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实验目的: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学习哺乳类动物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观察实验项目和实验结果
表1 神经体液因素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观察项目
| 实验项目 | 血压(mmHg) 实验前 实验后 | 心率(次/分) 实验前 实验后 | ||
|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 | 110/86 | 122/90 | 350 | 372 |
| 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 | 106/84 | 96/30 | 340 | 20 |
四、分析讨论
1.夹闭右侧颈总动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这一结果主要是通过降压反射而实现的。其调节机制是: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夹闭侧颈动脉窦血流被阻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所受血管壁的机械牵拉刺激减弱,窦神经(舌咽神经)传入冲动下降,经中枢的整合作用,使心交感神经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性活动增高(即支配心血管的交感N中枢兴奋性增高),心迷走紧张性活动下降(心迷走N中枢兴奋性下降),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加强,迷走神经传出冲动下降,从而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多;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结果心率加快,动脉血压增高。
2.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0.5ml,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其作用机制是:去甲肾上腺素与皮肤、内脏血管平滑肌α受体结合,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体,心率加快。但由于血压升高,引起降压反射,使心率降低,由于对心脏的直接正性作用可被降压反射的间接作用掩盖,所以,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减慢。
3. 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 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其末梢释放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心脏产生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降低。另一方面, Ach还能与血管平滑肌上的M受体(舒血管神经支配的血管,如骨骼肌、外生殖器、脑等)结合,使局部血管舒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五、结论
正常情况下,心血管功能能维持相对稳定是靠神经和体液因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