊(维胺酯胶囊),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1842);外用0.1%维A 酸软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1816);以上治疗组及对照组人员,在治疗期间均不使用本治疗方案以外的其他内、外治疗药物。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统计疗效。3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3.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皮损面积大小、红斑、脱屑、脂溢和瘙痒的程度进行评价。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95%以上;临床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退80%~94%以上;临床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50%以上;临床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50%以下。有效率=(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显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3.2 结果 ①治疗2周疗效对比:中药内服治疗组:共29例,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显效率31.03%,有效率.66%。西药内服对照组:共15例,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显效率53.33%,有效率86.67%。中药外用治疗组:共23例,痊愈0例,显效4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显效率17.39%,有效率78.26%。西药外用对照组:共11例,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显效率36.36%,有效率81.82%。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共6例,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0例;显效率50.00%,有效率100.00%。西药内服+外用对照组:共4例,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0例,无效0例;显效率100.00%,有效率100.00%。

②治疗4周疗效对比:中药内服治疗组:共29例,痊愈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显效率44.83%,有效率96.55%。西药内服对照组:共15例,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显效率66.67%,有效率93.33%。中药外用治疗组:共23例,痊愈1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显效率34.78%,有效率91.30%。西药外用对照组:共11例,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2例;显效率72.73%,有效率81.82%。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共6例,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显效率83.33%,有效率100.00%。西药内服+外用对照组:共4例,痊愈2例,显效2例,有效0例,无效0例;显效率100.00%,有效率100.00%。

③治疗8周疗效对比:中药内服治疗组:共29例,痊愈5例,显效19例,有效0例,无效1例;显效率82.76%,有效率100.00%。西药内服对照组:共15例,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0例;显效率80.00%,有效率100.00%。中药外用治疗组:共23例,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显效率60.87%,有效率91.30%。西药外用对照组:共11例,痊愈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显效率72.73%,有效率90.91%。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共6例,痊愈3例,显效3例,有效0例,无效0例;显效率100.00%,有效率100.00%。西药内服+外用对照组:共4例,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0例,无效0例;显效率75.00%,有效率100.00%。(注:西药内服+外用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由于出现口唇干燥等不良

反应而在治疗6周左右自行停服药物。

)3.3 中药治疗组中内服与外用治疗的疗效对比 见表1~3。

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有效率(%)中药内服治疗组292717331.03.66

中药外用治疗组231512526.0978.26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6123050.00100.00

表2 治疗4周疗效对比

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有效率(%)中药内服治疗组2911215144.8396.55

中药外用治疗组231713234.71.30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6231083.33100.00

表3 治疗8周疗效对比

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有效率(%)中药内服治疗组295195082.76100.00

中药外用治疗组233117260.8791.30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63300100.00100.00 3.4 经SPSS软件秩和检验的统计学P值对比 见表4~5。

表4 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2周4周8周中药内服治疗组-西药内服对照组>0.05>0.05>0.05

中药外用治疗组-西药外用对照组>0.05<0.05,>0.01>0.05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西药内服+外用对照组>0.05>0.05>0.05中药内服治疗组-中药外用治疗组<0.05,>0.01<0.05,>0.01<0.01中药内服治疗组-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0.05,>0.01<0.05,>0.01<0.05,>0.01中药外用治疗组-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0.01<0.05,>0.01<0.01

表5 治疗显效率对比

组别2周4周8周中药内服治疗组-西药内服对照组<0.05,>0.01<0.05,>0.01>0.05

中药外用治疗组-西药外用对照组<0.01<0.01<0.05,>0.01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西药内服+外用对照组<0.01<0.05,>0.01<0.05,>0.01中药内服治疗组-中药外用治疗组<0.05,>0.01<0.05,>0.01<0.01中药内服治疗组-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0.05,>0.01<0.01<0.01中药外用治疗组-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0.01<<0.01<<0.01表6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对比

组别n口唇干燥皮肤干燥脱屑皮肤光敏反应胃肠道不适中药内服治疗组290001

西药内服对照组151121

中药外用治疗组230000

西药外用对照组110110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组60000

西药内服+外用对照组41210

4 结 论

4.1 临床治疗显效率 治疗初期(2周):内外结合治疗:西药明显优于中药;单纯外用治疗:西药明显优于中药;中药治疗:内外结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外用。中药内外结合治疗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中药治疗:内服优于外用;单纯内服治疗:西药优于中药内服。以上对比,其间差异不显著。治疗中期(4周):中药治疗:内外结合明显优于单纯内服,尤其明显优于单纯外用;单纯外用治疗:西药仍然明显优于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西药优于中药;单纯内服治疗:西药优于中药;中药治疗:内服仍然优于外用。以上对比,其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期(8周):中药内外结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内服,尤其明显优于单纯外用;中药内服明显优于外用。内外结合治疗:中药反优于西药;单纯外用治疗:中药反优于西药。以上对比,其间差异不显著。单纯内服治疗:中药与西药无疗效差异。

4.2 临床治疗有效率 治疗初期(2周):中药治疗:内外结合明显优于单纯外用。中药治疗:内外结合优于单纯内服,内服优于外用。以上对比,其间差异不显著;单纯内服、外用或内外结合治疗:中药与西药无疗效差异;治疗中期(4周):中药治疗:内外结合优于单纯外用或单纯内服;中药治疗:内服优于外用;单纯外用治疗:中药优于西药。以上对比,其间差异不显著。单纯内服或内外结合治疗:中药与西药无疗效差异;治疗后期(8周):中药治疗:内服明显优于外用,内外结合明显优于单纯外用。中药内外结合治疗优于中药单纯内服,但其间差异不显著。单纯内服、外用或内外结合治疗:中药与西药无疗效差异。

4.3 不良反应 西药对照有中,内服、外用及内服+外用组中,各有1例、2例与1例在治疗后2-3天出现轻重度的皮肤潮红、脱屑、瘙痒,经暂停用药2-5天后恢复,未再出现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组中,有2例外用患者曾出现一过性轻微的刺痛感觉,未作处理自行缓解。

5 讨 论

面部脂溢性皮炎,属于祖国医学的面游风范畴。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抓破,热湿盛者津黄水;风燥盛者津血,痛楚难堪。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厚味,以致阳明胃经湿热受风而成”。

笔者根据临床诊疗体会,在中药内外结合治疗基础上,进行药物筛选优化,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治疗本病58例,并与西药三蕊胶囊、0.1%维A酸软膏治疗病例进行疗效对比。通过研究发现,中药在内服、外用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与西药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但在药物的不良反应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

中药自拟方中以白花蛇舌草、野菊花为君药,取其清热解毒,疏风利湿之功效;以连翘清散心肺之热,牡丹皮凉血活血作为臣药;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以上四药均具有良好的外用抗菌消炎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白花蛇舌草有助于去脂、野菊花能够抗微生物、连翘内服可抗抑郁、丹皮内服能抗过敏抗色素沉着[4-10]。内服方中另加白术、陈皮健脾燥湿去滞化脂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对于面部脂溢性皮炎治疗,中药与维甲酸类制剂具有相类似的治疗效果,尤其在远期疗效方面,内服与外用中药均略优于后者,而且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中药内服相比中药单纯外用疗效好,中药内外结合应用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中药单纯外用在治疗初期疗效不太明显,但随着疗程增加,治疗效果会逐渐提高,虽然疗效不如单纯外用维甲酸制剂,但其无副作用的优点,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2] 竺炯.中药内外结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

杂志,2006,33(11):1428.

[3] 竺炯.中医辨治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4,31(9):767.

[4]崔健,施松善,王顺春,等.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

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7):57.

[5]王宇翎,张艳,方明,等.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3):348.

[6]张捷,谭生建,姜韧,等.野菊花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医药,

2004,3(1):8.

[7]吴钉红,杨立伟,苏薇薇.野菊花化学成份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

药材,2004,27(2):142.

[8] 彭学莲,崔苏镇,裴孝冬.贯叶连翘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研究

与临床,2004,4(3):36.

[9]张旎,李明昌.丹皮酚的药理作用及机制[J].中医药信息,2006,

23(2):21.

[10] 吕成明,刘海燕.丹皮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

2005,24(2):142.

文档

面部脂溢性皮炎中西药治疗对比研究

面部脂溢性皮炎中西药治疗对比研究竺炯,谢蕴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摘要:通过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内服或外用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进行疗效对比研究。共观察88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58例,西药对照组30例,分为内服、外用及内外结合治疗。结果: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比后者远期疗效略优且无不良反应;中药外用疗效随疗程而提高。关键词:脂溢性皮炎;中西药疗效对比中图分类号:R275.9;R758.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8)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