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九年级化学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7:02:09
文档

九年级化学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个试剂瓶,分别盛有NaOH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鉴别操作如下:(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4溶液。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_____。(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推荐度:
导读九年级化学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个试剂瓶,分别盛有NaOH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鉴别操作如下:(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4溶液。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_____。(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九年级化学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个试剂瓶,分别盛有NaOH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鉴别操作如下:

(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4溶液。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_____。

(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结束后,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充分混合,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无色滤液,此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取少量无色滤液滴加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另取少量无色滤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时,一定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

A  Ba(OH)2溶液 B  AgNO3溶液     C  Mg D  酚酞溶液

【答案】产生蓝色沉淀   C    

【解析】

【详解】

(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4溶液。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4溶液与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故填:产生蓝色沉淀

(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能与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BaCl2 ==BaSO4+2HCl;故填:H2SO4+ BaCl2 ==BaSO4+2HCl

(3)根据反应可知,氯化钠为反应产物,且可溶解在水里,故此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为NaCl;

将五种溶液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铜元素全在氢氧化铜沉淀里,滤液里无铜离子,试管中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说明滤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加入硫酸钠后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没有钡离子。

A、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因此加入氢氧化钡后可能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因此加入银后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没有氢离子,因此加入镁后没有明显现象,故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呈碱性或中性,所以加入酚酞可能会有明显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填C

2.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短线连接的两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已知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C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其中C在B与G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红色固体,E的俗称是纯碱,其水溶液呈碱性。(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经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

(2)E与F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防止C在B与G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红色固体的一种措施:_____。

【答案】H2O 复分解反应 Fe+2HCl=FeCl2 +H2↑ 保持铁的表面干燥    

【解析】

【分析】

C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C是铁,其中铁在B与G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红色固体,则这可能是铁的生锈过程,故B是水(能与A反应),G是氧气,E的俗称是纯碱,其水溶液呈碱性,则E是碳酸钠,所以F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A反应,符合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的推断,D能够与铁和碳酸钠反应,则D可能是盐酸。

【详解】

(1)根据B能使铁生锈且能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反应,B是水,化学式为:H2O。

(2)E与F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的过程,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特征,故E与F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 +H2↑。

(4)C在B与G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红色固体的过程是铁的生锈,防止这一过程的措施可以是保持铁的表面干燥或在铁的表面涂抹油脂等。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是解题关键。如:常见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为铁,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等。最后还需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

3.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酸、碱、盐、氧化物中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甲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M的化学式为_____;

(2)乙→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甲→M的反应类型为_____。

【答案】CaCO3 CaCl2 CaO+H2O=Ca(OH)2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甲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甲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因此丁是盐酸,乙是氧化钙,丙是氢氧化钙,M是氯化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甲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M是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故填:CaCO3;CaCl2

(2)乙→丙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3)甲→M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过程,该反应的类型为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

【点睛】

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如图,游戏规则要求图中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A与E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理之一。

A物质的俗称是______,E物质的用途是______;

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E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B物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银     氯化铁     氯化钡     氧化铜

【答案】纯碱或苏打; 金属除锈; ; 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因此C是硫酸铜;A与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理之一,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硫酸能与三种物质反应,因此E是硫酸,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钡,D是铁。

【详解】

(1)A是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E是硫酸,E物质的用途是:金属除锈、做化工原料等;

(2)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

(3)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B物质的是氯化钡,它能与碳酸钠、硫酸铜、硫酸反应;故答选③;

5.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______。

(2)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填序号)。

【答案】CuO 冶炼金属 Fe+CuSO4=FeSO4+Cu ①    

【解析】

【分析】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所以D是铁,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所以E是硫酸铜,G通电会生成A,A会与氧化物B反应生成F,所以G是水,A是氢气,B可以是氧化铜,F就是铜,氧化铜和C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C是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 B是氧化铜,其化学式:CuO;故填:CuO。

(2)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冶炼金属;故填:冶炼金属。

(3)反应③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①是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②是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故填:Fe+CuSO4=FeSO4+Cu,①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6.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外还有_____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若现象① “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漏斗 引流 CaCO3、Mg(OH)2 NaOH、BaCl2 BaCO3 MgCl2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硫酸钡沉淀不溶解于稀盐酸。因为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滤渣全部溶解,可判断出滤渣中无硫酸钡沉淀,根据产生无色气体,可判断出含有碳酸钙沉淀,

设产生0.44g二氧化碳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是x,

 

100 : 44= x :0.44g 解得x=1g 而滤渣的质量是1.5g,故滤渣a的成分是CaCO3、Mg(OH)2,氢氧化镁沉淀是由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产生的。向滤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沉淀只能是碳酸钡沉淀,可知滤液中含有NaOH、BaCl2,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BaCO3

(3)若现象① “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沉淀中含有碳酸钙、硫酸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镁沉淀,故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镁。

7.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请回答:

(1)甲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_ 

(2)写出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写出一点 _________ .

【答案】(1)做燃料或冶炼金属等;(2):CO2+Ca(OH)2=CaCO3↓+H2O;(3)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二氧化碳不能 ,(或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丙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则丙可能是碳酸钙,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因此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乙和丙能够相互转化,因此丙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则甲是一氧化碳,因此:(1)甲是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因此可以做燃料、冶炼金属等,(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如: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或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等合理即可)。

考点:碳和碳的氧化物

8.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A、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A、C组成元素相同,B、D为黑色固体,则A与B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若A、D为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溶液均显碱性,C为水。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4CO+Fe3O43Fe+4CO2 2NaOH+CO2=Na2CO3+H2O(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D为红色固体单质,则D是铜,若A、B为黑色固体,A和B生成C和D,D生成B,则B是氧化铜,A为碳,C为二氧化碳,故B的化学式为CuO。

(2)若A、C组成元素相同,则A、C可能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B、D为黑色固体,A和B生成C和D,则B是四氧化三铁,A是一氧化碳,D生成B,则D是铁,故A与B反应是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3Fe+4CO2。

(3)若A、D为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溶液均显碱性,C为水,则A可能是氢氧化钠,D是碳酸钠,A和B生成C和D,则B是二氧化碳,A与B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9.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D与E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写一个即可)。

【答案】H2SO4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分析】

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A转化成的C会与B反应,所以B可以是铁,C可以是硫酸铜,F会与硫酸反应,F生成的D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D可以是氢氧化钠,F是氢氧化钙,E可以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由分析知,A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

(2)D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NaOH+CO2=Na2CO3+H2O。

10.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为常见的建筑材料,D为紫红色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钠盐。请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F物质俗称:______。

(2)写出反应④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生石灰 复分解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分析】

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因此C是碳酸钙;D为紫红色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钠盐,黑色固体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A、B是碳和氧化铜中的一个;D是铜、E是二氧化碳,F是氧化钙,G是氢氧化钠,H是碳酸钠,I是水,H是氢氧化钙。

【详解】

(1)F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答案为生石灰;

(2)反应④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CO2+2NaOH=Na2CO3+H2O。

11.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已略去)。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B的化学式为_____,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C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FeCl2  

【解析】

【分析】

根据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A是铁,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是氯化亚铁,E是氯化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所以C是氢氧化亚铁。

【详解】

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A是铁,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是氯化亚铁,故B的化学式为FeCl2,D→E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是铁,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C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C是氢氧化亚铁。

12.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E,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其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说明:硫酸钙视为可溶物):

实验A+BB+CB+DC+D
现象产生沉淀产生气体产生沉淀产生沉淀
(1)写出溶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A_____。

(2)写出溶液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溶液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H2SO4+BaCl2=BaSO4↓+2HCl    

【解析】

【分析】

分析过程:B+C,产生气体,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BC为碳酸钠和稀硫酸中的一种,B能与AD反应生成沉淀,硫酸只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B为碳酸钠溶液,C为稀硫酸;AD为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C+D能产生沉淀,则D为氯化钡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

【详解】

(1)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2)溶液A与B反应,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3)溶液C和D反应,即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故填:H2SO4+BaCl2=BaSO4↓+2HCl

【点睛】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文档

九年级化学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个试剂瓶,分别盛有NaOH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鉴别操作如下:(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4溶液。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_____。(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