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兴起,工业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为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矛盾激化,19世纪30-40年代,法,英,德接连爆发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三大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有其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 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中实现的。十月一声炮响后,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些重大理论成果,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同时又是推进这一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
《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