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公开课《卖炭翁》第二课时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7:01:43
文档

公开课《卖炭翁》第二课时教案

24《卖炭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道县第六中学蒋静妮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重点:反复吟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意,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品诗意,悟诗情1、齐读古诗,说说诗中哪个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入感悟)(1)抓住“诗眼”,深入感悟。在诗人笔下,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位可怜的老人。请同学们画出一处你认为最能体现老人可怜的诗句,反复读几遍,简单的写下你的感受。预
推荐度:
导读24《卖炭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道县第六中学蒋静妮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重点:反复吟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意,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品诗意,悟诗情1、齐读古诗,说说诗中哪个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入感悟)(1)抓住“诗眼”,深入感悟。在诗人笔下,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位可怜的老人。请同学们画出一处你认为最能体现老人可怜的诗句,反复读几遍,简单的写下你的感受。预
24 《卖炭翁》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道县第六中学  蒋静妮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反复吟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品诗意,悟诗情

1、齐读古诗,说说诗中哪个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入感悟)

(1)抓住“诗眼”,深入感悟。

在诗人笔下,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位可怜的老人。请同学们画出一处你认为最能体现老人可怜的诗句,反复读几遍,简单的写下你的感受。

预设一: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老人可怜在哪里?在寒风中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很可怜,但更可怜的是什么?

小结:是呀,老人此时已经顾不得冷了,一心想着把这车炭赶快出手,我们可以看出老人已经处于贫困交加的境地。

 生读这一句。(心理描写)

预设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是老人的什么描写?指名一名学生读诗句,其他同学想像,你的面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形象?

 炭翁有这样的外貌是因为什么?能在诗句里找一找吗?

 师引读:老人之所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因为一一生:伐薪烧炭南山,因为老人“伐薪烧炭南山中”,所以老人一一生: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小结:是呀,这是长期从事艰辛劳动的人特有的外貌。在终南山中,老人一斧斧的砍柴,一窑窑的烧炭,辛苦劳作了一年,才得到了这车炭,老人已经身心俱疲,须发皆白,真是可怜的卖炭翁,请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诗。

 指名读这句诗。(外貌描写)

预设三:“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师:卖炭是为了做什么?辛苦一年的劳作只是为了

生:身上衣裳口中食。

师:这是维持生活温饱的最低限度,这是多么朴素的愿望呀?一年辛苦的劳动也只能换取生:身上衣裳口中食。

师:这所劳与所得是多么的不平等呀!真是可怜的卖炭翁。

指名学生读这句诗。

设计意图:抓住“诗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训练,自主感悟古诗,引导学生读悟结合,在品悟中加深对诗的理解,增强朗读古诗的能力。

字字皆可悲,句句皆可怜。诗人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 ,通过对老人的外貌、心理的细致刻画,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可怜的卖炭翁形象,你能通过你的声音展现出来么?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2、卖炭翁的愿望是什么?实现了吗?分析造成这一切的原因。

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

从哪里可以看出?“半匹红纱一丈绫”这“半匹红纱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有用吗?对啊,实际是一点用处没有的,你们说说“半匹一丈”是什么感念?少之又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保暖,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黄衣使者。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自伐薪、烧炭、原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宫市,可怕的宫市制度!

3、请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又怎样表现宫使掠夺的残酷的?

“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白衫”说明来者的身份怎样?一一有钱,有钱还抢,说明什么?一一霸道、野蛮。“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轻快敏捷而又趾高气扬、 凶神恶煞的神态。

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动词有把、称、回、叱、赖、牵、系。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仗势凌人、以强凌弱、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写出了卖炭翁

 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

   他能反抗吗?不能,只能忍气吞声,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对比: 地位悬殊)

4、之前我们说道: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作结。

这篇文章写出宫市的这种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

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所处

的社会决定的。而我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

食住行,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

的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作用,作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延伸拓展

1、背诵《卖炭翁》。

2、完成学法大视野习题。

板书设计

烧炭艰辛

卖炭翁   运炭艰难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对     炭被掠夺      生活困苦艰辛

  比

宫使     夺炭       (肖像、 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蛮横冷酷

文档

公开课《卖炭翁》第二课时教案

24《卖炭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道县第六中学蒋静妮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重点:反复吟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意,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品诗意,悟诗情1、齐读古诗,说说诗中哪个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入感悟)(1)抓住“诗眼”,深入感悟。在诗人笔下,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位可怜的老人。请同学们画出一处你认为最能体现老人可怜的诗句,反复读几遍,简单的写下你的感受。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