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判断
| 判断题 | 答案 |
| 哺乳的小牛叫犊牛()。 | × |
| 产犊间隔指连续两次犊之间相隔的时间()。 | √ |
| 成年肉牛脂肪的沉积速度则以母牛最快,阉牛较易长脂肪,公牛最慢()。 | √ |
| 出生后至断奶的小牛叫犊牛()。 | × |
| 出生至6月龄的牛叫做犊牛()。 | √ |
| 从泌乳开始至泌乳结束的整个期间称泌乳期()。 | √ |
| 第一次产犊后开始泌乳的母牛叫成乳牛()。 | √ |
| 犊牛生后最初几天,可以从初乳获得相应抗体,所以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强()。 | × |
| 凡产犊后的母牛及30月龄以上而仍未产犊的青年母牛均称为成母牛()。 | √ |
| 精料营养丰富,泌乳奶牛日粮可以快速由一种精料更换到另一种精料()。 | × |
| 泌乳盛期奶牛能量负平衡表示奶牛营养物质进食少于泌乳需要()。 | √ |
| 奶牛场在进行人工授精技术时处在发情周期的奶牛均可输精并受孕()。 | × |
| 奶牛的干乳期是指停止挤奶到分娩前这段时间()。 | √ |
| 奶牛的育成母牛是指7月龄至产犊前的母牛()。 | × |
| 奶牛干奶是指在产犊前60天自然停止泌乳()。 | × |
| 奶牛患隐性乳房炎时奶中体细胞数增多,健康牛的牛奶是没有体细胞的()。 | × |
| 奶牛挤奶能力是指奶牛一次挤出奶量的能力()。 | × |
| 奶牛泌乳期发生的能量负平衡实质是奶牛进食营养大于乳中排出的营养()。 | × |
| 奶牛年产奶量常用305天来表示()。 | √ |
| 奶牛年平均产犊间隔天数越大表明牛场管理越好,最好应大于400d()。 | × |
| 奶牛年受胎率指年度内配种后妊娠母牛数占参加配种母牛数的百分率()。 | √ |
| 奶牛前乳房指数是指一次挤奶中前乳区的挤奶量占总挤奶量的百分比()。 | √ |
| 奶牛人工授精技术普遍输精方法是采用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技术()。 | √ |
| 奶牛胎间距为各母牛本胎产犊日距上胎产犊日(不含)的间隔天数()。 | √ |
| 奶牛养殖中哺乳犊牛补料一般先喂青干草后补精料,目的是刺激瘤胃发育()。 | × |
| 能繁母牛是指黄牛(改良牛)2岁以上,或已怀孕,或经产的母牛()。 | √ |
| 年老的牛较年幼的牛脂肪沉积多,饲料利用率高()。 | × |
| 牛一般是较耐寒不耐热()。 | √ |
| 配种怀孕后的牛叫青年初孕牛()。 | × |
| 肉牛给予的营养物质越多,所获得日增重越高,每kg增重所消耗的饲料就越多()。 | × |
| 肉牛生长有“补偿性生长”的特点,利用补偿生长可以大量节省肉牛生产总的饲料消耗()。 | × |
| 肉牛饲养水平高,牛的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屠宰率高,肉质好()。 | √ |
| 肉用型品种牛较乳用型品种牛、役用型品种牛生产速度快,屠宰率高,肉质好()。 | √ |
| 三河牛是我国掊育的乳肉兼用牛品种()。 | √ |
| 生长肉牛肌肉的增重速度以公牛最快,阉牛次之,母牛最慢()。 | √ |
| 我国牛的冷冻精液源于种公牛站,种公牛站一般奶用种公牛和肉用种公牛兼养()。 | √ |
| 我国肉用犊牛通常是随母牛自然哺乳,哺乳期一般5-6个月()。 | √ |
| 我国水牛的选育改良利用以提高乳、肉性能()。 | √ |
| 我国引进瘤牛或含有瘤牛血液的肉牛品种有婆罗门牛、辛地红牛()。 | √ |
| 习惯上把18月龄至初产这一阶段的母牛称为初孕牛,也叫青年母牛()。 | √ |
| 填空题 | 答案 |
| 干乳期后期分娩前奶牛体况评分应为() | 3.25~3.75 |
| 根据奶牛生产的饲养方式牛舍建筑类型有()和()。 | 拴系式牛舍、散放式(散栏式)牛舍 |
| 衡量肉牛生产育肥效果的生产力指标有:()、()。 | 日增重、饲料报酬(饲料转化效率) |
| 可以评定奶牛的繁殖率指标有()和()。 | 年繁殖率、空怀天数(产犊间隔 |
| 奶牛场繁殖配种工作普遍应用的技术是()。 | 人工受精技术 |
| 奶牛场鉴定奶牛发情的方法有()和()。 | 外部观察法、直肠检查法 |
| 奶牛场饲养犊牛的方式有()和()。 | 单圈饲养、集中饲养 |
| 奶牛的干乳期一般为()天。 | 60(45~70) |
| 奶牛乳成分主要包括有()和()。 | 乳脂肪、乳蛋白质(乳糖) |
| 奶牛生产中产奶量度量的指标有()和()。 | 年产奶量、305天奶产量 |
| 奶牛体况评分的实质是()。 | 膘情 |
| 奶用犊牛饲养方式有()和()。 | 单圈饲养、集中饲养 |
| 肉牛异地短期育肥主要应用原理是()。 | 补偿生长 |
| 肉牛异地短期育肥主要应用原理是()。 | 补偿生长 |
| 世界著名乳牛品种有()和()。 | 荷斯坦牛(荷兰牛)、娟珊牛 |
| 世界著名乳役兼用水牛品种有()和()。 | 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 |
| 我国大部分奶牛场繁殖配种时采用的精液源自()。 | 种公牛站 |
| 我国荷斯坦母牛成年平均体重的千克数为()。 | 500~600千克 |
| 我国奶牛饲养方式有()和()。 | 拴系式饲养、散放式(散栏式)饲养 |
| 我国肉牛育肥的肥育技术有()和()。 | 直线育肥技术、吊架子育肥技术 |
| 我国肉用能繁母牛饲养方式有()和()。 | 放牧饲养、舍饲饲养(半舍饲半放牧) |
| 我国饲养的奶牛品种有()。 | 中国荷斯坦牛 |
| 我国饲养的乳牛品种有()。 | 中国荷斯坦牛 |
| 中国水牛的杂交改良利用发展方向是()。 | 乳肉役兼用 |
| 多选题 | 答案 |
| 测定奶牛产奶性能的指标有()。 A、奶产量 B、糖度 C、乳蛋白率 D、乳脂率 E、挤奶强度 | A,C,D |
| 可以评定奶牛的繁殖率指标有()。 A、配种时间 B、犊牛初生体重 C、产犊间隔 D、空怀天数 E、配种体重 | C,D |
| 可以用作奶牛的饲料有()。 A、干草 B、骨粉 C、石粉 D、胡麻饼 E、鱼粉 | A,C,D |
| 母牛妊娠诊断的方法有()。 A、外部观察法 B、直肠检查法 C、阴道检查法 D、超声波探测法 E、妊娠激素测定法 | A,B,D |
| 奶牛场饲养犊牛的方式有()。 A、集中饲养 B、散栏饲养 C、单圈饲养 D、放牧饲养 E、舍饲饲养 | A,C |
|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要检测指标()。 A、体细胞数 B、奶产量 C、抗生素含量 D、饲料报酬 E、排乳速度 | A,B |
| 奶牛生产中产奶量度量的指标有()。 A、日奶产量 B、月奶产量 C、泌乳期奶产量 D、305天奶产量 E、挤奶量 | C,D |
| 牛场建设中牛场规划分区有()。 A、生产管理区 B、辅助区 C、饲养员生活区 D、饲喂区 E、隔离区 | A,B,E |
| 评价奶牛挤奶能力的指标有()。 A、饲料转化效率 B、排乳速度 C、4%标准奶 D、前乳房指数 E、挤奶量 | B,D |
| 肉牛育肥的饲养方式有()。 A、放牧 B、散放 C、颈夹 D、拴系 E、舍饲 | A, E |
| 生产中奶牛场鉴定奶牛发情的方法有()。 A、直肠检查法 B、外部观察法 C、超声波探测法 D、孕激素测定法 E、阴道检查法 | A,B,E |
| 生产中奶牛身上常用的动物标记的方法有有()。 A、打耳缺 B、戴耳标 C、戴颈链 D、电子标记如计步器 E、油漆喷号 | B,C,D |
| 世界著名乳肉兼用牛品种有()。 A、夏洛来牛 B、中国荷斯坦牛 C、西门塔尔牛 D、瑞士褐牛 E、德国黄牛 | C,D |
| 我国的牦牛品种有()。 A、天祝牦牛 B、麦洼牦牛 C、九龙牦牛 D、牛 E、大通牦牛 | B, C,E |
| 我国的肉牛产业中活牛和牛肉制品市场流向模式有()。 A、大众化市场 B、出口 C、乡镇 D、个体 E、高档分割 | A,B,E |
| 我国地方良种黄牛有()。 A、鲁西黄牛 B、草原红牛 C、南德温牛 D、三河牛 E、蒙古牛 | A,E |
| 我国奶牛生产的饲养方式有()。 A、散放式 B、放牧式 C、颈夹式 D、拴系式 E、舍饲式 | A,D |
| 我国肉牛优势产区有()。 A、冀鲁豫地区 B、浙赣地区 C、西南地区 D、京津地区 E、闽粤地区 | A,C |
| 我国引进国外著名肉用牛品种有()。 A、西门塔尔牛 B、比利时蓝白花牛 C、利木赞牛 D、娟珊牛 E、南阳牛 | B,C |
| A、郏县红牛 B、褐牛 C、草原红牛 D、晋南牛 E、中国西门塔尔牛 | B,C,E |
| 简答题 | 答案 |
| DHI测定牛奶体细胞数超过50万个/mL表示何意? | 测定鲜牛奶中的体细胞,是判断乳房炎轻重程度的有力手段。 -健康牛奶体细胞数小于50万个/毫升,一旦得了乳房炎,牛奶中体细胞数明显增加,主要是起着防御、杀菌作用的白细胞数大量增加。 |
| 按肥育对象肉牛肥育方法分那几类? | 按肥育对象不同,肉牛肥育方法可分为白牛肉生产(乳用公犊育肥)、犊牛肥育、幼龄牛强度肥育、架子牛肥育、成年牛肥育。 |
| 除牛舍建筑外规模奶牛场还要配套那些房舍? | 规模奶牛场除牛舍外还要配套建筑其他房舍如饲料库与饲料加工室,技术室,包括生产资料室、繁殖室、兽医室。 |
| 除牛舍外奶牛场的配套建筑设施有哪些? | 奶牛场牛舍外配套设施主要包括运动场,围栏,凉棚,消毒池,粪尿池等。 |
| 规范奶牛场牛群的疫病检测和卫生保健主要集中那几项工作? | 1)进行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检疫;2)奶牛乳房卫生保健,3)牛蹄卫生保健。 |
| 规模奶牛场的成母牛牛群一般分那些群体。 | 成年母牛成年母牛按其泌乳阶段,一般可分为五群: 1)干乳期(60天);2)围产后期(15天);3)泌乳盛期(85天);4)泌乳中期(100天);5)泌乳后期(105天): 或答干乳牛和泌乳牛也可以得分。 |
| 简述奶牛场生产的设备有哪些。 | 奶牛场生产的设备有挤奶设备即挤奶机,目前大部分大中型奶牛场均采用机械挤奶方法;鲜奶贮存、运输设备,即带冷却源的奶罐,运奶车;饲料加工设备,运输,如青贮铡草机、饲料搅拌机(车);通风设备如风扇;粪污处理设备如自动刮粪机等。 |
| 简述奶牛场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哪些生产技术。 | 奶牛生产的主要技术有:(1)挤奶技术;(2) 鲜奶的初步处理技术;(3)奶牛繁殖技术--人工授精;(4)奶牛记录系统技术,也是牛群的标记与编号技术;(5)犊牛去角技术;(6)饲喂技术等。 |
| 简述奶牛的生产过程(或奶牛生产工艺)。 | 奶牛的生产过程就是饲料(粗料, 粮食籽实,副产品)通过奶牛(牛舍、设备、人)转化为牛奶和牛群的过程。 |
| 简述奶牛的饲养方式变化过程。 | 奶牛饲养方式有放牧饲养、舍放综合饲养、定位舍饲、散栏群饲等,因饲养方式的不同,奶牛管理则经历了:放牧饲养的粗放管理 → 定位舍饲的劳动密集型管理 → 散栏群饲的有限精确管理。 |
| 简述奶牛乳房卫生保健措施。 | (1)挤奶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指甲勤修,工作服勤洗,每挤完1头牛应洗手臂,洗手水可用0.1%漂白粉、0.1%新洁尔灭溶液。 (2)保持清洁的挤奶环境,用45℃~50℃的温水按顺序洗净乳房、乳头,并将其由上而下擦干。夏季(7~9月)可在水中加入3~4%次氯酸钠。 (3)乳房洗净后应进行按摩,使其膨胀后即应挤奶,采用正确挤奶方法和操作规程。 (4)要停奶的牛,应在停奶前10天进行隐性乳房炎监测,阳性牛进行治疗。停奶时,每个乳区注射1次抗生素药物。预产前1周,开始药浴乳头,每天2次。 (5)参加DHI检测工作,每月对泌乳牛进行1次隐性乳房炎的监测,尤其在乳房炎流行的夏季(7,8,9)用CMT方法进行乳房炎监测。 |
| 简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测定牛奶哪些组分。 | DHI测定的内容指标有测试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乳糖率、总固体率、尿素氮、细菌总数等。 |
| 简述奶牛生产中挤奶卫生管理包括那些内容? | 包括挤奶机的清洗。挤奶员的手。挤奶杯的消毒。挤奶前后的乳头卫生。 对乳房及乳头擦洗干净。浸泡消毒药的质量与浓度。 |
| 简述奶用母犊在哺乳前期的主要育种管理工作内容。 | 1)称初生体重、测体尺;2)小牛登记,编号;3)去角;4)剪除副乳头;5)刷拭。 必须答出称初生体重或小牛登记或编号才能得分。 |
| 简述奶用育成牛初次配种的月龄、体重、体高要求。 | 15-16月龄是理想的配种时间,体重375kg,体高127cm。 |
| 简述提高肉用能繁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 影响母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因素,营养,配种时间及人为因素等,通过应用下列措施,都可提高母牛繁殖力。 (1)确保全面、均衡的营养;(2)提高管理水平;(3)保持卵巢功能正常,杜绝异常发情;(4)提高繁殖技术;(5)防治疾病引起的不孕;(6)淘汰先天性和生理性不孕的母牛;(7)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与环境条件,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 |
| 简述我国奶牛的优势产区的地理分布。 | 我国的奶牛养殖形成生产带即京津唐(冀)奶牛产业区、黑龙江省奶牛产业区、呼和浩特周边、上海或长江三角州奶牛产业区、西南/西部()等奶牛产业区。 |
| 简述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 | 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有放牧饲养,舍饲,半放牧半舍饲。 |
| 简述我国肉牛养殖生产模式。 | 我国多采用广大农牧户分散饲养繁殖母牛和架子牛,肉牛育肥场集中育肥,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式。 |
| 奶牛场的繁殖记录包括那些? | 奶牛繁殖管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做好牛群的繁殖育种记录,繁殖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公母牛号,发情情况(日期、状况、发情鉴定),配种情况(日期、配种人员、输精次数),妊娠鉴定情况,预产期,产犊情况,疾病治疗等,做到每一头牛有一卡片,具体的繁殖记录有: 发情记录,发情日期、开始时间、持续时间,性欲表现,阴道分泌物状况等。 配种记录,配种日期,第几次配种,与配公牛号,输精时间,输精量,精子活率,子宫和阴道健康状况,排卵时间等。 妊检记录妊检日期,结果,处理意见,预产期,停奶日期等。 流产记录,胎次,配种日期,与配公牛,不孕症史,配种时子宫状况,流产日期,妊娠月龄,流产类型,流产后子宫状况,处理措施,流产后第一次发情日期、第一次配种日期、妊检日期等。 产犊记录,胎次,与配公牛,产犊日期,分娩情况(顺产、接产、助产),胎儿情况(正常胎儿、死胎、双胎、畸形),胎衣情况,母牛健康状况,犊牛性别、编号、体重等。 产后监护记录,分娩日期,检查日期,检查内容,临床状况,处理方法,转归日期等。 兽医诊断及治疗记录,包括各种疾病和遗传缺陷。 所属知识点:ch04se0204 |
| 奶牛场的奶牛有那两种饲喂方法? | (1)传统饲喂方法 (2)全混合日粮(TMR)技术。 |
| 奶牛场的牛舍有那几种? | 牛舍分成母牛舍,产房,青年牛舍,育成牛舍和犊牛舍 |
| 奶牛场的生产计划有那几类? | 提高效益,减少浪费,各奶牛场均应有生产计划,奶牛场生产计划主要包括:牛群周转计划、配种产犊计划、饲料计划和产奶计划等。 |
| 奶牛场犊牛哺喂常乳期的管理有哪些措施? | (1)哺乳,做到五定:定人、定位、定时、定量、定温(喂初乳奶温35~38℃),每次喂完后要用干净毛巾擦干嘴部; (2)补料,一般犊牛生后1周,即开始训练采食精料,生后10天左右训练采食干草。青贮饲料一般从2月龄开始训练采食; (3)去角; (4)剪除副乳头; (5)刷拭; (6)重视卫生管理; (7)满6月龄时称体重、测体尺,转入育成牛饲养阶段适时断奶。 |
| 奶牛场一个月的奶产量如何获得。 | a.每次挤奶后计量奶量并逐天累计; b.每月计量记录3天的产奶量,每次间隔8-11天,以此为根据统计每月和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 |
| 奶牛根据管理和生产需要划分那几个阶段。 | 奶牛根据管理和生产需要一般可分为两类成母牛,生长母牛; (1)成母牛,也叫成年牛,泛指-初次产犊以后的牛,也称成乳牛,根据生产阶段又可分为产乳(奶)牛、干乳(奶)牛、围产期牛. (2)生长母牛,处在生长期的母牛,根据生长阶段又可分犊牛、育成牛、青年后备牛。 |
| 奶牛生产中可以到饲料市场买到哪几种饲料产品。 | 市场中奶牛饲料产品有微量元素或维生素预混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精料混合料)。 |
| 奶用犊牛何时断奶,有什么要求。 | 犊牛连续3天每天至少吃到1.5千克开食料就可以断奶,断 奶 方 法有1) 逐步断奶--在第5周时减少液态料饲喂次数到每天一次;2)快速断奶--如奶牛有机会吃到开食料及饮水。犊牛断奶后,继续喂开食料到4月龄,日食精料应在2.0~2.5千克,以减少断奶应激。4月龄后方可换成育成牛或青年牛精料,以确保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
| 肉牛的育肥原理是什么? | 肉牛的育肥原理是:(1)要使牛尽快育肥,给牛的营养物质必须高于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所以育肥又称过量饲养。(2)牛在育肥期间,前期体重的增加是以肌肉和骨骼为主,后期是以沉积脂肪为主。(3)任何年龄的牛,当脂肪沉积到一定程度后,其生活力下降,食欲减退,饲料转化效率降低,日增重减少,如再继续育肥就不经济了。(4)年龄越小,育肥期越长,犊牛育肥需一年以上;年龄越大,则育肥期越短,如成年牛仅需3个月左右,放牧的饲料转化效率低于舍饲,所以放牧牛的育肥期要比舍饲长些。 |
| 肉牛养殖场(户)盈利来源为何? | 肉牛育肥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如下三个方面: (1)架子牛肥育过程中原有体重的增值,其大小取决于架子牛购入价格与肥育后售出价格之差。 (2)架子牛在肥育过程中增加的体重之价值与饲养成本之差,它取决于饲养成本与增重速度及育肥后牛的售价。 (3)屠宰增值,即牛屠宰后全部产品的销售收入与出售活牛收入之差,它取决于屠宰产品和活牛销售市场的选择。 |
| 肉牛育肥场人力设置分那几个的工种? | 一般的肉牛场的工种主要有饲养工,饲料加工(粗饲料、精饲料、糟渣类)配合与运输,清粪工,押运工,兽医等,同时要考虑临时用工,如制作青贮、装卸饲料、消毒、卫生清洁等,较大的养牛场还要设置门卫、仓库保管、后勤、饲料种植等人员。 |
| 我国的肉牛业区域发展特征的地理分布是什么? | 我国的牛肉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我国养牛比较集中的有四大块:中原肉牛带、东北肉牛带和西南肉牛带、西北肉牛带。 中原肉牛带,北至黄河、南至大别山、桐柏山 (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山西、陕西、江苏和湖北省),其中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四省在肉牛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北肉牛带,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部; 西南肉牛带,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 西北肉牛带,陕、甘、宁、、青海。 |
| 我国农区肉牛养殖比较集中的区域是哪? | 我国农区肉牛养殖比较集中的区域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山西、陕西、江苏和湖北省);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陕、甘、宁、、青海。 |
| 我国肉牛育肥模式有那几种? | 我国肉牛育肥模式按饲养时间长短分为3种: 短期育肥:6个月以内,利用补偿生长; 中期育肥:6个月以上-12个月以下; 长期育肥:12个月以上、有些长达20个月,生产高档牛肉如“雪花肉”。 |
| 我国引进并广泛开展杂交利用的主要肉用牛品种有那些? | 我国引进的国外肉牛品种有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等。 |
| 论述题 | 答案 |
| 论述奶用后备母牛(犊牛、育成牛、青年牛)培育的要求 | (1)犊牛培育要求,1)重视胎儿时期营养供给,确保新生犊牛的健壮,2)提供良好的条件,3)保持良好的乳用体型,4)增强犊牛的健康。 (2)育成牛培育要求,育成牛的培育任务是保证母牛正常生长发育和适时配种。 (3)青年母牛培育要求,保持中等体况,体重保持在500~520千克之间,防止过肥导致难产或其它疾病。 |
| 奶牛为什么要干奶,时间为多少? | 奶牛要干奶的原因: 1)体内胎儿后期快速发育的需要母牛妊娠后期,胎儿生长速度加快,胎儿近60℅的体重是在妊娠最后2个月增长的,需要大量营养。 2)乳腺组织周期性休养的需要。 3)恢复体况的需要。 4)治疗乳房炎的需要。 干奶期的长短,45-70天,平均为60天。 |
| 根据你所学知识,一个1500头规范化奶牛场需要设置哪些岗位? | 奶牛场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员工种类及数量依奶牛场规模、饲养方式、机械化程度、人员的熟练程度而定,规模化的奶牛场员工,一般包括: 管理人员,场长、生产主管、文秘等; 技术员,畜牧、兽医、人工授精、统计等; 财务人员,会计、出纳; 生产人员,饲养员、挤奶员、饲料加工调制人员、机械维修工、清粪工、清洁消毒工、机动人员等;如果有饲料基地还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 后勤人员,司机、保管、采购、保安、厨工等。 |
| 根据你所学知识,一个规范化奶牛场需要建设那类牛舍及购置哪些固定设备。 | 需要建设牛舍: 牛舍是牛采食饲料的地方,在北方地区牛舍还是夜间牛防寒和休息的地方,有的成母牛舍又是挤奶的地方。牛舍分成母牛舍,青年牛舍,育成牛舍,犊牛舍和产房。牛舍的建筑与牛的特点相适应,主要包括牛床,饲槽,粪沟,饲喂走道,牛只栓系设施、或挤奶设备,在北方,牛舍考虑防寒,南方考虑防暑降 购置固定设备:挤奶机,带冷却源的奶罐,运奶车;青贮铡草机、饲料搅拌机(车);风扇;自动刮粪机等。 |
| 根据你所学知识,一个规范化肉牛育肥场需要有哪些建筑设施、设立那些工作岗位。 | 肉牛养殖成场的牛舍建筑,要根据各地全年的气温变化和牛的品种、用途、性别、年龄而确定。建牛舍要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有条件的可盖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 同时需要建配套设施,一般包括粪肥场、运动场、贮料区和饲喂区、供水系统等。 一般的肉牛场的工种主要有饲养工,饲料加工(粗饲料、精饲料、糟渣类)配合与运输,清粪工,押运工,兽医等,同时要考虑临时用工,如制作青贮、装卸饲料、消毒、卫生清洁等,较大的养牛场还要设置门卫、仓库保管、后勤、饲料种植等人员。 |
| 规模奶牛场的奶牛生产定额有哪些? | 规模奶牛场的奶牛生产定额有:a)人员配备定额,即完成一定任务应配备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标准。b)劳动定额,即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符合质量标准的工作量,或完成单位产品或工作量所需要的工时消耗,又可称工时定额。c)饲料消耗定额,即奶牛生产所消耗的饲料量。包括各种精饲料、粗饲料、矿物料以及预混合饲料量。d)成本定额,即生产单位奶牛的消耗生产资料和所付的劳动报酬的总。 |
| 规模奶牛场为饲喂和管理方便牛分群可以细分那几群 | 不同年龄的后备母奶牛及不同泌乳阶段的成年母奶牛在日粮、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方法上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型奶牛养殖场和奶牛养殖大户要想提高饲养效益,不论是后备母奶牛还是成年母奶牛,都必须分群饲养管理。 后备母牛后备母牛按生理发育阶段,一般可分为六群: (1)哺乳期犊牛(0~3月龄):此阶段是后备母牛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时期。 (2)断奶期犊牛(3~6月龄):此阶段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3)小育成牛(6~12月龄):此阶段是母牛性成熟时期,母牛的初情期发生在10~12月龄。 (4)大育成牛(12~18月龄):此阶段是母牛体成熟时期,16~18月龄是母牛的初配期。 (5)妊娠前期青年母牛(18~24月龄):此阶段是母牛初妊期,也是乳腺发育的重要时期。 (6)妊娠后期青年母牛(24~27月龄):此阶段是母牛初产和泌乳的准备时期,是由后备母牛向成年母牛的过渡时期。 成年母牛成年母牛按其泌乳阶段,一般可分为五群: (1)干乳期(60天):自停奶日期至分娩日期之前,此期对奶牛产后及乳房健康至关重要。 (2)围产后期(15天):分娩日期至产后15天(产后半个月内),此期对奶牛的健康及以后的产奶量是关键饲养期。 (3)泌乳盛期(85天):分娩后16~101天(产后4个月内),产奶量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45%~50%。 (4)泌乳中期(100天):分娩后101~200天(产后5~7个月),产奶量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30%左右。 (5)泌乳后期(105天):分娩后201天至停奶前一天(产后8~10个月),产奶量占全泌乳期产期产奶量的20%~25%。 |
| 据你所学知识,陈述我国的肉牛生产体系--带犊繁育体系的内涵。 | 我国肉牛生产是一项的系统工程,带犊繁育体系是我国肉牛生产的基础,包括从母牛饲养到繁殖改良,从犊牛培育到幼牛养殖,它是我国肉牛生产体系中关健的一环,涉及到育种、繁殖、饲养管理和营养等方面,涉及技术服务体系主要有杂交改良体系;繁殖配种体系;饲草料生产加工体系;科学饲养管理体系;肉牛肥育制度和技术体系;疾病防治检疫防疫体系等。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丰富多样的地方品种资源和饲料饲草条件,肉牛生产模式多种多样,但基本的生产体系相同或相似,即均为母牛繁殖带犊饲养体系,在千家万户饲养母牛,繁殖犊牛,培育犊牛和架子牛,母畜或杂交后代母畜留作繁殖,不作为肉畜,肉牛生产基本采用自繁自育和异地肥育两种方式。 |
| 论述乳用成母牛生理及生产特点。 | 生理及生产特点 (1)每日产奶或每月的产奶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一般产后产奶量逐渐增加,在6-8周时达到泌乳高峰,维持一定时间后开始下降。到产后200天左右,由于受妊娠的影响,产奶量进一步下降,直到干奶或停止泌乳。 (3)奶牛的平均产奶变化情况,并非每头个体牛均为平滑曲线,个体牛在泌乳期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产奶量的变化会呈曲线形。 (4)从泌乳曲线中,可以看出最高日(或月)产奶量,另外曲线下部,横纵坐标间的面积就是泌乳期的总产奶量。决定泌乳曲线形态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最高日产奶量和泌乳持续性。 (5)奶牛产后泌乳期内食欲的恢复。 在妊娠后期,胎儿增重迅速,胎儿在子宫内压迫胃肠,造成产后食欲不振。一般奶牛在产后10-12周才能达到干物质采食量的高峰,持续一段时间后,随妊娠进程又逐渐下降。这样干物质采食量的高峰期晚于产奶量高峰期1个月左右,奶牛会在泌乳初期出现营养负平衡,使体重下降,影响奶牛体况和配种。尤其是高产奶牛,这种矛盾越大,受到的影响更大。 生产特点 干奶期:能量正平衡,不产奶,体重增加;任务是干奶保胎、防止过肥,为下一个泌乳期作准备。 围产期:能量由正平衡迅速变为负平衡,由不产奶到产奶,由妊娠变为空怀,生理机能被打乱。任务是保证奶牛母子平安,减少疾病。 泌乳盛期:能量负平衡,产奶达高峰,体重下降到低谷;任务是减少疾病、保证健康、夺取高产、抓好配种。 泌乳中期:能量平衡,干物质摄入达高峰,奶量时下降,体重渐恢复。任务是抓奶保胎。 泌乳后期:能量正平衡,奶量下降,体重增加。任务是恢复体质,促进胎儿发育。 |
| 论述乳用牛的牛蹄的保健有那些规范措施? | 奶牛牛蹄的保健的措施包括修蹄、蹄浴、护蹄,牛蹄卫生保健规程(措施)有:(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供应营养,加强圈舍及环境卫生。(2)加强选种选配,淘汰蹄肢有严重缺陷的公牛、母牛。(3)经常保持牛蹄卫生,冬天用毛刷刷蹄,夏季用清水彻底冲洗牛蹄。坚持用4%硫酸铜液对牛施使喷洒浴蹄,夏、秋季节,每5~7天浴蹄1~2次,冬春可适当延长浴蹄间隙。(4)建立定期修蹄制度,每年对全群牛只蹄肢进行普查l~2次,于春季、秋季统一全群修蹄1~2次。加强观查,对蹄变形的牛应随时修正;蹄变形严重和蹄病牛要及时修蹄,并要对症治疗,促进痊愈过程。 |
| 论述提高奶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 (1)做好母牛的发情观察,为尽可能提高发情母牛的检出率,每天至少在早、中、晚分3次进行定时观察,分别安排在早晨7时、中午13时、晚上23时,每次观察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适时输精,牛一般在发情终止后7~14小时排卵,考虑到卵子的寿命以及精子的运行时间等因素,牛适宜的配种时间应在排卵前的6~7小时。 (3)严格消毒制度,配种前要对输精器械以及牛的外阴部要进行严格清洗消毒,避免因输精而造成新的污染。 (4)注意粗饲料的饲喂,粗饲料喂量与牛的繁殖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粗饲料的必需养分与体质有关。给予的粗饲料,可根据干物质与体重之比进行调整,但应注意给予率与卵巢功能的关系。一般牛干物质量与体重比为1.0%~1.6%之间,高产牛干物质量与体重比为1.0%~1.8%。 (5)加强母牛分娩前后的卫生管理,做好分娩前后的卫生工作,可大大减少母牛产后的胎衣不下,同时对母牛产后的子宫复旧有一定效果。 (6)管理,管理好牛群,尤其是抓好基础母牛群,这也是提高繁殖力的重要措施。管理工作牵涉面很广,主要包括组织合理的牛群结构,合理的生产利用,母牛发情规律和繁殖情况调查,空怀、流产母牛的检查和治疗,配种组织工作,保胎育幼等方面。凡失去繁殖能力的母牛及牛群中其他的不良个体应及时淘汰。对于配种后的母牛,还应检查受胎情况,以便及时补配和做好保胎及加强饲养管理等工作。 (7)不孕症的防治,不孕症对养牛业危害很大,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 论述我国奶牛养殖生产模式。 | 经过30多年发展,从我国乳业的企业形式来看,已形成以下五种模式: (1)“公司+农户”模式。采取分散饲养、集中挤奶和"奶牛小区"等组织形式,达到"奶牛下乡,鲜奶进城"的目标。 (2).“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3)“一条龙+农户”模式。产业链完整,自然条件良好,具备从牧场建设开始的能力。 (4)“重点奶牛养殖场区(或奶牛小区、合作社)+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这种组织经营模式一般由有关部门倡导,养殖场或奶牛合作社为核心,奶农自愿参加,实现饲料生产加工、原料奶生产、销售一体化。(5)“品牌+市场”模式。利用其品牌、资金优势、技术和服务体系进行兼并、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以全国的资源做全国的市场。 |
| 论述我国肉牛产业的主要经营模式。 | 根据我国养牛生产的区域性特征和实际情况,我国农牧区种肉牛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有: 1)肉牛产业链式发展模式 2)肉牛小群体大规模发展模式 3)资源优势互补的异地肥育模式 或 1)草原肉牛生产体系: 放牧:母牛繁殖 架子牛(出售) 育肥出栏 2)农区肉牛生产体系: 舍饲(+放牧): 母牛繁殖 架子牛(出售) (舍饲)育肥出栏 3)异地育肥生产体系: (舍饲) (购)架子牛 育肥出栏 |
| 论述我国现阶段的肉牛产业的特征。 | (1)区域发展特征明显我国的牛肉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我国养牛比较集中的有四大块:中原肉牛带、东北肉牛带和西南肉牛带、西北肉牛带。 (2)发展速度快,水平不高仍然是肉牛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在牛的生产周期长,出栏率低、出栏牛的屠宰体重小、个体产肉量少。 (3)牛肉出口量小,档次低。进口量大,包括高档和下水 (4)我国肉牛生产方式,主要农户饲养母牛培育架子牛,架子牛易地育肥 (5)我国肉牛场的适度发展规模,我国活牛及牛肉市场主要在国内小规模,大群体是我国农村发展肉牛生产的主要模式。 (6) 我国的肉牛市场模式,中国的肉牛业市场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产品的主要三个流向,大众化市场;活牛、牛肉出口;高档分割牛肉用于高级宾馆、饭店、酒店、超市。 |
| 论述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 | 影响奶牛产奶能力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3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 1)品种不同,表现在遗传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其产奶量和奶的组成也不相同,这是各品种的特征之一。 2)个体,一般地说,体型较大的乳牛,消化器官容积较大,采食量大,故产奶量较高(r=0.7)。例如,荷斯坦牛的体型大比体型小的产奶量高。 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由于个体间遗传素质的不同,即使在同样环境条件下,产乳量及其乳的成分、性质也有很大差异,甚至高于品种间差异。 例如,乳脂率变动范围,荷斯坦牛为2.6-6%,娟姗牛为3.3-8.4%,而产乳量变动则更大,由2000千克至27000千克。 (2)生理因素 1)年龄和胎次,奶牛产奶能力随着年龄和胎次增加而发生规律性变化。一般地说,奶牛产奶量总是随着生长发育程度,特别是随着乳腺发育程度而增长。成年时,产奶量达到最高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逐渐衰老而使产奶量开始下降。2岁产犊的初胎母牛,其泌乳量约相当于成年时的70%,3岁时为80%,4岁时为90%,5岁时95%,6岁时为成年产量。 2)初次产犊年龄育成母牛初次产犊年龄的迟早,对其产奶量也有影响。 3)泌乳期各阶段的影响,乳牛在一个泌乳期中产奶量呈规律性变化。一般低产母牛在产后20~30天、高产牛在产后40~50天产奶量达到最高峰;这段最高峰一般约维持20~60天,以后便开始下降。高产品种一般每月大约下降4%~5%,低产品种下降9%~10%;最初数月下降速度较慢,到泌乳末期(妊娠5~6个月以后),泌乳量迅速下降。 4)干乳期,母牛在妊娠期的最后几个月,体内胎儿生长迅速,这时乳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很大变化,产奶量急剧下降,低产母牛此时自动停止泌乳,高产母牛一直到分娩前仍继续泌乳。母牛在分娩前有一段休息时间,并在干乳期中加强饲养管理,能提高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干奶期一般为60天。 5)产犊间隔,最理想的是母牛在一年中泌乳10个月,干乳2个月,使之一年一产。如果母牛久配不孕,或人为地不给母牛及时配种,使母牛的泌乳期过长,其产犊间隔超过380~400天,这样来利用母牛,使其年产量大大降低。同时,母牛分娩后迟迟不给配种,也容易造成母牛的不孕症。 6)疾病与药物,母牛在患病和损害健康的情况下,有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因而影响奶的形成,产奶量随之下降,奶的组成亦发生变化。特别是患乳房炎、酮病、乳热症和消化道疾病时,泌乳量显著下降。 (3)环境因素 奶牛产奶量的遗传力较低,据估计,约为0.25~0.30。故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外界环境中,饲养管理是影响乳牛生产能力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饲料条件对提高母牛的产奶量和奶的组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牛奶中的各种成分是由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血管在乳腺分泌细胞内合成、转化而来的。 1)饲养管理,乳牛在泌乳期中,必须根据其体重、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成分以及体况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全价饲养。奶牛的产奶量遗传力只有0.25~0.30,也就是说母牛产奶量的高低有70%~75%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而环境因素中对产奶量影响最大的是饲养管理条件。 2)产犊季节及外界温度,母牛的产犊季节和月份对其泌乳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母牛最适宜的产犊季节是在冬、春季。因为母牛在分娩后泌乳旺期,恰好在青绿饲料丰富和气候温和的季节,母牛体内催乳素分泌旺盛,又无蚊蝇侵袭,有利于产奶量的提高。 3)挤奶技术,正确的挤奶技术是提高乳牛产奶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挤奶并不是牛奶从乳房内排出的简单的机械作用,而是挤奶时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排乳过程的。 挤奶技术熟练,并能根据乳牛的泌乳特性进行挤奶,就能提高产奶量;反之,则会降低产奶量。 4)乳房按摩,挤奶前用热水擦洗乳房,能引起血管反射性扩张,使血液流向乳房的数量增多,能加强乳脂的合成作用。挤奶前按摩乳房,可使乳房迅速膨胀,促进排乳作用。在挤奶前按摩乳房,能提高母牛的泌乳量达10%~20%,而且还可使乳脂率提高0.2%~0.4%。在挤奶前不按摩乳房或按摩不充分的情况下,乳腺内的奶只有10%~25%进入乳池;而在较长时间按摩的情况下,进入乳池的乳腺泡奶可达70%~90%。 5)挤乳次数,母牛产乳能力的高低,与挤乳次数也有关系。国外有些国家从节约劳动力出发,一般每天多挤乳2次。适当缩短挤乳间隔时间,增加挤乳次数,加速奶的形成和分泌,无疑是能增加产奶量的。据研究,每天挤乳3次的比挤2次者可增加产奶量10%~20%,挤4次的比3次者又可提高5%~15%。另一方面,由三次改为二次挤乳时,对高产牛影响较大,对低产牛则影响不大。 |
| 论述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 肉牛生产性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既有先天性因素,又有后天性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肉用品种的牛比乳用牛、乳肉兼用牛和役用牛能较快地结束生长期,能早期进行育肥,提前出栏,节约饲料,并能获得较高屠宰率和胴体产肉率。肉用牛能较均匀地在体内储积脂肪,使肉形成大理石纹状,肉味鲜美,质量较高;同时,牛的体型对牛肉的生产水平也有一定影响,肉用体型愈显著,其产肉性能愈高。 肉用型品种牛较乳用型品种牛、役用型品种牛生产速度快,屠宰率高,肉质好。 (2)性别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牛的性别影响牛肉的产量和肉品质,公牛的生长发育比母牛快,育成期公牛比阉牛有较高的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屠宰率和较大的眼肌面积。 公牛生长速度快,瘦肉多,屠宰率高,饲料利用效率高。母牛肌纤维细,骨比例小,脂肪含量高,肉质好。阉牛的特点介于公牛与母牛之间。 (3)年龄与体重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年龄对肉牛生长和育肥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说,肉牛在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减慢,第二年增重速度为第一年的70%,第三年的增重速度又只有第二年的50%。年龄小的牛比年龄大的牛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 年幼的牛较年老的牛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年幼的牛较年老的牛肌纤维细,脂肪沉积少,肉嫩。体重大的牛较体重小的牛屠宰率高。 (4)杂交类型的影响。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品种间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生长发育快,饲养报酬高,胴体出肉率高,但杂交类型不同,育肥效果也不一样,实践证明,轮回杂交和三元杂交的效果要优于二元杂交。 (5)饲养水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营养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肉牛的生长、脂肪沉积、产肉量和肉的品质。若营养供给充足,就能获得较快的增重,只有育肥度好的牛,其产肉量和肉质才是最好的;若营养缺乏,势必影响肉牛的增重速度。因此只有按牛的营养需要合理投料,结合市场需求科学饲养,才能达到理想的育肥效益。 饲养水平高,牛的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屠宰率高,肉质好。 (6)环境因素。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及卫生等几个因素,这些因素若不重视也会严重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尤其是对犊牛影响更为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长发育,温度过低会影响牛对饲料的消化率,增加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生产速度,增加饲养成本,一般来说肥育牛环境温度在5~21℃较适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牛机体反应,造成体能消耗。 |
| 论述影响肉牛育肥效果的因素。 | (1)肉牛育肥品种选择, 我国尚没有自己培育的肉用牛品种,实际可以用来作为商品肉牛进行育肥的,大量还是利用国外肉牛品种和我国地方品种母牛(杂交母牛)杂交产生的改良牛 a.公牛育肥与阉牛育肥,对24月龄以内肥有屠宰的公牛,以不去势为好。 b.不同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对增重的影响各杂交组合在育肥期的增重效果明显高于本地牛,但在出售价格上本地牛高于杂交牛 (2)适宜育肥的牛年龄(月龄) 国外一般肉牛多在1.5岁左右屠宰,最迟不超过2岁。根据各地经验,我国地方品种牛成熟较晚,一般1.5-2岁间增重较快,故在2岁左右屠宰。过晚屠宰,肉的品质下降,饲料转化效率低,成本提高。由此可见1-2岁以内的牛最适宜育肥。 一般地讲,年龄越大,增重速度越慢,饲料报酬越低。肉牛在出生第一年增重最快;第二年增重仅为第一年增重的70%;第三年增重仅为第二年增重的50%。青年牛的增重主要是增长肌肉、器官和骨骼,而老年牛的增重则主要增加脂肪。根据各地经验,我国地方品种牛成熟较晚,一般1.5~2岁间增重较快,故在2岁左右屠宰。1~2岁以内的牛最适宜育肥。 (3)日粮营养提供对肉牛增重的影响 饲养是改善肉的品质,提高肉的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在不影响牛的健康和消化的前提下,给予的营养物质越多,所获得的日增重就越高,每kg增重所消耗的饲料就越少,出栏亦可提前。 (4)肉牛适宜育肥的季节 四季分明的地区,春、秋季节肥育效果好。此时气候温和,蚊蝇少,适宜肉牛的生长,牛的来食量大,生长快。肥育季节最好错过夏季,此时天气炎热,食欲下降,不利于牛的增重。冬季由于气温低,牛体用于维持需要的热能多,增重减慢,因此冬季肥育,饲料消耗多,饲料报酬低,经济上不合算;而且冬季青饲料缺乏,用于贮备草料的费用增加,也提高了饲养成本。一般说来,在气温5℃~21℃环境中,最适宜牛的生长。夏季(特别是气温高于27℃时)注意防暑工作,在舍外措凉棚,避免曝晒。冬季,白天喂后可让牛在舍外晒太阳,傍晚入棚舍。为了避免在冬季肥育肉牛,可调节配种产犊季节,进行季节性肥育。调整的方法是集中在4~5月配种,第二年的早春2~3月产犊,18~20个月龄进入冬季前出栏。 (5)育肥牛的出栏及运输 要依据育肥牛的腰情、体重、去势而定。对腰情好有相应体重,但增重低的牛要及时出栏。同时要及时淘汰牛群中的劣质牛。育肥牛在购进或销售时,长途运输失重较多,可达10%左右,要备好优质草料、水,运输前,并注意中途饮水,防止急刹车、急拐弯,以免牛体受伤或事故发生,运输时注意夏季防暑冬季防寒。 |
| 描述奶牛泌乳期泌乳、采食、体重变化的曲线,并简单解释。 | (1)一般产后产奶量逐渐增加,在6-8周时达到泌乳高峰,维持一定时间后开始下降。到产后200天左右,由于受妊娠的影响,产奶量进一步下降,直到干奶或停止泌乳。(2)奶牛产后泌乳期内食欲的恢复,在妊娠后期,胎儿增重迅速,胎儿在子宫内压迫胃肠,造成产后食欲不振。一般奶牛在产后10-12周才能达到干物质采食量的高峰,持续一段时间后,随妊娠进程又逐渐下降。这样干物质采食量的高峰期晚于产奶量高峰期1个月左右,奶牛会在泌乳初期出现营养负平衡,使体重下降,影响奶牛体况和配种。尤其是高产奶牛,这种矛盾越大,受到的影响更大。 或回答 奶牛产后产奶量迅速上升,一般5~8周即可达产奶高峰,此时,虽然食欲已恢复正常,但采食量因为生理上的原因,大约在12~14周干物质进食量才达到高峰。故此期奶牛无论怎样饲喂,也很难满足产奶需要,高产牛尤甚。据报道,约80%的奶牛在产后30~40天,体况减少1/2~3/4分,经产牛一般在产后70~90天体况才开始逐渐恢复。而且极端的体重变化及过分减重均会导致发情延迟,卵泡发育受阻,静止发情增多,受胎率降低,而影响母牛繁殖力。 或回答 画出三条曲线。 |
| 奶牛场饲料管理应注意那些事项? | 饲料费用的支出是奶牛场生产经营中支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如以舍饲为主的场来计算,该费用在全部费用中所占比例约50%,甚至更高,其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到饲养成本,并且对牛群的质量和产奶量均有影响。 (1)管理原则,要注意质和量并重的原则,不能随意偏重哪一方面。 要根据生产上的要求,尽量发挥当地饲料资源的优势,扩大来源渠道,既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又要力争降低饲料成本。饲料供给要注意合理日粮的要求,做到均衡供应,各类饲料合理配给,避免单一性。 为了保证配合日粮的质量,对于各种精、粗料,要定期做营养成分的测定。 (2)合理的计划,确保均衡供应,按照全年的需要量,对所需各种饲料提出计划储备量。在制定下一年的饲料计划时,先需知道牛群的发展情况,主要是牛群中的产奶牛数,测算出每头牛的日粮需要及组成(营养需要量),再累计到月、年需要量。编制计划时,要注意在理论计算值的基础上对实际采食量可适当提高15%-20%。 (3)饲料的供应,了解市场的供求信息,熟悉产地和摸清当前的市场产销情况,联系采购点,把握好价格、质量、数量验收和运输,对一些季节性强的饲料、饲草,要做好收购后的贮藏工作,以保证不受损失。 (4)加工和储藏 ,精料加工需符合生产工艺规定,混合均匀,自加工为成品后应在10天内喂完,每次发1-2天的量,特别是潮湿的季节,要注意防止霉变。青贮玉米的制备要按规定要求,保证质量。青贮窖要防止漏水,不然易发生霉烂。干草、稻草本身要求干燥无泥,堆码整齐,顶不能漏水,否则会引起霉烂;还要注意防止火灾。青绿多汁料,要逐日按次序将其堆好,堆码得不能过厚过宽,否则败烂易发生中毒。块茎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等也可利用青贮方法延长其保存时间,同时也可保持原有的营养水平。 |
| 我国肉牛生产中架子牛易(异)地育肥的科学育肥原理是什么?生产中如何应用 | 肉牛异地短期育肥主要应用了架子牛的补偿生长原理,即在某一阶段由于饲料或管理原因造成肉牛生长发育受阻,一旦恢复高饲养水平,牛体重增长速度大大增加,会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正常体重水平。尽管如此,但由于饲养期延长,总的饲料消耗成本增加,所以,这种饲养方法并不足取。 主要用于肉牛吊架子育肥技术。 犊牛断奶后以放牧或以粗饲料喂养,日增重维持在0.3千克左右,喂到18~20月龄,体重达到300~350千克,然后催肥90~120天左右出栏,使体重达到400~450千克。这种育肥法就是在育肥之前利用廉价的饲草使牛的骨架和消化器官得到充分的发育。进入育肥期后,提高营养水平,强度育肥。 架子牛育肥,是我国常用的一种育肥方式,架子牛通常从外地(牧区、集市)等购入至肥育场进行肥育,也称异地肥育。架子牛育肥方法 主要有高能日粮强度育肥法、酒糟育肥法、青贮料育肥法、氨化秸秆育肥法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