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拟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普通逻辑学(修订版) | 姜成林 | 1999年8月第二版 | 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书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为( )
A.主谓项都周延
B.主谓项都不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2、以下判定中,( )是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的。( )
A.SAP真且SEP真
B.SEP真且SOP真
C.SAP假且SIP假
D.SOP真且SIP假
3、与"只有非P,才非q"等值的判断是( )
A.如果非P,则非q
B.如果非q,则非P
C.如果P,则q
D.q并且非P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
B.主项和量项
C.谓项和联项
D.量项和联项
5、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关系。( )
A.即对称又传递
B.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6、“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共同的,可见,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原因。”这是运用( )来判明因果关系的。(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7、如对两个相互等值的命题( ),则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
A.同时肯定
B.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
C.同时否定
D.不作肯定,也不作否定
8、“甲与乙是同案犯”这个判断是( )判断。
A.性质判断
B.联言判断
C.选言判断
D.关系判断
9、如果同时肯定“SAP”和“SOP”,则(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共同犯罪就是几个人共同犯罪。”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同语反复
D.循环定义
11、根据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中的下反对关系,可以进行推演的是( )
A.由真推假
B.由假推真
C.由真推真
D.由假推假
12、“凡犯罪行为都不是合法行为”这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A.主项、谓项都不周延
B.主项、谓项都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13、在直言命题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
A.全称肯定命题
B.全称否定命题
C.特称肯定命题
D.特称否定命题
14、已知“当且仅p才q,”“p∧q”,“p→q”均真, 则( )。
A. p真q真
B. p假q假
C. p真q假
D. 非p真非q假
15、在直言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
A. 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以“只有反腐倡廉,才能搞好党风”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
A.没有反腐倡廉
B.搞好党风
C.并非没有反腐倡廉
D.没有搞好党风
17、“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错误的是(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18、违反三段论“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和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 )
A.中项不周延
B.小项扩大
C.两否定推结论
D.大项扩大
19、当值判断“p”、“q”均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
A. p∧q
B. p→q
C. p←q
D. p要么q
20、以SAP为前提进行换位法推理推出的正确结论不包括 ( )。
A. SAP
B. PIS
C. 非PIS
D. 非PI非 S
三、主观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请运用三段论规则判定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的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所有证人都是精神正常的人,有的证人不是说谎者;所以,有的说谎者不是精神正常的人。
22、请指出下列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改革。
23、指出下列定义或划分中的逻辑错误。犯罪行为就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24、下列科学探索活动中,被探索的现象是什么?探索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假说?假说的提出和检验运用了什么逻辑方法?
人们早就发现,蝙蝠能在黑夜作快速飞行,而不会撞在障碍物上。这个现象如何解释呢?眼睛是视觉器官。根据这个认识,生物学家曾提出一个假说:蝙蝠有在黑夜避开障碍物是由于它有特别强的视力。这个假说对不对?如果是对的,那么,要是把蝙蝠的眼睛蒙上,照理它就会撞到障碍物上。为了验证这个推论,有个科学家设计暗室中系上许多条纵横交错的钢丝,并在每条钢丝上系上一个铃。将一些蝙蝠蒙上眼睛,放在这个暗室中飞行。实验结果,蝙蝠仍然能作快速飞行而没有撞在钢丝上。这个事实推翻了以上假说。
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A | B | B | D | A | B | D | B | C |
11 | 12 | 13 | 14 | 15 | |||||
B | C | C | A | D |
16 | 17 | 18 | 19 | 20 |
AB | ACD | BD | BC | ACD |
21、考查知识点:三段论,参见P91-P95。
22、考查知识点:性质判断,参见P62-P65。
23、考查知识点:定义,参见P35-P44。
24、考查知识点:推理、假说和论证,参见P225-P241、P265-P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