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钢结构厂房的安装工艺为:
基础交接→立钢柱→安装系杆→安装钢梁→安装吊车梁→柱间支撑→檩条安装→维护彩板安装→屋面板安装
基础交接时要严格检查地脚螺栓及预埋件的位置、标高,严禁有较大误差。
钢结构元件进场时,要按照图纸检查其尺寸、螺孔位置等。
立钢柱时要严格控制钢柱的标高、、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安装时严禁气割扩孔。待钢柱校正垂直度完毕后,及时紧固螺栓,紧固次序从中间开始,对称向两边进行,紧固程度检查方法:用小锤敲击螺栓,有嗡嗡声为未紧固好,发出沉闷声为已紧固好。
钢柱安装完后,要及时安装系杆。
钢梁吊装:吊装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吊装方法,吊装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安全保证措施。安装时要严格控制梁的轴线位置和垂直度,严禁超差。安装吊车梁时要注意其标高、相邻两段吊车梁的高差,吊车梁接头部位严禁错位。高强度螺栓的紧固、检查同立钢柱。
安装柱间支撑、檩条、拉条、隅撑时,要注意保护主体,防止磕掉油漆。安装时注意檩条的方向、拉条的间距;隅撑、拉条严禁焊接。安装完后要检查是否有掉漆部位,发现掉漆要及时补漆。
屋面板安装工艺:
檩拖安装—檩条安装—拉条—撑杆—隅撑—压型钢板内板—玻璃丝绵—压型钢板外板—收边—收尾。
安装屋面板时要防止钢板对折,压型钢板铺设的重点是边、角的处理。边、角处理前,应认真、仔细地制作边、角样板,然后再下料切角。压型钢板如有弯曲、微损应用木锤、扳手修复,严重破损、镀锌层严重脱落则应废弃。板钉必须用防水钉头。
檐口(岩棉/矿渣棉)必须用彩板收边或角铝和密封材料封边,防止芯材外露因雨季导致潮气侵入和渗水等,严重影响板材质量和使用寿命。
屋面板的搭接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避免渗漏现象发生。
附:钢结构安装、焊接允许偏差(截取自《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附录C 钢构件组装的允许偏差
C.0.1焊接H型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C.0.1的规定。
表C.0.1 焊接H型钢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图 例 | ||
| 截面高度h | h<500 | ±2.0 | ||
500| ±3.0 | | |||
| h>1000 | ±4.0 | |||
| 截面宽度b | ±3.0 | |||
| 腹板中心偏移 | 2.0 | |||
| 翼缘板垂直度 | b/100,且不应大于3.0 | |||
| 弯曲矢高(受压构件除外) | l/1000,且不应大于10.0 | |||
| 扭 曲 | h/250,且不应大于5.0 | |||
| 腹板局部平面度f | t<14 | 3.0 | ||
| t≥14 | 2.0 | |||
表C.0.1 焊接连接制作组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图 例 |
| 对口错边 | t/10,且不应大于3.0 | |
| 间 隙a | ±1.0 | |
| 搭接长度b | ±5.0 | |
| 缝 隙 | 1.5 |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图 例 | |
| 高度h | ±2.0 | ||
| 垂直度 | b/100,且不应大于3.0 | ||
| 中心偏移e | ±2.0 | ||
| 型钢 错位 | 连接处 | 1.0 | |
| 其他处 | 2.0 | ||
| 箱形截面高度h | ±2.0 | ||
| 宽度b | ±2.0 | ||
| 垂直度 | b/200,且不应大于3.0 | ||
续表C.0.3 单层钢柱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图 例 | |
| 柱底面到柱端与桁架连接的最上一个安装孔距离l | ±l/1500 ±15.0 | 用钢尺检查 | ||
| 柱底面到牛腿支承面距离 | ±l1/2000 ±8.0 | |||
| 牛腿面的翘曲 | 2.0 | 用拉线、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 ||
| 柱身弯曲矢高 | H/1200,且不应大于12.0 | |||
| 柱身扭曲 | 牛腿处 | 3. 0 | 用拉线、吊线和钢尺和检查 | |
| 其他处 | 8.0 | |||
| 柱截面几何尺寸 | 连接处 | ±3.0 | 用钢尺检查 | |
| 非连接处 | ±4.0 | |||
| 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 | 连接处 | 1.5 | 用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 |
| 其他处 | b/100,且不应大于5.0 | |||
| 柱脚度板平面度 | 5.0 | 用1m直尺和塞尺检查 | ||
| 柱脚螺栓孔中心对柱轴线的距离 | 3.0 | 用钢尺检查 | ||
表C.0.4 多节钢柱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图 例 | ||
| 一节柱高度H | ±3.0 | 用钢尺检查 | |||
| 两端最外侧安装孔距离 | ±2.0 | ||||
| 铣平面到第一个安装孔距离a | ±1.0 | ||||
| 柱身弯曲矢高f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一节柱的柱身扭曲 | 用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 | ||||
| 牛腿端孔到 柱轴线距离 | ±3.0 | 用钢尺检查 | |||
| 牛腿的翘曲或扭曲 | ≤1000 | 2.0 | 用拉线、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 ||
| >1000 | 3.0 | ||||
| 柱截面 尺寸 | 连接处 | ±3.0 | 用钢尺检查 | ||
| 非连接处 | ±4.0 | ||||
| 柱脚底板平面度 | 5.0 | 用直尺和塞尺检查 | |||
| 翼缘板对腹板的垂直度 | 连接处 | 1.5 | 有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 ||
| 其他处 | b/100,且不应大于5.0 | ||||
| 柱脚螺孔对柱轴线的距离a | 3.0 | 用钢尺检查 | |||
| 箱型截面连接处对角线差 | 3.0 | ||||
| 箱型柱身板垂直度 | h(b)/150,且不应大于5.0 | 用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 |||
表C.0.5 焊接实腹钢梁处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图 例 | ||
| 梁长度l | 端部有凸缘支座板 | 0,-5.0 | 用钢尺检查 | ||
| 其他形式 | ±l/2500 ±8.0 | ||||
| 端部高度h | h≤2000 | ±2.0 | |||
| h>2000 | ±3.0 | ||||
| 拱度 | 设计要求起拱 | ±l/5000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设计未要求起拱 | 10.0 -5.0 | ||||
| 侧弯矢高 | l/2000,且不应大于8.0 | ||||
| 扭曲 | h/250,且不应大于8.0 | 用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 | |||
| 腹板局部平面度 | 5.0 | 用1m直尺和塞尺检查 | |||
| 4.0 | |||||
| 翼缘板对腹板的垂直度 | b/100,且不应大于3.0 | 用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 |||
| 吊车梁上翼缘与轨道接触面平面度 | 1.0 | 用200m、1m直尺和塞尺检查 | |||
| 箱型截面对角线差 | 5.0 | 用钢尺检查 | |||
| 1.0 | |||||
| 箱型截面两腹板到翼缘板中心线距离a | 连接处 | 1.5 | |||
| 其他处 | |||||
| 梁端板的平面度(只允许凹进) | h/500,且不应大于2.0 | 用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 |||
| 梁端板与腹板的垂直度 | h/500,且不应大于2.0 | 用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 |||
表C.0.6 钢桁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图 例 | |
| 桁架最外端两个孔或两端支承面最外侧距离 | l≤24m | +3.0 -7.0 | 用钢尺检查 | |
| l>24m | +5.0 -9.0 | |||
| 桁架跨中高度 | ±10.0 | |||
| 桁架跨中拱度 | ±l/5000 | |||
| 10.0 -5.0 | ||||
| 相邻节间弦杆弯曲(受压除外) | l1/1000 | |||
| 支承面到第一个安装孔距离a | ±1.0 | 用钢尺检查 | ||
| 檀条连接支座间距 | ±5.0 | |||
表C.0.7 钢管构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图 例 |
| 直 径 | ±d/500 ±5.0 | 用钢尺检查 | |
| 构件长度 | 3.0 | ||
| 管口圆度 | d/500,且不应大于5.0 | ||
| 管面对管轴的垂直度 | l/1500,且不应大于3.0 | 用焊缝量规检查 | |
| 弯曲矢高 | l/1500,且不应大于5.0 | 用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 | |
| 对口错边 | t/10,且不应大于3.0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注:对方矩形管,d为长边尺寸 | |||
表C.0.8墙架、檀条、支撑系统钢构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 构件长度l | ±4.0 | 用钢尺检查 |
| 构件两端最外侧安装孔距离l1 | ±3.0 | |
| 构件弯曲矢高 | l/1000,且不应大于10.0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截面尺寸 | +5.0,-2.0 | 用钢尺检查 |
表C.0.9 钢平台、钢梯和防护钢栏杆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图 例 |
| 平台长度和宽度 | ±5.0 | 用钢尺检查 | |
| 平台两对角线差 | 6.0 | ||
| 平台支柱高度 | ±3.0 | ||
| 平台支柱弯曲矢高 | 5.0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平台表面平面度(lm范围内) | 6.0 | 用1m直尺和塞尺检查 | |
| 梯梁长度l | ±5.0 | ||
| 钢梯宽度b | ±5.0 | ||
| 钢梯安装孔距离a | ±3.0 | ||
| 钢梯纵向挠曲矢高 | l/1000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踏步(棍)间距 | ±5.0 | 用钢尺检查 | |
| 栏杆高度 | ±5.0 | ||
| 栏杆立柱间距 | ±10.0 |
※D.0.1钢构件预拼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D的规定。
D.0.1钢构件预拼装的允许偏差(mm)
| 构件类型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
| 多节柱 | 预拼装单元总长 | ±5.0 | 用钢尺检查 | |
| 预拼装单元弯曲矢高 | l/1500,且不应大于9.0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接口错边 | 2.0 | 用焊缝量规检查 | ||
| 预拼装单元柱身扭曲 | h/200,且不应大于5.0 | 用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 | ||
| 顶紧面至任一牛脚距离 | ±2.0 | 用钢尺检查 | ||
| 梁、桁架 | 跨度最外两端安装孔或两端支承面最外侧距离 | +5.0,-9.0 | ||
| 接口截面错位 | 2.0 | 用焊缝量规检查 | ||
| 拱度 | 设计要求起拱 | ±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设计未要求起拱 | l/2000,0 | |||
| 节点处杆件轴线错位 | 4.0 | 划节后用钢尺检查 | ||
| 管构件 | 预拼装单元总长 | ±5.0 | 用钢尺检查 | |
| 预拼装单弯曲矢高 | l/1500,且不应大于9.0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对口错边 | t/10,且不应大于3.0 | 用焊缝量规检查 | ||
| 坡口间隙 | +2.0,-1.0 | |||
| 构件平面总体预拼装 | 各楼层柱距 | ±4.0 | 用钢尺检查 | |
| 相邻楼层梁与梁之间距离 | ±3.0 | |||
| 各层间框架两对角线之差 | H/2000,且不应大于5.0 | |||
| 任意两对角线之差 | H/2000,且不应大于8.0 | |||
E.0.1 单层钢结构中柱子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E.0.1的规定.
表E.0.1 单层钢结构中柱子安装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图 例 | 检验方法 | ||
| 柱脚底座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 | 5.0 |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 |||
| 柱基准点标高 | 有吊车梁的柱 | +3.0 -5.0 | 用水准仪检查 | ||
| 无吊车梁的柱 | +5.0 -8.0 | ||||
| 弯曲矢高 | H/1200,且不应大于15.0 |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柱轴线垂直度 | 单层柱 | H≤10m | H/1000 |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 | |
| H>10m | H/1000,且不应大于25.0 | ||||
| 多节柱 | 单节柱 | H/1000,且不应大于10.0 | |||
| 柱全高 | 35.0 | ||||
表E.0.2 钢吊线梁安装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图 例 | 检验方法 | |||
| 梁的跨中垂直度 | h/500 |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 ||||
| 侧向弯曲矢高 | l/1500,且不应大于8.0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垂直上拱矢高 | 8.0 | |||||
| 两端支座中心位移 | 安装在钢柱上时,对牛脚中心的偏移 | 5.0 | ||||
| 安装在混凝土柱上时,对定位的轴线的偏移 | 5.0 | |||||
| 吊车梁支座加劲板中心与柱子承压加劲板中心的偏移 | t/2 |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 ||||
| 同跨间内同一横截面吊车梁顶面高差 | 支座处 | 8.0 | 用经纬仪、水准仪和钢尺检查 | |||
| 其他处 | 12.0 | |||||
| 同跨间内同一横截面下挂式吊车梁顶面高差 | 8.0 | |||||
| 同列相邻两柱间吊车梁顶面高差 | l/1500,且不应大于8.0 | 用水准仪和钢尺检查 | ||||
| 相邻两吊车梁接头部位 | 中心错位 | 3.0 | 用钢尺检查 | |||
| 上承式顶高差 | 1.0 | |||||
| 下承式底面高差 | 1.0 | |||||
| 同跨间任一截面的吊车梁中心跨距 | ±8.0 | 用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检查;跨度小时,可用钢尺检查 | ||||
| 轨道中心地吊车梁腹板轴线的偏移 | t/2 |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 ||||
表E.0.3 墙架、檀条等次要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检 验 方 法 | |
| 墙架立柱 | 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 | 8.0 | 用钢尺方法 |
| 垂直度 | H/1000,且不应大于8.0 |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 | |
| 弯曲矢高 | H/1000,且不应大于12.0 |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 | |
| 抗风桁架的垂直度 | h/250,且不应大于10.0 |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 |
| 檩条、墙梁的间距 | ±5.0 | 用钢尺检查 | |
| 檩条的弯曲矢高 | L/750,且不应大于10.0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墙梁弯曲矢高 | L/750,且不应大于8.0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 注:1 H为墙架立柱的高度;2 h为抗风桁架的高度;3 L为檩条或墙梁的长度。 | |||
表E.0.4 钢平台、钢梯和防护栏杆安装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 许 偏 差 | 检验方法 |
| 平台高度 | ±12.0 | 用水准仪检查 |
| 平台梁水平度 | l/1000,且不应大于16.0 | 用水准仪检查 |
| 平台支柱垂直度 | H /1000,且不应大于12.0 |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 |
| 承重平台梁侧向弯曲 | l/1000,且不应大于8.0 |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
| 承重平台梁侧垂直度 | h/1000,且不应大于10.0 |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
| 直梯垂直度 | l/250,且不应大于12.0 |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
| 栏杆高度 | ±12.0 | 用钢尺检查 |
| 栏杆立柱间距 | ±12.0 | 用钢尺检查 |
表E.0.5多层及高层钢结构中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应(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图 例 | 检验方法 |
| 上、下柱连接处的错 | 3.0 | 用钢尺检查 | |
| 同一层柱的各柱顶高度差 | 5.0 | 用水准仪检查 | |
| 同一根梁两端顶面的高差 | l/1000,且不应大于8.0 | 用水准仪检查 | |
| 主梁与次梁表面的高差 | ±2.0 | 用直尺和钢尺检查 | |
| 压型金属板在钢梁上相邻列的错位 | 12.00 | 用直尺和钢尺检查 |
表E.0.6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主体结构总高度的允许偏差(mm)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图 例 |
| 用相对标高度控制安装 | ||
| 用设计标高控制安装 | H/1000,且不应大于25.0 -H/1000,且不应大于-25.0 | |
| 注:1 为每节柱子长度的制造允许偏差;2 为每节柱子长度受荷载后的压缩值;3 为每节柱子接头焊缝的收缩值。 | ||
附录F 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测定方法
F.0.1测针:测针(厚度测量仪),由针杆和可滑动的圆盘组成,圆盘始终保持与针杆垂直,并在其上装有固定装置,圆盘直径不大于30mm,以保证完全接触被测试件的表面。如果厚度测量仪不易插入被插材料中,也可使用其他适宜的方法测试。
测试时,将测量探针(见图F.0.1)垂直插入防火涂层直径至钢基材表面上,记录标尺读数。
图F.0.1测厚度示意图
F.0.2测点选定:
1 楼板和防火墙的防火涂层厚度测定,可选两相邻纵、横轴线相交中的面积为一个单元,在其对角线上,按每米长度选一点进行测试。
2 全钢框架结构的梁和柱的防火涂层厚度测定,在构件长度内每隔3m取一截面,按图F.0.2所示位置测试。
图F.0.2 测点示意图
3书馆桁架结构,上弦和下弦按第2款的规定每隔3m取一截面检测,其他腹杆每根取一截面检测。
F.0.3测量结果:对于楼饭和墙面,在所选择的面积中,至少测出5个点;对于梁和柱梁和柱的所选择的位置中,分别测出6个和8个点。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精确到0.5mm。
附录G 钢结构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见证检测项目
G.0.1钢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见证检测项目按表G规定进行。
表G 钢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见证检测项目
| 项次 | 项目 | 抽检数量及检验方法 | 合格质量标准 | 备注 |
| 1 | 见证取样送样试验项目 (1)钢材及焊接材料复验 (2)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扭矩系数复验 (3)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复检 (4)网架节点承载力试验 | 见本标准第4.2.2、4.3.2、4.4.2、4.4.3、6.3.1、12.3.3条规定 | 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 |
| 2 | 焊缝质量:(1)内部缺陷 (2)外观缺陷 (3)焊缝尺寸 | 一、二级焊缝按焊缝处数随机抽检3%,且不应少于3处;检验采用超声波或射线探伤及本标准第5.2.6、5.2.8、5.2.9条方法 | 本标准第5.2.4、5.2.6、5.2.8、5.2.9条规定 | |
| 3 | 高强度螺栓施工质量 (1)终拧扭矩 (2)梅花头检查 (3)网架螺栓球节点 | 按节点数随机抽检3%,且不应少于3个节点,检验按本标准第6.3.2、6.3.3、6.3.方法执行 | 本标准第6.3.2、6.3.3、6.3.的规定 | |
| 4 | 柱脚及网架支座 (1)锚栓紧固 (2)垫板、垫块 (3)二次灌浆 | 按柱脚及网架支座数随机抽检10%;采用观察和尺量等方法进行检验 | 符合设计要求和本标准的规定 | |
| 5 | 主要构件变形 (1)钢屋(托)架、桁架、钢梁、吊车梁等垂直度和侧向弯曲 (2)钢柱垂直度 (3)网架结构挠度 | 除网架结构外,其他按构件数随机抽检3%,且不应少于3个;检验方法近本标准第10.3.3、11.3.2、11.3.4、12.3.4条执行 | 本标准第10.3.3、11.3.2、11.3.4、12.3.4条的规定 | |
| 6 | 主体结构尺寸 (1)整体垂直度 (2)整体平面弯曲 | 见本标准第10.3.4、11.3.5条的规定 | 本标准第10.3.4、11.3.5条的规定 |
H.0.1钢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项目按表H规定进行。
表H钢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项目
| 项次 | 项目 | 抽检数量 | 合格质量标准 | 备 注 |
| 1 | 普通涂层表面 | 随机抽查3个轴线结构构件 | 本规范第14.2.3条的要求 | |
| 2 | 防火涂表面 | 随机抽查3个轴线结构构件 | 本规范第14.3.4、14.3.5、14.3.6条的要求 | |
| 3 | 压型金属板表面 | 随机抽查3个轴线间压型金属板表面 | 本规范第13.3.4条的要求 | |
| 4 | 钢平台、钢梯、钢栏杆 | 随机抽查10% | 连接牢固,无明显外观缺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