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定项目K266+180翟所大桥上部采用6×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槽梁,下部采用空心薄壁墩、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或扩大基础。本桥墩身均为空心薄壁墩,且最大高度都在30米左右,因此桥墩的施工工艺直接影响着施工进度、效率和成本。下面结合翟所大桥的特点,探讨薄壁空心墩的施工技术。
一、模板的制作及架设、拆除方法
我段大桥桥墩施工采用爬升模法,模板采用新制作的大块钢模板拼装形成,模板的面板厚度K266+180大桥为5mm厚外,其厚度均能够满足合同文件的有关规定要求,每次分段架设高度为4.5米。
1、外模制作及拼装
(1)、正面模板
空心薄壁墩正面外模按照每块高1.5米,宽6米进行制作(即将6块1×1.5米的模板立起拼装而成),高度方向分3块进行拼装。
(2)、侧面模板
空心薄壁墩侧面外模按照每块高1.5米,宽2.5米进行制作(即将2块1×1.5米的模板和1块0.5×1.5米的模板立起拼装而成),高度方向分3块进行拼装。
(3)、模板连接及加固
模板在同一平面连接处采用螺杆连接牢靠。为保证混凝土浇注时不漏浆,保证美观,在模板连接处贴双面密封胶带。为加强模板刚度和稳定性,保证空心薄壁墩浇注时不跑模,并为操作人员提供方便,在第一排模板沿1.5米高度方向,上、中、下部位水平向各设置一根(共3根)加强槽钢,每两根槽钢的间距为50厘米。上一排模板沿1.5米高度方向,上、下部位水平向各设置一根(共2根)加强槽钢,设置时以1.5米高度对称进行,间距为50厘米。再上一排设置3根槽钢,最上面一排设置2根槽钢。则所有槽钢的间距均为50厘米,槽钢采用10号槽钢。拉杆均设置在槽钢上,在槽钢上打孔穿设拉杆。拉杆水平方向的间距为60厘米,两端第一根拉杆应设置在距边30厘米的位置。拉杆采用穿PVC管的直径14毫米的圆钢制作,拉杆螺母采用双螺母及所配套的垫圈。正面和侧面模板连接处采用5厘米的厚角钢打孔,用螺杆进行连接牢固。
2、内模制作及拼装
空心薄壁墩空心部分正面尺寸为4.2米,侧面尺寸为1.1米,正面和侧面采用0.2×0.2米的倒角连接。
(1)、正面模板
正面内模按照每块高1.5米,宽4米进行制作(即将4块1×1.5米的模板立起拼装而成),高度方向分3块进行拼装。
(2)、侧面模板
空心薄壁墩侧面内模按照每块高1.5米,宽1米进行制作(即将1块1×1.5米的模板立起而成),高度方向分3块进行拼装。
(3)、模板连接及加固
模板在同一平面连接处采用螺杆连接牢靠。为保证混凝土浇注时不漏浆,保证美观,在模板连接处贴双面密封胶带。为加强模板刚度和稳定性,保证空心薄壁墩浇注时不跑模,在空心部位相对的模板间设支撑杆。支撑杆可采用木棍或钢管,设置位置视具体情况进行。正面和侧面模板连接处采用0.2×0.2米定型倒角钢模进行连接固定,倒角模板制作时,一端制作4厘米连接部分(原尺寸应为5厘米,考虑到为拆卸方便在倒角模板和平模板连接处夹1厘米厚拆卸木条,所以倒角上连接部分制作为4厘米),另一端制作9厘米连接部分(原尺寸应为10厘米,考虑到为拆卸方便在倒角模板和平模板连接处夹1厘米厚拆卸木条,所以倒角上连接部分制作为9厘米)。倒角模板和平模板之间采用螺杆进行连接。
二、高空作业方法(人员高空工作平台及模板装拆方法)
(一)、模板架设
1、外模架设
采用搭设井架,在井架上铺设竹架板的方式提供工作平台,解决空心薄壁墩架设模板施工时人员的工作平台问题。
2、内模的架设
采用安置工作踏板的方式解决空心墩内部(空心)模板的安装及拆卸施工工作问题。
当墩柱下部的2.5米实体段浇注完毕,并加工焊接钢筋完毕后,架设外模的同时架设内模。架设内模时,应该按照高度方向一段一段地进行,内模模板采用1×1.5米的大模板,模板背的筋肋宽度应该制作为5厘米以上,并且考虑到模板背的筋肋要承受施工操作人员的重量,所以在模板的水平筋肋下面焊接三角形的钢片,以加强水平筋肋的受力能力。先在实体段顶面架设第一段内模,内模相互间采用螺杆连接牢固,拐角处倒角模板加工为定型的模板。模板板面上部和下部水平方向每隔50厘米采用在钢筋笼上焊钢筋棒支撑的方式进行定位。在第一层模板宽度方向的模板背高度中部的水平筋肋上安放宽24厘米的踏脚板(因为模板背筋肋的间距为25厘米,所以踏板的宽度为24厘米),在相邻的水平筋肋上也以同样的方法设置踏脚板,以提供上层模板架设时的工作平台。为保证安全,操作人员应系安全带于稍高位置的钢筋笼上。采用塔吊起吊内模,人员站在踏脚板上配合安装上一层内模,依照上述方法,将内模安装完毕。
(二)、模板的拆除
墩柱混凝土浇注完毕后,根据混凝土的强度与天气条件确定拆模时间。但拆模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因为拆除较早时,混凝土强度尚低,容易破坏结构混凝土,并且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危险),若加入适当数量的早强剂后,可以缩短拆模时间,具体时间根据混凝土强度确定。拆除内模时,采用脚踏板依次从下至上拆除竖向连接螺杆,竖向连接螺杆拆除后,将踏脚板移动安置于上层模板的下端筋肋上,操作人员将上下两层模板的连接螺杆拆除。拆除前,应在模板顶部的吊环上挂好挂钩并将其稍稍吃力。拆除单块模板上的所有连接螺杆后,将模板吊起取出。按照上述方法,将下层所有的模板拆除。再将上一层的内模拆除。完成内模拆除施工。
三、钢筋的制作及安装
钢筋的接长按照每段9米进行,钢筋存放在钢筋棚内,不得堆放在地面上,必须支垫进行存放。钢筋按照种类和规格分类进行存放,存放时制作材料标示牌进行区分。钢筋下料在钢筋棚内进行,防止生锈及受到污染。箍筋的制作也在钢筋棚内进行。接长钢筋时,采用塔吊将下好料的钢筋起吊于已浇注的墩柱顶,墩顶施工人员将其焊接于下截钢筋上。钢筋的焊接工艺因为考虑到空心薄壁墩主筋间间距较小,而且墩柱较高,电弧焊很难操作,故采用电渣压力焊,为了确保电渣压力焊的焊接质量,特聘请了有证件的焊接操作人员进行钢筋的焊接,能够100%确保钢筋接头焊接质量。焊接时,应对称、均匀地进行,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箍筋定位及固定,并采用拉线固定,以防止钢筋倒塌,确保安全。
四、混凝土浇注及养生
墩柱混凝土的材料、拌和、运输、振捣要求严格按照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各项要求指标进行。
1、混凝土的拌和
⑴混凝土应该按确定的配合比严格计量,配制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必须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⑵做好材料的标识工作,标识内容为材料产地、规格、型号等,以确保材料的使用质量,同时避免材料混用。所进场的碎石分仓按照单级配进料、存放,在使用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电子搀配或人工搀配。
⑶为了确保砼颜色一致,规定同一工程采用同一厂家的水泥。自产的大堆料,工地试验室定时对其进行各种质量检验。
⑷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采用电子计量配料机配料。混凝土拌和时间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拌出的混凝土,其坍落度、工作性等方面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及配合比确定的指标。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采用小翻斗车进行运输,由于该段大桥墩柱距拌和站均较近,所以运输距离较短,不会产生离析等现象。
混凝土运输必须符合规范规定,运输过程中不得产生离析现象。严禁在拌和好的混凝土中随意加水,运到现场的混凝土必须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否则必须废掉。
3、混凝土的入模、浇注
浇注施工时,采用水平分层法进行施工,即围绕空心墩混凝土实体部分螺旋形布料施工。墩柱混凝土的入模采用塔吊起吊漏斗通过料筒入模,料筒制作为软式料筒,料筒长度为4米和8米两种(因为接一次钢筋为9米,分两次浇筑。下段浇筑需用长8米的料筒,上段浇筑需用长4米的料筒,料筒长度是根据钢筋高度是否干扰漏斗而调整,确保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米),料筒顶端设置挂钩,卸料时将料筒挂于漏斗下端的挂钩上,卸完后取下(由于为软式料筒,所以挂上或取下较为容易快捷)。模板上端的工作人员可随时根据需布料的位置调整料筒的位置。
4、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入模后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器采用70振捣器,混凝土每30cm一分层进行浇注和振捣,上下层之间振捣时,必须按照规范要求插入下层,便于结合。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插捣间距不得大于20厘米,并不得漏振。振捣时,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不再冒气泡,不再下沉,混凝土表面呈现泛浆状态。并且不得过振,不得造成离析。在混凝土浇注之前对所有的振捣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之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振捣质量。
5、混凝土的养生
墩柱拆模后,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并采用高压水泵喷射洒水进行养生,以保证混凝土的养生质量,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养生所用的高压水泵必须满足35米高的扬程。墩柱配备专人进行养生,养生时间间隔根据气温及混凝土表面干湿状况确定,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在气温较高时,增加养生次数。混凝土养生时间不得少于14天。
五、空心薄壁墩的技术控制指标
(一)技术指标控制
空心薄壁墩施工时,为了保证规范规定要求和外观质量,一定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检测和控制:
空心薄壁墩实测项目
|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或频率 | 权值 |
| 1 | 砼强度(Mpa) | C30 | 按附录D检查 | 3 |
| 2 | 竖直度(mm) | 0.3%H且不大于20 | 垂线:测量2点 | 2 |
| 3 | 墩顶高程(mm) | ±10 | 水准仪:测量3处 | 2 |
| 4 | 轴线偏位(mm) | 10 | 全站仪:纵横各2点 | 2 |
| 5 | 断面尺寸(mm) | ±15 | 尺量:检查3个断面 | 1 |
| 6 | 节段间错台(mm) | 3 | 尺量:每节2-4 处 | 1 |
高墩施工由于多次立模,多次浇注,容易引起外观质量下降。为了提高外观质量,经多次探索,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浇注施工中,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为3-5厘米。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观察是否出现泌水现象,若有水泌出,则立即用海绵将水吸出。
2、对拆除后的模板进行仔细的打磨抛光并整形,确保模板平整,无锈。已架好的模板尽快浇筑混凝土。
3、加强对振捣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克服操作困难的不利因素,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加强振捣,确保振捣密实、均匀。
4、使用质量好、效果好的脱模剂。
5、对搅拌机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拌合时间,确保混凝土拌和均匀。严格控制拌和用水量,使拌和后的混凝土稀稠一致。
6、更换拌和用水,从会宁拉运自来水进行混凝土拌和。
7、尽量加强工序衔接,加快空心薄壁墩施工,缩短相邻段落空心薄壁墩的混凝土施工时间,以尽可能缩小上下层模板的拆模时间差。
8、浇注混凝土时,尽量加快浇注速度,缩短分层间隔时间。必要时,从长度方向两侧同时分层进行浇注施工,缩短分层浇注间隔时间。
(三)平面位置测量控制:
在模板架设前先在用全站仪精确的放出墩身的四个角点,并在扩大基础的襟边上设立相应的加密控制点(护桩)。在模板架设前先用弹出准确的架模线,模板架设严格按照此线进行架设。为了使模板底部固定,用钢筋加工一弯钩,外侧钩在模板之上,内部接于墩身钢筋之上,从而保证模板架设的整体稳定性。在墩身四周,埋设有四个地锚,均有钢筋制作的拉线拉于模板之上,当模板架设完成后,用垂线检查模板的垂直度,随时调整拉线的松紧来控制模板的平面位置。完成下段墩身的混凝土浇注后,最顶层的模板不予拆除,用全站仪准确的在四角利用坐标放出角点,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应进行顶层模板的校正,确保工程实体的平面位置合格。
六、结束语
经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它具有操作方便,易掌握,成本低,工期短,安全等特点,可进一步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