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百分数(二)》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5:07:57
文档

《百分数(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折扣教学目标1、理解打折的含义,明白有关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能正确列式计算。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中打折等常见的优惠措施,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与策略。2、通过小组合作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的魅力,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教学重点理解打折的含义,能够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教学难点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推荐度:
导读教学设计课题折扣教学目标1、理解打折的含义,明白有关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能正确列式计算。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中打折等常见的优惠措施,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与策略。2、通过小组合作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的魅力,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教学重点理解打折的含义,能够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教学难点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折 扣

教学目标1、理解打折的含义,明白有关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能正确列式计算。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中打折等常见的优惠措施,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与策略。

2、通过小组合作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的魅力,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理解打折的含义,能够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练习应用

全课小结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厉害,何时何地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做生意更是这样,商家们总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吸引顾客,这样就萌发了多种多样的促销手段。其中,打折是商家常用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打折的知识“折扣”。

1、认识折扣

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觉得什么是打折?(打折就是商家把商品降价出售)

商家有时需要降价销售商品,叫做打折扣出售,又叫打折。那么折扣表示什么意义呢?老师昨天也上街转了一圈,收集了几个打八折的标签,大家请看:(课件出示)师:从这些标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师:仔细观察,商品打八折时,现价与原价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根据情况作出总结和指导。

师:我们上学期学过百分数,能把0.8变成百分数吗?有时,我们也用分母是十的分数来表示,那就是十分之八。你能用一句话体现当物品打八折时,现价与原价之间的关系吗?

生:打八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0%。

师:能不能把80%换成十分之几?(十分之八)那么可以说,八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八,也就是百分之八十。七折表示什么呢?

课件出示练习:

    七折表示(             )

    六五折表示(           )

    九五折表示(           )

 小结:打折时,几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把黑板上三个数量关系中的百分数变为折扣。得出现价、原价、折扣之间的关系。

    2、应用

    例1:看下面的问题,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1(1)题]

生:已知自行车的原价是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师:买这辆自行车用了多少钱?该怎么解答呢?说说你的想法。

    师提问:打八五折怎么理解?  以哪个量为单位“1”?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学生汇报师板书:180×85%=153(元)

师:你能根据刚才解决问题的经验,你能自己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1(2)题]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结

   看来通过这几道题同学们理解了折扣的含义,并会利用折扣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举例说明现价与折扣、原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不仅是折扣越低,价钱就越低。

我们买东西时不能只看折扣,因为价格不单单受到折扣的影响,还受到原价/质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但是面对折扣,老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大家能帮帮我吗?

板书设计: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提醒:1、表格内容用5号仿宋,行距为固定行距18磅。2、教学过程可不写详案;3、此教案请务必注意美观。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成 数

教学目标1、理解成数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实际问题的过程。

3、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问题引入

探究新知

知识应用

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你知道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什么吗?

师: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举例。

1、解释“成数”。

师:收成具体说就是收获的成数。在农业生产中,粮食、棉花、蔬菜等农作物的收成常用成数来表示。(板书: 成数)

2、成数和百分数的之间的互化。 

问:谁来说说,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成数和我们学过的分数和百分数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并板书:一成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是10%。

指名回答“二成、三成、六成、二成五、九成五……”用分数和百分数各怎样表示?    

师板书若干。

3、引导学生总结成数的含义: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是百分之几十;几成几就是十分之几点几,写成百分数是百分之几十几。

师:除了农业上,你还在其他地方见过成数吗?举例说说。学生交流汇报。

师:现在“成数”已经广泛应用于表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跟“折扣”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4、含有成数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千瓦时?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确定解题思路:

(3)正确解答

     方法一:                           方法二:

350-350×25%                      350×(1-25%)

教材第九页的“做一做”,学生解答。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成数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提醒:1、表格内容用5号仿宋,行距为固定行距18磅。2、教学过程可不写详案;3、此教案请务必注意美观。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税 率

教学目标1、理解纳税的意义和有关知识,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率”实际问题的过程。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意义,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计算应纳税额和税率等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问题引入

探究新知

知识应用

师生小结

1、认识纳税、税收、税率。

思考问题: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什么叫税收?什么叫税率?

学生思考讨论,集体汇报。

    (1)纳税的意义: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税收的用途: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税收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3)税率的意义: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师:跟同桌讨论一下纳税额、税率和相应的收入这三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同桌进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小结: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2、学习税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明确这些术语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题)

    例3: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额,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1)分析问题。

(2)正确解答:30×5%=1.5(万元)

答: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1、风华商场9月份按规定缴纳了1.85万元的营业税,他们纳税的税率是5%,这个商场9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学生思考解答,集体交流。

2、教材第10页的“做一做”。学生思考解答,集体交流。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税      率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30×5%=1.5(万元)

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提醒:1、表格内容用5号仿宋,行距为固定行距18磅。2、教学过程可不写详案;3、此教案请务必注意美观。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利 率

教学目标1、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理解储蓄的意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2、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师生小结

1、储蓄的认识。

思考问题:什么是储蓄?存款的方式有哪些?本金、利息与利率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学第11页,了解储蓄的知识。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1)了解储蓄。

    储蓄的概念: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这种行为就叫储蓄。

    储蓄的用途: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存款的方式: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

   (3)本金、利息与利率。

存入银行的钱叫作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作利息。

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作利率。

   (4)利息的计算: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题)

例4:2012年8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两年,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分析题意:

   (2)探究算法: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取回的总钱数=本金+利息

(3)正确解答。 方法一:                      方法二:

1、郑老师买了3000元的国债,定期5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钱?(学生思考解答,集体交流。)

2、教材第11页“做一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利       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任何一种存款,在计算利息时,都要乘以存入的时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月,不要一律按年计算。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提醒:1、表格内容用5号仿宋,行距为固定行距18磅。2、教学过程可不写详案;3、此教案请务必注意美观。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2、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3、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总结

“满整减零”问题。

思考问题: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满整减零”的意义。

    打折销售是商品促销的方式之一,打折后的价格等于原价乘折扣。“满整减零”也是商品促销的方式之一,它是指购物买商品的价格达到一定的数额(一般是整数),就会减去一定的钱数,即满多少元减多少元,以达到让利消费者的目的,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

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解题思路。

   (1)在A商场够买:A商场的促销策略是“打五折销售”,即现价是原价的50%,直接用原价乘50%就能计算出在A商场购买这条裙子需要的钱数。

   (2)在B商场够买:B商场的促销策略是“满100元减少50元”,指的是购买商品的价钱每达到100元的额度时,就会从总的款项中减去50元;没有达到100元,就不促销。230元中有2个100元,那就从230元中减去2个50元,就能计算出在B商场购买这条裙子需要钱数。

3、教师引导学生规范正确解答。

4、小结:解决“满整减零”的问题时,只有“满整”时才能“减零”。

    

1、“十一”期间,某品牌裤子搞促销活动,甲服装店打八折销售,乙服装店按

“满100元返40元”的方式销售。爸爸要买一条标价200元的这种品牌的裤子,在哪家服装店购买更合算?(学生思考解答,集体交流、纠正。)

2、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思考解答,集体交流、纠正。)

3、教材第13页练习二的13-15题。(学生思考解答,集体交流、纠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50×2=130(元)

115<130,A商场更省钱。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提醒:1、表格内容用5号仿宋,行距为固定行距18磅。2、教学过程可不写详案;3、此教案请务必注意美观。

文档

《百分数(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折扣教学目标1、理解打折的含义,明白有关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能正确列式计算。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中打折等常见的优惠措施,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与策略。2、通过小组合作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的魅力,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教学重点理解打折的含义,能够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教学难点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