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赏析:
1思想感情: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忧国思乡之情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天气异,极冷;边声异,惊悸,各种声音充满边塞特色;景色异,凄凉。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塞荒凉,暗示军情紧急,烘托戒备森严御敌的紧张气氛。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故,表达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的矛盾心理。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忧国思乡之情。
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译文】让年老的我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狂热,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赏析:1思想感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用典故,以孙权自喻,虽年迈,仍有少年的狂气,还要建功立业,表现诗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3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用典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
1思想感情: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无奈,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概括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无奈,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六、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在船左右两旁捞。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赏析:比兴手法,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的大胆执着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七、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赏析:比兴手法,描写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九年级诗词赏析复习
九上:
1、《望江南》(温庭筠——晚唐人,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空之一,有“花间鼻祖”之称。“望江南”是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或“梦江南”)
(1)、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以“ ”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 。
(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 ”勾画了女子 的行动;“ ”二字既点出了思妇形单影只的情景,又写出了她倚楼而望久久等待的神态,与后句中的“ ”暗成对比。
(3)、“ ”写出了思妇等待的时间之长,“ ”写出了失望之深;“ ”一句即景抒情,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实际上暗示女子 。
(4)、从“ ”到“ ”写出了词中女子等待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一句直抒心境,写出了 ,点明全词 。
(5)、这首小词风格清新、明快,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写到 ;就景物而言,从 、 写到 、 ,又写到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 到 以至最后的“ ”。
2、《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本文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1)、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 、 、 、 等 ,既渲染了 ,又暗示出 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 ,季节是 ,以一个“ ”字,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
“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极寒。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群山连绵,暮烟袅袅,夕阳西下,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一座孤城,城门紧闭,可见边塞的悲凉;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词的下片集中抒发了 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是全词核心,把 、 两种感情统一起来,写自己和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句中运用 ,揭示将士思家不能归的原因是“ ”。
“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写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征夫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这两句抒发了将士们 的感情;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3)、全词体现出 、 的风格。
3、《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苏轼——文学家、书画家,字 ,号 , “ 派“词人的代表)(2008中考考)
(1)、从审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的词作;全词的点睛之笔是:“ ”,贯穿全词的词眼是“ ”字;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 、 、 、 。
(2)、这首词的上片以 为主,描写了 场面,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 ,一个“ ”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 , ;“为报倾城随太守”中的“太守”指的是 ,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下片以 为主,表达了作者渴
望 的豪情壮志。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中贴切地运用 ,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更 :
①用“亲射虎”这个典故,是表明 ;
②用“遣冯唐”这个典故是
;
③用“射天狼”这个典故是 ;“天狼”在这里是 。
(4)、本词中作者有老当益壮,不肯服老,渴望建功立业之意,这使人想曹操的诗句“ 。”
4、《武陵春》(北宋·李清照——号 ,杰出的女词人, 派词人的代表,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著有《漱玉词》。“武陵春”是 。)
(1)、①、“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泥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 时节。
②、“日晚倦梳头”——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浓重的哀伤。
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程度: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④、“ ”、“ ”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
。
(2)、①“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消除愁苦的念头。
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人们总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一个新思路,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 、 ,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3)、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妙处:
如:
。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 派词人的代表。)
(1)、题中“赋”意为“ ”;“壮词”意为“ ”,即 、 、
、 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词作。本词中最能体现壮词的语句是:“ 。”
(2)、上片——描述 :
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耳边依然还响着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
(析: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②“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指挥战斗。
(析: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3)、下片:
前四句描写 场面——“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析: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析: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结语——“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析: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 。)
(4)、本词在内容上打破上下片传统写法,前 句为第一部分,最后 句为第二部分,全词抒发了作者
。
(5)、本词上片描述的是 ,下片前四句描写 ,最后一句写 ,表现作者 ,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6)、作者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来。
(7)、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 、 、 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营造出
氛围;词中写作者豪情万丈,寄托理想的两个动词是“ ”、“ ”。
(8)、“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
(9)、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他兼具文韬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九下:
《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 ”“ ”“ ”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1、《关雎》
(1)、《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本诗重于“ ”,首章见物 ,直写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情和愿望。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 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3)、《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 ”;作比句是: 。除 手法外,本诗还运用了 的写法,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4)、结合你平常所学,你对文中“君子”的理解是: ;对“淑女”的理解是: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5)、全诗语言上采用四字短语,形式工整流畅;结构上采用重复复沓,形成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韵律美。
2、《蒹葭》
(1)、这是一首 诗,诗分三章,每章首二句写景以起兴,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深秋的清晨):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白晶晶的浓霜,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3)、“ ”交代了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他思见心切,望穿秋水。
(4)、“ ”“ ”“ ”,写出芦苇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 。白露“ ”、“ ”、“ ”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的情状与过程,形象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道阻且“ ”、“ ”、“ ”和宛在水中“ ”、“ ”、“ ”的变换,都从不同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主人公寻见伊人困难重重,突出了主人公追寻之路的 ,渲染了主人公感情的 ,写出了伊人若即若离,主人公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体现出动人的“朦胧美”与“距离美”。
一、《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全词的上片写景,“ ”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
的特点。
4、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
6.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分)
7.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8.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1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 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
7、这首词用一个“ ”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 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抒发了 。
8、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10、①从表达方式上看,词上的阕重在 ;下阕重在 。
②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12、①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 ,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的 。(2分)
②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1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13、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4.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
15、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1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8、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 ”。
19、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五、《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3、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
●相关链接: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六、《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中表现国家贫弱时代,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悲哀的句子是
。
2.选出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各句围绕着“异”字,写出西北边塞地区到了秋天,风景与中原不同之处。
B.“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将士们为了守边杀敌,不留意雁去南归。
C.“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秋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
D.“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
3.“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的自称吗?
4.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扩写为百字左右写景的文字。
5.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长烟落日孤城闭
6.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向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7、上阕“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表现了 。
8、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9、“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蕴含了戍边将士的什么感情?
10、“燕然未勒”的意思是什么?其中的“勒”字是什么意思?
【二】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词中“独”字写出思妇的孤单身影,“倚”字写出思妇久久等待的神态。
2、写等待时间之长的短语是过尽千帆,刻画思妇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的词句是
3、词中写景的句子是:
4、全词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5、联系全词,说说“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包含了倚楼人怎样的感情?
【三】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鬓微霜,又何妨”一句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3、本词中运用了不少典故,试说说下列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遣冯唐”:
参:
一、《渔家傲》1、长烟|落日|孤城闭 2、D 3、异 孤寂荒凉
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5、C 6.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C
8、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9、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10、D
11、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1、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看孙郎,亲射虎
5、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6、挽弓劲射的英雄 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
7、狂 豪放 举止神态 胸怀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8、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A(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10、①叙事(描写)抒怀 2、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决心
11、壮观场面 报国情怀 2、B
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13.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14、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15、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16、倾城
17、C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可怜
2、D
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4、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6、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四、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第一个愁运用了拟人手法,把舴艋舟比做人物,赋予了他思想,他载不动的忧愁很深很重,形象而生动的把无形的忧愁具体化,使得读者感同身受
第二个愁是运用环境衬托,天气的阴暗就像作者此刻的心情,而屋子里的焚香袅袅就像作者的愁绪一样无法消除,也是把抽象的愁思具体生动化
五、《关雎》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5、《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六、《蒹葭》
1、D
2、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2分)
参:这两句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渔家傲》答案:2.B,6.D
7、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的特点
8, 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9. 答:无比思念遥远的家乡而不能归,借酒浇愁的痛苦心情
10. 答: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勒”字是“刻石记功”的意思。
二、
《望江南》答案:2.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3. 斜晖脉脉水悠悠
4. 肠断白苹洲。
5. 包含了倚楼人思念、等待、渴盼、失望等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