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 方法与途径目标: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3. 情感与评价: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难点: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三张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出示题目,请生读题)
师:你能猜猜扑克牌遮住的是哪个数字吗?
生(3、8、7)师板书
师:同学们,为什么你们不猜7(板书)呢?(生说理由)
师:这位同学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条线索。也就是说这个数不可能是(7)那我们现在把这个7(去掉)排除掉。我们画个叉表示排除掉。
师:现在能确定是这两个中的哪一个吗?(不能)还不能。老师给你一条线索。(课件出示:这个数不是8)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3
师:为什么这么快就确定了?
生:这个位数不是8就排除了8(师画叉),只剩3了。(师画勾)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数是不是3.(课件)
师:说得真好。刚刚同学们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一个一个排除,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推理”,同学们,喜欢这样的推理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解决学校里一些“有趣的推理”。看同学们能不能成为一名小小推理家。(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一: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
1. 师:同学们请看,他们是?
生:笑笑、淘气、奇思。
师:笑笑学校开展了一些兴趣小组。(出示课件)
(1)生读题目。
(2)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有足球、航模、电脑三个兴趣小组;生2:他们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
师:“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是什么意思?生举手自由说。
师:也就是说(他们三人都不在一个组)。理解能力真不错。
师:你能确定他们分别参加了那个兴趣小组吗?(不能)
师:还不能确定是吗?我们来看看题目有没有留给我们其它的线索。
(3)补充信息
师:你找到了哪些线索?
生:淘气不是电脑小组的。奇思喜欢航模。笑笑不喜欢足球。
师:还有没有其它线索?(没有了)同学们刚才不仅读懂了题目意思,还找到了所有有用的线索,这是我们学习推理的第一件法宝(读懂题目,寻找信息)
师:现在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推理出他们分别参加什么兴趣小组了吗?(生。)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推理
师:请组长拿出学习单一,把你们的推理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1)文字叙述
生:奇思参加航模。
师:你怎么知道奇思参加的是航模?
生:因为奇思说他喜欢航模。所以他会参加航模。
师:这样我们就排除了(航模小组)
师:淘气和笑笑呢?
生:淘气。笑笑。
师:说得真有条理,你们已经掌握了推理的第二法宝(抓住关键,层层突破)
师:抓住奇思喜欢航模这条关键线索,就可以排除(航模)小组了。(排除)
(2)连线法:你们是怎么推理出他们参加的兴趣小组的?
淘气 足球
笑笑 航模
奇思 电脑
(3)表格法:(叫生自己上来边说师边演示)
足球 | 航模 | 电脑 | |
淘气 | √ | × | × |
笑笑 | × | × | √ |
奇思 | × | √ | × |
师:有的同学用文字记录,有的用连线,有的列表格。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推理的第三件法宝(选择方法,记录推理)
(4)比较三种记录方法
师:在这三种记录方法中,哪种方法又方便又能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推理过程的?
生:表格法。(连线法)(连线法能看到推理的过程吗?)
师:列表格来记录,我们的推理过程就一目了然了。(列表格)
师: 同学们,掌握了推理的这三件法宝,你们离小小推理家就不远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学校还有什么推理问题等着我们解决。
(三)探究活动二:分别是哪个兴趣小组的老师
在学校开设的音乐、美术、体育兴趣小组课中,马老师不是美术老师,王老师从不在操场上课,上课要用钢琴。
请把你的推理记录在学习单(三)
生说说怎么推理的。
师:说得很有条理,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四)探究活动三:飞机模型的位置。
(出示题目) 生读题。
(1)淘气号的位置分析。(左侧、右侧)
师:同学们,有时候将信息进行分类,更有利于我们进行推理。(分类)
(2)生完成。
(3)生汇报
师:同学们真棒,用你们善于观察的眼光和敏锐的推理能力完成了我们各种推理训练,恭喜你们,正式成为一名小小推理家了,掌声送给自己吧。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现在你已经是一名小小推理家了,如果再碰到推理的问题,你想怎么解决呢?(生。)
(六)作业
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推理,请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道生活中的推理问题,明天来考考大家,好吗?
《有趣的推理》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里的第二课时《有趣的推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意识;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有如下优点:
1. 环节清楚。
推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抽象,因此本节课我选取了5分钟左右的小游戏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推理的有趣并初识推理,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以学校兴趣小组为主线,以成为“小小推理家”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由于学生是初识推理,还不懂得怎样有序的进行推理,因此,在教学数学书上的探究活动时,我设计了推理三法宝,让学生深刻感受推理不能杂乱无章,应有序进行,有意识的拉近了推理与学生的距离。教学第一个活动内容后,没有马上进行第二个活动内容的教学,而是设计一个练习巩固用列表格记录推理,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最后,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探索,在生活中也找找推理问题,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2、 重点突出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表格整理信息,体现表格的优越性。在教学书本第二个活动内容时,让学生体会了将较为复杂的信息进行分类的重要性。
3、能力培养
教学书本第一个活动内容时,先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交流,尝试推理,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推理记录下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推理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因此,本节课我让多个学生叙述推理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有待提高的很多方面:
1. 教师评价语言。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学习情趣高涨,学生的个性飞扬。在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推理时,我没有给予合理的评价,珍视他独特的感受,应因人而异给予热情的鼓励。有时候也知道应给予评价,但没有精湛的语言艺术,今后应从听课中学习别人的评价语言,同时,从自己的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
2. 课件模式太单一。课件不够完善,应让课件随着学生的思路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
3. 推理方法引导的不够深入,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是很好,容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能充分倾听学生回答。
4. 教学机智还不够灵活,对于课堂生成不能够灵活的处理。课堂教学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生成。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深刻反思的背后是进步,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积极改正不足,实现心中的理想。