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
李颖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关于学校品牌形象的塑造.旨在通过建构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将学校的形象、个性和特点.卓有成效地传播给社会公众,同时使全体师生员工时学校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并有效地规范协调自身行为。从而形成学校较强的整体凝聚力。
【关键词】学校品牌;教育;SIS系统;设计
2l世纪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品质、品种之战.更重要的还是品牌形象之战,品牌视觉没计以理念、行为表达视觉的『n1一性.将品牌的各种形象加以弼一化整合。塑造鲜明的视觉系统,统筹品牌内外关系.为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进而使得品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品牌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继企业品牌形象理论之后.近几年来学校品牌形象蝮造成为教育领域l}I的一个热点,在我们看惯了彩电、宅凋等广告人战以后。突然发现教育人战也拉开了帷幕,『Iif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提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产生蓖人而深远的影响。
有人说.2l世纪是科技的l址纪.也是教育的l比纪。“教育产业生产的是教育劳务.是·种商品。它与其它商品·样.是通过市场来体现其价值的。”阑此.学校品牌的整体策划即学校SIS整体规划设计.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现代学校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学校SIS整体规划理论的缘起与发展
SIS是SchoolIdentitySystem的简称,町详为学校文化识别系统。它由山东的一家在令闲苘家系统研究学校文化的科研机构,借鉴CIS策划的理论和实践,成功地在学校文化领域导入的SIS策划的概念,建立r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SIS规划结合现代设lf理念与学校管理理论的整体忭运作,以刻i国i学校个性形象、突出人文精神为主旨。使社会大众产生深刻的认M感.从而达到提升学校卢誉及影响的目的。
二、学校SIS整体规划的功能
一、甥造良好的学校形象足为学校在竞争巾取得优势地位的根本保证。学校形象好。容易获得的支持,社会的认町.家&、师生的认同,它可以优化和拓展学校乍存的发展夺fHJ,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它既是·笔无形的精抻财富,义可以转换为一笔有形的物质财富。
二、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l『以为学校增强教育能馈。一所校风好、校容美、质情高、声誉fl的学校本身就是·种强大的教育力鼍。师,t置身其『II】,在长期的熏陶感染巾。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受到陶冶,索质小断提高,相互之问产乍正强化。
二、甥造良好的学校形象使学校品牌形象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凸显品牌形象,使之个性化,々有化。二足形象的统一·化、序列化。SIS系统将所有的形象要素冉机地统一起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致化传播,使学校的肜象能够给r公众连续的、潜移默化的信息刺激.使学校的形象具自^强烈的渗透力。
四、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同企业一样可以达到增长市场份额和利润的目的。
三、学校SIS整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SIS规划包括心人体系: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D,视觉识别系统(VI).环境识别系统(EI).它是奉着科学规范的原则,结合学校的内在精神和办学理念.将这四个方面整合提升,对学校进行整体形象策划。,
理念设计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好比人的大脑。统管全局。它学校的办学精神,办学H标、校训、校风、及学校的价值观、发展观等各项内容进行提炼和升华.甥造全新的办学理念。行为没计足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1二程.好比人的I『Ij肢.包括教师行为、学,£行为、学校的规章制度、文化活动等通过行为特征来迥造々校新形象视觉设计是学校的形象工程.是文化建设巾最外在、最A观的表现形式.对人的感官刺激最为强烈。它足通过个性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方案,对以校徽、标准色、标准字为丰的基础要索和应用要素进行规范设计。营造独特的视觉新形象。环境设计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I:程,好比人的外衣,强调环境育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对学校功能Ⅸ进行规划.进行氛嗣营造。
188
以上四个子系统,各有其功效,相互影响.互相配合,从而使整个系统lI:常运行。
四、学校SlS整体规划的步骤与展开
学校形象设计足建市住学校fj身的历史特征、发展现状和未来目标基础}:的.不同学校其形象设计的思路tj侧黍点不同.冈此很难用统一的模式来规定学校具体的形象设计。但是,作为·种学校经营管理战略.学校形象设计仍然足有奄町循的.它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调查与分析阶段学校形象设计的调奋与分析阶段足确定学校形象定f口的阶段。它町分为对学校内、外部环境两部分。外部环境包括对囤家教育大环境、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的把握。内部环境则包括对学校历史文化、典范事迹的深入发掘。在实际操作中.町采取历史文献法、访淡法、问卷调奋法、々家咨询法、座谈会等形式来完成,这是学校形象策划的前提和螭础,明确学校日前的“问题点”.并形成调研报告书。
(二)规划与设计阶段学校形象设计的规划与设计阶段足将学校定位运用到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阶段。首先.委进行学校理念的确证,培养伞体师乍员J二的共同价值追求。其次.学校行为形象设汁包括对内建讧完薄的组织.管理和涛调、教育培训.福利制度、行为规范:对外则通过公j£活动、公益活动的策划等来表达学校理念,取得大众认同。树立学校形象。再次.根据’#校具体理念.为学校Vl视觉形象没汁作好必要的准备.VI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以设汁理念为出发点.以基本设汁要素为准,开发没汁应用要素,对设汁方案进行技术评估与形态反应测试、修改,确讧。
(‘)实施与推,“阶段学校形象设ff的实施与推广阶段是学校推行理念与设汁系统并H对内对外进行传递阶段.它包括学校理念、行为、视觉形象的推J-。和传播,学校理念识别形象的推r‘与传播.即用典范人物的树口、培训,手题活动等形式寅传学校理念。行为识别形象的推广和传播,即贯彻学校理念,树讧学校形象,宣传新的没if系统.并定期进行榆查执行,体现学校理念与精神价值的贯彻。视觉识别形象的捧,“和传播,即通过规划,统一建筑、服饰、宣传册、l:作学习用品等物质载体展示学校理念,突现学校特征。建立学校与公众间的联系.使学校形象为大众所r解。
(四)反馈与调整阶段这一阶段是学校根据环境的变化.对SIS导入效果测试0评估,并制定改进办案、实施改进^案。学校形象的反馈与凋褴依赖于校内畅通的信息传递系统、敏感的信息收集系统、快速的信息处理系统来实现的.学校形象设计不町能一蹙I町就.学校形象的反馈‘j调镫为新一轮学校形象设计提供了条件。它使学校形象总能处于不断更新和发展之中。
五、结语
学校SIS系统规划绝不是学校办学过程中局部性的策略与手段,Ifii足学校·l『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SIS规划的产曩顺应时代发腥的潮流。填补r学枚文化建没领域的审白.板夫的满足_r学校-叮持续发展方面的需求。町以说学校文化SIS规划对提高学校形象.柯秘饭的推动作用,足保证学校持续、稳定发展,树立品牌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l
[11胡美山.打造品锋一一走向名枚的必然选择rM1人连ff{版社.2005.
[2]闶德明.现代学校形象的设汁与传播IJl教育理论与实践.200U8).
【3]簟晓良.繁荣校闻文化,构建素质教育氛崩.中小学管理.1996(t1).
[责任编辑:翟成梁】
万方数据
打造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
作者:李颖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1
刊名:
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1)
被引用次数:1次
1.胡美山打造品睥--走向名枚的必然选择 2005
2.阎德明现代学校形象的设计与传播[期刊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08)
3.董晓良繁荣校园文化,构建素质教育氛围 1996(11)
1.期刊论文许锡佳学校品牌的打造-成功(教育版)2010,""(3)
学校教育领域已经进入了竞争的时代,学校要想在这个竞争的时代中得到认可和发展,就要打造学校的品牌.本文从品牌和学校品牌的定义、为什么打造学校品牌以及如何进行学校品牌的打造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正,以此来说明学校品牌打造的重要性.
2.期刊论文李悦.Li Yue论远程教育环境中的"学校品牌"管理策略-远程教育杂志2006,""(6)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被大量地消费,教育资源不断高速膨胀,在教育消费者有目的的使用中,教育资源出现不断整合和规范的趋势,在远程教育环境中有效的学校品牌管理策略是拓展学校的学校传统、学校文化、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远程教育环境特点、学校品牌内涵,提出远程教育环境中学校品牌管理中的品牌标识建立、品牌延伸策略.
3.期刊论文赵士亮.崔景南学校品牌建立之我见-科教导刊2009,""(33)
当前,教育迅猛发展,全民对教育的质量提高充满着期盼,在社会对品牌学校认同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学校品牌成为了一个学校生命力所在.本文从学校品牌概念的界定、学校品牌的结构,学校品牌塑造的路径等几方面谈了对学校品牌建立的看法.
4.学位论文田汉族学校品牌及其经营策略研究2006
品牌竞争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闩趋成熟,教育市场自发形成,品牌营销手段和策略开始融入到教育服务领域,品牌经营成为中小学发展转型和整体质量提升的迫切需要,品牌战略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重要举措,学校品牌化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学校品牌的经营意识才刚刚觉醒,学校品牌研究匮乏。论文借鉴教育服务理论、品牌学、服务营销学等研究成果,共分八章从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个层面对中小学品牌研究,前四章侧重于理论研究,后四章侧重于实践研究。
学校品牌是一种以课程服务为基础的优质教育服务组织品牌,它是指经过精心培育和市场选择形成的,为教育消费者所偏好、给办学组织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引导教育消费的优质的教育服务产品及其属性、学校整体形象、与消费者的一致性承诺关系等的总称,具有多样化、优质性、独特性、高层次性、增值性等特点,并通过教育市场的认同性、地位的排他性、时间的长效性和效应的扩散性来体现。学校品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效应。 学校品牌发展不同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建设,反映是市场和受众选择的结果,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质学校的本质特征。其发展经历了建立期、成长期、成熟期,且每个阶段的价值理念、战略重点、组织关系和经营策略是不一样的。学校品牌经营是以教育消费者价值为导向、以校内外资源整合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学校整体发展的生态模式。这是由学校品牌经营目的的非营利性、学校品牌产品的整体性、学校品牌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学校品牌建立的长期性决定的。学校品牌经营的基本流程是定位、形象设计、制度安排、形象传播、品牌管理、品牌扩张六个阶段。
从实践角度看,学校品牌经营是在教育市场化、教育服务生产和提供适当分离、学校增值理念及其经营实践的背景下发生的,具有自身发展的逻辑。国外优质学校就是学校品牌经营的典型形式。目前,我国学校的品牌建设已开始在四川、广东、江苏等地出现,但由于品牌意识普遍比较缺乏、产品同质化、品牌经营的外部支持不足等原因,学校品牌经营还未引起普遍关注,学校品牌经营还存在学校品牌理念个性化不足、经营手段单一、经营模式形式化等误区。
从我国学校发展的现状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薄弱学校、知名学校、新建学校,这三类学校都可以发展成为品牌学校,但其经营策略、经营模式有别。薄弱学校的品牌经营策略重在形象塑造和产品差异化,知名学校的品牌经营重在文化建设和品牌扩张,新建学校的品牌建设重在质量承诺。
当然,学校品牌经营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它受到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学校发展模式以及治理问题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品牌经营必须承担风险和进行合理规避,必然会受到伦理约束和实践约束。
5.期刊论文苏连升.SU Lian-sheng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品牌建构-衡水学院学报2006,8(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国内教育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校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学校品牌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建构学校品牌可以形成学校价值优势,优化和拓展学校生存的发展空间,盘活办学资源,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6.期刊论文杨卫国.Yang Weiguo校长·学校文化·学校品牌-教育导刊(上半月)2009,""(11)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引领着学校文化的发展.当代社会的多元发展,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以学校文化为基础,创建学校的品牌,才能在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学位论文韩建良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学校品牌建设研究——杭州市萧山区学校品牌建设实践为例2009
在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教育基础建设能力显著增强,追求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优质发展成为潮流的今天,学校品牌建设已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另一方面,学校品牌建设中的文化因素地位日显重要,尤其是地域文化从各个方面对学校教育,包括学校品牌建设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杭州市萧山区,自2005年起,开始推进学校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如理论指导薄弱,文化特色欠缺,学校主体地位弱化、品牌管理策略不系统等等诸多问题。但也有部分学校利用地域文化优势资源建设学校品牌,学校品牌建设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初步构建了学校品牌建设的有效策略,积累了建设学校品牌的经验。
本文致力于解决萧山区学校品牌建设中面临的一些问题,采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萧山区部分学校的实践中提炼出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学校品牌建设的思路与策略,为学校和区域层面深化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8.期刊论文申燕玲.SHEN Yan-ling教育策划及高校品牌的树立-医学教育探索2007,6(3)
1999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各高校竞争日趋激烈.受到名校效应的影响,越是好学校越能赢得更多的资源和优秀的生源.本文从教育策划的必要性、教育策划的措施、高校品牌树立的各阶段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高校如何进行教育策划和树立高校品牌.
9.期刊论文张连生学校文化:学校品牌之魂-教育与职业2009,""(8)
随着学校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学校品牌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学校品牌建设的关键是学校文化,因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文章从校训--学校精神文化之核心、学校制度与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的内在联系.
10.期刊论文田汉族.TIAN Han-zu论学校品牌经营策略-教育与经济2005,""(3)
学校品牌是学校可以经营的一种资产,它具有独特性、优质性和高层次性等特征.学校品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效应.学校品牌的经营包括学校品牌培育、学校品牌维护和学校品牌扩张.
1.廖翠兰.周奎国和谐视野下高职院校形象建设浅析[期刊论文]-大江周刊(论坛) 2009(8)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xx200901445.aspx
授权使用:(hbsywy),授权号:593a86b4-9a2a-41b5-b48a-9e2f00bb3b8b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