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职责
校本研究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大策略和必不可少的措施。要有效的开展校本教研,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校本教研的建设。首先确立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长必须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第一负责人。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管理和研究上,作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给予保障和经费支持。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学校在有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对校本教研进行精心的组织,详细的指导和科学管理。
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发展的校本课程。学校必须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做好精心的策划和组织,包括建立机制、制定计划、协同行动、挖掘资源、统筹时间等。
二、人员保障
1、建立本校校本教研组织机构。明确组织机构各成员的职责,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团结合作,统筹与协调各方面力量,有效的组织校本教研的实施与管理。
2、教研人员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分工协作。协调各教研组之间的教研活动,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三、资源保障
(一)、人力资源保障
1、每学期对各校校本教研组织领导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2、各小组成员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强化对新课程实施的领悟,增强其研、导能力。
3、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经常邀请校本教研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寻求专家教授的指导,适当组织外出学习,考察走访教研典型,力求使教师少走弯路。
(二)、信息资源保障
1、根据我区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我们应为各位教师提供以下各方面信息:
(1)我国课程改革的最新信息,让他们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最新理念。
(2)国外课程改革的最新信息,让他们接受新的思维方式。
(3)学校校本教研的最新研究进展,让他们与教研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发展。
(4)教育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为他们校本教研注入生机和活力。
2、信息提供途径:
(1)教研室、图书室不断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书籍,及时借阅。
(2)定期组织专家、学者报告,定期组织教研人员及各校教研负责人外出学习。
(3)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音像素材,建立校本教研的网络机构,引导教师把日常工作与教学教研紧密结合。整合学校各部门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性的学校教研网络,及时传递课程改革信息。
四、经费保障及奖励
在整个教育经费中,每学期拨出专用两万元作为校本教研专项基金和奖励资本。具体项目如下:
(1)科研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专项补贴
(2)各教师所完成的各项工作量补贴
(3)教研教学补贴(教师公开课研讨)
(4)节假日加班补贴
(5)科研成果奖励
五、时间保障
1、对小组成员的学习,交流和总结给予更多时间。
2、小组成员每周不少于5小时的专业学习时间,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参与校本教研的讨论与交流。
3、对小组成员参与情况进行评价、督导,一定程度的保证成员对校本教研的投入时间。
五、评价管理保障
1、制定校本教研评价实施细则,严格对本校校本教研成果进行阶段性量化评价,以公正科学的评价为基础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
2、领导小组认真制订校本教研的整体规划,在内容、形式、监督、检查、执行及经费的使用方面,加强全面指导和全面管理,并监督落实。
(1)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小组成员学习、交流和汇报。将本校教研开展的情况作完整记录,作为评价校长、教师的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及期末奖金的考量。
(2)小组成员分组进行教研,并做好教研总结。
(3)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动态汇报评比,教研组长针对其所在教研组具体情况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
(4)定期检查校本教研制度的运行及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并明确存在的问题,排查原因,不断改进教研工作;通过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切实把学校建设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电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