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明对象
1.事物
2.事理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对象的......内容。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三、说明结构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列举了......,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2.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了......的特征,准确科学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把......与......进行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点)
5.下定义:给......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把......与......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把这种方法和要说明对象特征结合起来,一目了然
8.摹状貌:生动具体地说明了......
9.作诠释:明白清楚地说明了......
10.引用:充实具体地说明了......
五、说明文语言
1.加点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2.性词语能否删去?
(1)表明态度(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句子意思就变成了.......意思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3.指示代词的含义。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六、说明文由........谈起,有什么作用
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加补文段内容及手法,提出......问题,从而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引出本文说明对象
3.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
七、中间段的作用
1.承上启下
2.总结上文
3.引出下文
八、结尾段的作用
1.首尾照应
2.总结全文/上文
3.引人深思
九、段与段之间能否调换
1.表明态度
2.写出这两段的内容;
3.说明该两段的关系(并列/递进/总分):A.若是递进则不能调换;B.若是并列或总分,则应继续分析这两段内容与文章其它段落的联系,再判断是否可以调换。
十、文本的理解
1.联系上下文,综合概括问题的答案。
十一、说明事物的特征
1.直接在原文中找出/根据原文内容自行概括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1.最佳饮料——白开水逻辑顺序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2.一是饮料中糖分和热量偏高过量饮用会引起肥胖或渐趋瘦弱;二是饮料中的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引起消化不良;三是饮料中的电解质会降低食欲加重肾脏负担;四是长期饮用纯净水会造成营养失衡;
评分说明:(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3分。
3.不能删去,“一般”是性词语,是说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大多很高,并不是全部都高,去掉后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说明:(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答词意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4.说明方法:举例子和列数字
作用: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成人每天正确的饮水量和方法。
评分说明:(3分)指出两种说明方法2分,作用1分。
5.B评分说明:(2分)选择正确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