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检验《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7:01:51
文档

检验《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060106013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总学时:72其中:理论学时66课内实践学时6实践学时0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生物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近年来生物化学迅速崛起,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免疫机制、微生物
推荐度:
导读《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060106013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总学时:72其中:理论学时66课内实践学时6实践学时0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生物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近年来生物化学迅速崛起,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免疫机制、微生物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课程代码:060106013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总学时:72    其中:理论学时66   课内实践学时6    实践学时0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生物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近年来生物化学迅速崛起,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免疫机制、微生物作用机制、基本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是学习检验专业课程的必备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等内容与疾病的关系。熟悉物质代谢及基因信息传递的具体过程。授课内容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入生物化学的新进展,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相关内容。以多媒体的手段等充分展示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生物分子的动态变化等,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初步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熟悉常用临床生化项目,并了解其对疾病诊治的意义。熟悉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了解生化实验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理论基础和了解研究进展的同时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将来的临床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素质目标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实验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专业学风。

三、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 学时其 中
讲授课内实践
1   绪论    220
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064
3  核酸结构与功能330
4  维生素330
5  酶1082
6  生物氧化440
7  糖代谢880
8  脂类代谢660
9  蛋白质分解代谢440
10 核苷酸代谢220
11  DNA的生物合成

330
12 RNA的生物合成220
13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30
14  水和电解质代谢 330
15  酸碱平衡 330
16  肝的生物化学440
机动220
总学时72666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教学

(一) 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2.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4.生物化学与医学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

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二)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蛋白质的功能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5.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蛋白质和氮的换算关系,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肽键和肽链;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的变性。

2.熟悉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类、氨基酸的性质,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3.了解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氨基酸的命名,生物活性肽。

(三)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教学内容

1.核酸的化学组成

2.核酸的一级结构

3.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4.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5.核酸的理化性质

教学要求

1.掌握两类核酸组成的特点,核酸的基本单位;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DNA的双螺旋结构特点;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2.熟悉重要的核苷酸;核酸一级结构的缩写方式;DNA的功能;mRNA、tRNA、r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3.了解核酸的分类;DNA的超螺旋结构。

(四) 维生素

主要教学内容

1.维生素的概念、分类、作用

2.脂溶性维生素

3.水溶性维生素

教学要求

1.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及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维生素A、维生素D的生化作用及缺乏病;水溶性维生素的生化作用、在各类酶促反应中作用及缺乏症。

2.了解维生素E、维生素K的生化作用,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A、D、E、K的来源和化学性质;水溶性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来源和化学性质。

(五) 酶

主要教学内容

1.酶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2.酶的催化作用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4.酶活性的调节

5.酶的分类和命名

6.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酶的概念,酶促反应的特点;结合酶的组成,辅酶和辅基,酶的活性中心;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各项因素。

2.熟悉酶与一般催化剂相同的性质,酶促反应的表示方法,与酶相关的基本概念;酶的作用机制;酶原的激活,同工酶;酶活性的调节方式,限速酶的含义和作用。

3.了解酶的命名,酶的分类;酶与疾病的关系;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

(六) 生物氧化

主要教学内容

1.ATP与其他的高能化合物

2.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3.其他的氧化体系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生物氧化的特点。高能键和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呼吸链的概念,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及功能,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ATP的生成方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熟悉生物氧化的方式,ATP的作用;氢和电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

3.了解其他的高能化合物,线粒体氧化体系外的其它氧化体系氧化特点。

(七) 糖代谢

主要教学内容

1.糖的消化与吸收

2.糖的分解代谢

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4.糖异生

5.血糖

教学要求

1.掌握糖的主要生理功能;糖的无氧分解的定义、反应过程(反应进行的部位、反应阶段、关键酶)、生理意义;糖的有氧氧化的定义、反应过程(反应进行的部位、反应阶段、三羧酸循环、关键酶、脱氢过程与ATP的生成);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糖的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空腹血糖浓度。

2.熟悉糖代谢概况;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糖原的合成、分解和糖异生作用;肾糖阈和尿糖;病理性高血糖,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3.了解糖分解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磷酸戊糖途径的的定义和反应过程;生理性高血糖和低血糖。

(八) 脂类代谢

主要教学内容

1.脂类的生理功能

2.甘油三酯代谢

3.磷脂代谢

4.胆固醇代谢

5.血脂及血浆脂蛋白代谢

教学要求

1.掌握脂类的分类,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脂肪动员的概念,脂肪酸的氧化,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及生理意义;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部位;胆固醇的转变;血脂的概念,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功能。

2.熟悉脂类的分布与含量;甘油三酯的来源、合成原料;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胆固醇的酯化;各类血浆脂蛋白的组成特点、代谢。

3.了解脂类的消化与吸收,甘油的氧化分解;甘油三酯合成的基本过程;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胆固醇合成的主要步骤,血脂的来源与去路,载脂蛋白和高脂蛋白血症。

(九) 蛋白质分解代谢

主要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3.氨的代谢

4.特殊氨基酸的代谢

教学要求

1.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脱氨基方式,转氨基作用,转氨酶的生理意义);氨的来源和去路,氨的主要去路(尿素的合成,鸟氨酸循环简要过程);一碳单位的概念。

2.熟悉氮平衡,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互补作用;氨基酸代谢概况;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一碳单位的生成和转变;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与几种激素(儿茶酚胺激素、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系。

3.了解高血氨症和氨中毒;α-酮酸的去路;SAM的生成。

(十) 核苷酸代谢

主要教学内容

1.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2.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教学要求

1.掌握嘌呤环和嘧啶环中各元素的来源,尿酸的来源。

2.熟悉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3.了解各种核苷酸的合成过程,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十一) DNA的生物合成

主要教学内容

1.遗传的中心法则

2.DNA复制的特点和方式

3.参与DNA复制的物质

4.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教学要求

1. 掌握遗传法则的含义;DNA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参与复制的重要酶。

2. 熟悉DNA的复制过程。

3. 了解DNA的损伤与修复。

(十二) RNA的生物合成

主要教学内容

1.RNA转录的概念及与复制的异同

2.参与RNA转录的物质

3.原核生物RNA转录的基本过程

4.反转录

教学要求

1.掌握转录的概念,RNA聚合酶的作用。

2.熟悉反转录合成DNA;转录过程。

3.了解转录后的加工和修饰。

(十三)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主要教学内容

1.翻译的概念

2.参与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3.原核生物翻译的基本过程

教学要求

1,掌握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翻译过程。

2,熟悉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参与蛋白质合成的主要酶及有关因子。

3,了解翻译后的加工。

(十四) 水和电解质代谢

主要教学内容

1.正常人体的体液

2.水和电解质的功用

3.水和钠、钾、氯的代谢

4.钙磷代谢

5.微量元素代谢

教学要求

1.掌握体液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特点;水的来源和去路;钠、钾、氯的代谢特点及排泄特点;血钙与血磷;微量元素的概念及微量元素缺乏的后果。

2.熟悉体液的含量与分布;水的功用;无机盐的功用;钙磷的生理功能,钙磷的吸收与排泄,维生素D、PTH、CT对钙磷代谢的调节。

3.了解钙磷的含量与分布,其他的微量元素的代谢。

(十五) 酸碱平衡

主要教学内容

1.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2.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3.酸碱平衡紊乱

教学要求

1.掌握酸碱平衡的概念;挥发酸和固定酸的的概念;血液缓冲系统的组成、含量及分布;碳酸氢盐缓冲体系的重要作用;

2.熟悉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肺的呼吸功能对呼吸性成分的调节及对酸碱平衡的作用;肾小球滤液中HCO 3- 的重吸收、尿液的酸化和NH4+的排出对酸碱平衡的作用;酸碱平衡与血钾浓度的关系;血液缓冲体系对固定酸、挥发酸及碱的缓冲作用;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3.了解与酸碱平衡有关的常用血液生化指标。

(十六) 肝的生物化学

主要教学内容

1.肝脏在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2.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3.胆汁和胆汁酸代谢

4.胆色素代谢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胆汁酸的种类和生理功能,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红素的生成、转运、在肝内的转化和在肠道中的变化。

2.熟悉肝脏在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维生素代谢和激素代谢中的作用;生物转化反应的类型;黄疸的概念,血清胆红素与黄疸的关系。

3.了解胆汁的组成成分,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的生成;肝功能检查。

实践教学(实验、实训、见习)

1.实验实训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时安排及实验室条件,通过适当的实验对理论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和延展,为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实践基础。

2.实验实训项目一览表

序 号实  践  项  目学时类型要求
1血清蛋白电泳技术4技能选做
2酶的专一性1验证必做
3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1验证必做
4酮体生成和利用2验证选做
5转氨基作用2验证选做
6血糖测定2技能选做
总  计12
3.主要仪器设备

电泳仪、恒温水浴锅、加样器、试管、试管架、离心机、各种试剂、滴管

五、习题与要求

积极选用或组织编写与课程配套的学习辅导和习题等,既有助于教学,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及选用 

选用教材:何旭辉.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14

参考教材:陈辉,张雅娟.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10

查锡良.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2008

(二)教学建议 

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总课时72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讲授、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因本专业学生对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实验条件,开展更多更合适的实践项目。

(三)教学基本条件

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后学习本课程。理论课安排在教室进行,最好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实验课都在实验室进行。

七、教学评价

1.过程考核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教学互动,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验实训考核说明

随堂考核,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课中实验操作情况进行实验考核。

3.期末考核及方式说明

考核形式:考试    方式:闭卷笔试

4.课程成绩形成(比例分配)

平时:20% 期中:30% 期末:50%

 

执笔人:戴寒晶

审核人:闫波

修订日期:2014年3月

文档

检验《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060106013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总学时:72其中:理论学时66课内实践学时6实践学时0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生物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近年来生物化学迅速崛起,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免疫机制、微生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