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考诗歌鉴赏 从结构章法上再读诗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7:02:45
文档

高考诗歌鉴赏 从结构章法上再读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从结构章法上再读诗歌诗(词)的结构思路:诗词一、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诗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
推荐度:
导读高考诗歌鉴赏从结构章法上再读诗歌诗(词)的结构思路:诗词一、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诗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
高考诗歌鉴赏  从结构章法上再读诗歌

诗(词)的结构思路:

一、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诗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

明白了该诗的“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容易做“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题目了。

1.“起”

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感情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承”

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作用有:①承上启下,②铺垫下文。

2.(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赞山泉作了铺垫。

3.“转”

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曲中多指“过片”。“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转”句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第三句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说说它的作用。

答案: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4.“合”

在古诗词中,“合”是结句,全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①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②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古诗词“合”的方式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试赏析本诗末句的作用。

答案:本诗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而是以景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沉寂、荒无人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余味无穷。

二、从“情景结合”的角度,读懂诗歌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片)。然而,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情景结合不仅要注意其顺序,更要注意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该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案: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了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

知识清单,归纳整合——诗歌中需特别注意的词语30例表解

词语意思诗例
1.不那

同“不奈”,即无奈

晴烟漠漠柳毵毵(sān sā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离别》

2.处

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等闲

①平常

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张谓《湖上对酒行》

②随便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③无端、白白地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4.风流

①英俊,有才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遗风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风度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5.会

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6.浑

简直,几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7.将

①助词,加在动词后,无实义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白居易《长恨歌》

②音qiānɡ,请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将进酒》

8.可堪

哪堪,怎堪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李商隐《春日寄怀》

9.来

语气词,表祈使、劝勉,略等于“吧”“啦”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0.可怜

①值得怜悯,哀怜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②可惜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③可叹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辞满六宫。——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④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⑤可羡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1.肯

①愿,愿意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②表示反问,岂肯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杨万里《野菊》

12.阑干

①纵横或横斜的样子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栏杆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三)》

13.漫

莫,不要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罗隐《始皇陵》

14.那堪

哪能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5.弄

①用手把玩,戏耍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②玩赏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李白《别山僧》

16.傍

旁边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

17.凭

请,请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其

句中助词,无实义路曼曼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助词,起加强形容状态的作用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邺风·北风》

19.却

1.退,退回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

2.还,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0.忍

岂忍,怎忍,不忍心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宋祁《落花》

21.杀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孙元晏《晋·卫玠》

22.煞

副词,极,很为别后,相思煞。——柳永《迎春乐》

23.生

句尾语气助词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24.无端

无因,无缘无故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苏轼《红梅》

25.无那

无奈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杜甫《奉寄高常侍》

26.些

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东邻蚕种已生些。——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27.言

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王维《青溪》

28.伊

句中语气助词,无实义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张九龄《感遇》

29.争

怎,怎么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胡曾《咏史诗·细柳营》

30.无赖

①调皮可爱,同“亡赖”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青平乐·村居》

②无才,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③撒泼放,蛮不讲理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黄宗羲《柳敬亭传》

④无奈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杜甫《绝句漫兴》

文档

高考诗歌鉴赏 从结构章法上再读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从结构章法上再读诗歌诗(词)的结构思路:诗词一、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诗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