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监视与测量管理程序 | 文件版本 | V1 | |||
文件编号:QP-806 | 发布日期 | 2013-4-28 | 实施日期 | 2013-5-08 |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其过程都具备了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从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产品的符合性,最终确保顾客满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包括质量目标的监视和测量,燃气表以及零部件等产品实现过程的监控。
3 术语和定义(无)
4 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并监督跟踪生产进程,实现有效监控。
4.2质管部负责所有进货、过程、最终产品的检验;组织不合格品评审;对产品质量追溯。同时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
4.3 研发中心和车间负责组织工艺纪律的检查。
5 输入、输出及过程绩效指标
◆过程输入 | ◆过程输出 | ◆过程绩效指标 |
体系审核、过程审核、产品审核以及日常监督检查 | ●工艺纪律检查表 ●过程检查表 ●过程分析评价表 | 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数 |
责任部门 | 流程步骤 | 流程说明 | 输出 |
管理者 代表 质管部 | 过程策划 和识别 | 6.1过程策划和识别 6.1.1 梳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明确监视和测量的层次。按其范围的大小可分大过程、主过程和分过程。如将 产品实现大过程,分为生产和服务提供等主过程,再分为一般过程、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等,分层次按重要性实施监视和测量。 |
责任部门 | 流程步骤 | 流程说明 | 输出 |
管理者 代表 质管部 | 明确职责权限 确定过程目标 和实施方案 持续改进 过程监视和测量 的管理 实施监视和测量 | 6.1.2剖析过程,确定需要监视和测量的监视点和相应的测量指标。确定哪些地方需要监视,哪些地方需要测量。可以采用矩阵图、过程识别表等方法,结合各部门职责剖析过程,确定监测点,设定监测频次。 | |
质管部 | 6.2明确职责权限 明确所策划的该过程由谁,哪个部门负主责,哪些部门共同完成。 | ||
质管部 | 6.3确定过程目标和实施方案 6.3.1质管部根据上述策划和识别结果汇集,确定对各部门主管及相关过程监视和测量数据采集点,形成过程绩效监控指标。 6.3.2质管部梳理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制定《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包括监视测量过程以及部门职责,监视测量内容、方法、频次和记录,监视和测量信息收集、传递和利用,按文件规定要求实施编审批。 | 过程绩效监控指标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 |
质管部 | 6.4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管理 质管部按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对各部门的各个主责过程进行管理,监控各部门是否按照方案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并有相应记录证据。 |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 |
6.5实施监视和测量 依据公司的产品和体系的特点,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可以分别采取调查、评审、审核、评价、检验、试验、验证、确认、数据分析、对管理过程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等类型,并以程序、指导书、图表和规范等形式纳入质量体系文件。 |
责任部门 | 流程步骤 | 流程说明 | 输出 |
质管部 总经理 管理者 代表 顾客 认证公司 公司领导 相关部门 质管部 研发中心 质管部 生产车间 | 实施监视和测量 过程能力 分析和评价 | 6.5.1用质量体系方法来监测。质管部按照在建立体系时规定的测量方法来监视和测量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6.5.2总经理通过管理评审来监控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 6.5.3通过质量体系三方审核(内审、二方和三方审核)来监测体系的过程。 6.5.4用综合性检查的方法来监测。以每季度一次的工作检查(上级对下级),体系主责部门对相关部门、各个过程的检查,还有质管部的抽查、定期汇报会、定期报表、质量目标完成状态评审、顾客满意度中相关问题的评审来检测体系过程。 6.5.5质管部采用计数、百分率计算法、直方图、排列图、水平对比法等统计技术对监视或测量过程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来实施监视和测量。 6.5.6研发中心通过工艺纪律检查等监测内容,对生产实现过程的人、机、料、法、环等进行监测。 6.5.7质管部和生产车间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工艺验证、过程能力及其指数测定、首件检验、特殊过程确认,以及产品的型式试验来实施监视和测量。 | 过程检查表 工艺纪律检查表 |
6.6过程能力分析和评价 6.6.1明确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模块,主要包括单个过程和诸多过程的监控。单个过程监控包括过程的规定要求和输入资源,过程的转化活动,过 |
责任部门 | 流程步骤 | 流程说明 | 输出 |
相关部门 质管部 相关部门
生产部 | 过程能力评价的 结果处置 过程能力分析和 评价 | 程的输出结果受控;对诸多过程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监控,主要是衔接有序,作用相成。 6.6.2要求承担主管过程职责的部门,按规定的频次,收集过程监测项目的数据,提交质管部。 6.6.3质管部和承担主管过程职责的部门,对过程监测项目及数据结果与确定过程监测项目及数据和过程预定目标进行比较。可采用统计技术对监视或测量过程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6.6.4根据分析结果,对每一个过程是否具备持续稳定的能力做出总体的综合评价。如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包括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可以通过执行工艺纪律和首件检验;稳定提供合格产品;确保一次交验合格;过程能力适宜;内部故障成本受控;均衡生产按计划完成任务等进行综合评价。 | 过 过过程分析评价报告 |
质管部 | 6.7过程能力评价的结果处置 6.7.1当监视和测量结果表明过程符合要求,有效运行且具有能力满足策划的要求时,该结果可以作为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结果使用。 6.7.2当监视和测量结果表明过程不能满足策划的规范时,应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6.7.3当监视和测量结果表明过程不具备能力时,应当改进过程本身,这些措施可以是纠正或纠正措施,也可以对一些将要引起的不合格进行预判和预防。具体按《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执行。 | " 8D报告 |
责任部门 | 流程步骤 | 流程说明 | 输出 |
质管部 | 过程监测的 持续改进 记录保存 | 6.7.4对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可以提交管理评审作为输入予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客观依据。 | |
质管部 | 6.8过程监测的持续改进 6.8.1对于质量目标等过程,当过程能力过于充分时,应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分析测量因素,寻找薄弱点设定新的过程能力目标。 6.8.2当公司内、外部以及顾客要求变化时,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目标、项目、数据应随变化进行调整。 6.8.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PDCA过程。在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能力时,还要对过程实施持续改进。 | ||
质管部 相关部门 | 6.9 记录保存 6.9.1 相关记录的保存,按《记录管理程序》执行。 |
7.1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7.2 《过程审核管理程序》
7.3 《产品审核管理程序》
7.4 《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7.5 《记录管理程序》
7.6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8 相关记录及保存期
序号 | 记录名称 | 记录编号 | 保存期 | 保存地点 | 保存形式 |
1 | 过程检查表 | 3年 | 质管部 | 纸介 | |
2 | 过程分析评价报告 | 3年 | 质管部 | 纸介 | |
3 | 工艺纪律检查表 | 3年 | 研发中心 | 纸介 | |
4 | 8D报告 | 3年 | 质管部 | 纸介 | |
5 | 过程绩效监控指标 | 3年 | 质管部 | 纸介 | |
6 |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 3年 | 质管部 | 纸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